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谈读书》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2、 理解《不求甚解》一文中“不求甚解”的含义,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3、 理解《谈读书》一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读书的好处,并学会如何读书。难点:把握这两篇课文的论证方法。谈读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读书名言及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导入本课。二、出示并解读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3、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4、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三、预习查评1、检查搜集的名人论读书的名言例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了解作者①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共包含58篇短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例如“善择时即省时。”“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顺境易见劣性,逆境易见德行。”这些话充满成熟的人生经验,而写法则务求清楚达意。使用的比喻十分恰当,但都来自实际。培根的文章也写得富有诗意。四、细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谈读书的1、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作用。2、作者在谈到读书的目的时,如可进行论述的?正面阐述其好处: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反面指出其偏向:费时过多—易惰,藻饰过多—则矫,凭条断事—学究。正反对比。3、在论证读书的方法时是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主张:推敲细思,或浅尝,或吞食,或细思。提倡: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比喻论证。4、读书的作用有那些?运用那些论证方法?读史—读诗—数学—科学—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各种运动,各种不善及其应对。皆成性格,弥补缺陷。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五、句段品味。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六、讨论讨论下列句子有什么含义?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判事之际。一个人独处幽居时,最能见出读书陶冶性情的好处;(与朋友)高谈阔论时,平时的读书修养最能(给人的风度、气质)增添光彩;处理或者判断(繁难复杂)的事务时,读书可以增长才干。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人的才智如有滞碍之处,都可以借助阅读适当的书、学习适当的知识使它顺畅,这就如同身体有病,都可以借助相宜的运动消除。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狡猾的人看不起读书,无知的人羡慕读书,只有明察事理的人能够读书用书。然而书并不把它的用处明摆出来,用书的智慧不在书中,而在书外,这全凭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才能得出来。七、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作用:使人信服。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用比喻证明观点。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八、体验反思1、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2、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你如何理解?3、鲁迅的“随便翻翻”——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叶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4、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二、初读感知1、作者马南邨:邓拓的笔名,原名邓子健,邓云特。(1912-1966)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2、关于《燕山夜话》的写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燕山夜话》是邓拓撰写的杂文集。1961年,正当我国处在暂时困难的时期,邓拓应《北京晚报》之请,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用马南的笔名开辟了《燕山夜话》专栏。3、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反驳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三、研读探究对方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反驳的?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方的观点: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四、品读感悟1、“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2、“好读书”、“会意”和“甚解”的关系是什么?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3、陶渊明的读书观到底是怎样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虚心,别骄傲自负;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4、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5、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从态度上说明。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从方法上说明。引陆象山的话:进一步证明。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6、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充气皮艇合同范本
- 几人共同购房合同范本
- 电缆外贸合同范本
- 包装合同范本8篇
- 公司合同范本梳理审核
- 仓库流转合同范本
- 单位集资建房转让合同范本
- 劳防用品采购合同范本
- 出售立轴制砂机合同范本
- 出售玻璃盖板合同范本
- 2023年超龄员工承诺书 60岁以上员工承诺书(八篇)
- 失业证明模板(通用6篇)
- 001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一章
-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
- 供应商年度评审记录表
-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建议书
- 第五部分茶艺馆的经营与管理
-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课件ppt
- 中国思想史马工程课件第一篇 先秦
- HY/T 081-2005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 Unit 3 Reading and Thinking 课件 【知识导航+拓展迁移】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