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中国文化概论全国2010年1月-2012年1月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0321中国文化概论全国2010年1月-2012年1月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0321中国文化概论全国2010年1月-2012年1月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0321中国文化概论全国2010年1月-2012年1月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0321中国文化概论全国2010年1月-2012年1月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A.文化现象 B.文化政策C.文化产品 D.文化思潮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A.“纪传时期” B.“编年时期”C.“方志时期” D.“纪事本末时期”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A.相对的 B.必然的C.显性的 D.隐性的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 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C.夏代 D.商代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A)A.两期 B.三期C.四期 D.五期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C)A.“尚公正” B.“尚公德”C.“尚公义” D.“尚公益”8.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D)A.栽培小麦 B.井渠双灌C.栽培谷子 D.使用水车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C)A.栈车 B.轿车C.路 D.轩10.中国古代出现“四诊”诊断技术的朝代是(D)A.春秋 B.战国C.秦代 D.汉代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C)A.鲁班 B.蔡伦C.毕昇 D.伏羲12.下列选项中演变为宗法制度的是(B)A.母系家长制 B.父系家长制C.禅让制 D.分封制13.秦汉时期,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D)A.吏部 B.户部C.丞相 D.皇帝14.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A.分封制 B.宗法制C.科举制 D.君主专制制度15.曹魏时期建立的选官制度是(C)A.分封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B)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 D.汉《九章律》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C)A.“上下与天地同流”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18.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C)A.周公 B.孟子C.孔子 D.朱熹19.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D)A.元始天尊 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 D.太上老君20.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8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A.五礼 B.六艺C.五射 D.六书21.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C)A.在明明德 B.在亲民C.在止于至善 D.平天下22.朝鲜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B)A.假名 B.谚文C.字喃 D.汉字23.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人是(A)A.老子 B.陆机C.曹丕 D.葛洪24.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的阶段是(B)A.东汉魏晋阶段 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2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B)A.欧洲 B.泰西C.远西 D.西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ACDE)A.农具 B.壁画C.筷子 D.煤炭E.水电27.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AB)A.土地的过当开垦B.森木资源的过量开采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 D.草场天然资源利用超量E.山石的过分开掘28.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BDE)A.民部 B.刑部C.乐部 D.工部E.兵部2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黄帝发明了(AC)A.指南车B.渔网C.乐器 D.百鸟衣E.七巧板30.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ABC)A.《胡腾》 B.《胡旋》C.《柘枝》 D.《绿腰》E.《兰陵王》三、名词解释题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32.“三皇五帝”:“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33.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34.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3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答: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2分)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2分)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1分)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1分)37.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答:①农业;(2分)②制陶;(2分)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分)38.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答:①造纸术的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2分)②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2分)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2分)39.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答:重整体;(2分)②重体悟;(2分)③以经验为基础;(1分)④直观思维。(1分)40.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答:①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1分)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2分)②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1分)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答:①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2分)②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3分)③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2分)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收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利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调。(3分)42.论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答: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2分)道德实践。(2分)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系,(2分)而强调身体力行,(2分)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2分)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A.羌 B.吐蕃C.鲜卑 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A.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C.物质生活 D.家庭生活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C.六百年 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C.《素问》 D.《本草纲目》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A.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A.宗族 B.家庭C.什伍里甲 D.个人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A.明代 B.宋代C.汉代 D.隋唐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A.《周易》 B.《管子》C.《商君书》 D.《韩非子》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A.荀子 B.程颐C.王阳明 D.王夫之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B)A.蒙古族 B.维吾尔族C.藏族 D.纳西族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A.孔子 B.孟子C.荀子 D.老子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A.阎立本 B.李思训C.吴道子 D.王维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A.张之洞 B.沈寿康C.孙家鼐 D.冯桂芬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CDE)A.永济渠 B.通济渠C.汴水 D.广济河,惠民渠·E.金水河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AB)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 D.汉唐文化E.明清文化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ABCDE)A.质(原料) B.形(样式)C.饰(佩带的饰物) D.画(图案)E.色(颜色)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CE)A.体现分权 B.魏晋开始实行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D.中书省负责执行E.共同听命于皇帝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B)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C.太阳神崇拜 D.动物神崇拜E.月亮崇拜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32.“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3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31.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35.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答:①战争。(1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2分)②高级宗教确立。(1分)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2分)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答: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分)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1分)③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分)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2分)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答:①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2分)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2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2分)39.简述汉字的特点。答:①汉字有悠久的历史;(1分)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分)③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2分)④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2分)40.简述禅宗的传播。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2分)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2分)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2分)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2分)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2分)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C)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 D.文化观念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B)A.“世界高原” 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 D.“屋脊世界”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C)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B)A.归宿 B.过程C.发展 D.资源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C)A.文化内涵 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 D.文化结果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 B.于省吾C.陈梦家 D.徐中舒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C)A.三藩之乱 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 D.五胡之乱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B)A.天象观 B.勤农观C.占验观 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C)A.蒙古族 B.匈奴族C.汉族 D.高车族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D)A.《素问》 B.《灵枢》C.《难经》 D.《伤寒杂病论》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D)A.张衡 B.毕昇C.祖冲之 D.蔡伦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B)A.夏代 B.周代C.商代 D.秦代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C)A.秦代 B.汉代C.隋唐 D.明代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 B.丞相C.太尉 D.御史大夫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 D.生产生活文化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 B.《尚书》C.《春秋》 D.《诗经》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 B.仁C.义 D.礼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 B.《孟子》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木结构 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 D.廊柱结构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 B.《乐》C.《礼》 D.《易》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 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 D.南岛语系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 B.崇拜C.恐惧 D.避讳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 B.三次C.四次 D.五次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年 B.1582年C.1682年 D.1782年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 D.杂家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构成有()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E.长江三角洲平原27.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偏向东北一支和偏向东南一支的包括()A.永济渠 B.通济渠C.广济河 D.惠民河E.金水河28.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A.孝廉 B.征辟C.考试 D.举人E.察举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E.体型标志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艺术 B.政治C.道德 D.风俗习惯E.宗教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文化事象32.九流十家33.血缘九族制34.家天下35.中庸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37.简述敬顺吴天的宗教现实功能。38.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39.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40.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42.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A.和睦 B.团结C.和平 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 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C.夏代 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A.教师 B.官吏C.说客 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A.唐朝 B.北宋C.南宋 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出入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A.查 B.验C.测 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C.公元l2世纪 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A.周代 B.汉代C.隋代 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A.五帝时期 B.夏朝C.周代 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左传》 B.《周礼》C.《论语》 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A.《周礼》 B.《庄子》C.《周易》 D.《诗经》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张道陵 B.张角C.张鲁 D.张衡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A.王维 B.柳宗元C.杜牧 D.自居易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仁 B.义C.礼 D.智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A.三大语系 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 D.六大语系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A.白虎观会议 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 D.五经文字2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A.陈独秀 B.胡适C.陈寅恪 D.钱穆2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两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A.《金瓶梅》 B.《红楼梦》C.《聊斋志异》 D.《牡丹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A.渔业的布局 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战争 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求子礼俗 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陶渊明《归园田居》 B.柳宗元“永州八记”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北朝的鲜卑语 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广义文化32.地理环境33.制度义化34.楚辞35.“中体西用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37.中闰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38.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39.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40.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42.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A.税收政策 B.民族政策C.宗教政策 D.语言文字政策2.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A.一个大的时期 B.二个大的时期C.三个大的时期 D.四个大的时期3.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A.一条 B.二条C.三条 D.四条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A.练兵作用 B.实战作用C.保护作用 D.绿化作用5.考古发掘证明,建立在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各地古代文化进一步()A.变异的结果 B.退化的结果C.排斥的结果 D.汇聚融合的结果6.周人重农,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且赋予它某种()A.“政道”含义 B.“武道”含义C.“文道”含义 D.“神道”含义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A.“无为” B.“无不为”C.“自在” D.“逍遥”8.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A.畜牧业的萌芽 B.制陶业的萌芽C.农耕业的萌芽 D.手工业的萌芽9.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A.元代食谱 B.宋代食谱C.清代食谱 D.明代食谱10.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11.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A.先秦时期人 B.西汉时期人C.东汉时期人 D.三国时期人12.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A.三省 B.尚书省C.中书省 D.门下省13.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 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14.分封制的瓦解开始于()A.西周时期 B.东周以后C.战国时期 D.先秦时期15.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A.轩辕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