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气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学术水平,加快高层次气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结合气象业务、服务和技术工作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第二条本评审条件是从事气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和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资格名称为高级工程师。第三条凡按照本评审条件,经司局级单位副研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并获中国气象局审批通过者,由各司局级单位颁发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其岗位聘任由所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执行。第四条专业划分及合用范围(一)天气预报本专业合用于从事天气预报业务、数值天气预报、空间天气业务,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二)气候与气候变化本专业合用于从事气候业务、气候变化业务,气候系统模式,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三)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本专业合用于从事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开发运用、农业气象业务、发展战略和政策征询、气象科普等业务,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四)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本专业合用于从事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环境、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五)综合气象观测本专业合用于从事地基、空基、天基观测业务、技术装备保障,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六)雷电防御本专业合用于从事雷电防御业务,以及相关技术开发、技术保障、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七)气象信息技术本专业合用于从事信息网络业务、气象资料业务,气象工程征询,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保障、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八)气象教育培训本专业合用于从事教育培训,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五条基本条件凡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气象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具有下列条件:(一)学历和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5年。2.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4年。3.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2年。4.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合格出站人员,从事相关技术工作。5.用后续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申报者,须在取得后续学历(学位)之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1年以上,其前后的工作资历可以累加计算(全脱产学习时间除外),并符合相应的工作年限规定。获得上述各学历(学位)所学专业,应与从事岗位工作相关。(二)年度考核规定。近5年内或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等次。(三)外语规定。外语水平应符合国家职称主管部门或中国气象局或所在省(区、市)职称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四)计算机应用规定。计算机水平应符合国家职称主管部门或所在省(区、市)职称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五)教育培训规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参与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达成有关规定规定。(六)工作业绩符合申报专业的评审条件。破格申报者还需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第六条破格申报条件对在实际工作中做出突出奉献,取得显著业绩者,可在学历或资历条件上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破格申报者须在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取得以下业绩之一:(一)承担业务技术把关2年以上,3次受到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类表彰或奖励的先进个人。(二)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类二等以上奖励的重要完毕者。(三)作为第一申请者,申请到国家级研究项目(课题),并至少完毕一年的研究工作。(四)作为第一作者,在SCI、SCIE、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并在二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或作为第一作者在二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五)在地市级气象局工作,在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中做出突出奉献,取得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司局级以上部门3次表彰、奖励者;或在本地区科技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曾获司局级科学技术类一等奖或2项二等奖的重要完毕者。(六)在县级气象局工作,在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中做出突出奉献,取得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县处级以上部门3次(其中至少1次为司局级以上)表彰、奖励者;或在本地区科技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曾获司局级科学技术类2项三等奖以上的重要完毕者。(七)在1至3类气象艰苦台站,或在高山(海拔2500米以上)、或在海岛的气象局(站)工作累计满2023,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八)在全国业务技能竞赛中获个人全能三等奖及以上,或省局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全能前3名者。原则上,学历破格只能减少一个学历层次,资历破格只能提前一年。学历、资历不能同时破格。对于在地市级以下单位工作的,符合上述2项以上破格条件者,学历破格最多可以减少2个学历层次。(九)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工作1年以上,有主持2项司局级以上课题(或项目)的经历,可以不受资历限制,按其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第三章评审条件第七条专业理论水平(一)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对本专业某一方向的学术或技术有较进一步的研究。(二)纯熟掌握本专业现行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工作规程等,能对的凝练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第八条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的经历。有指导本专业中级技术人员工作学习的能力,或在地市及以上气象业务培训中授课10学时以上,或编写相应的培训教材。第九条实际工作经历与能力(一)天气预报专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1.完毕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在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效应等某一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绪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对于重要在预报业务一线从事预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判识各种天气系统的能力,掌握较为系统的预报方法。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重要业务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的专题研究1项,并应用于实际业务,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2)对于重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业务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3)对于重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毕)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二)气候与气候变化专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1.完毕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在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效应等某一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绪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对于重要从事气候与气候变化业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预测预估、影响评估、应对措施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方法。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2)对于重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3)对于重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毕)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三)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专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1.完毕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在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效应、拓展项目、客户满意度等某一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绪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对于从事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地党政部门与公众服务的需求,能抓住服务的热点和关键点,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服务,参与重大服务项目,掌握较为系统的服务产品制作方法。在省以上工作的,在决策气象服务或公众气象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解决过2项以上关键技术问题,并在3个地市级以上单位推广应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或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气象服务产品,并取得显著的服务成绩,得到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2)对于重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3)对于重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毕)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四)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1.完毕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在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效应等某一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绪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对于重要从事本专业业务、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以及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2)对于重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毕)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五)综合气象观测专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1.完毕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在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等某一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绪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对于重要从事综合观测的专业技术人员,累计3年完毕本单位年平均值班任务,获得中国气象局业务质量优秀类奖励。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2)对于重要从事仪器装备、计量,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保障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大型探测仪器或气象观测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重要故障的诊断或观测场地的建、迁技术工作。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3)对于重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4)对于重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毕)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六)雷电防御专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1.完毕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在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效应、客户满意度等某一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绪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对于重要从事雷电业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主持完毕防雷业务,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2)对于重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3)对于重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毕)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七)气象信息技术专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1.完毕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在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客户满意度等某一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绪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对于重要从事本专业业务、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气象现代化建设、业务运营和技术保障工作中发挥了技术骨干作用,对提高业务水平做出较大奉献。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2)对于重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毕)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八)气象教育培训专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1.在教学水平、研发能力等某一方面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同类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有独立承担教育培训工作的把关经历与能力。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绪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从事教育培训一线工作,可以独立承担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已经独立完整地担任1门以上主干课程或2门以上专业、技术课程的授课工作(不低于30学时),且得到学员认可,完毕专业辅导讲座等教学任务3次。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县处级项目3项;或独立编写2万字以上的培训教材或讲义),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质量或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2)从事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及教学资源与业务系统建设等工作,作为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业务骨干,平均每年制作完毕的多媒体课件不低于10学时,并且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县处级项目3项;或独立编写2万字以上的教材或讲义),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质量或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3)从事教育培训应用研究工作,在气象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培训体系建设、教育培训应用方法研究等方面有较进一步的研究。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毕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4)从事气象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重要负责人完毕司局级重点培训项目教学管理任务2项以上。在培训项目策划、培训业务指导、培训组织实行、教材建设、教学评估等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毕)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业务管理平台等,或主持完毕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县处级项目3项),相关成果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第十条业绩与成果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取得以下业绩成果之一:(一)作为业务骨干在本专业相关的技术研究、业务体系建设、业务新方法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中,主持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2项以上(或提出有价值的项目建议方案或分析评估技术报告2项以上),使本单位某项业务工作有较大改善,质量(或效益)明显提高,被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二)主持和参与(前三名)的技术研发项目中,至少有1项成果在省以上(或3个地市级)的业务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三)被司局级以上单位拟定为科技业务骨干或其它人才工程较高层次人选。(四)承担本单位业务技术把关工作2年以上,在本专业业务技术工作中业绩突出(或预报预测准确率高、或服务效果好、或业务质量优秀、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在司局级气象部门工作的,获得2次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在地市级气象局工作的,获得1次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在县气象局工作的,获得3次县处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五)作为重要完毕者获得省部级科技类三等以上奖励1项,或司局级科技类二等以上奖励1项(或三等2项);地市以下气象局工作的,作为重要完毕者获得县处级科技类二等以上奖励2项(或三等奖3项)。(六)获得与气象专业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并在气象行业内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七)作为重要撰稿人编制司局级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方案设计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2篇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八)作为重要完毕人撰写的3篇以上重大气象服务材料、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监测报告、重大灾害调查分析报告、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报告、决策征询报告、地方重大建设项目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教育培训评估总结报告等,获得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要批示或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九)作为重要完毕人执笔完毕的本专业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部门技术规范或实行细则、业务技术手册、业务流程、业务教材被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正式采用并颁布实行2项(或县处级单位业务主管部门采用并颁布实行3项)。(十)积极承担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工作,撰写并发表科普文章累计10万字以上;或编写科普教材50万字以上并出版发行;或制作完毕自主编写多媒体科普教材(课件)20小时以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第十一条论文、论著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撰写以下著作、论文、技术报告之一:(一)正式出版过与本专业相关的5万字以上专著或10万字以上译著。(二)第一作者在全国二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业务技术论文1篇以上。(三)第一作者在全国正式期刊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业务技术论文2篇以上。(四)第一作者在全国正式期刊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业务技术论文1篇,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第一作者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过1篇以上论文或技术报告,或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过2篇以上论文或技术报告。2.在本专业业务、科研或服务等工作中,第一作者完毕2篇以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报告,并经同行专家确认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3.完毕业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岗亭环保节能产品采购合同2篇
- 2025年环保空调设备采购与节能改造服务合同
- 北京中医药大学《电化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辣根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版页岩砖深加工产品定制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医院医疗费用结算合同3篇
- 2025版二手车鉴定评估及车辆检测合同3篇
- 项目策划方案模板13篇
- 二零二五年北京市新能源指标租赁与区域合作合同3篇
- 2025版家禽疫病防控禽类采购禽类防疫合同3篇
-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分析,菁选3篇
- DL-T 2231-2021 油纸绝缘电力设备频域介电谱测试导则
- 员工月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2023年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41904-2022信息技术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AIM)系统要求、数据交换及应用
- GB/T 41908-2022人类粪便样本采集与处理
- GB/T 3745.1-1983卡套式三通管接头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简支梁、悬臂梁挠度计算程序(自动版)
-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五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商票保贴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