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乡村规划设计分析讲课稿_第1页
宜居乡村规划设计分析讲课稿_第2页
宜居乡村规划设计分析讲课稿_第3页
宜居乡村规划设计分析讲课稿_第4页
宜居乡村规划设计分析讲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居乡村规划设计(shèjì)分析Livableruralplanninganddesignanalysis第一页,共33页。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目录(mùlù)美丽(měilì)宜居乡村建设背景1美丽(měilì)乡村和宜居乡村概念2国内外乡村建设研究综述3宜居乡村规划设计研究方向4第二页,共33页。从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十七大的“城乡统筹”,再到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wénmíng)建设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美丽中国”概念的相继提出,以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标的确立,使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成为我国当前城乡建设的热点话题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建设(jiànshè)背景第三页,共33页。2016年中央一号(yīhào)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zhìlǐ)、生活污水治理(zhìlǐ)、垃圾治理(zhìlǐ))全面启动村庄绿化工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模式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建设(jiànshè)背景——第四页,共33页。乡村(xiāngcūn)乡村从环境范围划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英译为“ruralarea”。不同学者对乡村的理解不尽相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chéngzhèn)分散的地方。从现有发展来看,乡村相对城市以农业生产为主、自然环境良好、经济技术发展较弱、人口分布密度低,是村民居住的聚居地。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概念(gàiniàn)解析——第五页,共33页。综合文献资料,美丽(měilì)乡村的“美丽(měilì)”基本包含了两层含义。1.村庄具有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设施完备、规划合理的外在之美;2.指村庄具有产业发展、村民富足、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内涵之美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概念(gàiniàn)解析——美丽(měilì)乡村第六页,共33页。从吴良镛教授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开始,我国才有了最初(zuìchū)的宜居性原型。强调城乡一体研究框架,开始关注农村居住环境问题。2000年,建设部主持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自此“宜居城市”的概念才开始出现。2006年6月在《中国宜居城市报告—北京》中明确了宜居城市"的概念与评价方法,从生活、出行、居住方面研究,考虑方便性、舒适性等内容。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此宜居概念广泛使用。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概念(gàiniàn)解析——宜居乡村(xiāngcūn)第七页,共33页。宜居城市的概念逐步深化与发展,而关于宜居乡村的内容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广义宜居: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人类工作(gōngzuò)、生活和居住的环境,这里的宜居不仅是指适宜居住,还包括适宜就业、出行及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充足等内容狭义宜居:居住环境、人文环境、景观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中的某一项或几项适宜居住,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的突出并不代表宜居的均衡发展。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概念(gàiniàn)解析——宜居乡村(xiāngcūn)第八页,共33页。日本属于岛国,耕地面积极少,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村面临瓦解危机。分别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改造1.乡村物质环境改造阶段,主要(zhǔyào)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2.传统农业现代化改造和提升发展阶段,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3.推行“造村运动”着力点在于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和村庄整治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其中的“一村一品”运动鼓励农村居民自主参与突出乡村空间特色和竞争力的塑造。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内容——日本(rìběn)第九页,共33页。1970年日本实施“村镇综合示范工程”1.对村民居住分散布局2.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3.注重文化传承,保护(bǎohù)村庄特色4.村镇边规划边建设,边建设边生产。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内容——日本(rìběn)第十页,共33页。美国绿色建筑技术美国由于经济发展导致城镇建设无序,美国致力于“精明增长”模式(móshì),强调土地利用的紧凑模式(móshì),鼓励公共交通与步行交通为主的开发模式(móshì),混合功能利用土地,保护开放空间。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内容——美国(měiɡuó)第十一页,共33页。从美国实践中可以学到合理的规划和先进的绿色技术,其中包括合理的选址与规划、保护恢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化建筑、采用地区有机食品生产、提倡步行和公共交通、合理的社群决策。村庄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与公共娱乐设施(shèshī)的营造,几种娱乐设施(shèshī)与休闲场所通过一系列活动借以提升乡村活力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建设研究(yánjiū)内容——美国(měiɡuó)第十二页,共33页。韩国“新村运动”韩国以丘陵山地居多,耕地面积仅有国土面积22%。1970年为解决韩国农业落后状况倡导“新村运动”。其措施以扩张道路、架设桥梁、整理农地、开发农业用水等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一道发展养蚕、养鱼、养蜂、栽植果树、发展畜牧等特色都市产业、开辟出城郊集约型现代农业区、平原立体型精品(jīnɡpǐn)农业区,山区观光型特色农业区,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其建立在政府低财政投入和农民自主建设基础上,创造了低成本推行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典范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内容——韩国(hánɡuó)第十三页,共33页。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建设研究(yánjiū)内容——美国(měiɡuó)第十四页,共33页。德国“村庄更新”战后德国的“村庄更新”目标在改善土地拥有结构不至于过分分散,其主要手段便是农地整理。至80年代村庄更新开始支持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大量用于街道扩建和建筑物拆除,造成传统村落的历史肌理和遗存(yícún)丧失。后为保护乡村特色和实现自我更新,对乡村形态和自然环境、聚落结构和建筑风格,乡村内部和外部交通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内容——德国第十五页,共33页。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村建设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休闲(xiūxián)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结合。更加注重乡村地区的整体发展,重视推动乡村居民的积极参与。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内容——德国第十六页,共33页。荷兰土地开发规划荷兰人多地少,高密度发展国家。乡村规划源于农地整理(zhěnglǐ)。其将土地整理(zhěnglǐ)、复垦与水资源管理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整治,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由单一强调农业发展的路径转为多目标体系的乡村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提高自然环境景观的质量,对水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乡村生活品质。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建设研究(yánjiū)内容——荷兰(hélán)第十七页,共33页。荷兰风景园林设计师注重乡村景观规划,他们积极追求:提供广阔的农业空间,兼顾生态、游憩和居住的发展,同时延续场地的历史信息。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活动也不仅仅限于“绿色”部分的规划,而是参与到规划团队中去,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创造美丽的乡村景观。主要通过种植规划、基础设施选线、延续历史特征(tèzhēng)及确定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网络来支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地区的自然价值和景观价值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建设(jiànshè)研究内容——荷兰(hélán)第十八页,共33页。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外乡村建设(jiànshè)研究内容——荷兰(hélán)景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和保护中世纪景观格局的特点。设计师通过在景观单元之间的过渡区域种植林地和树篱,使不同的景观元素间有着(yǒuzhe)清晰的界定,恢复以前景观元素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最有价值的区域进行保护和恢复。地区和国家的基础设施并没有通过种植来加以强调,而是使其在视觉上从属于当地的景观;新道路和水线的规划也尽可能地与地形相吻合,成为当地景观的逻辑组成部分改造前改造后第十九页,共33页。1.早期的萌芽建国初期乡村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在人民公社化等要求下,乡村统一规划了与集体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场所与建筑物。强调“排排房、一般高、一个样”的规划2.乡村规划的摸索由于农民自发修建住宅,大量侵占耕地,1981年颁布《村镇规划原则》,使村镇建设走向正轨,但对乡村规划的编制不够严谨,实施(shíshī)不严肃基本流于形式。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内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发展(fāzhǎn)历程第二十页,共33页。3.乡村规划全面探索随着政策的指引,新农村规划全面展开,但各地的乡村规划仍为建设规划,乡村的空间建设规划、景观环境整治规划等都未能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机结合。4.乡村规划的理性发展十八大提出(tíchū)的“美丽中国”建设推动了全国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乡村规划在国家和地方共同组织下大量开展,向关注村民意愿、技术支撑,以及全面系统的方向迈进。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内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发展(fāzhǎn)历程第二十一页,共33页。第二十二页,共33页。在2006年以前有关乡村规划的研究内容和文献数量远远不够,在此之后相关研究开始活跃,这是乡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综合(zōnghé)作用的必然结果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内乡村建设(jiànshè)研究——研究(yánjiū)力度第二十三页,共33页。南京宜居乡村建设建设内容(nèiróng):土地综合整治、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四个层面南京宜居乡村建设突出强化公众参与力度,完善乡村建设运行机制,这为其他乡村建设提供参考价值。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内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南京(nánjīnɡ)第二十四页,共33页。北京宜居乡村建设90年代首先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区位(qūwèi)条件、交通措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将村庄分为城镇化村庄、迁建型村庄、保留型村庄。分别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布局村庄整体功能分区,提高土地效益,发展集约建设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内乡村建设(jiànshè)研究——北京(běijīnɡ)第二十五页,共33页。浙江宜居乡村建设浙江省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依托,提出村庄(cūnzhuāng)人居系统六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产业、空间、支撑作为对乡村进行分析和规划的基础。从经济条件、发展潜力、交通能力、生态环境、自然风貌、民居居住、公共活动等方面进行规划与布局,注重保护当地特色文化和传统习俗。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国内乡村(xiāngcūn)建设研究——浙江(zhèjiānɡ)第二十六页,共33页。王艺臻认为宜居乡村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道路与交通系统、公共设施的布局与设置、生态环境与景观规划、建筑(jiànzhù)与宅院环境设计、历史文化与特色风貌、关注民生及公众参与七个方面,并以大新寨村为研究对象,概括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村庄发展模式,服务于村庄整体发展和环境保护。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宜居乡村规划设计(shèjì)研究方向第二十七页,共33页。贾行飞通过景观生态学理念研究乡村规划。提出以低冲击思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乡村进行景观格局分析,计算村落景观格局指数,演绎不同阶段(jiēduàn)乡村发展状况,优化乡村景观生态格局,保护和丰富乡村景观生态、生物、文化多样性,以探索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动力。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宜居乡村规划设计研究(yánjiū)方向第二十八页,共33页。周维思在对武汉市两个乡村规划中以原真性要素构建了自己研究(yánjiū)策略,从乡村空间注重空间肌理融合与延续、乡村文化注重民俗文化传承和弘扬、乡村旅游注重乡土产业联动与创新三个方面对宜居乡村的建设进行规划设计。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宜居乡村规划设计研究(yánjiū)方向第二十九页,共33页。王宁提出要想望得到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基于乡土旅游产业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无疑是记忆乡愁的最好形式之一,他提出古村落保护的乡土人文旅游、自然风光开发的风景旅游、旅游配套服务、城郊农家乐的乡情体验(tǐyàn)四种模式,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landscapeplaninganddesign宜居乡村规划设计(shèjì)研究方向第三十页,共33页。刘滨谊等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系统探讨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和意义(yìyì),并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