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状云及特殊云状的形成说课讲解_第1页
波状云及特殊云状的形成说课讲解_第2页
波状云及特殊云状的形成说课讲解_第3页
波状云及特殊云状的形成说课讲解_第4页
波状云及特殊云状的形成说课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tèshū)云状的形成波状云的形成(xíngchéng)第一页,共42页。波状云的形成(xíngchéng)根据(gēnjù)云的分类可把波状云分为:

波状云

波状云(wavecloud):波状云是波浪起伏(qǐfú)的云层高(高度>6000m):中(高度2000m-6000m):低(高度<2000m):卷积云(Cc)Cirrocumulus(头发卷毛)

-积云(堆积

高积云(Ac)Altocumulus-层积云(Sc)stratocumulus-层云(St)Stratus-第二页,共42页。波动形成(xíngchéng)的原因一般(yībān)认为两种原因会引起波动:一是由于大气中存在着空气密度和气流速度不同的界面,在此界面上引起波动。(图示)二是由于气流越山而形成的波动(地形波或背风波)(图示)第三页,共42页。当由于不稳定因素使空气产生波动时,波峰处空气上升,波谷处空气下沉。若达到了水汽(shuǐqì)凝结的条件,波峰处的空气会因绝热冷却而凝结(或凝华),相反,空气下沉,绝热增温,水汽(shuǐqì)不易凝结(或凝华),不利于云的形成。第四页,共42页。凝结(níngjié)高度波动(bōdòng)前波动(bōdòng)后波状云的形成·第五页,共42页。如果在波动之前该处已有厚度均匀状云存在(cúnzài),则在波峰处云加厚,波谷处云减薄以至消失。(图示)根据以上原因,在天空中形成厚度不大、保持一定间距的平行云条,呈一列一列或一行一行的波状云。(图示)第六页,共42页。凝结(níngjié)高度凝结(níngjié)高度波状云的形成(xíngchéng)波动前波动后第七页,共42页。波状云第八页,共42页。波状云第九页,共42页。波状云第十页,共42页。波状云第十一页,共42页。波状云第十二页,共42页。波状云第十三页,共42页。波状云第十四页,共42页。波状云第十五页,共42页。透光高积云第十六页,共42页。波状云第十七页,共42页。波状云的厚度不大,一般为几十米到几百米,有时(yǒushí)可达上千米。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层产生了很小的波动(成不了大气候),表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若波状云由卷云或卷层云演变而来的话,表明会有风或雨来临。因为卷云或卷层云后面伴随有高层云和雨层云。第十八页,共42页。悬球状云堡状云和絮状云荚状云(斗笠(dǒulì)云)旗云地震云第十九页,共42页。悬球状云的形成(xíngchéng)悬球状云:是指从云底下垂的云团,多出现在积雨云的底部。有时在高积云、高层云和雨层云的底部也可以见到。成因:当云中有大量的水滴时,如果云底附近(fùjìn)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将下降的水滴托住,便会形成好像悬挂在云底的云团,这就是悬球状云。悬球状云的出现,通常预兆有降水产生,因为一旦上升气流减弱,原先被托住的水滴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降水。(图示)第二十页,共42页。悬球状云第二十一页,共42页。悬球状云第二十二页,共42页。堡状云和絮状云的形成(xíngchéng)堡状云底部水平,顶部则是并列着突起的小云塔,形状像远方的城堡。这种云的形成,常常是在波状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波状云在逆温层下形成以后,如果逆温层不太厚,则逆温层下湍流发展时,较强的上升气流(qìliú)就穿过逆温层,使水汽凝结,形成具有圆弧顶部的云朵,这就是堡状云。常见的堡状云有堡状高积云和堡状层积云(图示)第二十三页,共42页。堡状高积云第二十四页,共42页。堡状层积云第二十五页,共42页。絮状云絮状云的个体破碎,形状像棉絮团,它常是由潮湿气层中的强烈(qiánɡliè)湍流混合作用而形成的。主要为絮状高积云(图示)第二十六页,共42页。第二十七页,共42页。荚状云荚状云中间厚、边缘(biānyuán)薄,云块呈豆荚状。成因:由于局部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相汇合而形成的。上升气流使空气绝热冷却而形成云,如果遇到下沉气流阻挡,下沉气流会顺着云边流动,从而使边缘(biānyuán)变薄。下沉气流不易太强,否则会把云冲散。(图示)气流受较高抬升也易形成荚状云(图示)第二十八页,共42页。荚状云第二十九页,共42页。荚状云第三十页,共42页。斗笠(dǒulì)云第三十一页,共42页。斗笠(dǒulì)云(日本富士山)第三十二页,共42页。旗云“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称为“旗云”。云沿着(yánzhe)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旗云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像波涛汹涌的海浪,有时则如古战场上奔腾的战马。第三十三页,共42页。旗云第三十四页,共42页。旗云第三十五页,共42页。地震(dìzhèn)云地震云(EarthquakeCloud)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yùshì)地震的云体。成因:1、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第三十六页,共42页。2、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chénāi)非自由的有序排列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