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技能实训_第1页
中学化学教学技能实训_第2页
中学化学教学技能实训_第3页
中学化学教学技能实训_第4页
中学化学教学技能实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技能概述:1、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化学教学技能的内容①

说课技能②

导入技能③

教学语言技能④

提问技能⑤

板书技能⑥

讲授技能⑦

变化技能⑧

强化技能⑨

演示技能⑩结束技能一、说课技能:

1、说课的基本含义:所谓说课即教师在授课之前就本人对所授课内容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及媒体的选择等方法进行简要的叙述。

说课与备课不同,备课是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写出教案;说课是在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思路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根据。简言之,备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说课主要回答为什么要这样教。

2、说课在教学中的作用:①说课可以加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说课主要是说教学内容,说教学内容包括说教材编写意图,说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教学内容处理等。②说课可以强化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说课中的说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教法,另一是说对学生的学法指导。③说课可以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要说教什麽、怎样教,更主要的是要说出为什麽这样教。

3、说课的主要内容①说教学内容:说教学内容主要是要求教师全面地说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B、说教学目标及目标的确立依据。

C、说教材的具体处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然是教学的重点。②说教学方法:

A、说教法:即说明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

B、说学法:即教师要说明具体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怎样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③说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媒体一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语言、板书、挂图等;另一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等。教师在说课是应说出根据教学内容所要具体选择的教学媒体,以及采用之的好处。④

说教学程序:具体要说出以下几方面:说课的导入,说课的讲授,说巩固与练习,说课的小结,说课外作业的布置等。⑤说板书设计:要求教师说出板书设计的内容、思路、依据等。4、说课的主要类型

(1)考评型:它通过教师之间相互的观摩、切磋,达到相互的学习提高。它也可以用于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师基本功的考评。

(2)教研型:教师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在某一教研群体中,由教师先系统的讲授一节课,然后由主讲教师就自己的教学说课。

(3)推广型:主要是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或好的教学方法而进行的。它由优秀教师或优秀教学方法的推广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说课,这种形式可以迅速的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五、说课的一般要求:①说课的内容要处理好详与略:说课不是教学内容的一般复述,它不仅仅是告诉听讲者“是什麽”,它主要是说清楚“为什麽”。因此,说课时教学的内容应简要地说,教学设计地思路、依据,应重点地说。②说课的形式要服务于说课的目的:如果是考评式的,那麽你就要注意在说课中充分地表现你地基本功水平;如果是教研式的,你就要注意同行的意见,主动地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以改进教学;如果是推广式的,你就要侧重自己先进经验或先进方法具体操作的说明,以便他人学习。③说课要有一定的深度:因为说课不仅要说出是什麽,更要说出为什麽,而为什麽主要是要求教师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阐述教学的基本依据,这一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④说课的过程,也是教师能力的反映。要求做到用普通话说课,吐字清楚。特别要注意表达通顺,不能结结巴巴;要有一定的节奏,快慢相宜。如果能用多媒体辅助说课则更好。在引用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时,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展开,避免不着边际的议论和华丽的词句。六、备课与说课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备课是让看的人知其然,而说课是让听的人知其所以然。写教案只要写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干什么即可,而说课则要说明为什么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要这样的理由、根据、优劣。

说课示例:《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化学平衡之前有溶解平衡(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有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很显然,化学平衡在这一系列的平衡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硫酸、硝酸工业生产的化学原理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奠定基础。2、本节教材简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沙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是核心,教材是在简单介绍固体溶解平衡的基础上引出跟可逆反应对应的化学平衡并以CO和H2O蒸汽在1升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为对象,在分析、讨论的前提下引出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其特征,为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打下理论基础,过渡自然,给出知识的先后顺序合理,介绍知识采取以老(溶解平衡)带新(化学平衡)的办法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所以,第一部分教材的编排,问题的处理,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总规律,教学时必须遵守。而后一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吃定心丸(即直接给出定义)后用实验证明的办法,我认为这个顺序有其不足之外,而将实验验证放在化学平衡移动定义之前,先以实验产生既定事实,之后再抽象归纳出概念较好。列宁说过:“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所以,先通过实验现象找出规律,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来,很自然地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掌握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初步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4、重点及难点的确定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但最终学生必须用该理论来解决实际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所以“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的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的字面含意“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故而对该原理中重点字词“减弱这种改变”的理解、剖析进而加以掌握是本节的难点。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2、对涉及原理的解释,力求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模拟的电化教学手段加以解决,即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采用方法1,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采用方法2,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且能使他们的认识过程遵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并能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三、说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多数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忽视那些个性特征很强的学生,一定要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我们的学法指导活动落空,我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四、说教学程序1、巧妙复习,引入正题打破传统问答式的复习方式,应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及化学平衡的特征。(这样做可以克服传统复习枯燥乏味的缺点,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将不可用肉眼观察到的微观粒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实物模拟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变抽象为直观。)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设问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已经建立的化学平衡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样不仅开门见山地将本节研究的中心问题提了出来,而且使学生为之一动,此时,他们会在心中想“化学平衡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新问题的求知兴趣。在这种情境和氛围中,由教师分别分次演示实验1-4、1-5、1-6,其中实验1-4、1-5放在投影仪上去做。(这样可以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此时只分析讨论条件改变时,平衡变还是不变的问题,变如何变,为什么这样变?通过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关于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先让学生进行预测,后用实验论证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析实质,深化认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再次设疑:“为什么当外界条件改变时上述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呢?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些问题只要教师稍加点拨,或经学生互相讨论,大多数同学都可以从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这一角度加以理解,并顺利得出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这样做可使学生感觉到,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化学平衡可能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抽象,概括知道了化学平衡在外界条件改变时为什么移动,既从直观到抽象,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认识上质的飞跃,使他们的思维加深。)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之后,要联系实际,给出反馈题,启发学生思考。并由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答案,以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做反馈练习的目的,用于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弥补的措施,在辅导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根据本节重点布置P14页1、3题为作业。

二、导入技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是一堂课的起始,犹如开场白,是旨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设计得好,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起到自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作用。

1、导入的目的:

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前启后,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

2、导入的类型导

(1)直接导入: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教师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2)经验导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式的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地导入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3)由旧知识导入教师运用原有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递进性,在温故的基础上提出稍微复杂的一些问题,进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

(4)实验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又具有问题性。教师可利用中学生普遍和、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就会对学生起到激其情、引其疑、促其思的效果。**(5)直观导入:这种导入方法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带来的疑问,就会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

(6)设疑导入: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之始,教师可编拟一些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7)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可为学生创设融恰而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8)类比导入:当遇到表面上很接近,实际上的区别的化学概念时,一般用类比导入法。*

(9)故事导入:中学生都爱听故事。在各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以及工农业生产中都有不少引人的故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来铺直叙之弊,收到寓教寓趣之效。**

(10)从讲知识的重要性入手导入在讲述某知识之前,强调该知识的重要性,引出课题。***3、导课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结构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的,学生的认知也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导课一定要强调知识模式的内化,通过知识模式的构建而形成教师、学生和知识三者之间的整体系统。

(2)启发性原则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可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投入学习。

(3)趣味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情真意切,以情动人,并使之用于学习认知活动,可收到极其良好的效果。三、教学语言技能

1、概念: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方式与方法。

2、技能要求:

(1)语音和吐字:吐字要清楚,语音要规范。用普通话教学是最起码的要求。

(2)音量和语速:音量的控制是最好在教室里安静的情况下,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听清楚。语速是指讲话的速度。课堂口语的语速要比新闻播音员的语速(350)要慢一些,以200-250)为宜。(3)语调和节奏:从所表达的内容出发,运用高低不同、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可以大大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节奏是指讲话时快、慢变化,它与语速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因为节奏不仅包含语速的快慢,而且还包含字的音长、音短,以及句间长短不一的停顿等。(4)词汇: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语言进行教学。准确:指表达意思不走样,决不能词不达意。生动:指用词的形象性、可感性。(5)语法:语法是指用词造句的规则和逻辑性。

3、运用教学语言技能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准确性;二是必须合乎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即逻辑性。②学科性原则:即教学中要注意准确使用专业知识性语言。(如语言中的反应和化学中的反应含义就不同)③教育性原则: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其教育性。④师范性原则:即教师的语言要能够胜任“学生模仿的对象”这一角色。⑤针对性原则:即要符合学生已有的水平⑥启发性原则:⑦简明性原则:四、

提问技能: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和调控教学,增进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做的比较高水平的智力动作。1、提问技能的概念:提问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修正错误,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方式。

2、提问的类型:

(1)

回忆性提问:这种提问是一种简单、直接的低级提问,目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缺点是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上不宜过多地使用。A、选择性提问。这种提问要求学生无需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回忆。只需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出主要内容,或者为进一步提问过渡。由于一般是集体回答,就不易发现个别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B、温故型提问。这种提问包括的内容有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现和确认,一般都是教材原话。虽然这是一种低层次提问,但对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改不可少的。C、开放型提问。此类型提问是让学生凭自己的直觉来回答,一般来说,学生不会提供错误答案。此种提问目的不是引发讨论,而是引发兴趣。

(2)理解提问: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常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理解性提问可分为:

A、一般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物进行描述。如某物质的物质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条件、实验操作过程等。

B、深入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必须对问题深入理解,以便抓住问题的实质。如提问:用固体氯化钠或硝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盐酸或硝酸时,有何异同?C、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区别,从而达到更深的理解,抓住要点。如提问:为什么制取氢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制取CO2气体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学生必须掌握二者的物理性质,并进行比较、区别之后才能回答。(3)应用性提问这是最高层次的提问,需要学生运用新知识和回忆过去的旧知识来回答,常用于各种概念外延的界定及各类定理、法则的运用。具体可分为:A、分析提问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和原因。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这类提问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分析与思考。如提问:Al2(SO3)3溶液与NaOH溶液是否可以发生反应?再问:是将Al2(SO3)3溶液先往NaOH溶液滴加好呢还是将NaOH溶液先往Al2(SO3)3溶液滴加好?为什么?这样一步步问下去,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B、综合提问综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对综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中迅速的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这类提问适合作为笔答和课堂讨论教学。

C、评价提问这种提问是一种系统性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对认知结构中各类模式的分析、对照和比较,作出解释和回答。它从内容上可分为概念评价和技能评价。从形式上可分为①对判断方法优劣的提问,如:

要求学生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制取硝酸的方法有一氧化氮法、氨氧化法等,这些方法谁更适用于工业生产,为什么?②评价他人答案

对其它同学的回答进行分析、评价,或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主题性原则主题性原则是指问题的设置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也就是说问题的内容要针对课堂教学目标,问题的指向要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切入角度必须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力集中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会因无关紧要问题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3)适宜性原则适宜性是指提问时机的适宜和时间的适宜。提问应选择在学生有准备的思考状态下进行,在看似无疑处设疑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枯燥无味处设疑以激起问题的层层涟漪;在知识衔接处设疑以融汇贯通所学知识;在重点、难点处设疑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回答问题后,再留适当时间以便他们能进一步地思考,对答案进行补充、说明或修改。(4)适度性和层次性原则问题性教学是由一连串问题组成的教学过程,所以问题的适度性极为重要。问题起点过低,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不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若难度过高,势必导致思维“卡壳”而令“课堂冷场”,结果大多数学生思而不得答,少数学生答而不全,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于低难度问题可以合并提出,对于高难度问题,则要进行多层次的分解,按照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编制不同坡度的问题,前为后作铺垫,后为前作深化,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逐步接近问题目标。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小问题: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②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③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④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⑤综合两方面因素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5)技巧性问题提问的技巧性是问题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技术,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提问方式、不同的切入点都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设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问得平淡乏味,激不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但若换种问法:“卤族元素中为什么排在前面的单质可以把排在后面的单质从它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这样直题曲问,丰富了问题的内涵,学生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才能正确回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而有时,曲题也需要直问,例如把“新制的氯水分别滴入Na2CO3、KI、AgNO3、FeCl2和紫色石蕊溶液中各有什么现象?”这一曲题直问为“新制氯水的成分为哪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提问时直题曲问要独辟蹊径,以曲求直,忌故弄玄虚;曲题直问要平中见奇,简洁明了,忌袋底抖尽,一览无余。

4、提问的程序:①引入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正式提问之前,首先要通过必要的语言、手势、板书和板画等不同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界限标志,让学生充分注意到教师将要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初步反应。②陈述阶段:教师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陈述问题,必要时要对问题中某些概念进行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对某些较难的问题要给以必要的提示,以防止学生思维走上歧路。③介入阶段: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或回答完后,教师可适时介入,检查学生回答或督促学生完整地思考问题,必要时教师可重复一次问题,点明关键,让学生再思虑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④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除了可重复学生的回答之外,还可以对不确切的地方进行重述,对未尽之处进行追问,对错误之处给予更正。为了达到整体性目的,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必要时也可以进一步引申,扩展问题的结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借此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五、板书技能

1、板书的含义及作用

板书(包括板画)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解及表格语言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中学教学中常用的板书类型有板书、板演、板画(1)板书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形式。它一般分为主导板书和辅助板书两部分。主导板书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纲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的左边及中间位置,供学生抄录、记忆,并使知识前后联系,上下照应。

辅助板书一般安排在黑板的右侧,是教师在讲解中,将要显示和引起学生注意的解释、说明等临时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板书的类型: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等,以下进行分别叙述和解释:A、提纲式: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例如:

常见的酸--盐酸

一、物理性质:

……

二、化学性质:

1、……2、……

三、盐酸的用途:

……B、表格式:对于相关化学概念、物质性质、实验的归纳对比等利用表格式板书具有化繁为简、对照鲜明的特点。如:C、图示式用文字、数字、线条、关系框图等来表达的方式,这种板书适用于将分散的相关知识系统化,将某一专题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或提示某一专门知识中的若干要素及其联系。如: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价的数值一个原子的得失电子数目一个原子的共用电子数目正价失去电子的原子(阳离子)为正价电子对偏离的原子为正价负价得到电子的原子(阴离子)为负价电子对偏向的原子为负价

不论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元素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

构成

构成宏观微观例:物质组成板书设计D、综合式:是将教学中所涉及的几方面的知识内容综合地反映在板书里,具有系统化、简明化的优点,不仅便于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知识的迁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溶质、水(溶剂)溶解(热现象)蒸发结晶过滤蒸馏

溶质溶液水水合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结晶和溶解平衡晶体结晶水结晶水合物母液(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ppm浓度溶液浓度特征:均一,稳定溶液的知识体系E、计算式和方程式以数学运算来表述,文字少,逻辑性强,应用于讲解计算题。以化学方程式为主的板书,多用于物质的性质、制法、鉴别等知识的教学。

(2)板演板演是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例题演算、书写化学方程式等。它一般是从左至右,从上而下,依次排列,也有的是左边板书,右边板演。(3)板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板画主要是指在黑板上绘制实验装置图,化学反应、化学工艺流程图等。除以上外,在板书内容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板书内容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适时显示出来,进行讲解或供学生抄写。这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由于课前准备时间充裕,所以也更加规范、科学。2、运用板书技能的原则:①

目的性原则:设计板书要以教学目标为总纲;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学方法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②

系统性原则:板书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富有启发性。③

简洁性原则:板书不是教学内容的再现,而是以简洁明了、清晰易懂的文字语言、线条、符号和图示来高度概括。④

师范性原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笔一画、单个字体、整个板面都要起到示范作用。六、讲解技能1、概念:讲解技能又称讲授,是指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辅以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进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对知识进行剖析和揭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实质和规律。讲解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主客体信息传输过程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二是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其优点:一是“省“:省时、省力、省钱二是“有效”: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信息的传输密度高、而且减少了学生认知中的盲目性。其缺点:一是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二是只听不干,无感性材料,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信息保持率(记忆)不高。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型:通过讲解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一般适用于初级的、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

2、描述型:主要用于事实性的描述(描述的对象是化学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以及化学家的事迹等)、概念性的描述和结论性的阐述,也可用于对较为抽象知识的描述。

3、原理中心型: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以解释概念、规律、原理、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

4、问题中心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解,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处理得当,可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3、运用讲解技能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备课时要明确讲解的目标,讲课时要注意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如没有达标,应采取哪些补救措施。②

科学性原则:即讲解方法的科学性,做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组织合理。③

针对性原则: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组织讲解内容,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和顺序。4、讲解的程序:(不同的讲解有不同的讲解程序)①事实性知识讲解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叙述事实——提出重点——核查理解。②归纳法讲解抽象知识的程序是:指出感性材料——指导分析资料——综合概括规律——巩固深化应用结论。③演绎法讲解抽象知识的程序是:提出概念(或结论)——阐明术语或原理——举出事例(正、反二例)——巩固深化。七、变化技能1、概念: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言,辅助口头语言,对于突变情况进行处理或对学生的反馈信息作出反应的教学行为方式。变化的实质是教学系统中学习回路的形成,调整学习传输,有效控制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是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的主要因素。2、变化类型(1)教态的变化:包括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使用的手势和身体运动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变化技能。A、声音:利用对语调、音量、节奏和语速的调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B、停顿:停顿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它既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也可以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

C、目光接触: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也可以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等。

D、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在一定程度反映着教师的精神风貌,是影响师生情感的重要因素。

E、头部动作和手势:头部动作和手势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又一种形式。教师的点头、摇头等动作可以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表示肯定(鼓励)、否定。运用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方位、数量、事物层次等有关的概念和要点。恰当地运用手势配合口头语言表达可以加重语气、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印象。F、身体的移动:身体的移动是指教师在教室内身体位置的变化。如果教师总站在课堂的一个位置,课堂会显得单调而沉闷,恰当地运用身体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变化完成任何一种工作都不可能只有一种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若一种教法简单重复,会使学生望而生厌。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反应,来适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3)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变化同一种教学手段和媒体反复使用,会使学生变得麻木,大大降低记忆的有效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听、看、动手实践等交互各配合使用,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A、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教师与全体学生、教师与个别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等。

B、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学生的个别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实验等总之,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但是变化技能的运用决不是使教学成为一种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的状态,而应遵循一定的原则。3、运用变化技能的原则:①及时性原则:依据动态的教学进程适时变化。②有效性原则:变化要有“度“,应“恰到好处”多变和不变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个别同学没有掌握的问题不能在全班不厌其烦地讲解。③科学性原则:变化要保证符合知识的内在结构,在逻辑上相容、在认知上合理、在实践上可接受,切忌信口开河。④面向大多数学生原则:⑤评价性原则:常指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应作针对性的评价。

六、强化技能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语言,通过表扬、鼓励、批评、处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利用音量、音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