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差别?群落为什么能形成有机整体?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本节聚焦12生态位分化对于群落和物种有什么意义?3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1、概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2、类型四、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示意图四、群落的空间结构植物地下部分的分层现象挺水层浮水层沉水层挺水层植物菰(茭白)浮水层植物凤眼莲沉水层植物水车前湖泊中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的意义: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引起陆生植物分层分布的环境因素: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光照强度、温度等水分、无机盐等四、群落的空间结构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
植物的垂直分层创造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最充分地利用空间和营养物质,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群落出现垂直结构的意义:四、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某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现镶嵌分布。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例如2,芦苇等水生植物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近;松、杉、柏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说明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是__________。土壤湿度水平结构:四、群落的空间结构西双版纳-现代冰川博物馆例如3:说明影响高山上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因素是__________。温度高山上植物的分布水平结构: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2)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5)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水平结构。(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提示主要取决于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例题: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五、群落的季节性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到达生命活动的高峰;
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
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植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夏枯草五、群落的季节性动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生活。大批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啮齿类动物在冬季会休眠;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非洲肺鱼五、群落的季节性拓展延伸: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1、板栗—茶树结构板栗根深、喜光茶树根浅、耐阴合理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分和无机盐;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等。2、稻—鱼—蛙结构①鱼和蛙的粪便为水稻供肥,鱼和蛙呼吸释放的CO2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②稻田中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数量降低;③收获的鱼、蛙还带来了经济效益。1.概念: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研究内容(1)研究动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研究植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六、生态位(niche)3.特点:4.原因:5.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六、生态位(niche)1.物种在生物群落中都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2.生态位越宽,物种适应性越强,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物种竞争力越强。3.群落中习性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种间竞争占据一定的生态位。4.习性越相似的物种,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再生能力。5.在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就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
六、生态位(niche)——注意事项可以合理地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生态位的差异,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价值。1.鱼类的混合培养(1)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的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品种栖息水层食性青鱼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草鱼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为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鲢鱼水体上层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与社会的联系】(2)对动物生态位影响最大的是动物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种间关系)。我国劳动人民将生态位不同的四种鱼混养,既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沙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013.005.5绿头鸭1513981178.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025.025.0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1.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①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两者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②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1;③青脚鹬在3个生境中都出现,在生境3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沙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013.005.5绿头鸭1513981178.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025.025.0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沙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013.005.5绿头鸭1513981178.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025.025.0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类等,
与绿头鸭也是,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都吃贝类。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沙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013.005.5绿头鸭1513981178.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025.025.0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要来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以青脚鹬为例。青脚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芦苇区;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食;青脚鹬与鶴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和螺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思维训练:溯因推理某湖泊中生活着鲈鱼和短吻鳄,短吻鳄会捕食鲈鱼,而鲈鱼又是人们喜爱的美味。当地居民为了提高这种鲈鱼的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在短吻鳄被捕杀儿乎绝迹之后,鲈鱼的产量却没有增加。调查表明湖中鲈鱼的种群数虽竟然比原来还下降了。追溯原因,有人提出了以下可能:A.气候变化造成鲈鱼的食物短缺;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鱼以鲈鱼为食;C.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已经衰退;D.人类主要捕捞鲈鱼幼龄鱼造成种群衰退。以上四种解释都有道理吗。你认为哪种是最可能的原因?作出推测后,应该怎样进一步判别?思维训练:溯因推理【提示】该题提出的四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鲈鱼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仅根据所给信息判断,B说法是最可能的原因。这是因为,湖泊中一般生活有多种生物、各个种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和相互作用,短吻鳄是顶级捕食者,捕食多种鱼类和其他动物,鲈鱼则以小鱼、虾、贝类浮游动物等为食。当短吻鳄几近消失时,被它捕食的动物数量可能会增长,进而影响原本比较稳定的落结构,最终影响鲈鱼的种群数量。作出推测后,应深人调查该湖泊中的物种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与短吻鳄、鲈鱼存在紧密联系的物种,看看它们的种群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作出进一步的判别。要判断A、B、D的解释是否合理,也需要做更多调查。例如,调查湖泊所在地是否发生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湖泊中的生物带来了哪些影响,人类对鲈鱼的捕捞情况是怎样的,等等。思维训练:溯因推理【答案】如果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
关系。()(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
垂直结构。(
)(3)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X
X
√
概念检测2.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B.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
力提高C.物种丰富度呈现"S"形增长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C如何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呢?蠼螋(qúsǒu)俗称“耳夹子虫”。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食性杂食.蠼螋
qúsǒu蚂蚁土蚕(地老虎)土蚕,多食性害虫,以幼虫为害,可将菜苗贴近地面的茎咬断,使整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蜣螂蚯蚓思考:土壤中的小动物能用标记重捕法?探究·实践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蜈蚣鼠妇马陆蚯蚓1.
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及功能?2.为什么不适于用样方法?用什么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调查内容有哪些?4.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分别是?5.实验步骤?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哪些?诱虫器的装置是怎样的?其采集小动物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哪些特性?酒精的浓度及作用?6.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问题导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31,思考讨论下列问题研究类群的丰富度探究•实践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土壤条件: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1.实验原理(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3)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①记名计算法
是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2.实验流程准备:↓取样:↓采集:↓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①制作取样器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主要情况选择取样地点,拨开表土上的落叶,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和时间等。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对采集的小动物进行分类。统计丰富度,完成研究报告。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同时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2)诱虫器采集:利用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3)吸虫器采集:纱布是防止将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电灯:提供光和热灯罩:聚光聚热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便于空气流通酒精:杀死并固定小动物的形态
该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瓶中加入有酒精溶液或福尔马林溶液。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观察和分类的方法观察(1)用肉眼观察(2)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最好);(3)普通光学显微镜(4倍物镜和5倍目镜)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观察和分类的方法分类(1)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2)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特征。统计和分析请根据介绍的丰富度统计方法,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分析所记录数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大类群小类群1组2组3组全班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倍足纲唇足纲蛛形纲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对采集的小动物进行分类注意事项(1)小动物分类要准确。(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4)观察时最好用体视显微镜。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复杂。3.得出结论例题: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例2.根据根据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我们应选择(
)的诱虫器呢?A(1)在相同的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2)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占据优势的物种也会发生变化。(
)(3)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自查自纠】【思维导图】互利共生种间竞争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蚜虫、跳蝻、昆虫卵、蚯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4.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5.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统计方法:6.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采集、调查方法:7.植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8.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总结:常用方法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黑光灯诱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1.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物种丰富度。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数量一定保持稳定。4.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后,种群增长速率一定为05.种群密度增长的种群,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T15D)6.调查蚜虫、跳蝻、昆虫卵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样方法。7.随机选取若干样方,估算某单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8.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重复实验,使结果更严谨9.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种群数量,获得的是活菌数目。思维判断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当然也要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传染病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等因素,总是处于波动,可能会出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也会出现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同时若环境发生变化,K值也会发生变化还要看迁入率和迁出率正确双子叶植物不需要设对照组,前后对照死、活菌都有一、概念检测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合理,(1)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
)(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
)(3)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
)2.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B.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C.物种丰富度呈现“S”形增长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3.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为什么?【提示】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如果放在一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C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1.《诗经•小雅•小宛》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答案】捕食。提示
广义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寄生等。拟寄生的特点为总是导致寄主死亡,这与寄生有本质区别。2.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你认为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提示】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两个物种发展的结果可能有多种,只要符合逻辑和科学性即可。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们必然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竟争可能会使二者的生态位发生分化,结果为它们仍然共存于同一个群落中;也可能为一方消失,另一方留存下来。3.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提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练习与应用练习与应用二、拓展应用3.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提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思维判断10.种植玉米时,因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需要合理密植11.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12.池塘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池塘的范围和边界、种间关系、物种组成、生态位等。13.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的植被分布、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的不同植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14.群落的演替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剧,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物种组成不在发生变化15.因为环境恶劣,使群落由森林阶段向灌木或草本阶段发展不属于群落演替。(16.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17.群落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取样器取样法是常用的丰富度统计方法。18.一个池塘里所有的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构成了一个种群19.随机抽取小麦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芦苇是一个种群,不属于群落的结构正确水平结构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但物种组成并非固定不变属于能否到森林,要看环境,如果缺水就不能是丰富度的调查方法不是统计方法大小草履虫属于两个物种不能取表层土样,应该上层、中层、下层都要取到[对点小练]
(2021·广州二中期中)下列有关生物之间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分解,其分解产物可被白蚁利用;同时鞭毛虫也能从白蚁体内获得所需的养料②白尾鹿遇到危险逃跑时,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告警同伴③菜青虫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④鸣禽在繁殖季节可以通过鸣叫、占区行为告警其他同种生物,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⑤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生长,最终往往会把其他树木缠死A选项种内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捕食A④①-⑤③B①④-⑤③C-②①④⑤③D④②①⑤③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可知,①白蚁和鞭毛虫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它们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②白尾鹿遇到危险逃跑时,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告警同伴,属于种群内的互助行为;③菜青虫与十字花科植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④鸣禽在繁殖季节通过鸣叫、占区行为告警其他同种生物,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属于种内竞争;⑤榕树与其他树木之间呈现“你死我活”的差异性变化,属于种间竞争。[应用示例](2021·长沙一中月考)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解析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B错误,C正确;完成统计和分析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因为它们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D错误。C[对点小练](2021·广东珠海一中调研)下图为“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C与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趋湿的习性采集C.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D.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B例2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zzd>错误</zzd>的是(
@29@
)。
B
B
技巧归纳常见种间关系曲线分析
图①表示在自然环境中两种生物虽然有种间竞争关系,但由于它们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因此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数量变化,而呈现“你增我减,你减我增”的数量变化,属于种间竞争中的相互抑制型。
图②表示在自然环境中两种生物的生态位比较接近,种间竞争激烈,会出现“你死我活”的现象,属于种间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型。
图③可以表示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同步增加或减少是互惠互利的结果,也可以表示生活在一起时具有原始合作关系的两种生物。
图④表示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为捕食者)。[对点小练]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外语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方程模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市正定县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复利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肇庆学院《动植物检验检疫》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等六市2025届高三入学调研物理试题(3)试卷含解析
- 湖北省恩施市巴东县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4月考历史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杭州余杭区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四次调考(4月)英语试题含答案
- 第6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
- 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中年级版)
- 中职语文 大国工匠——彭祥华
- 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毕业设计)
- 喜达屋明星服务
-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3部分-考核评价准则和方法
-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610
- 电子显微分析试题集1
-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 服装面料采购合同
- 斯伦贝谢定向钻井和旋转导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