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 《书愤》 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 《书愤》 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 《书愤》 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 《书愤》 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了解陆游生平及南宋朝代背景能力目标: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二、重难点:知人论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一)鉴赏方法理论学习1、自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赏析指导》,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2、借助已学作品,强化对“知人论世”这种诗歌鉴赏方法的认识。提示:借助必修课程中已学过的古代诗歌作品,指导学生。(二)了解时代背景及个人生平(借助已知知识和手头资料)课前梳理整合归纳相关背景资料,全面了解时代背景及个人生平1、南宋,这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分条概括陈述)2、陆游,他经历了什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条概括陈述)(三)自主鉴赏诗歌1、了解写作背景(结合课本注释1)此诗是诗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2、初步感知(1)齐读,朗读提示: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③把握情感。(2)自由诵读,用\划出节奏(随堂指导,师生交流明确)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齐读3、整体感知,理解诗意,把握主旨。——认真阅读作品,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字词,疏通诗句内容,没有弄懂的字词句,作好标志,以备小组交流之用。(1)题目《书愤》是什么意思?以《书愤》为题有何用?(2)理解字词,疏通诗句内容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那知:世事艰:气:诗句: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句: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此处用典。这一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道济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空:自许:已:诗句: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谁堪:伯仲:诗句:(3)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哪些事而“愤”?(4)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你觉得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5)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你觉得作者的“愤”中还包含了怎样的感情?(6)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你怎么评价诗人的这种“愤”的感情?(7)综合上面分析,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8)结合你对诗人的了解,你最欣赏诗人哪一点?二、交流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意见,组内不能解决、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记录下来,以留待下节课堂上讨论解决。三、学习反思我的疑问:四、作业1、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两首诗表现的重点和风格上的差异。2、收集南宋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摘抄本)第二课时导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资料,了解了南宋的背景资料和陆游的生平经历,今天,我们就结合这些认识,来欣赏《书愤》,体会诗中的情感,去理解诗人。二、展示交流,引领探究1、回忆第一课时内容(诗句内容),学生齐读诗歌。2、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哪些事而“愤”?交流探讨、明确:“愤”于金人占我河山。“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3、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交流探讨、明确: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4、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作者的“愤”中还包含了怎样的感情?交流探讨、明确:“愤”中还含“恨”,“愤”中含“悲”,“愤”中含“郁”,“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小结:四联56字,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全诗以“愤”为基调,前四句重在激愤,后四句偏于悲愤。激愤愈烈,悲愤愈深。5、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你怎么评价诗人的这种“愤”的感情?6、综合上面分析,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明确: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7、结合你对诗人的了解,你最欣赏诗人哪一点?(学生发言)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读了《书愤》,诗人艺术地概写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表达了因国家国土沦陷,朝廷求和偏安,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悲“愤”之情,诗歌激昂中透着悲怆。学生自由读,背诵,体会诗人深厚而强烈的爱国情感。四、鉴赏方法总结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本诗鉴赏思路:了解背景生平——解题——抓字词或意象疏通诗句——知人论世,体会情感五、学习反思1、你在自主赏析时的疑问在刚才的交流中的到解决?2、你的收获:六、升华拓展陆游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例《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七、课堂检测《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两首诗表现的重点和风格上的差异。完成下面的练习:1、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本项中有的评价陷入了误区——《书愤》颔联寄寓了诗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种情感是曲折地显现的,并非直接蕴藉其中。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D、《书》通过对比自己年轻和年老时的变化,叙写英雄豪杰立功边关的史实,以诸葛亮自况,既追怀往事,也表达了立誓报国的感情。《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2、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B)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B《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本项犯了理解错位的毛病——“已先斑”与“气如山”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的角度审视,均形不成对应关系。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八、拓展延伸《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例辛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