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缙《针灸大成》讲稿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1.gif)
![国医大师:张缙《针灸大成》讲稿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2.gif)
![国医大师:张缙《针灸大成》讲稿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3.gif)
![国医大师:张缙《针灸大成》讲稿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4.gif)
![国医大师:张缙《针灸大成》讲稿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de2a16ce9439699b98b95ecafbce9ad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大成》讲稿Ⅰ第一章《针灸大成》书史概说1、《针灸大成》成书于明万历29年(1601年)2、编著者杨继洲出版者赵文炳选集校正者靳贤(选集校正是靳贤自己写的,实际就是编辑,而且是外行,不懂医,不懂针灸的官吏)3、学术界公认是一部明以前的针灸学术总结。4、全书共分十卷约37万言。
第一卷为《针道源流》
经论部分《针灸直指》
第二卷为针灸赋
第三卷为针灸歌诀与杨继洲四篇针灸策论,策论是古代考试时以问题叫应试者对答叫策。这四篇策论是杨继洲考御医的答卷。今天看是四篇论文。
第四卷为针刺手法
第五卷为子午流注类
第六卷、第七卷为经络、脏腑、腧穴
第八卷为《神应经》穴位、针灸治疗
第九卷为各家症治、灸法、医案
第十卷为小儿按摩0祖本(是1601年万历29年赵文炳刻本,祖本就是第一个版本)顺治(丁酉)、康熙(庚申)、李月桂本,这是第二个本子乾隆(丁巳)、章廷珪本祖本情况实际上目下还不清楚,在59个图书馆馆藏目录看有7个版本,但有人说是把李本的序言撤下去冒充祖本,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二《针灸大成》在针灸书籍中的地位及其特色本书实为地方官方印制的以其卷帙之巨以其内容之多以其资料之全以其方面之齐以其流传之广以其影响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以内容详实可靠,资料丰富全面,长期以来冠针灸群书之首实际上《针灸大成》是一部针灸教科书,又是一部针灸的百科全书它被针灸工作者:奉为圭臬捧为至宝俨如基督教徒之于《圣经》俨如清真教徒之于《可兰经》(针灸人不可须臾离开者也)唐·孙思邈《千金方》唐·王焘《外台秘要》皆为方书没有针灸学术的完整系统而又各有所重千金重于穴外台重于灸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重点只谈穴位主治,实质应看作是铜人模型的说明书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偏于治疗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只讲经络元·窦汉卿《针经指南》——虽精而少,偏重针刺手法和流注八穴明·徐凤《针灸大全》——是一个小册子,其内容侧重于子午流注。《金针赋》靠此书才得以流传。特别是他保留了《金针赋》的序言,才使我们清楚了窦氏针刺手法学派的形成过程。明·吴崑《针方六集》——理论性强,系统性强,但本人在某些方面有偏见。内容也少的多,而且根本没有流传,因此谈不上社会影响。明.高武《针灸聚英》——仅《大成》三分之一,本书影响较大,但对针刺手法有偏见认为手法是巧立名色。明·高武《针灸素难要旨》——是《内》、《难》中之有关针灸内容的摘录。明·杨继洲《针灸大成》:针灸的几个重要方面在《针灸大成》里全有,还特别详细。经络,腧穴,手法,治疗应有尽有,最多最全,各家之内容亦齐备,还有四篇策论,31个病案,36项《经络迎随设为问答》记载着杨氏的学术精华。(二)从著录看:从祖本到所有79版本全是属于杨继洲的书。提法分为:著,原著,编,撰,秘藏原本。但均表明是杨继洲之书出版者,作序者赵文炳是亲见其书的。从序言上看:赵文炳《针灸大成》序是个权威性序言,其中对《大成》为杨继洲之书十分肯定,不容怀疑。全序229言,已说清刻书始末。②王国光序是《玄机秘要》序,此序的安排在赵序之前,这也充分说明两书即《玄机秘要》是《针灸大成》的底本。③且医案中也有关于《玄机秘要》刻书的记载:“庚辰岁(1580万历八年)过扬,大尹黄缜庵公……时工匠刊书,多辱(承蒙之意)斛米之助。”将付之梓人,尤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1、这个未备只能杨继洲知道,因为赵文炳、靳贤不是医生怎么知道什么书已有,什么书未备呢?2、广求群书,也不是始于《大成》而是始于《秘要》,因大成序言说是复广求群书。3、复虑诸家书,弗会于一,乃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这句话也说《大成》是杨继洲亲笔所写。(三)杨、赵、靳三人对《针灸大成》的贡献(1)杨继洲1、远涉山西为赵治病,已古稀之年,仍不忘刻书。2、三针治疗赵疾,出《秘要》给赵看。3、除刻书外又乘机补入许多材料,,其整个学术思想和主要学术内容以及本书的体例,均出自杨继洲之手,只能出自杨手,因为赵与靳均“未攻是业”。他们不懂针灸,无法知道缺什么,少什么。(2)赵文炳在写序时未详说自己。有另一个考虑,这篇赵序很可能出自杨继洲之手。因为赵不懂医,无法写医的内容。对比来看《玄机秘要》序可以肯定是王国光亲笔所写。赵文炳当时为山西巡按御史,为官清正,平阳为其治下,也是全国印刷业的中心。他委人为杨之助手,按杨意编成《大成》这是合乎情理的。4、结语(1)本书为杨继洲之书,杨氏在付印前又在《秘要》基础广汇了群书。安排了内容,审定了体例。成《针灸大成》十卷(2)赵文炳应为出版人。和倡议刊刻此书的人。并为书作序。赵委靳贤为杨之助手,协助编书,是一位编辑,兼任管理工作。(3)靳贤受赵文炳之委,协助杨继洲出书,他自己说为本书“选集校正”。实际上是本书的编辑,因为杨继洲是太医院御医。不能久住平阳,所以杨继洲走后委托靳贤办理有关刻书校对事宜这是合乎情理的。靳贤在针道源流之后加上“《针灸大成》总集以上诸书,类成一部,分为十卷,委晋阳靳贤选集校正”27个字,这27个字里有靳贤的“黑货”,这才种下了祸根,惹出来说作者不是杨继洲的轩然大波。一定详参《针灸大成校释》二版“跋”(1027页)。这里已经理清了此事。关于编著的提法:编(中有著)著(中有编)撰撰者述也,所谓述而不作原著秘藏原本的说法均不恰当。但以编著为宜(4)《大成》的五个主要版本及李月桂、章廷珪其人1601年:首刊于平阳府称万历辛丑赵本又56年之后,1657年:李月桂据祖本再刊于平阳(顺治丁酉李本)又24年之后,1681年:李月桂据2本再刊于江西(康熙庚申李本),因李月桂此时调任江西督粮道又56年之后,1737年:张廷珪据顺治李本修订(乾隆丁巳章本)后重刊其古本刊刻密度亦大。因此说明以后针灸的传承全靠《针灸大成》。李月桂
字含馨,关东人(古沈),以贡生授忻州知州。累擢平阳府知府,江西督粮道。卒于官。李任平阳府时其祖父(大父),由北京去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致罹“痰火之症”,历百日始愈,于是李知医道之难。耳闻郡中有《针灸大成》一书惜未遍传海内,因旧版残缺,故捐俸刻书于1657年(顺治丁酉)刻成。过24年到1680年李在江西任督粮道时,因感“旧版漫漶”,乃复取原版,细加校讎,虽一字一画,不能不自假易,这就是康熙(庚申)李本。这个本子较1601年祖本(指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有以下改动。李氏工作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的:1、捐俸刻书,两次重刊。2、在乾嘉考据学盛行之前,上述校勘是难能可贵的。其改动如下表: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排印本,这个排印本贾维成先生开本书四校之先例,并且是第一个横排、简体、新标点。《针灸大成》之不同印法:34个刊印大成之出版机构
第一:有年代考19个1、1680——致和堂2、1801——经伦堂(嘉庆六年辛酉)3、1833——崇德堂4、1834——文道堂5、1843——经余堂(道光二十二年癸卯)6、1860——参道堂7、1875——宝华顺8、1880——扫叶山房9、1886——江左书林10、1896——文瑞楼(光绪二十二年丙申石印)11、1903——振茂义12、1909——荣禄堂13、1931——中原书局14、1937——大文书局15、1937——宏文书局16、1937——马启升书局17、1954——建文书局18、1955——锦章书局19、1963——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无出书年代者15个1、书业堂8、致礼堂2、聚合堂9、幸福记书局3、聚秀堂10、大成书局4、禄荫山房11、进步书局5、善成堂12、春明书局6、大文堂13、晋新书局7、紫文阁14、共和书局15、近代书局9、分卷问题1、祖本,李刊本均10卷2、章本有的同刊《新刊铜人针灸经》和《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共12卷。(流传不广)[1]锦章、建文、春明、进步等书局是将大成分为十二卷,二、四卷各分为二10、王辅刊本注: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41,子部5~1,医家类3“有顺治丁酉李月桂,康熙戌寅,王辅重刻本,是本即辅所刻刊本也”11《针灸大成校释》1963年1月写出科研设计书《针灸大成校释》是张缙教授1958年开始筹划,到1963年正式拿入中国国家医学科学研究1963—1972十年规划36项(三)题七本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国家科研课题,这七本古籍是《灵枢》《素问》《难经》《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和《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原为37万字,《针灸大成校释》成书后为90万字。也就是张缙又加进50多万字。可见其工作量之大。该书1984年第一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隔50年2009年又修订二版出版。该书在设计时就编定了计划的细节。如下:《针灸大成校释》工作细则一、以明万历29年(1601年)赵本为底本。(参影印本用)。二、以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贾维成先生之校勘本为主参本(以下简称人卫本)。人卫本已做处理之处,本书均拟采用。三、校释一律按“提要”、“原文”、“校勘”、“注释”、“语译”、“按语”的顺序排列。由于原书体例庞杂,要根据各章节的具体情况依次选用,不强求一律,以便节省文字。无关项目可以甩掉不用,但不做顺序上的变动。提要、原文等标项文字,均用“[]”符号标上。四、为了使阅读本书时能一目了然的有个概括性的认识,根据情况在卷首或篇章之首先加“提要”,提要上只点本篇要点,属于题解范畴的内容在注释中解决。五、原文原文一律横排,用国务院规定的简体字。用通用的标点标句。在原文中只限加顿号、逗号、分号(尽量少用),句号及书名号。原文分段要长短适中,尤应注意分段的合理性。原注、按均做原文处理,但不能单独成段,须紧排原文之后,写原注、原按时要前后各缩两格,并选用小号字以与原文区别。六、校勘用四校法提出一个较好的本子。以对校为主,兼用本校法与它校法。理校贯穿校书的始终。校勘记要用规范语言写出。除少数必须诸说并存外,力求有结论性意见。并存时也应有倾向性提法,力免避免模棱两可的意见,以免读者读后茫然。凡属原书及其所引各书有意改动之医经原文(如缩写、减字、移位等)。本书一仍其旧。经辨明确系刊刻所致之错误则依经文一一校出。在校勘时要力求与另外六本已校释之古书保持一致。校勘不能写成考证。写校勘注时要将所校之内容首先列出,用“”符号标上,前加有“○”的序号。然后写校勘注内容。写校勘注时一律写明出处之卷次或篇章。《内径》要写出篇名。《甲乙经》写出卷次。七、注释标题、字、词、句、段均可注释,但注段的方式除不得已时尽可能少用。每条均需首先列词,并将所列之词用“”符号括上,在词前加有“[]”括号的序号。注释时必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在特殊情况下,亦可用较长之注释。注释时以汉语拼音为准,同时加直音注,其写法如:[1]“鸿”(hóng红)注释时,在文章中只注一次,不写参见。在一卷中之其它篇章再现时,写:“见xx页注x”。同一词条再现而该词又有新的含义时,则做一新词另加注释。所有注释均须先注首见之词。八、语译语译时一律用直译,要与原文紧密照应,分段时亦必须与原文一致。原注、原按原则上不译。浅显易懂的章节亦不译,对其中偶尔出现的晦涩难懂之处,可用注释方法处理。译文风格要力求全书一致。必须用浅显精炼、生动朴实的语体文,切忌使用方言土语。语译是释的重要部分,通过语译将校勘、注释等全部内容通盘归纳到一起,把原文原意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以使读者对本段全面领会,深入理解。九、按语按语一律置于语译之后,文字多少不限。有按则按,无按不按。按时必须有内容。按语可以从如下几种情况着笔。1、确有必要做进一步阐述,在语译中须做意译的部分,或在注释时又不便发挥者;2、须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之问题,或必须引用当今各家之资料做深入阐发者;3、对有争议问题,而编者又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写入按语,但资料要有根据。立论不可偏激,行文要留有余地;4、对研究成果引入阐述时,应侧重于文献研究,对临床研究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研究实属必要者,仅可引入其可靠之结论,不可罗列数据和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十、避免用西医名词、术语进行阐述作为自然科学的解剖学术语,在对腧穴部位进行注释时可以按《百科全书针灸分卷》与《针灸学词典》的同样方法引用。一律不用神经学观点来解释。以求全书注释中不背离经络理论。十一、版本的缩写本书所用《针灸大成》之各种版本全称及缩写如下:明·万历29年(1601年)山西平阳府赵文炳刊印的的版本称“万历赵本”。清·顺治丁酉年(1657年)经李月桂刊印的版本称“顺治李本”。清·康熙庚申年(1680年)李月桂刊印的版本称“康熙李本”。清·乾隆丁巳年(1737年)章廷珪的刊本,称“乾隆章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刊印的版本称“人卫本”。本书所引各书名称均依《针灸大成》的称法写入。《针灸大成校释》第一版各卷校勘注释数目表(后又有修改)各次校勘情况比较五、《针灸大成》的序言1、主要序言有: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序(王国光)②刻针灸大成序(赵文炳)③李月桂顺治本序(李月桂)④李月桂康熙本序(李月桂)⑤章廷珪乾隆本序(章廷珪)其中,王序、赵序最多见。以上各序言均刊载在近期出版的《针灸大成之研究》上(张缙编著)2、讲一篇序——赵序赵文炳其人:“赵文炳字含章,北直任县人”(《济南志》)“隆庆庚午(1570年)举人”(《代县志》)“万历十四年(1586年)知新城县。立常平仓,积谷一万四千石。清保甲,重学校”(《济南志》)“课农桑,问疾苦,力崇节俭,以化豪族之奢侈。”(《任县志》)“日啖食蔬菜,非文会不设鱼肉。宪司皆重其廉,赏分惠珍馔,文炳竟却之”(《山东通志》)“以忧归,起曲垣县”(《任县志》),“由知县擢御史,出按湖广及山西”(《中国人名大辞典》)“拜命之日,即疏劾相臣。按晋,劾中使八事。有大奸依藩为虐,贿夺皇场,有司莫敢问,文炳下檄大量,积弊一清。又集古阉宦误国者为一篇,名曰《金鉴》,未上而卒”(《任县志》)下面解释几个名词:举人: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包括首都地区)举行的考试,即乡试(秋闱),中央派主考官到各省,取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这样才有资格去参加次年在首都举行的会试。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首都举行的考试,各省举人参加春闱,合格者(取中者)为贡士,可参加殿试。殿试(廷试):皇帝对会试合格者在殿廷上所举行的考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①状元(状头)用奏状报其等级;②榜眼;③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传胪(宋)。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乡试举人中第一解元╮会试贡士中第一会元┃三元及第,连中三元殿试第一状元╯
“忧”的繁体字是“憂”居父母之丧——叫丁忧,“丁忧”也称“丁艰”,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官、不娶、不宴、不考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丁外艰---丧制名。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下边讲一下赵文炳《针灸大成》序“医关民命,其道尚矣。顾古之名医,率先针砭,而黄岐问难,于此科为独详,精其术者,立起沉疴,见效捷于药饵。迩来针法绝传,殊为可惜!余承乏三晋,值时多事,群小负嵎,万姓倒悬,目击民艰,弗克匡济,由是愤郁于中,遂成痿痹之疾,医人接踵,日试丸剂,莫能奏功。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随出家传秘要以观,乃知术之有所本也。将付之梓人,犹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若《神应经》、《古今医统》、《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6.1《位置和范围》听课评课记录3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解法》听评课记录
- 环境监测承包协议书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听课评课记录1
-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听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5 二次函数的应用》听评课记录1
- 六年级科学斜面听评课记录
-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大全)李林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管理规定
- 河南省三门峡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卷:完形填空汇编(9篇-含解析)
- 五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 简便计算专项整理 苏教版 共21张
- 疼痛科的建立和建设
- 运动技能学习PPT课件
- 第六编元代文学
- 高考语文古诗词必背重点提纲
-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兰州大学版)》章节测试含答案
- 2020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单词默写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