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某高职大学语文单招模拟练习题【带答案】_第1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某高职大学语文单招模拟练习题【带答案】_第2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某高职大学语文单招模拟练习题【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某高职大学语文单招模拟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1.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傅雷的译作()

A.《约翰.克利斯朵夫》B.《贝多芬传》C.《高老头》D.《匹克威克外传》

2.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A.无乃而是过与?B.且尔言过矣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3.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A.不忍登高临远B.叹年来踪迹C.渐霜风凄紧D.是处红衰翠减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夸张B.比喻、拟人C.借代、比喻D.借代、夸张

5.“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

6.《米龙老爹》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A.法国大革命B.十月革命C.普法战争D.卫国战争

7.在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晓镜但愁云鬃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切为探看。

8.下列哪位作家有过国破家亡的经历()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柳永

9.《选择与安排》是一篇谈写作经验的()

A.社论B.文艺评论C.演讲稿D.议论文

10.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A.《蚀》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抗战三部曲》

二、阅读理解(4题)11.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笔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2.

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13.

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4.耕作的诗人

张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犬激动,人的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的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转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

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

文中括号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

三、名句默写题(10题)15.______________,著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6.王睿楼船下益州,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7.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自居易《长恨歌》)

18.______________,但寒烟芳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19.梦断香消四十年,_______________。(陆游《沈园二首》)

20.悠然心会,__________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21.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22.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商女,时时犹唱,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金陵怀古》)

23.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4.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写作题(2题)25.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6.请以“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C

6.C

7.B

8.C李清照出身于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士大夫家庭,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1127年靖康之变,赵明诚病逝,国破家亡的李清照便漂泊到杭州、越州、金华一带,过着孤苦的生活。

9.D

10.C解析:牢记著名作家的相关知识。巴金主要长篇代表作是两个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激流三部曲》最为著名,《家》是奠定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巴金的长篇代表作。

11.发展生产保障生活实行道德教化推行仁政。发展生产,保障生活,实行道德教化,推行仁政。

12.①从其作品内容:诗人一生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都揭示出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②从其人生经历: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最终抛却了自己的庄园将更遥远更苍茫的土地作为最后的归宿。③从其创作观:托尔斯泰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劳作中捕捉、感悟、发现生活的真谛土地滋养了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了他创造的灵感。①从其作品内容:诗人一生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都揭示出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②从其人生经历: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最终抛却了自己的庄园,将更遥远更苍茫的土地作为最后的归宿。③从其创作观:托尔斯泰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劳作中捕捉、感悟、发现生活的真谛,土地滋养了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了他创造的灵感。

13.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14.①“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②“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民生活的作品。①“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②“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民生活的作品。

15.玉鉴琼田三万顷玉鉴琼田三万顷

16.金陵王气黯然收金陵王气黯然收

17.六宫粉黛无颜色六宫粉黛无颜色

18.六朝旧事随流水六朝旧事随流水

19.沈园柳老不吹绵沈园柳老不吹绵

20.妙处难与君说妙处难与君说

21.美人帐下犹歌舞美人帐下犹歌舞

22.但寒烟芳草凝绿《后庭》遗曲但寒烟芳草凝绿《后庭》遗曲

23.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依旧枕寒流

24.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上不胜愁

25.生命的价值生命是宝贵的,他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可是,人究竞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呢?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地混日子吗?是整天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过那公子哥儿的生活吗?还是日夜打着小算盘,不顾他人,只想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吗?都不是!我们说:能够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名言。是啊,活着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是生命有无价值的分水岭。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多优秀人物,如夏禹为了治水,在外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时珍为了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情愿餐风饮露,出没于深山老林之中,花了四十年功夫,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他们都名垂千古,博得人民的称赞。在现代,更有无数革命志士把个人的生命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全部和宝贵的生命都贡献给了人类解放事业,为我们创造了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可以说,他们的生命的价值,达到了正数的极限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言。确实,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是临危不苟,舍生取义,还是奴颜婢膝,畏死偷生,这是检验生命有无价值的又一重要标尺。文天祥以他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的名言,殊死抗元,九死不悔,最后被捕,囚禁三年,拒绝大元宰相的诱惑,慷慨就义,连敌人也叹服不止。这样的生命,真可说是永垂不朽呢!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更是英雄辈出,远远胜过古人,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蔡永祥、欧阳海?真是举不胜举。他们为人类的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光照史册,砥砺后人。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他停止生命以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这是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的确,死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民服务,这等于生命在延续,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是为着人类的幸福去奋斗的,其生命的价值一定不仅表现在生前,而且表现在死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双目失明、周身瘫痪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写成《纲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直到现在,这本书还鼓舞激励着全世界的进步青年蓬勃向上。他贡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何等巨大呀!我国古代的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地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毕生为了提高印刷效率,经过多次试验,冲破重重组挠,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多少年后,中外各国人民尚受其惠。他们贡献给人类的物质财富,同样使后人讴歌不已。可以说,这些人的生命,一直活到今天,乃至今后。在当代,更是不乏其例,用不着一一列举。反之,有些人只是贪图享受,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与草木同腐朽,这个世界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这种人的生命价值,可以说等于零。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把个人的“幸福”建筑在多数人痛苦的基础上,甚至丧心病狂地卖国求荣,或者鱼肉人民,谗害正直。这些人的存在,对于人类只是一种灾难。他们的死使人民拍手称快。这种人的生命价值,该如何说呢?只能说是达到负数的极限。当然,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世界观对生命的价值的理解是不同的。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跟他们谈“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那无异于对牛弹琴。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青春闪耀着灿烂的火花,让生命有真正的价值。

26.说“勤”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