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级会计实务冲刺串讲资料基本问题一、资产减值二、借款费用三、收入四、所得税与日后事项五、合并报表六、分期付款购买商品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七、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八、资产三兄弟一、资产减值例题1、甲公司拥有A、B、C三家工厂,分别位于国内、美国和英国,假定各工厂除生产设备外无其他固定资产,2023年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甲公司产品销量下降30%,各工厂的生产设备也许发生减值,该公司2023年12月31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有关资料如下:(1)A工厂负责加工半成品,年生产能力为100万件,竣工后按照内部转移价格所有发往B、C工厂进行组装,但B、C工厂每年各自最多只能将其中的60万件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各自负责其组装竣工的产品于本地销售。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将A工厂的半成品在B、C工厂之间进行分派。(2)12月31日,A、B、C工厂生产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8年,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6000万元、4800万元和5200万元,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由于半成品不存在活跃市场,A工厂的生产设备无法产生独立的钞票流量。12月31日,估计该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4)12月31日,甲公司无法估计B、C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钞票流量的现值,也无法合理估计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在总体上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根据未来8年最终产品的销量及恰当的折现率得到的预计未来钞票流量的现值为人民币13000万元。规定:(1)为减值测试目的,甲公司应当如何确认资产组?请说明理由。(2)分析计算甲公司2023年12月31日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请将相关计算过程的结果填列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表格中(不需列出计算过程)(3)编制甲公司2023年12月31日对A【答案】(1)应当将A、B、C作为一个资产组核算,由于A、B、C组成一个独立的产销单元,A将产品发往B、C装配,并且考虑B、C的装配能力分派,自己并不能单独对外销售取得钞票流量,即只有A、B、C组合在一起能单独产生钞票流量,认定为一个资产组。(2)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工厂A工厂B工厂C甲公司账面价值60004800520016000可收回金额500013000资产减值3000资产减值分摊比例37.5%30%32.5%100%分摊减值损失10009009752875分摊后账面价值50003900422513125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125125二次分摊比例48%52%二次分摊减值损失6065125二次分摊后应确认的减值损失总额100096010403000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50003840416013000(3)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3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1000——B960——C1040例题2、南方公司系生产电子仪器的上市公司,由管理总部和甲、乙两个车间组成。该电子仪器重要销往欧美等国,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电子仪器市场销量一路下滑。南方公司在编制2023年度财务报告时,对管理总部、甲车间、乙车间和商誉等进行减值测试。南方公司有关资产减值测试资料如下:(1)管理总部和甲车间、乙车间有形资产减值测试相关资料。①管理总部资产由一栋办公楼组成。2023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甲车间仅拥有一套A设备,生产的半成品仅供乙车间加工成电子仪器,无其他用途;2023年12月31日,A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乙车间仅拥有B、C两套设备,除对甲车间提供的半成品加工为产成品外,无其他用途;2023年12月31日,B、C设备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100万元和2700万元。②2023年12月31日,办公楼如以当前状态对外出售,估计售价为1980万元(即公允价值),另将发生处置费用20万元。A、B、C设备的公允价值均无法可靠计量;甲车间、乙车间整体,以及管理总部、甲车间、乙车间整体的公允价值也均无法可靠计量。③办公楼、A、B、C设备均不能单独生产钞票流量。2023年12月31日,乙车间的B、C设备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形成的未来钞票流量现值为4658万元;甲车间、乙车间整体的预计未来钞票流量现值为5538万元;管理总部、甲车间、乙车间整体的预计未来钞票流量现值为7800万元。④假定进行减值测试时,管理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按照甲车间和乙车间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合理分摊。(2)商誉减值测试相关资料2023年12月31日,南方公司以银行存款420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入北方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可以控制北方公司。当天,北方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均为4000万元;南方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确认的商誉为10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南方公司对北方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4200万元,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为408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20万元;南方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拟定的北方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400万元,北方公司可收回金额为5100万元。南方公司根据上述有关资产减值测试资料,进行了如下会计解决:(1)认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①将管理总部认定为一个资产组;②将甲、乙车间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组合。(2)拟定可收回金额①管理总部的可收回金额为1960万元;②对子公司北方公司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4080万元。(3)计量资产减值损失①管理总部的减值损失金额为50万元;②甲车间A设备的减值损失金额为30万元;③乙车间的减值损失金额为120万元;④乙车间B设备的减值损失金额为52.5万元;⑤乙车间C设备的减值损失金额为52.5万元;⑥南方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对北方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的金额为120万元;⑦南方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对北方公司投资产生商誉的减值损失金额为1000万元。规定:根据上述资料,逐项分析、判断南方公司对上述资产减值的会计解决是否对的(分别注明该事项及其会计解决的序号);如不对的,请说明对的的会计解决。(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达)【答案】(1)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认定①将管理总部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的解决不对的。由于管理总部不能独立产生钞票流量,不能认定为一个资产组;②将甲、乙车间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组合的解决不对的。甲、乙车间组成的生产线构成完整的产销单元,可以单独产生钞票流量,应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管理总部、甲、乙应作为一个资产组组合。(2)可收回金额的拟定①对的。②不对的。对子公司北方公司投资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4080-处置费用20=4060(万元)。(3)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①~⑥均不对的。资产组组合应确认的减值损失=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2000+1200+2100+2700)-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7800=200(万元);按账面价值比例计算,办公楼(总部资产)应分摊的减值金额=200×(2000/8000)=50(万元),因办公楼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1980-20=1960(万元),办公楼分摊减值损失后其账面价值不应低于1960万元,所以办公楼只能分摊减值损失40万元,剩余160万元为甲、乙车间构成的资产组应分摊的减值损失。分摊减值损失160万元后,甲、乙资产组的账面价值5840万元(1200+2100+2700-160)大于该资产组的未来钞票流量现值5538万元,故甲、乙车间构成的资产组应确认的减值损失为160万元。按账面价值所占比例,甲车间A设备应分摊的减值损失=160×(1200/6000)=32(万元);B设备应分摊的减值损失=160×(2100/6000)=56(万元);C设备应分摊的减值损失=160×(2700/6000)=72(万元)。按账面价值所占比例乙车间分摊的减值损失总额=56+72=128(万元),分摊减值损失后,乙车间的账面价值4672万元(2100+2700-128)大于乙车间未来钞票流量现值4658万元,所以乙车间应计提的减值损失为128万元。对北方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4080-20=4060(万元),应计提的减值准备=4200-4060=140(万元)。注:由于该公司只有一个资产组(由甲、乙车间构成),因此总部资产应所有分摊在给资产组上。⑦解决对的。二、借款费用例题1、甲公司2023度至2023年度发生的与一栋办公楼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23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委托乙公司为其建造一栋办公楼。协议约定,该办公楼的总适价为5000万元,建造期为12个月,甲公司于2023年1月1日向乙公司预付20%的工程款,7月1日和12月31日分别根据工程进度与乙公司进行工程款结算。(2)2023年1月1日,为建造该办公楼,甲公司向银行专门借款2000万元,期限为2年,协议年利率与实际年利率均为8%,每年利息于次年1月1日支付,到期一次还本。专门借款中尚未动用部分所有存入银行,年利率1%,假定甲公司每年年末计提借款利息费用,存贷款利息全年按360天计算,每月按30天计算。(3)2023年1月1日,该办公楼的建造活动正式开始,甲公司通过银行向乙公司预付工程款1000万元;7月1日,甲公司根据竣工进度与乙公司结算上半年工程款2250万元,扣除所有预付工程款后,余款以银行存款支付给乙公司。(4)2023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如期竣工,达成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天投入使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向乙公司支付工程款2750万元。该办公楼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155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5)2023年11月,甲公司因生产经营战略调整,决定将该办公楼停止自用,改为出租以获取租金收益。2023年12月20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约定将该办公楼以经营租赁的方式租给丙公司,租凭期为2年,租赁开始日为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23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5100万元。(6)2023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租赁协议到期,甲公司将该办公楼以4100万元的价格售出,款项已存银行,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规定:(1)根据资料(3),编制甲公司2023年1月1日预付工程款和2023年7月1日与乙公司结算工程款的会计分录(2)根据资料(1)-(4),计算甲公司2023年专门借款利息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3)根据资料(4),计算甲公司2023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竣工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金额以及2023年度应计算折扣的金额(4)根据资料(5),编制甲公司将该办公楼由自用转为出租的会计分录(5)根据资料(6)编制甲公司2023年12月31日对该办公楼进行期末计量的会计分录(6)根据资料(7),编制甲公司2023年12月31日售出办公楼的会计分录(“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规定写出二级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达)【答案】(1)借:预付账款1000贷:银行存款1000借:在建工程2250贷:预付账款1000银行存款1250(2)资本化利息=2023×8%-(2023-1000)×1%÷2=155(万元)借:在建工程155应收利息5贷:应付利息160(3)固定资产入账金额=2250+2750+155=5155年折旧额=(5155-155)÷50=100(4)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5100累计折旧300(100×3)贷:固定资产5155其他综合收益245(倒挤)(5)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5100-5000)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6)借:银行存款4100贷:其他业务收入4100借:其他业务成本4855其他综合收益245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00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51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三、收入例题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合用增值税税率为17%,销售单价除标明为含税价格外,均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格。甲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23年12月发生如下业务:(1)12月2日,向乙公司赊销A产品10件,单价为2023元,单位销售成本为1000元,约定的付款条件为“2/10,N/20”(2)12月8日,乙公司收到A产品后,发现有少量残次品,经双方协商,甲公司批准折让5%。余款乙公司于12(3)公司经营以旧换新业务,12月9日向丙公司销售A产品2件,单价为2340元(含税价格),单位销售成本为1000元;同时收到2件同类旧商品,每件回收价100元(不考虑增值税);实际收入钞票4480(4)12月15日,向戊公司销售材料一批,价款为20230元,该材料发出成本为16000元。当天收取面值为23400(5)12月18日,乙公司规定退回本年11月20日购买的10件A产品。该产品销售单价为2023元,单位销售成本为1000元,其销售收入(6)12月20日,收到外单位租用本公司办公用房下一年度租金(7)委托宏达公司销售A产品100件,协议价为每件2023元,该产品每件成本为1000元。甲公司收到宏达公司开来的代销清单,代销清单上注明宏达公司已销售A产品20件。甲公司尚未收到款项。
(8)接受雪山公司的委托,代其销售E产品1000件,按售价的10%收取手续费。E产品双方的协议价为每件200元,甲公司已将受托的E产品按每件200元所有售出并同时收到款项。向雪山公司开出代销清单并收到雪山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扣除手续费后将剩余款项归还给雪山公司。
规定:编制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1)12月2日,向乙公司赊销A产品
借:应收账款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2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
(2)12月8日,乙公司收到A产品后,发现有少量残次品
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贷:应收账款1170
借:银行存款21850
财务费用380
贷:应收账款22230
(3)以旧换新业务
借:银行存款4480
库存商品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
借:主营业务成本2023
贷:库存商品2023
(4)2月15日,向戊公司销售材料一批
借:应收票据23400
贷:其他业务收入202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借:其他业务成本16000
贷:原材料16000
(5)12月18日,乙公司规定退回本年11月20日购买的10件A产品
借:主营业务收入202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贷:应收账款23400
借:库存商品1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0000
(6)12月20日,收到外单位租用本公司办公用房的下一年度租金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预收账款100000
(7)委托宏达公司销售A产品
发出商品时:
借:委托代销商品10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
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应收账款46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
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20230
贷:委托代销商品20230
(8)接受雪山公司的委托代销产品
收到E产品:
借:受托代销商品202300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202300
实际销售E产品:
借:银行存款234000
贷:应付账款——雪山公司202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收到雪山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应付账款——雪山公司34000
借:受托代销商品款202300
贷:受托代销商品202300
归还雪山公司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
借:应付账款——雪山公司234000
贷:银行存款214000
其他业务收入20230
四、所得税与日后事项(一)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1、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为初始成本减去按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其他资产的计税基础为初始成本。会计由于计提折旧或摊销、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公允价值变动、确认投资收益等改变资产账面价值,会形成暂时性差异。假如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假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与损益无关的负债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相应损益的负债假如未来可以抵扣,计税基础为0,假如未来不可以抵扣,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与损益有关的业务形成的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应所得税费用;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有关的业务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应所有者权益;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业务形成的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应商誉或营业外收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几种特殊情况(1)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公司合并中形成的商誉。商誉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时,与损益无关,与所有者权益也无关,也不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业务,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与联营公司、合营公司投资有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假如短期内不出售,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假如短期内要出售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的暂时性差异×未来税率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很也许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与损益有关的业务形成的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应所得税费用;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有关的业务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应所有者权益;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业务形成的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应商誉或营业外收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几种特殊情况(1)未来不能取得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未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时,与损益无关,与所有者权益也无关,也不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业务,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与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公司投资有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如短期内不出售,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假如短期内要出售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来税率(三)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现行税率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年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年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四)所得税费用的计量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贷方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借方发生额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本年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发生额(五)永久性差异1、会计确认的收入,税法规定免税;国债利息收入、股权投资收益(持股12个月以上)2、会计确认的费用,税法规定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违法经营的罚款、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超标准的捐赠支出、债务担保损失、3、会计未确认收入,税法规定视同销售纳税(反常差异)4、税法允许额外扣除的费用(反常差异)(六)调整业务中的所得税问题1、假如被调整的项目是永久性差异(反常的永久性差异除外),不调整应交所得税。2、假如被调整的项目是暂时性差异,不调整应交所得税,但是,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或其他综合收益)。3、假如被调整的项目不是差异(或者是反常永久性差异):(1)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发生的,应调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或其他综合收益);(2)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视同报告年度的暂时性差异,不调整应交所得税,但是,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或其他综合收益)。例题1、甲公司2023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0000万元,合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期间合用的所得税税率不会发生变化,假定未来期间可以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2023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解决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有:(1)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00万元。(2)支付违法经营罚款支出20万元。(3)超计税标准的业务招待费支出50万元。(4)非公益救济性质的捐赠支出10万元。(5)费用化的研发支出80万元。(6)坏账准备年初余额30万元,本年发生坏账10万元,收回已核销的坏账5万元,年末计提坏账准备25万元,坏账准备年末余额40万元。(7)交易性金融资产年初成本明细账余额8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余额(借方)200万元;年末成本明细账余额1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余额(借方)500万元。(假设不考虑交易费)(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年初成本明细账余额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余额(借方)100万元;年末成本明细账余额6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余额(借方)200万元。(9)固定资产年初原价5000万元,累计折旧2023万元,减值准备500万元;年末原价5500万元,累计折旧2200万元,减值准备600万元。按照税费规定计算的年初累计折旧为1800万元,年末累计折旧为1950万元。(10)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年初余额400万元,年末余额600万元。规定:(1)分析判断上述10项内容,哪些是永久性差异,哪些暂时性差异?(2)对各项暂时性差异分别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并指出其相应科目。(3)分别计算甲公司202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的金额。(4)编制甲公司2023年度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1)上述(1)-(5)是永久性差异,只需做纳税调整,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6)-(10)是暂时性差异,既要做纳税调整,也要确认递延所得税。(2)①坏账准备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年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30万元,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4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发生额=(40-30)×25%=2.5万元。相应科目为所得税费用。②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年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0万元,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本年发生额=(500-200)×25%=75万元。相应科目为所得税费用。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年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本年发生额=(200-100)×25%=25万元。相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④固定资产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年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3+500-1800=700万元,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200+600-1950=85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发生额=(850-700)×25%=37.5万元。相应科目为所得税费用。⑤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年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400万元,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6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发生额=(600-400)×25%=50万元。(3)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20+50+10-80×50%+(40-30)-(500-200)+(850-700)+(600-400)=10000万元。应交所得税=10000×25%=2500(万元)所得税费用=2500-2.5+75-37.5-50=2585(万元)(4)2023年度与确认所得税费用相关的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2
485递延所得税资产 9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递延所得税负债 75借:其他综合收益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例题2、学派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与2023年4月1日批准对外报出,2023年所得税汇算清缴与2023年5月1日完毕,所得税税率25%,学派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2023年2月至3月发现以下会计差错:(1)2023年2月发现2023年年末计算存货可变现净值错误,导致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2)2023年2月发现2023年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错误。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300万元,会计将其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据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3)2023年3月发现2023年研发支出核算错误。2023年学派公司共发生研发支出1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万元,会计将所有研发支出都确认为无形资产,并已计提摊销50万元。(4)2023年3月发现2023年12月开始对外出租的一栋新办公楼(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方法错误。学派公司其他投资性房地产都采用成本模式核算,会计对这一栋办公楼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该房地产原价8000万元,2023年年末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00万元,并据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该办公楼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直线法按40年计提折旧,按照税法规定应采用直线法按50年计提折旧。(5)2023年3月发现2023年1月取得的一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错误。2023年1月5日学派公司投资3000万元取得了非关联方乙公司40%的股权,按照投资协议约定可以与其他投资方共同控制乙公司。会计对该投资采用了成本法核算。投资当天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6000万元,各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2023年6月乙公司分派利润500万元,2023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增长4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学派公司管理层决定长期持有乙公司股权。规定:分别做上述差错更正的调整分录,并分别说明各项差错更正对2023年度报表项目调整金额(不考虑钞票流量表和附注,以万元为计量单位)答案:(1)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①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200贷:存货跌价准备200②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50③借: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1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④借:盈余公积15贷: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152023年资产负债表年末数调整:存货调减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50万元,盈余公积调减15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减135万元。2023年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数调整:资产减值损失调增200万元,所得税费用调减50万元,净利润调减15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调减15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减135万元。(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错误更正①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贷:其他综合收益300②借:其他综合收益7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75③借: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2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25④借:盈余公积22.5贷: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22.52023年资产负债表年末数调整:其他综合收益调增225万元,盈余公积调增22.5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增202.52023年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数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调减300万元,所得税费用调减75万元,净利润调减225万元。提取盈余公积调减22,5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减202.5万元。(3)研发支出核算错误更正①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400贷:无形资产400②借:累计摊销2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20③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2.5【(400-20)×15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142.5④借: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237.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37.5⑤借:盈余公积23.75贷: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23.752023年资产负债表年末数调整:无形资产调减380万元,应交税费调减142.5万元,盈余公积调减23.75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减213.75万元。2023年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数调整:管理费用调增380万元,所得税费用调减142.5万元,净利润调减237.5万元,提取盈余公积调减23.75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减213.75万元。(4)投资性房地产核算错误更正按公允价值模式核算2023年年末账面价值=8000+500=8500万元按成本模式核算2023年年末账面价值=8000-8000÷40=7800万元2023年年末计税基础=8000-8000÷50=7840万元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5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他业务成本200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65【(8500-7840)×25%】递延所得税资产10【(7840-7800)×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175借: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5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25借:盈余公积52.5贷: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52.52023年资产负债表年末数调整:投资性房地产调减7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1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调减165万元,盈余公积调减52.5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减472.5万元。2023年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数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调减5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调增200万元,所得税费用调减175万元,净利润调减525万元,提取盈余公积调减52.5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减472.5万元。(5)长期股权投资错误更正①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00【(1000-500)×4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投资收益200②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160贷:其他综合收益160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贷: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200④借:利润分派——未分派利润20贷:盈余公积202023年资产负债表年末数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调增36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调增160万元,盈余公积调增20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增180万元。2023年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数调整:投资收益调增200万元,净利润调增2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调增20万元,未分派利润调增18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调增160万元。五、合并报表(一)对子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调整)借:未分派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调整增长的成本或费用)××成本或费用(当年调整增长的成本或费用)××资产(挤算)贷:资本公积(购买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二)对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挤算)贷:未分派利润——年初(以前年度权益法比成本法多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当年权益法比成本法多确认的投资收益)资本公积(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增长的金额×持股比例)(三)合并报表抵销分录1、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解决借:实收资本(股本)(调整后的年末余额)资本公积(调整后的年末余额)其他综合收益(调整后的年末余额)盈余公积(调整后的年末余额)未分派利润——年末(调整后的年末余额)商誉(挤算)贷: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年末余额)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持股比例)2、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派项目的抵消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未分派利润——年初贷:提取盈余公积对股东的分派未分派利润——年末(挤算)例题1、甲公司2023年1月1日用银行存款3000万元取得乙公司80%的股份(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当天乙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35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2023万元,资本公积3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200万元,盈余公积200万元,未分派利润800万元。除下列资产外,其他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用于管理部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00万元、公允价值700万元、剩余折旧年限2023、直线法折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500万元、公允价值550万元、剩余摊销年限2023、直线法摊销存货,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220万元、2023年出售60%、2023年出售40%2023年7月1日乙公司分派利润400万元2023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10%、资本公积增长15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增长100万元。2023年7月1日乙公司分派利润500万元2023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10%、资本公积增长1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增长200万元。规定:分别做2023年、2023年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的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2023年调整分录对乙公司(子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借:管理费用10营业成本12固定资产95无形资产45存货8贷:资本公积170对甲公司(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662.4贷:投资收益【(1000-22)×80%-(400×80%)】462.4资本公积(150×80%)120其他综合收益(100×80%)802023年抵消分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消借:实收资本(股本)2023资本公积(300+170+150)620其他综合收益(200+100)300盈余公积(200+1000×10%)300未分派利润——年末(800-400+1000-22-100)1278商誉(挤算)64贷:长期股权投资(3000+662.4)3662.4少数股东权益【(2023+620+300+300+1278)×20%】899.6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派项目的抵消借:投资收益【(1000-22)×80%】782.4少数股东损益【(1000-22)×20%】195.6未分派利润——年初800贷:提取盈余公积100对股东的分派400未分派利润——年末12782023年调整分录对乙公司(子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借:未分派利润——年初22管理费用10营业成本8固定资产90无形资产40贷:资本公积170对甲公司(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1128贷:未分派利润——年初462.4投资收益【(800-18)×80%-(500×80%)】225.6资本公积【(150+100)×80%】200其他综合收益【(100+200)×80%】2402023年抵消分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消借:实收资本(股本)2023资本公积(620+100)720其他综合收益(300+200)500盈余公积(300+800×10%)380未分派利润——年末(1278-500+800-18-80)1480商誉(挤算)64贷:长期股权投资(3000+1128)4128少数股东权益【(2023+720+500+380+1480)×20%】1016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派项目的抵消借:投资收益【(800-18)×80%】625.6少数股东损益【(800-18)×20%】156.4未分派利润——年初1278贷:提取盈余公积80对股东的分派500未分派利润——年末14803、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销解决(1)债权、债务的抵销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2)坏账准备的抵销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年末余额)贷:未分派利润——年初(坏账准备年初余额)借或贷: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本年发生额)(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借:未分派利润——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余额)贷: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借或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发生额)例题2、甲公司2023年末应收账款——应收乙公司1000万元、2023年末应收账款——应收乙公司1500万元、2023年末应收账款——应收乙公司500万元。甲公司按照应收账款余额10%计提坏账准备,甲、乙公司所得税税率均为25%。规定:分别做2023年、2023年、2023年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2023年抵消分录(1)债权、债务的抵消借:应付账款1000贷:应收账款1000(2)坏账准备的抵消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00贷:资产减值损失100(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借:所得税费用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2023年抵消分录(1)债权、债务的抵消借:应付账款1500贷:应收账款1500(2)坏账准备的抵消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50贷:未分派利润——年初100资产减值损失50(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借:未分派利润——年初25所得税费用1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7.52023年抵消分录(1)债权、债务的抵消借:应付账款500贷:应收账款500(2)坏账准备的抵消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50资产减值损失100贷:未分派利润——年初150(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借:未分派利润——年初3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2.5所得税费用254、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解决(不考虑跌价准备)(1)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抵销借:未分派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营业收入(当年存货内部交易额)贷:存货(年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营业成本(挤算)(2)确认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税率)贷:未分派利润——年初(年初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税率)借或贷:所得税费用(挤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发生额)例题3、甲公司2023年销售商品给乙公司,成本800万元,售价1000万元,乙公司2023年年末之前售出该商品的60%,其余2023年所有售出;甲公司2023年销售商品给乙公司,成本500万元,售价600万元,乙公司2023年年末之前售出该商品的80%,其余2023年所有售出;2023年两个公司之间没有发生商品交易。规定:分别做2023年、2023年、2023年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2023年抵消分录(1)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抵销借:营业收入1000贷:存货【(1000-800)×40%】80营业成本920(2)确认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80×25%)20贷:所得税费用202023年抵消分录(1)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抵消借:未分派利润——年初80营业收入600贷:存货【(600-500)×20%】20营业成本660(2)确认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5所得税费用15贷:未分派利润——年初202023年抵消分录(1)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抵消借:未分派利润——年初20贷:营业成本20(2)确认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所得税费用5贷:未分派利润——年初55、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解决(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1)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抵销借:营业收入(当年固定资产内部交易额)未分派利润——年初(年初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贷:××成本或费用(当年多计提的折旧)营业成本(当年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成本)固定资产(挤算,年末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注:假如是一方的固定资产出售给另一方,上述分录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年份“固定资产”应替换为“营业外收入”。(2)确认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税率)贷:未分派利润——年初(年初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税率)借或贷:所得税费用(挤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发生额)例题4、公司2023年6月将自己生产的商品出售给乙公司作为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该商品成本800万元,售价1000万元。乙公司估计该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0,采用直线法折旧(与税法规定相同),2023年6月乙公司将该固定资产出售。规定:分别做2023年、2023年、2023年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2023年抵消分录(1)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抵销借:营业收入1000贷:营业成本800管理费用20固定资产180(3)确认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80×25%)45贷:所得税费用452023年抵消分录(1)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抵销借:未分派利润——年初180贷:管理费用40固定资产140(2确认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40×25%)35所得税费用10贷:未分派利润——年初452023年抵消分录(1)营业利润及原价的抵消借:未分派利润——年初140贷:管理费用20营业外收入120(2)确认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所得税费用35贷:未分派利润——年初356、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解决与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解决相同7、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的抵销解决借:投资收益贷:财务费用8、内部钞票流入与钞票流出的抵销解决借:××流出项目贷:××流入项目例题5、2023年甲公司投资乙公司3000万元,乙公司给甲公司分派利润320万元,两个公司之间当年存货交易款项尚未结算,两个公司之间当年固定资产交易款项已经结算。2023年乙公司给甲公司分派利润400万元,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存货交易款项100万元。2023年乙公司给甲公司分派利润240万元,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存货交易款项1000万元。规定:分别做2023年、2023年、2023年合并钞票流量表的抵消分录2023年抵消分录借:投资支付的钞票3000贷:吸取投资收到的钞票3000借:分派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钞票320贷: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钞票320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钞票1000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钞票10002023年抵消分录借:分派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钞票400贷: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钞票400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钞票100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钞票1002023年抵消分录借:分派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钞票240贷: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钞票240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钞票1000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钞票1000六、分期付款购买商品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1、分期付款购买无形资产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拟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付款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公司购买资产有也许延期支付有关价款。假如延期支付的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所购资产的成本应当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拟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否则计入当期损益。其账务解决为:公司购入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时,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价款总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按期支付价款时,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3、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假如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公司向购货方提供信贷,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公司应当按照应收的协议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拟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协议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钞票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拟定。应收的协议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协议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拟定的金额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财务费用)。例题1、2023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协议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0230000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5600000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16000000元。假定甲公司发出商品时,其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尚未发生;在协议约定的收款日期,发生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根据本例的资料,甲公司应当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为16000000元。根据下列公式:未来五年收款额的现值=现销方式下应收款项金额可以得出:r=7.93%每期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如表14-1所示。表14-1 单位:元日期收现总额(a)财务费用(b)=期初(d)×7.93%已收本金(c)=(a)-(b)未收本金(d)=期初(d)-(c)2023年1月1日160000002023年12月31日400000012688002731200132688002023年12月31日40000001052215.842947784.1610321015.842023年12月31日4000000818456.563181543.447139472.402023年12月31日4000000566160.163433839.843705632.562023年年12月31日4000000294367.44*3705632.560总额20230000400000016000000—*尾数调整:400.56=294367.44根据表14-1的计算结果,假定乙公司购买该设备后不须安装即可投入使用。甲、乙公司各期的账务解决如下:(1)2023年1月1日(甲公司)销售实现。借:长期应收款——乙公司 2023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设备 16000000未实现融资收益——销售××设备 40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设备 15600000贷:库存商品——××设备 156000002023年1月1日(乙公司)购入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16000000未确认融资费用4000000贷:长期应付款20230000(2)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取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银行存款 4680000贷:长期应收款——乙公司 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销售××设备 1268800贷:财务费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1268800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支付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长期应付款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0贷:银行存款4680000借:财务费用1268800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268800(3)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取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银行存款 4680000贷:长期应收款——乙公司 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销售××设备 1052215.84贷:财务费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1052215.84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支付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长期应付款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0贷:银行存款4680000借:财务费用1052215.8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52215.84(4)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取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银行存款 4680000贷:长期应收款——乙公司 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销售××设备 818456.56贷:财务费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818456.56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支付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长期应付款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0贷:银行存款4680000借:财务费用818456.5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818456.56(5)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取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银行存款 4680000贷:长期应收款——乙公司 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销售××设备 566160.16贷:财务费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566160.16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支付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长期应付款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0贷:银行存款4680000借:财务费用566160.1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66160.16(6)2023年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取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银行存款 4680000贷:长期应收款——乙公司 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销售××设备 294367.44贷:财务费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2943676.442023年年12月31日(乙公司)支付货款和增值税税额。借:长期应付款4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0贷:银行存款4680000借:财务费用294367.4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94367.44七、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例题1、2023年1月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60000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甲公司该批债券实际发行价格为:60000000×(P/S,5%,5)+60000000×6%×(P/A,5%,5)=60000000×0.7835+60000000×6%×4.3295=62596200(元)。假设乙公司按62596200元的价格所有购买,不考虑交易费等相关影响。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计算拟定的利息费用见表11-1。表11-1 单位:元日期钞票流出(a)实际利息费用(b)=期初(d)×5%已偿还的本金(c)=(a)-(b)摊余成本金额(d)=期初(d)-(c)2023年1月1日625962002023年12月31日36000003129810470190621260102023年12月31日36000003106300.50493699.5061632310.502023年12月31日36000003081615.53518384.4761113926.032023年12月31日36000003055696.30544303.7060569622.332023年12月31日36000003030377.67*569622.3360000000小计18000000154038002596200600000002023年12月31日60000000—600000000合计780000001540380062596200—*尾数调整:60000000+360.33=3030377.67(元)根据表11-1的资料,甲公司的账务解决如下:(1)2023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债券时。借:银行存款 62596200贷:应付债券——面值 60000000——利息调整 25962002023年1月1日,乙公司购买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60000000——利息调整2596200贷:银行存款62596200(2)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算利息费用、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312981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70190贷:应付利息 3600000借:应付利息 3600000贷:银行存款 3600000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计算利息收入、收到利息时借:应收利息3600000贷:投资收益312981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70190借:银行存款3600000贷:应收利息3600000(3)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算利息费用、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3106300.5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93699.50贷:应付利息 3600000借:应付利息 3600000贷:银行存款 3600000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计算利息收入、收到利息时借:应收利息3600000贷:投资收益3106300.5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93699.50借:银行存款3600000贷:应收利息3600000(4)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算利息费用、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3081615.53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18384.47贷:应付利息 3600000借:应付利息 3600000贷:银行存款 3600000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计算利息收入、收到利息时借:应收利息3600000贷:投资收益3081615.5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18384.47借:银行存款3600000贷:应收利息3600000(5)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算利息费用、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3055696.3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44303.70贷:应付利息 3600000借:应付利息 3600000贷:银行存款 3600000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计算利息收入、收到利息时借:应收利息3600000贷:投资收益3055696.3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44303.70借:银行存款3600000贷:应收利息3600000(6)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算利息费用、归还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费用时。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3030377.67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69622.33贷:应付利息 3600000借:应付债券——面值60000000应付利息3600000贷:银行存款63600000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计算利息收入、收到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费用时。借:应收利息3600000贷:投资收益3030377.6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69622.33借:银行存款63600000贷:应收利息3600000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60000000八、资产三兄弟老大、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几件特殊事情1、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派。假如购入的多项资产中涉及其他资产,也应按照类似的方法予以解决。2、高危行业公司安全生产费的提取和使用(1)提取时借:生产成本等贷:专项储备(2)用于支付消耗性(费用性)支出时借:专项储备贷:银行存款(3)用于购买或建造安全生产设备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等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借:专项储备贷: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计提折旧。3、待摊支出的分摊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承担的相关费用。待摊支出应当按照各项工程的成本比例进行分派。4、弃置费用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对周边环境导致严重污染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公司应当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拟定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预计负债调整时,应按照以下原则调整固定资产成本:对于预计负债减少,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限扣减固定资产成本。假如预计负债减少额超过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过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对于预计负债的增长,增长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按照上述原则调整的固定资产,在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假如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预计负债的所有变动应发生时确认为损益(营业外收入或支出)(二)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额=年初折余价值×2/使用年限=(原价-累计折旧)×2/使用年限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剩余折旧年限/年数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产围挡施工合同
- 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合同
- 翻译劳务合同
- 高端智能设备生产与售后服务合同
- 血站采购合同
- 荒料开采买卖合同书
- 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投资合同
- 山东科技大学《视频编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7 可爱的动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传感与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工商联业务工作培训
- 商业街消防安全培训
- 湖北省曾都区乌鸦山矿区建筑用辉绿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初二主题班会课件《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 龙门铣床工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 孕产妇艾梅乙健康宣教
- 继承创新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
- 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小学二年级下册家乡教案
- 开学教职工安全培训
- 脑机接口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
- 年兽的故事之The Legend of Nian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