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_第1页
2018年10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_第2页
2018年10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_第3页
2018年10月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标准文案第一章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P2(简)企业人力资源的含义: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人力资源从资源的角度,强调劳动力的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人力资源是“人”的实物形态。P3(选)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主要容有:1.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2.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3.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4.劳动定额统计;5.劳动报酬统计;6.人工成本统计;7.劳动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8.劳动关系统计;9.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P3(选)总体的性质: 1.客观性; 2.大量性; 3.同质性与差异性。P4(选)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P7(选)统计指标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总规模或总水平方面的数量特征的指标称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它是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P19(简、论)论述简单总体的总量指数因素分析原理。解:对简单总体的总量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原理与上述复杂总体的情形是相同的,即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这一总量指标为例。简单总体是有企业所有职工组成的,工资总额( X)、职工人数( T)和平均工资( X)是这个简单总体的三个数量特征,这三个数量特征存在以下数量关系 X=X×??。其中平均工资,即 X为质量指标,职工人数即 T为数量指标。????????????工资总额指数为??=??????????????平均工资指数为????????????职工人数指数为????????????????相应的指数体系为????????????????=????=????×????????????????????????????????工资总额绝对数变动的数量关系为????-????=????????-????????=(????-????)????+(????????-????)????P21(简、论)论述简单总体的量指数多因素分析原理。解:简单总体的指标均分解为两个因素的乘积,其中一个为质量指标,另一个为数量指标。如果简单总体的某个指标可分解为多个因素的乘积,其基本原理与两因素的情形相同,同样是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做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所不同的这三个指标的排序规则是:a相对于b和c为质量指标;b相对于a为数量指标但相对于c为质量指标;c相对于a和b均为数量指标。则对此总量指标进行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为????????????=????????????×??????????×??????????????????????????????????????????????????????????相应的绝对数等式为????????????-????????????=(????????????-????????????)+(????????????-????????????)+(????????????-????????)??多因素分析的对象既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平均指标。P19(简、论)论述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基本原理。解: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主要是针对简单总体而言的,并且要求简单总体以分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平均数是纸算数平均数。根据前面的介绍,在分组条件下,简单总体的总平均数( X)是个组平均数( ??)的加权算数平均数: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X= =∑??·∑?? ∑??由此可见,简单总体的总平均数可分解为组平均数 (??)和结构结构平均数即比重 (??)这两个因素乘积的∑??和。组平均数相对于结构相对数为质量指标,而对结构相对数相当于组平均数为数量指标。简单总体总平均指标的变动是组平均指标变动与结构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1)基于指数体系简单总体总平均指标的变动因素分析。 此分析可基于以下指数体系:∑??1·??1∑??1·??1∑??0·??1∑??1=∑??0∑??1×∑??0∑??1∑??0·??0·??1·??0∑??∑??∑??010??∑??·11∑??其中, ??1称为可变指数,意思是指在组平均数和总体结构均变动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数的最终变动,∑??0·∑0??0??∑??1·1∑??1?? 称为固定指数,是假定总体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各组平均数的平均变动或各组平均数的变动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101??∑??0·∑??1??1称为结构影响指数,是假定各组平均数不变的条件下,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0注意:结构影响指数不能解读为各组比重的平均变动, 因为各组比重之和恒为 1,因此,在各组比重的变化此消彼长的,不存在各组比重平均上升或平均下降只说。(2)基于差额的简单总体总平均数变动的因素分析。 此分析可基于以下等式:∑1·??1-∑0·??0=(∑1·??1-∑0·??1)+(0·??1-∑0·??0)??∑??1??∑??0??∑??1??∑??1??∑??1??∑??0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P25(选)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主要是指存量、增量与动态比较统计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并统计企业人力资源在一定时间的人员数量、构成及变化情况。P25(选)企业主要遵循“ 不重不漏”的要求。两大统计原则:第一,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第二“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两大统计围:其一,“谁拿工资统计谁” 。其二,“谁法人随谁统计”P33(简)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结构 :企业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2.企业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企业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4.企业人力资源的民族结构。P34(简)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结构 :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2.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4.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P34(简、论)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的特点:①数量化②综合性③模糊性;④动态性。综合评价的原则:①数量分析原则②整体分析原则③模糊灰色原则④最优分析原则。综合评价的程序: ①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围; ②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 ③ 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④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方法:普遍采用方法有简单加权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P51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劳动时间的构成日历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出勤时间缺勤时间实际停工时间加班加制度实际劳非生公休产时点时间动时间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停工损失时间间全部实际劳动时间出勤工时496000100%93.94%出勤率100%制度工时528000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47790096.35%100%100%出勤工时496000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477900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100%100%90.51%制度劳动工时528000加班加点工时1007800016.32加班强度100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477900加班加点比重加班加点工时7800014.03%100%100%全部实际劳动工时555900以工日为计算单位:1)日历工日数=报告期日历工日x报告期平均人数2)制度公假工日数=报告期日历工日x制度公休日数3)制度劳动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5)制度实际劳动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6)全部实际劳动工日数=制度实际劳动工日+加班加点以工时为计算单位:(1)日历工日时数= 报告期日历工日 x报告期平均人数 x制度劳动日长度(2)制度公假工时数= 报告期日历工日 x制度公休日数 x制度劳动日长度3)制度劳动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4)缺勤工时数=缺勤工日x制度劳动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5)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缺勤工时6)停工工日数=停工工时x制度劳动日长度+非全日停工工时7)非生产工时=非生产工日x制度劳动日长度+非全日生产工时8)制度实际劳动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9)全部实际劳动工时数=制度实际劳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P54【例3.1】 P54 【例3.2】P58【例3.3】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选)按照是否从事有酬社会劳动可将时间配置划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P47(简、选)简述时间配置的制约因素。P47解:时间配置受到的制约因素众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②生产关系的制约;③社会生活的习惯;④传统风俗;⑤道德信仰。(简、论)试论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的损益进行分析(运用损益分析公式进行分析)。P59解:(1)月制度劳动时间的损失程度。企业员工的缺勤时间、停工时间与非生产时间对劳动时间的合理利用都会造成影响,可作为企业员工月劳动时间实际利用的情况指标。计算公式有月劳动时间损失程度=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100%制度劳动时间月人均劳动时间的损失程度。通过计算平均每人的月劳动时间的利用情况,可以发现企业由于员工个人原因和企业原因造成的时间损失程度,便于观察企业实践利用情况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计算公式有人均损失程度月人均劳动时间损失程度人均损失时间=制度劳动时间×100%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劳动时间的利用不好,直接体现为产品生产的减少,从而造成阐述和效益的减少。反映产出和效益的指标有产量损失和收益损失,计算公式有产量损失=损失工日×日劳动生产率 或产量损失=损失工时×小时劳动生产率收益损失=损失工日×日创收率 或 收益损失=损失工时×小时创收率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人工成本超支分析。劳动时间的损失,一方面表现出多支付人工费,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劳动保险费用和职工福利费等,使人工成本上升,增加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还表现为企业为赶工或赶时间造成的加班加点工资支付,因为一般企业加班的工资是正常工资的 2倍甚至更多,造成加班比制度劳动时间多支付工资。 反映人工成本超支的指标有人工费用和加班加点工资支付。计算公式分别为人工成本超支额 =损失工日×日人均人工费支出或人工成本超支额 =损失工时×日平均工资×倍数加班加点多支付的工资 =加班工日×日平均工资×倍数或加班加点多支付的工资 =加班工时×小时平均工资×倍数第四章 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P74(选)劳动效率是企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生产产品的能力,或者劳动者通过劳动产生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量。劳动效率主要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之间的对比关系。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劳动效率的“正指标”。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效率的“逆指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值)越多,表示企业劳动效率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