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7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7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7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7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能够充分显示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科技发展方面的雄才大略和卓越能力的是(B)A.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B.1956年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C.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D.“863计划”和“星火计划”的制定[解析]1956年1月,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绘制了第一张科技发展蓝图——《十二年科技规划》。到1962年,十二年的科技发展目标提前5年基本实现,这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发展科技的雄才大略。A项不属于科技方面的方针,排除;C、D两项时间不符合,皆排除。2.(2023·南通高二期末)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B)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2023年,中国才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D项错误。3.(2023·广州高二检测)“‘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D.“两弹一星”的研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解析]开发“两弹一星”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故选A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B、C、D三项都正确。4.按照国务院签发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3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据悉,目前中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7台,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在全世界在建机组数排第一位。下列有关我国发展原子能的表述错误的是(D)A.1956年,我国把原子能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B.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84年,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D.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解析]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5.2023年,我国首个“飞天广场雕塑”在辽西最大的转盘广场——葫芦岛市新区飞天广场落成,由雕塑《飞》、某航天英雄塑像和中外航天史浮雕组成。与此事件关系最为密切的科技事件应是(C)A.第一颗氢弹爆破成功三十周年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返航D.巨型计算机“银河-I号”研制成功[解析]关键信息是“2023年”“飞天”“航天”。由“航天”可排除A、D两项;由“某航天英雄”“2023年”可排除B项。202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返航,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此雕塑即为庆祝此事件而设立。答案为C项。6.(2023·山西高二联考)1965年9月,中国学者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关于这项成果的说法错误的是(D)A.有利于人类揭示生命的奥秘B.有利于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C.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D.有利于改良动植物品种和药物的研究[解析]D项所说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意义,并非结晶牛胰岛素的意义,故选D项。7.(2023·福州高二联考)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B)A.网络技术 B.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 D.火药[解析]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从人文精神角度看,最有价值。8.“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C)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 B.①②③C.③④ D.①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发生在1964年,②发生在1965年,③发生在1967年,④发生在1970年,属于“文革”时期的成果的是③④。答案为C项。9.(2023·蚌埠高二联考)1956年5月,陆定一同志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B)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践行。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陆定一鼓励学术上自由讨论、自由争鸣,这体现“双百”方针的内涵,故选B项;A项不是作者的核心思想,排除;C项与此讲话精神矛盾,排除;作者强调的是学术而非文艺创作,排除D项。10.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影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因素是(A)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文艺建设随之展开。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昆曲复兴就是贯彻这一方针的产物。11.建国后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生机勃勃,表现在(A)①出现大批文学作品②拍摄了一些文艺影片③学术界探讨问题的风气浓厚④学校教育有新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②④[解析]建国后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科学、文艺等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文学作品、文艺影片,学术交流活跃,基础教育得到迅速发展。12.(2023·长沙高二月考)一个音乐人的回忆——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是大地主、封建官僚和大资产阶级买办的代言人……到了夏初,红卫兵运动兴起,又顺理成章地传出“跳芭蕾的斩腿,弹钢琴的斩手”的风声……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C)A.文艺工作者思想过于激进B.西方文艺形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D.其他艺术形式水平全面提高[解析]由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强调艺术的阶级性,否定西方艺术形式,这种情况出现在“文革”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故选C项。13.(2023·丽江高二期末)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据此我们可以判断(C)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轨道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我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14.(原创题)“文革”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文革”后的是(B)①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②电影《建国大业》③京剧《智取威虎山》④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⑤寓言诗《蝉的歌》A.①②③ B.②④C.④⑤ 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文艺作品的识记。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寓言诗《蝉的歌》都是“文革”前的作品;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期间的作品;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以爱情为题材,显然属于“文革”后的作品;电影《建国大业》拍摄于建国60周年之际,亦属于“文革”后的作品。15.(2023·淮安高二月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近几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反网络低俗化活动,这一活动与我国确立的“双百”方针(C)A.互相矛盾 B.没有任何联系C.并不矛盾 D.针锋相对[解析]“百花齐放”并不是允许所有的“花”开放,而只允许“健康的、有益的、符合人民利益的花”开放,故反网络低俗化活动与“百花齐放”政策并不矛盾。16.(2023·金华高二检测)有人对“文革”前17年的教育估计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我们一定要大破大立”,你可以选择哪些论据来驳斥上述观点(A)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③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④颁布了《义务教育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奠定了人民教育的基础,成就巨大。《义务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80年代,故排除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7.(2023·宜宾高二检测)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C)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A项是对题干的重复;B项说法错误;D项是恢复高考的意义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此题应选C项。18.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前瞻性[解析]“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面向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面向未来”强调教育要具有前瞻性。“三个面向”的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C、D两项说法不全面,B项说法没有体现。19.(2023·唐山高二期末)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C)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可以判断此决定的核心主张是“科教兴国”,C项正确。20.(2023·扬州高二检测)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D)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注意时间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而非“改革开放以来”,②错误;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是1983年,①正确;颁布《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③正确;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1995年,④正确。故选D项。21.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份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这份宣传册最早可能印制于(C)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建立了学位制度,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22.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年份1940195219651966-1970197719791984199219982023人数(万人)0274875160599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B)A.《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B.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C.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D.“科教兴国”战略促使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解析]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6年。由图表中的数据推断不出它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B项。23.“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B)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析]由“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等信息判断,这部法律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为B项。24.下面是有关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决策或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C)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③着手实施“希望工程”④提出“三个面向”方针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解析]①是在1964年,②是在1995年,③是在1989年,④是在1983年。故答案为C项。25.(2023·宣城高二联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说:“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C)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方针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公平,而“三个面向”方针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答案为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6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海危机、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经常战云密布,中国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袭击的风险。面对威胁,中国共产党毫不妥协、畏缩,最终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材料三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材料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中国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2023年,“神舟5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23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材料五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万项。(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成功的原因。(4分)[解析]注意结合材料进行概括。[答案]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美国和苏联对中国进行核威胁;加强国防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或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我国科研人员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艰苦创业、自力更生。(4分)(2)依据材料四,指出1956-202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解析]要根据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如“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发射失败”“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等进行概括总结。[答案]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4分)(3)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词“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答案]国际格局: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国家地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解析]虽是开放性问题,但解答时必须注意提炼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答案]条件:领导重视,决策科学,科研人员努力,大量经费投入,教育水平提高等。(3分)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赖于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3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要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的发展,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拿眼前的例子来说,就是戏剧。几年以前,还有人反对京戏。那时,党决定在戏剧方面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策。现在大家都看到,这个政策是正确的,收到了巨大的效果。由于有了各剧种之间的自由竞赛和相互观摩,戏剧的进步就很快。——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5月26日)材料二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科苑荒芜。材料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重视社会效益,鼓励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特别是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结合材料一,指出陆定一的言论反映了“双百”方针的什么实质。(4分)[解析]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实质: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8分)[解析]根据材料二中相关信息可知,当时党对阶级斗争的认识发生偏颇,认为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并且扩展到文化领域,导致这些作品受到批判。[答案]问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2分)影响:导致许多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6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在新时期对“双百”方针的重新认识和发展,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答案]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4分)28.(2023·南京高二期末)1952年,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下表为院系调整前后著名理工科教授在高校(以原著名大学为中心)的分布表。大学名称调整前总人数调出人数留校人数调进人数调整后总人数清华大学655213114北京大学5241112031南京大学27189312浙江大学2624202协和医学院15213114交通大学139437上海医学院103707北方交通大学54101私立岭南大学6600取消私立教会大学5500取消小计(所/人)10/22410/1648/605/318/87其他(所/人)39/9032/6814/2258/14465/166总计(所/人)49/31442/23222/8263/17573/253——《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材料二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