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汽车制动系_第1页
第十一章:汽车制动系_第2页
第十一章:汽车制动系_第3页
第十一章:汽车制动系_第4页
第十一章:汽车制动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内容第十一章:汽车制动系

总论【知识目标】1、了解制动系统的功用、分类、组成和要求;2、了解制动器的功用和分类;3、掌握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情况;4、了解制动控制和传动装置的功用和分类;5、熟悉制动供能装置的结构和工作情况;6、了解驻车制动的结构和工作情况。第十一章:汽车制动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制动器

第三节液压制动传动机构

第四节气压制动传动机构

第五节制动增压(助力)装置

第六节汽车制动防滑控制系统简介11.1概述11.1概述

一、制动系统的功用和组成功用:视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并保证汽车停放可靠,不致自动滑溜。组成:制动器:产生制动力的部件,也包括缓速装置。制动驱动机构: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

制动力调节装置、报警装置、压力保护装置二、制动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现代汽车的制动装置基本上都是利用机械摩擦来产生制动作用的,车轮制动器主要由:旋转部分、固定部分、张开机构和调整机构组成。11.1概述11.1概述三、对制动系的要求(1)、制动效能好(2)、操纵轻便,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好(3)、制动平顺性好(4)、散热性好,调整方便(5)、挂车制动性能良好11.2制动器分类:鼓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11.2制动器11.2制动器一、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有一个铸造的制动鼓,制动鼓由螺栓连接在车轮上并随车轮转动。在制动鼓内,有一组制动蹄安装在制动底板上。其他的部件也安装在制动底板上,包括液压轮缸,弹簧以及联接元件。制动蹄上附有摩擦材料,制动时摩擦制动蹄与制动鼓的内表面接触(如图)。当制动时,制动蹄受到力的作用张开,与制动鼓的内表面发生摩擦。当制动时,第一制动蹄先起作用,然后推动第二制动蹄以产生额外的摩擦

鼓式制动系统中,有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当制动时,第一制动蹄先反应,它有一个较软的回位弹簧,第一制动蹄离开固定支承销,与制动鼓表面接触。当制动蹄开始与制动鼓接触,制动蹄被带动,进一步驱使它向制动鼓转动方向转动,从而使制动器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这时,第二制动蹄也开始工作。当第一制动蹄移动,它推动第二制动蹄的下部,这种运动驱使第二制动蹄向制动鼓移动,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制动蹄不能向上移动,因为它受固定支承销限制。这样就引起了次制动片的自增力作用。若制动蹄持续移动,自增力制动系统就起到增力作用。液压轮缸中产生的促动力主要推动第一制动蹄,作用于第二制动蹄上的液压促动力往往比较小,但是第二制动蹄上的液压促动力并不是用来起制动作用的,除非制动鼓反向转动。11.2制动器11.2制动器制动器的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产生的摩擦使车辆制动。制动器有多种形式的摩擦片。摩擦片是铆接或粘接在制动蹄上的(如图a),第一制动蹄上的摩擦片长度要短一些,第二制动蹄上的摩擦片则覆盖满整个制动蹄,因为它的负荷也比较大。除此之外,现在所用的摩擦片是贴实在制动蹄上的,可以使摩擦片的中段部位稍微突起。这种设计使得摩擦片和制动鼓之间的接触更容易。当制动蹄上压力增大时,摩擦片随制动蹄发生轻微弯曲,使接触面增大。如图b,为一个典型的制动器摩擦片和其最厚的部位。二、盘式制动器分类: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11.2制动器11.2制动器1、定钳盘式制动器固定制动钳总成直接安装在车架或转向节上,每个制动片由一个活塞推动,如下图为固定制动钳装置。固定钳式示意图注:固定制动钳保持静止,系统中有两个活塞,制动片移动并产生摩擦。11.2制动器2、浮钳盘式制动器在浮动制动钳装置中,制动钳的壳体被允许在支架上轻微滑动。只有一侧有活塞,另一侧只有一个摩擦制动片。当制动时,缸内液压力推动活塞,整个制动钳壳体在相对的位置上自由滑动。当制动片与旋转的制动盘接触,有活塞的制动片上的作用力等于另一侧制动片(没有活塞)上的作用力。浮动制动钳装置如图所示。注:浮动制动钳能在安装轴上轻微滑动,系统中只有一个活塞。浮动钳式示意图11.2制动器3、与鼓式制动器相比,盘式制动器具有以下优点:1)工作表面为平面,不易发生较大变形,制动效能较为稳定。2)浸水后效能降低较少,而且只须经一两次制动即可恢复正常。3)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制动器的尺寸和质量一般较小。4)热稳定性好,制动盘只在径向膨胀,沿厚度方向的热膨胀量极小,不影响制动。5)较容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其他保养修理作业也较简便。

盘式制动器的不足之处是:1)效能较低,因此用于液压制动系时所需制动促动管路压力较高,一般要用伺服机构。2)兼用于驻车制动时,需要加装的驻车制动传动装置较鼓式制动器复杂,因而在后轮上的应用受到限制。目前,盘式制动器已广泛应用于轿车,除一些高性能轿车外,大都只用作前轮制动器,与后轮的鼓式制动器配合,可使汽车在较高车速下保持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在货车上,盘式制动器目前也采用得不少。11.3液压制动传动机构

液压动力制动系统是以储能器储存的液压能或限制液流循环而产生液压作用的动力制动装置。

11.3液压制动传动机构11.4气压制动传动机构

适用于中型以上特别是重型的货车和客车11.4气压制动传动机构11.5制动增压(助力)装置11.5制动增压(助力)装置

为了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采用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汽车多数装有制动增压(助力)装置。根据制动增压(助力)装置的力源不同可分为真空增压(助力)式和气压增压(助力)式。11.5制动增压(助力)装置1、真空助力系统进气歧管真空器被用作动力制动系的助力器。在图5-4-1中,动力助力器膜片两边都是真空。膜片中心轴连接到制动主油缸上。如果膜片两边都是真空,膜片将不动,如果膜片右侧的真空消失,空气进入产生压力,中心轴将被迫向左移动。11.5制动增压(助力)装置

这种移动用来操纵制动主缸,当膜片右侧恢复真空时,制动结束。制动踏板通过打开、保持、关闭两个内部阀体,让膜片的右侧出现空气压力或真空。下图给出了一个连接在制动主缸上的助力器单元的例子。直接连结在制动主缸上的动力制动系的助力器单元11.5制动增压(助力)装置助力制动单元通常有三种工作模式:保持、加力和释放。通常情况下整个助力器处于真空状态。如图给出了在“保持”状态下的助力器内部部件的位置。发动机提供的真空可以进入膜片两侧。这是因为空气阀柱塞和空气控制阀处于能够把发动机提供的真空引入膜片两侧的位置。制动保持阶段11.5制动增压(助力)装置在释放模式下,当操纵者释放制动器,制动主缸内的制动主缸推杆弹簧使制动主缸推杆向右运动。这个动作使空气阀柱塞运动和空气控制阀回到原位,如图。这种状态时,膜片两边都处于真空,所以制动主缸推杆此时没有受到额外的力。制动释放阶段11.5制动增压(助力)装置

在加力模式下,当给制动踏板施加压力时,制动踏板推杆向左移动。这个动作使空气阀柱塞向左运动,如图。当空气阀柱塞和空气控制阀处于这个状态时,膜片右侧的真空被空气压力取代。膜片左侧的真空仍然保持。膜片左侧的真空这时导致膜片向左运动,产生对制动主缸和活塞的一个额外的力。制动加力阶段11.6汽车制动防滑控制系统简介一、功用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是防止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被抱死滑移和汽车在驱动过程中(特别是起步、加速、转弯等)驱动轮发生滑转现象的控制系统。二、制动防抱死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11.6汽车制动防滑控制系统简介1)车轮转速传感器(简称轮速传感器)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中都设置有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它可以安装在车轮上,也可以安装在主减速器或变速器中。

11.6汽车制动防滑控制系统简介11.6汽车制动防滑控制系统简介

2)电子控制器(ECU)

电子控制器(ECU)是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中枢,其作用是接收来自轮速传感器的感应电压信号,计算出车轮速度,并与参考车速进行比较,得出滑动率S及加减速度,并将这些信号加以分析,对制动压力调节器发出控制指令。

3)制动压力调节器

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功用是接收来自ECU的控制指令,控制制动压力的增、减,它是ABS的执行器。11.6汽车制动防滑控制系统简介课后小结制动器原理就是利用旋转件与固定件的摩擦产生摩擦力矩制动蹄制动鼓促动装置制动盘制动钳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理解领蹄和从蹄的含义课后小结广泛用于驻车制动系用于行车制动系机械式液压式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制动轮缸人力制动系伺服制动系理解排气辅助制动系的工作原理课后小结气压制动系控制阀原理、制动回路与液压制动系的区别串列双腔控制阀结构作用ABSASR优点、分类、工作情况优点和分类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