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备课讲稿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备课讲稿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备课讲稿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备课讲稿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备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2)青铜铸造业①夏商周: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②春秋战国:莲鹤方壶、金银错新技术和雕铸技术得到发展。2.纺织业 (1)西周: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 (2)三国:吴国出现八辈之蚕、蜀锦。 (3)隋唐: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明清: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陶瓷业 (1)商周:商和西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 (2)魏晋南北朝: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 (3)隋唐:以越州的青瓷、邢州的白瓷和巩县的唐三彩最为有名。出现了秘色瓷。 (4)宋元: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是当时著名的五大瓷窑。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4.造船业 (1)夏朝:船已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2)秦汉:汉代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还发明了橹、舵和布帆。锚的使用,表明汉代造船航海技术已瑧成熟。(3)隋唐: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称为“海上霸王”。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是当时著名的造船中心。(4)北宋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南宋时期的明州、泉州、广州是当时的造船中心。5.煮盐业 (1)春秋战国: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 (2)汉朝: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反映了盐在当时国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6.酿酒业 (1)商周: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商周时期酿酒技术的记载。 (2)春秋战国:人们已能用曲造酒,这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进步。 (3)隋唐:从高昌酿造上好葡萄酒的方法传入中原。7.造纸业 (1)汉朝: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魏晋南北朝: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光滑,质地细薄。纸张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8.制漆业(1)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2)商周:周朝时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3)战国:已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4)两汉:制漆业迅速发展,工艺水平很高,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中的精品。【实战演练】

(2010年宁夏试题部分)(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参考答案:官营手工业衰落;(2分)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2分)(或答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分)机房出现、机工出力(1分))归纳记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工艺精湛。(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济形态并存。(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成相应变化。(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内销,还远销亚、非、欧地区,广受欢迎。(2011年4月赣州十一县联考40题)(37分)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10分)(1)原料丰富;政府的推动;分工细密,工艺精湛;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各地工匠汇集,生产规模较大;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产生。(每点2分,共10分材料二明清时期,证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据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水平最高的地区。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据粱柏力《被误解的中国》(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8分)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9分)(2)有利因素: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②劳动力充足;③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④传统科技的发展。(8分)原因:①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②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分)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2分)④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3分)二、我国古代商业和交通运输1.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货币和交通

(1)货币沿革

①战国:各国货币不统一。

②秦:统一全国货币为圆形方孔钱,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汉:武帝始铸五铢钱,中间虽几经变动,但一直沿用至隋朝。

④唐: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以后历代货币,都以它为范式。⑤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⑥明朝后期:在张居正改革的推动下,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但促使白银普遍流通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普遍流通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后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交通运输 ①先秦:夏朝交通初具规模,交通工具种类很多,“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西周交通比商朝发达,从镐京到全国有几条宽广而平坦的大道。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店,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的交通中心。 ②秦汉: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秦朝挖掘的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③隋唐:交通发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对外交通发达。

④宋元: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时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南北海运的开辟。⑤明清:古代交通由盛而衰。郑和七下西洋。海禁和闭关政策,限制了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2.国内贸易(1)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为货币。商朝都城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2)春秋战国: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3)两汉:商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局面。商业通道四通八达。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4)魏晋南北朝: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5)隋唐: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在广大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6)北宋:商业活动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都城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

(7)明清: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品种达到两百余种。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并成为商品;⑤白银广泛使用⑥区域性商人群体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对外贸易(1)汉朝:开通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2)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进行贸易,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3)宋元:北宋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南宋时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元朝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海船可直通日本、占城各地,设市舶司和各国通商互市。(4)明朝:郑和下西洋,访问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5)清朝:实行闭关政策。1、商业起源早、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3、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5、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6、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7、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但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唐代长安北宋东京四、城市的发展时间:地点:管理:城市职能:有时间的控制坊市制受官府严格控制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草市)街市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主要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加强1、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程、特点、城市职能?历程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阶段:宋至明清城市特点城市职能①坊市分开②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④主要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①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控③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④经济功能大大增强⑤明清兴起工商业市镇四、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知识迁移: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松弛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归纳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③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一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④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⑤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4、城市的发展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4分)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2分)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分)(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2分)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2分)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内藤湖南,1909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6分)(3)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2分)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2分)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2分)(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2)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3)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3分)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的出现:前提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新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地区。产生部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过程:主要特征: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③发展水平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2、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发展表现:①范围扩大;②部门增多;③手工工场规模大。缓慢原因:①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②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③政府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④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⑤封建行会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传统的重农思想的阻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封建制度的阻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4.产生影响:不占主导地位,但对封建制度及思想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封建制度衰落的主要表现。b.明清两代,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有关。知识重组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4)材料三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论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形成大规模海外市场;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封建地租剥削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影响。最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始终未能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③发达的商业。④充足的货币条件。⑤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不利条件: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②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③封建制度的束缚。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点突破重农抑商政策】

高考真题示例3(2011·福建卷)《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D解析:D。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和低贱,法律和现实中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1.(2011·六盘水模拟)隋唐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进步,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重心转移速度加快B.海外贸易的兴盛C.东南交通的发展D.北方外族的入侵【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方向。材料中所说的现象要到经济根源上去找。【答案】A【高频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高考真题示例4(2010·浙江卷)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C

【教材知识回顾】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所谓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2012届南京高三摸底考试)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规范解答】C课堂效果落实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这种情况印证了()A.战国时期我国已能够造钢剑B.同一时期我国战争更多C.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灌钢技术D.春秋时期我国铁质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解析】材料表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剑比古罗马要锐利坚硬的多,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个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已经能够冶炼铁和钢。另外,灌钢技术出现在南北朝。【答案】A2.(2011·双鸭山统考)《盐铁论·力耕》中提到:“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材料体现的观点是()A.应该重视商业B.需要提高关税C.必须重农抑商D.可以闭关锁国【解析】材料前半部分指出发展商业带来丰厚利润。结合“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可以看出作者主张重视商业。【答案】A3.(2011·北京东城区模拟)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①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②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③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④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②中“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说法错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对外闭关锁国。④中“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不属于明清时期的新进展,原先已出现这些情况。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选C项。【答案】C4.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B.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解析】草市是指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答案】B二、非选择题5.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繁荣,全国形成了一些地域性商帮,其中著名的有晋商、徽商、广东商帮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有关晋商的材料: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常氏一改‘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商’,能数代集中优秀人才锐意经营商业,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的商人群体。”塞上商贾,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劳瘁,耐风寒。晋商一反朝廷“贵农贱商”的社会风气,树立“以商致财、用财守本”的思想观念。晋商认为应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举善事,如晋商范永斗由于“久著信义而受到朝廷嘉奖被授予皇商资格。” 晋商对商业情报和市场信息非常重视,综合分析后及时改变经营策略和筹划对策。“经营与票号共举,经贸与镖号同存”体现了配套经营的战略。到京城开饭馆,到四川贩夏布,到扬州贩淮盐,到长白山贩人参,到湖南贩茶叶,到蒙俄做边贸。

材料二以下是有关广东商帮的一些材料: 广东商帮来源于“从学而来者,宦成而归者,权缗算以起家者,执艺事以自食其力者”,“外番各国夷人载货而来广,各投各行交易。” 他们在广州、佛山等中心市场设置批发商行经营业务,例如佛山原头街“卖京土布匹”;汾流大街卖苏杭美物、皮裘、颜料、马鞍、毡毯、各色洋布;与此同时,他们又将广东的货物贩运到外省或省内边远地区批发给当地中小商人。 广东商帮助海外商品在内地的流通,积累自己的财富之后将自己的生活形态放置于海外,并影响当地的商业形态,晋商与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一张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广东商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晋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广东商帮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解析】第(1)问中,晋商的特点根据材料我们即可归纳得出正确答案,如积极进取、勤奋不怕吃苦、重视商业信誉、重视商业情报收集等。第(2)问中,广东商帮特点根据材料二即可归纳,如主要从事外贸、从事长途贩运、单纯从事商业与政治联系较少等。第(3)问中,要概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特点,我们要有整体观,如商业流通发展,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出现商帮,出现全国性工商业市镇等。【答案】(1)晋商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具有强烈的商业意识;具有勤奋、不怕吃苦的精神;重视商业信誉;重视商业情报的收集;注重对经营策略的调整。(2)来源广泛,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从事长途贩运贸易;单纯从事商业,与政治联系较少。(3)商业流通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了全国性工商业市镇;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2011年3月洛阳市统考题)(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当时,棉纱、棉布的生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这是因为,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序,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0分)并指出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1)特点:①纺织、制瓷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②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专门化的手工业市镇;③部分地区逐渐出现耕、织分离和手工业内部的纺、织分离;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达到新水平;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10分)主要原因:①明清时期匠役制度的变革和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