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胡云兴高中语文语法概略一、词概念分类名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人物名词。
时地名词。方位词。动词2.动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行为动词:发展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使令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动词:形容词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表形状:表性质:表状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量词•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确数:
概数:
序数: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名量词:
动量词:代词•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副词副词
:限制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叫副词。表程度:表范围:表时间:表处所:表肯定:表情态、方式、状态:表语气:表频率:副词的语法特征:(1)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即单独成句。(3)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充当关联词语。介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并和这些词结合在起来,修饰补充说明,表时间、处所、状态、对象目的等的词。介词口诀:
连词连词,连接词语或分句,表达某种关系。连词口诀:
助词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其他助词:
叹词拟声词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如:啊,大海,都是水。青蛙啊,四条腿。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短语一、短语及其分类定义: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二、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表陈述关系,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例:(二)动宾:表支配关系,动在前宾在后,不用虚词。例:(三)偏正:由修饰语和中心语构成,表修饰关系,修饰语在前。分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两种,例:(四)中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构成,表补充关系,前部分表动作行为或者性质,后部分补充。分动补和形补两类。有的补语前有“得”,例:(五)联合短语:由几个语法地位平等的词组成,表并列、递进或选择。一般同一词性相连。例:(六)连谓短语:两个或以上的谓词性成分连用,其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5种结构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例:(七)兼语短语: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套叠,形成一个宾语兼主语的兼语。例:(八)同位短语:多由两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的词语不同但所指相同,语法地位一样,共作一个成分。例:(九)其他短语:方位短语(西湖边)量词短语(这三位)介词短语(在船上休息)助词短语(大的要照顾小的)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
单句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一。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蛇!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嘿!“把”字句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事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
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如“我们‖[一定要][把海河]治理<好>。”“狼‖[把羊]咬<死>了。”
“被”字句(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受事者,接受动作。如:
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树叶‖[被风]吹<走>了。
兼语句(4.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有是还用“有”。如:
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复句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另、又)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也有不使用关联词,但分句间关系并列的。如: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感情的短处在于会使人迷失方向,科学的长处在于它是不动感情的。承接复句(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④她进入这个世界,便奉献给这个世界以真诚。
递进复句(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你这样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选择复句(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①或者你到上海,或者你到南京,或者你那里都不去。②他是忘了,还是故意不来?③不是鱼死,就是网破。④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⑤我们宁要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杂。转折复句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
④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假设复句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④你临时有事的话,可以打个电话来。⑤你一定能听到石油掀起的波浪声,假如你把耳朵贴到油管子上。因果复句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①因为她是中文系毕业,所以与我这个爬格子的人有许多共同语言。②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③他优柔寡断,以致坐失良机。④基本公式都弄错了,可见没有认真学。⑤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她怎么会听不见呢?⑥我不久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到外地读书去了。条件复句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无条件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只需、一旦)……就(都、便、总)……,便,就;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不)……,才,要不然;无论(不管,不论、任、任凭)……都(总、总是、也、还)……。如:
①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解说复句9.解说复句,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也有少数在后一分句单用“即、就是说”等关联词语。如:
①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即我们相信两国的关系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②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③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目的复句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行为,另一个分句表示行为的目的。关联词都单用。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④你把文件整理一下,明天好交大会讨论。补充说明[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如: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假设复句)
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条件复句)单句与复句的区别一、从结构上区分。单句是由一个词和一个补语构成。单句不管句子多么复杂,它的结构中心只有一个,我们可以通过层层分析,弄清构成句子的各种成分。复句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其中每一个分句都不做另一个分句的任何成分。区分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例1.发展国民经济,台湾回归祖国,抗击超级大国的干涉,是我们在80年代的三件大事。例1看起来像复句,但从结构上分析可以看出,用逗号隔开的各部分不是独立的分句,而是全句中的一个成分。例2.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哭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已己。
例2的各个分句都是相对独立的句子彼此不互相做句子成分,所以是复句。判断下面这个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并说明你的理由。例3.您生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搞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要到群众中去参加革命实践。“您”是主语,“教导”作谓语,后面的部分都是“教导”的内容,可以看做宾语。二、从意义上区别单句不管结构多么复杂,表达的往往是一个独立的意思,复句则表达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关联而又相对立的意思。例4.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这个句子虽然被逗号分成了两个部分,但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故是单句。例5.颜色竟那样浓,浓得像要流下来似的。这个句子也是由逗号分隔成两个部分,前面是一个分句主要说颜色浓,后一个分句,主要说浓的程度,两个意思有关联而又相对立,因此是个复句。三、从语音停顿上区别句子的语音停顿,在书面上用标点来表示,有些单句和复句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停顿,即中间有没有逗号。例6.几个青年妇女划着他们的小船赶紧回家。这个句子谓语部分虽然有两个动词,但因为中间没有停顿,所以是个单句。例7.孔已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见我豪不热心,便叹了口气,显出极惋惜的神情。这个句子在每一个动词补语后都做了停顿,用逗号隔开,因此是个复句。辨析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1.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会议上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规划,反映了我国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2.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3.只有千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5.对车座儿,对巡警,对任何人,他决定不再老老实实的敷衍。句子的成分一.句子的成分
在句子里,词和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按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叫做句子成分。一般概括为如下几大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例:(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英语)作业。
主语一.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位于句首,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等,多指人或事物。例如:
①沙锅‖可以炖豆腐。(名词)
②九‖是三的三倍。(数词)
③我们‖打算今天去郊游。(代词)
④他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的”字短语)主语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这样的主语是把动作、性状或事情作为陈述的对象。例如:
①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动词)
②整齐‖比不整齐好。(形容词)
③拆台‖比搭台容易多了。(动宾短语)
④公正和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形容词短语)
此外,主语还可以有主谓短语充当。例如:
①他不参加‖是个好事。
②老年人上大学‖已经不新鲜了。
谓语二.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用来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例如:
①你‖瞧。(动词)
②太阳‖红艳艳的。(形容词)
③他们‖热爱篮球。(动词短语)
主谓短语做谓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例如“他头脑冷静”。
名词性词语有时也可以做谓语,但比较少见,且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
①明天‖清明节。
②她‖大眼睛,红脸蛋。练习:标出主语1、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近230座.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3、还有一些花的颜色是黄的.4、蟹壳上的模样是遗传下来的.5、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7、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练习1、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近230座.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3、还有一些花的颜色‖是黄的.4、蟹壳上的模样‖是遗传下来的.5、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7、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宾语三.宾语
在句子中,动词多充当谓语,但真正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如上面谓语例①)并不普遍,很多情况下,动词后都接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和关涉的对象,宾语必须依托动词性谓语中心词存在。
宾语一般由名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③他在拍桌子。(名词)
④我真不想告诉他。(代词)
⑤这间客厅有二十平方米。(数量短语)
有时,宾语也可以由谓词性成分或主谓短语充当。例如:
①最有效的防御是进攻。(动词)
②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是尊重别人。(动宾短语)
③谁说今天不下雨?(主谓短语)例如1、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2、美丽的花朵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3、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4、人们促进了大量品种的繁殖。5、云就像是天空的招牌。6、被灰色的云块密密的布满了天空。定语四.定语(标志:的)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在句中多用来对主语或宾语起描写和限制作用。(往往有“的”字作为标志)
定语有时有很多层,即多层定语。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定语①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谁的?”)②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表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③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
④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示“怎样的?”)
⑤形容词性词语(表示“什么样的?”)
⑥表示性质、类别或范围的名词(表示“什么?”)例如:
①他的③一件④刚买的⑤新⑥羊皮夹克也拿来了。
①他爷爷②解放前收罗的③一方④有十五厘米宽的⑤优质⑥泰山石砚被他不小心砸碎了。状语五.状语
(标志:地)
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加在动词或形容词前的连带成分,起着修饰或限制其他动词或形容词的作用。状语除了由副词外,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充当;介宾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
状语的意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限制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在副词、介词中有介绍)。
状语①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②大冷天,她脸上[红扑扑]地冒热气儿。
③他[用彩笔],[在报纸上],[规规矩矩]地划了一条抛物线。
状语有时也有多层,依定语一样,其次序问题比较复杂,取决于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大致的次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