周日试题主观题_第1页
周日试题主观题_第2页
周日试题主观题_第3页
周日试题主观题_第4页
周日试题主观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2020/12/1911、C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2、C弄混了“目的”和“策略”,原文:“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3、D项,“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说法过于绝对。2020/12/192史学大师许倬(zhuō)云2020/12/193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台湾、大陆,许倬云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一样巨大的,他的《汉代农业》在美国“中国史”专业被列为必读书目。B.许倬云随和健谈,不摆架子,与作者初次见面,就畅谈自己的求学和治学经历,这让作者很受感动,之后多次拜访求教。C.虽然和南怀瑾大师的治学略有不同,见面机会也不多,但是许倬云还是认为南怀瑾是奇人,很有吸引力,并对他的学问钦佩至极。D.许倬云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既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也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C项,“并对他的学问钦佩至极”,材料中许倬云对南怀瑾大师学问的评价不多,倒是提及殷海光对南怀瑾佩服得五体投地。2020/12/1945.许倬云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2020/12/1956.“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许倬云成为大师的原因。(5分)①博览群书,执着刻苦。从小杂读群书,从求学到研究始终保持勤奋刻苦的精神。②知识渊博,学术兴趣广泛。除了专攻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湾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等。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③得遇诸多名师指导。许倬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跟李宗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严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④有创新精神。拿历史当材料看,拿别的学科当工具,可以用各种工具处理材料。他还能娴熟地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⑤勤于写作,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撰写了大量政论,著有专著十余种,论文百余篇。2020/12/196大王2020/12/197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从介绍“王姓是大姓”入题,不着痕迹地引出王五单位里王姓人员的称呼问题,同时也为下文因称呼相同而造成误会埋下了伏笔。B.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王五对“大王”这一称呼感到受用时的描写——走路轻飘飘、声音轻飘飘、莫名的兴奋,描绘了他得意忘形的情态。C.王五和张三两次喝酒:王五请张三喝酒是感谢张三给自己起“大王”的雅号;张三请王五喝酒是还人情,两次喝酒前后呼应,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小说详写了李四家小狗的长相、动作、神态,着力刻画了小狗的可爱,也因此吸引了王五的注意力,打算亲近小狗,为下文情节的突变张本蓄势。E.小说围绕单位小职员王五对“大王”这一称呼的好恶展开情节,前后态度对比鲜明,情节紧凑集中,行文虽无波澜,却引人深思,耐人寻味。B项,“得意忘形”说法不准确,描写了王五因大王这一名字很受用而兴奋的状态。E项,“情节紧凑集中,行文虽无波澜”的说法不正确,应为“情节上有张有弛,行文波澜起伏”。2020/12/1988.王五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①有虚荣心,易满足。一个“大王”的称呼就能使他扬眉吐气,虚荣心得到满足。②自尊心强、心胸狭窄。因李四家的狗和自己的称呼相同,便嫉恨在心,举报报复李四。③知愧疚,有良知。当他得知李四的亡妻也叫“大王”时,内心感受复杂,醉得不省人事。④攀附、巴结实力派,想通过表妹跟有潜力的李四结亲来攀附实力派。2020/12/1999.王五去李四家看望李四时,心里转着一桩“美事”这一情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试分析这一情节具有哪些作用。(5分)①丰满了人物形象。前面主体事件的情节已经表现了王五的虚荣(因得了“大王”的名号而高兴)、知恩图报(“非要拉张三去喝两杯”)等性格,但他还略有一点攀附、巴结实力派人物的性格特点,正是通过这“心里还转着那桩美事”表现出来的。②使情节跌宕起伏。王五心里转着的这一桩美事,与后文王五对李四的怨愤、痛恨乃至报复,形成巨大的反差,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虽然不写他“心里还转着那桩美事”,故事照样发展,情节也是完整的,但写了他心里的这桩美事,就使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真实性和可读性。④深化了小说主题。王五心里的这桩美事所观照出来的王五对李四的态度的巨大变化,深刻地表现了小市民对待个人脸面和虚荣的敏感、轻浮肤浅的思想和态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020/12/1910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当”“以是”“然”“又”“且”“故”等即可作出判断。11、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B项,“‘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错误,在唐代,“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是为保卫自身安全。12、答案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任用李弼孺、魏滂等贪腐残暴之人”错误,原文表述的是“二人皆宗尹所荐”;另外,“轻法度”一说在文中没有体现。13、(1)句得分点:“纾”“非”“罢归”,句子大意;(2)句得分点:“会”“觉”“自安”,句子大意。答案(1)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2)适逢晁公为的妻子收受囚犯贿金的事情败露,皇上罢免了晁公为,宗尹自己也感到不安。2020/12/1911水仙子咏雪2020/12/1912

【双调】水仙子咏雪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2020/12/1913译文①“冷无香”句:纷飞的雪花冷而不香,像柳絮一样扑来。(比喻)冷无香:指雪花寒冷而无香气。②“冻成片”句:雪花冻结成片,像拂拭不开的梨花。(比喻)③“大灰泥”句:纷纷扬扬的大雪像白灰洒遍了整个世界。(比喻、夸张)漫:洒遍。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④“银棱”句:大雪好像为东大海镀上了白银。(以上为“雅”)⑤探梅的心噤难捱:寻梅的人都被冻得从心里打战。(夸张)噤:牙齿打战。捱:忍受。2020/12/1914⑥面瓮儿里袁安舍:袁安的宅舍都被大雪埋没,如同埋在了面缸里。面瓮:面缸。袁安:东汉人,家贫身微,寄居洛阳,冬日大雪,别人外出讨饭,他仍旧自恃清高,躲在屋里睡觉。(用典)⑦“盐堆”句:党尉深宅大院里的积雪,如同洁白的盐堆。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他一到下雪,就在家里饮酒作乐。⑧“粉缸”句:大雪使歌舞的亭台变成了粉缸。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以上为“俗”)整首诗先雅后俗2020/12/1915鉴赏曲子开头写大雪如冰冷无香的柳絮扑向大地,又如冻成片的梨花。接着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进一层烘托飞雪之大。从扑面飞来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比喻、夸张(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尽情描摹,面对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气,那些喜欢踏雪赏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语,生动形象,把用典与俗语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别具艺术魅力。2020/12/1916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应是比喻)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字指冻得从心里打战。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E.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的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改为先雅后俗)2020/12/191715.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2020/12/1918答:《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的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2020/12/19192020/12/1920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字指冻得从心里打战。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E.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的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A项,前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E项,这首元曲先雅后俗。2020/12/192115.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的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2020/12/192216、(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哀民生之多艰17、答案B①初试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与前面“再次”矛盾。②外圆内方:指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③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不合语境。④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与句子语意符合。⑤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与句意不符。⑥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18、答案C

A项,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虽然”应该移到“软腐败”后;B项,“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有歧义;D项,句式杂糅,去掉“交换意见”,或者把“讨论了”改为“就”。19、答案A①②两处是条件关系;③根据前面的句子,此处为并列,应加“也”,④处为转折关系;⑥是举例论证前面那句话,不填。2020/12/192320、①根据后面“虽然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知,第一空的陈述主体是“海水淡化”,再根据前面“中国淡水资源不足”可知,第一空应填与“海水淡化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相关的内容。②根据“但相对于大部分城市的自来水价格”及“需要政府全方位扶持和培育”可知,第二空应填与“海水淡化的成本高”相关的内容。③根据前面的“但”及后面“因为我国淡水资源缺乏,向大海要淡水是大趋势”可知,第三空的内容与“海水淡化发展前景广阔”有关。答案①海水淡化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②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③海水淡化发展前景很广阔(意思对即可)2020/12/192421、本次无偿献血活动要求参加人员事先了解献血注意事项及献血流程。献血前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献血后注意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时注意先领取登记表,之后量血压并检验血型,采血后注意休息5分钟,并交表登记及领取献血证及纪念品。【注】文本框中填入的内容是:①献血前,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②献血后,个人活动要适度;③领取登记表;④量血压;⑤检验血型;⑥采血,休息5分钟;⑦交表并登记,领取献血证及纪念品。2020/12/1925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她问师父:“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欺负小和尚。戒痴忽然问:“那个可怜的太太是谁?”富太太衣着讲究,身上看起来总是金灿灿的,实在看不出富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戒痴说:“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2020/12/1926【立意提示】题目所给材料是一个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富太太和小和尚。故事主要讲的是富太太看小和尚“可怜”,而小和尚则觉得富太太“可怜”。构思时,可以分别从两个人的角度分析。小和尚不认为自己的衣服破旧可怜,这表明他能够保持天性。衣着华丽的富太太觉得小和尚可怜,这是“以貌取人”;而她眉头紧锁,表明她在物质上可能很富足,但在精神上并不充实。如果从材料整体思考,两个人都看到了别人的短处,得出的评价都带有主观性。这样,就可以得出全面看待事物的立意方向。因此,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人生的乐趣并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精神的充实;保持天性,快乐充实;全面看待事物;别用自己的长处看待他人的短处。2020/12/1927【佳作展台】

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

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而不在于物质的富足。(点题)品读精美的作品,从中领悟人生道理,会感到快乐;垂髫幼童,抑或懵懂少年,嬉闹玩耍,会感到快乐;历经艰辛,手术成功,患者家属的一句感谢,会让医生感到快乐;三尺讲台,桃李芬芳,年轻学子的一声亲切问候,会让教师感到快乐。(排比举例)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精神的充实。无论物质是否富足,只要一个人的精神是充实的,即使是苦行,也能感到满满的喜悦。(阐释、点题)2020/12/1928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引用文言原句)能使宋濂在这种贫富悬殊的条件下“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句话点题)“足乐者”是宋濂对知识的渴望和得到知识后的满足和快乐。求学虽艰,但与内心的充实相比,也是乐在其中。三毛毅然前往梦中念念不忘的撒哈拉沙漠,去那个令她魂牵梦萦之地。在那里,没有亲人的照顾和朋友的陪伴,有的只是漫天的黄沙和呼啸的寒风,有的只是沙漠中落后的经济条件和飘忽不定的政局。然而,这场旅途她走得艰辛却也洒脱。在沙漠中的日子,她的心愈加清明澄澈,她将潇洒和率性放任于广阔天地,精神的充实是她的人生乐趣所在。在那里,她写出了深入灵魂的散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恶劣的环境中,需要的是生命的顽强不屈。环境虽恶劣,旅程虽险远,但为了自在充实的内心,她已是乐在苦行之中。(红色为点题句)2020/12/1929

莫言至中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为众人所知;屠呦呦倾尽一生研究青蒿素,让世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无论在文坛,还是在科研领域,他们都刻苦前行,然而,在物质方面,他们却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的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套大房子。在这个土豪横行的时代,很多人的财富“得来容易”,豪车、豪宅自是小事一桩。然而,对莫言、屠呦呦这些人来说,能够支撑自己事业的,绝不是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而是充盈丰富的内心,还有历史的使命。因为行路艰苦,得来不易,才倍加珍惜,才倍感其乐。人生的乐趣在于精神的充实,(点题)即使苦行千里,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时,也会在心中感到快乐。一路的艰辛等待和困苦,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流下的汗水浇灌了路旁的树,放眼处,已然枝繁叶茂。(暗用比喻论证)世人皆叹人生苦,殊不知乐在苦行处。2020/12/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