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准则第一节基本准则概述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二是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二、基本准则规范的主要内容一是关于财务报告。二是关于会计基本假设。三是关于会计基础。四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五是关于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六是关于财务报告。基本准则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一、财务报告目标二、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基本准则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二、相关性三、可理解性四、可比性五、实质重于形式六、重要性七、谨慎性八、及时性原有13个: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历史成本、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可比性和一贯性合为一个基本准则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负债的定义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责任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二)负债的确认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投入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基本准则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收入的定义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二)收入的确认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基本准则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费用的定义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二)费用的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费用能够可靠地计量基本准则第五节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构成(一)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二)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三)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四)会计报表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新旧比较(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存货成本原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相一致,不允许将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存货准则规定应计入存活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处理。(二)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原准则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存货准则考虑到后进先出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流转,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三)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也应计入存货成本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不包括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存货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新旧比较(一)缩小了规范的范围原投资准则规范了各种类型投资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仅规范长期权益性投资。(二)取消了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原准则要求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账面净资产的份额,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并分期摊销。新准则要求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属于商誉的部分,不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对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三)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原投资准则规定母公司对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要求母公司对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其日常核算及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四)改变了权益法下投资损益的确认方法1.投资损益的确认基础:原账面净利润;现改为公允价值2.超额亏损的确认:原账面投资减至零;现改为(账面投资+实质上构成投资+约定义务)减至零。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新旧比较(一)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中引入了现值计量属性新准则对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情况下的会计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原准则对此没有规定。(二)引入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弃置费用是新准则新增的内容。新准则要求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在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一般企业固定资产成本中不应预计弃置费用。(三)增加了预计净值的定义原准则未给出预计净残值的定义,新准则对预计净残值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四)改变了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在盘点当期入账,同时增加当期的营业外收入。新准则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五)修改了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要求对经营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新准则明确此项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新旧比较(一)扩大了生物资产的类别原规定中的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两大类。新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类。(二)改变了生物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规定中,郁闭成林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发生的管护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营业费用。新准则特别规定林木类生物资产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之后进行的补植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除此之外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三)改变了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转回的规定原规定中,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新准则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四)规定了天然起源生物资产成本的确定方法原规定未对天然起源生物资产的成本进行规定;新准则规定,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名义金额确定。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新旧比较(一)允许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原准则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开发支出,可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二)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规定,所有无形资产均按一定的期限分期摊销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摊销,但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三)允许部分的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计入成本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它准则要求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新旧比较(一)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原准则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其收回金额,但是对于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二)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方法原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的销售净价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较高者确定,其中,销售净价为资产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余额。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考虑到不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销售价格较难获得,因此,将销售价格更改为公允价值,从而更容易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三)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原准则要求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四)规定了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减值处理原准则对于企业总部资产和商誉的减值测试及其处理并不明确,新准则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部资产应当结合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商誉也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这些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五)对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作了禁止性规定原准则规定,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在以后会计期间恢复的,按照恢复的金额,在不超过已确认减值损失金额的范围内,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对此作了禁止性规定,对于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等情况下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新旧比较(一)界定了完整的企业人工成本的概念和范围原制度没有规定一个完整统一的职工薪酬概念,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不完整、不准确,比较分散。新准则从薪酬的本质出发,规定凡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所有代价(对价),均构成职工薪酬,多方位、多角度地规范了职工薪酬的内容。(二)将非货币性福利均作为职工薪酬原制度对于企业向职工提供的许多非货币性福利都没有纳入职工薪酬核算,新准则将这些非货币性福利都纳入职工薪酬,并规定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三)强调辞退福利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处理原制度下没有规定辞退福利的概念,企业一般是在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计入当期费用。新准则从资产负债表观的角度出发,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规定当辞退计划满足准则规定的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一项预计负债;同时由于职工被辞退后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有辞退福利均应于满足确认条件时,计入当期费用,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因根据辞退计划提供辞退福利所承担的义务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新增准则我国原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对股份支付交易未做专门规定。股份支付准则分别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作了全面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新旧比较(一)修改了债务重组定义及范围新准则所定义的债务重组范围仅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原准则所定义的债务重组既包括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权人未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二)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准则对于非现金资产抵债业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原准则尽可能使用“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三)改变了债务重组损益确认方法新准则将原准则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不确认为当期损益的做法,改变为确认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新旧比较(一)规范了亏损合同与重组义务原准则将重组、环境污染整治等排除在准则的范围之外。新准则中将亏损合同、重组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规范。(二)要求在计量预计负债时考虑重大的货币时间价值原准则不要求对未来现金流出进行折现。新准则要求在货币时间影响重大时,通常时间为3年以上、金额较大的预计负债,将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出折算为现值进行计量。(三)由法定义务扩展至推定义务原准则中所指义务只涵盖了法定义务,不包括推定义务。新准则中规范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新旧比较建造合同准则是在对财政部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以下简称原准则)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完成的,新准则与原准则没有实质性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新旧比较(一)统一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原制度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没有统一:有些采用收益法,有些采用资本法,有些采用总额法,有些采用净额法。政府补助准则统一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要求采用收益法中的总额法处理,将政府补助均全额计入收益(“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原先计入“应收补贴款”科目的政府补助,应计入新科目“其它应收款”;原科目“补贴收入”对应新科目“营业外收入”。(二)明确了政府补贴的概念和分类原制度规定,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拨款,在实际收到补助时先计入专项应付款,待项目完工时,形成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不形成资产的部分予以核销。按照政府补助准则的规定,首先需要判断这项拨款属于政府补助,还是政府的资本性投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新旧比较(一)明确了记账本位币确定要求原制度规定,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允许选择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未对记账本位币进行定义,也没有明确选择记账本位币需要考虑的因素。新准则明确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并规定了判断记账本位币需要考虑的因素。(二)改变了外币投入资本的折算方法原制度规定,外币投入资本有合同约定汇率的,在收到外币资本投入时,按合同约定汇率折算;没有合同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外币资本投入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新准则规定,所有外币交易的外币金额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入账时,均应当按照交易日期的即期汇率折算,货币性项目及非货币性项目均如此,外币投入资本也不例外。(三)增加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处理原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所有非货币性项目均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率变动)的一部分进行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四)规定了境外经营处置的处理和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制度对此没有规定。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时,将合并财务报表中已列入所有者权益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中与该境外经营相关部分,自所有者权益项目中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如果是部分处置境外经营,应当按处置的比例计算处置部分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新旧比较(一)明确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规定未涉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分别规定了会计处理方法。(二)规范了合并方或购买方的处理原规定同时规范了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的会计处理。新准则仅规范了企业合并中的合并方或购买方的会计处理,未涉及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会计处理。(三)改变了商誉的处理原规定将成交价高于评估确认净资产的差额确认为商誉,要求在一定期间内分期摊销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作为商誉确认,并且在持有期间不再摊销,于每一个会计年度末应进行减值测试。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新旧比较(一)承租人融资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引入了公允价值原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二)修改了融资租赁下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原准则规定,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和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都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规定,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出租人则应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三)完善了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原准则规定,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新准则规定,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四)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均采用实际利率法原准则规定,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应当确认的融资收入,在与实际利率法计算结果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新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五)完善了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规定,售后租回认定为经营租赁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予以递延。新准则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新旧比较(一)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重新分类1.金融资产的分类2.金融负债的分类(二)按照重新分类后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别进行确认和计量1.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2.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三)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对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2.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新旧比较关于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财政部曾经印发过《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会[2003]14号)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05]12号)(以下简称原制度),但规定不全面。金融资产转移准则是在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完成的。金融资产转移准则与原制度相比,主要差异是:原制度仅涉及应收债权、信贷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准则则对所有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规定。其次,原制度没有对金融资产转移的概念以及不同情形作出界定,金融资产转移准则为了科学规范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再次,原制度没有就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金融资产转移准则对不同情形下金融资产转移是否符合终止确认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新旧比较(一)套期保值分类(二)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1.对于公允价值套期,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条件的情况下,套期工具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套期工具为非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账面价值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2.对于现金流量套期,在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情况下,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应当按照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的规定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新旧比较(一)将保险合同区分为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并要求对原保险合同进行分拆原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的确定,新准则做出了规定,同时,对于既有保险风险又有其他风险的合同,要求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分拆核算,将保险风险部分确定为原保险合同,将其他风险部分不确定为原保险合同。(二)重新界定了原保险合同的类别原制度规定财产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未决赔偿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新准则规定非寿险原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原保险合同准备金包括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三)规定了对保险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原制度没有要求对保险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新准则要求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保险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如果准备金计提不足,应当补提相关准备金。(四)改变了代位追偿款的处理原制度要求在收到代位追偿款时确认追偿款收入,新准则规定了追偿款的确认条件,并冲减赔付支出。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新旧比较(一)要求分出业务准备金应当确认为资产并不得与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相抵销原制度未明确保险人在签订再保险合同情况下如何确认和列报原保险合同准备金及分出业务准备金(即应收分保准备金),在实务中保险公司一般将扣除分出业务准备金后的准备金净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新准则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提取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当期将分出业务准备金确认为资产,并将分出业务准备金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资产负债表上各项准备金应按不扣除分出业务准备金的金额列示。(二)改变了分出和分入业务的确认方法原制度要求采用账单法核算分出和分入业务,新准则要求分出业务采用预估法处理,而分入业务一般采用预估法,在不违反重要性原则和不损害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也可采用账单法处理。(三)规定了分保费收入的确认条件原制度要求再保险接受人在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确认分保费收入。新准则规定了分保费收入的确认条件,要求在满足确认条件时确认分保费收入。(四)明确了分入业务准备金和分保保证金利息的处理原制度未明确再保险分入业务准备金和分保保证金利息的处理。新准则规定再保险接收人比照原保险合同准则提取相应的分保准备金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再保险分出人、再保险接收人应按期计提分保保证金利息,分别记入利息支出和利息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新旧比较(一)油气资产折耗引入了单位产量法井及相关设施折耗计算的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和单位产量法两种。油气准则允许在年限平均法和单位产量法中选用一种方法。油气准则发布前的实务多采用年限平均法。(二)新准则规定了弃置义务的处理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企业需要承担矿区废弃处置义务且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将该义务确认为负债,并相应增加井及相关设施的账面价值。没有将废弃处置义务确认为负债的,在废弃时发生的拆卸、搬移、场地清理等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三)统一了矿区权益的处理申请取得矿区权益时发生的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等,统一在矿区权益核算,矿区权益列入油气资产。油气准则发布前的实务一般将采矿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新旧比较(一)增加了有关无法进行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规定原准则对此没有规定。新准则规定,对于某个特定前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认为对某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进行追溯重述以更正一项前期差错是不切实可行的,即无法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或无法对某项前期差错应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二)改变了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规定了“重大会计差错”定义,要求对影响损益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新准则取消了“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提出“前期差错”的概念,要求所有重要前期差错都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新旧比较(一)扩大了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调整了其披露要求原准则把“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才发生的,不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的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认为只有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估计和决策的事项才是非调整事项。新准则把所有“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都纳入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而不论这些事项的重要性、影响力等情况,范围较大。原准则要求对所有的非调整事项都予以披露,而新准则要求对所有重要的非调整事项予以披露。(二)修改了“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准则要求将该类现金股利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股票股利在附注中单独披露。新准则要求对“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的负债,但应该在附注中单独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新旧比较(一)统一了财务报表的组成与内容,并兼顾了有关行业的特殊性原制度对于不同行业,包括一般企业、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财务报表的组成和内容有较大的不同,而且散见于相关会计制度。新准则统一了各行业财务报表的编报要求,同时又兼顾了金融企业的特殊性,涵盖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类型,对财务报表格式、内容以及附注披露要求等作了详细规范。原制度规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及现金流量表;新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在具体的报表项目上,新准则比原制度也有较大改进。(二)强化了附注的披露内容与要求原制度仅规定了附注应披露的内容,而且附注披露内容较为简单,不够系统;新准则强调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附注披露的基本要求、具体披露内容及顺序等进行了明确而系统的规定,体现了充分披露的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新旧比较(一)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列报内容原准则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和“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新准则除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和“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外,还要求编制“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有关信息披露”和“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披露”。(二)列示了不同类型企业现金流量表原准则只列示了一般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新准则分别列示了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政权公司等企业类型现金流量表。同时规定,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典当公司应当执行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格式;担保公司应当执行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表格式;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应当执行证券公司现金流量表格式。另外,还规定,企业如有特别需要,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和补充。(三)调整了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原准则只要求填列本期数。新准则要求填列“本期金额”、“上期金额”。另外,新准则在现金流量表中增加了“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等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格式中,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等项目。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新旧比较新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原准则)相比,除章节体系、个别词句调整外,没有实质性变化。此外,在适用的范围上,原准则仅限于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适用所有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新旧比较(一)调整了合并范围原制度规定允许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小规模的子公司和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不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之内。合并报表准则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因素进行判断,如投资者的持股情况、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的治理结构、潜在表决权等,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如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和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二)改变了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列示原制度规定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单列一类反映;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之前列示。合并报表准则规定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在“所有者权益”类之下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的组成部分单独列示。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三)取消了“合并价差”项目原制度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进行抵销,如有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贷方余额时以负数反映)。对于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时发生的差额,也应当作为合并价差处理。合并报表准则取消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项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大于其在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在“商誉”项目列示。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时发生的差额,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或“财务费用”项目列示。(四)资不抵债子公司超额亏损主要由母公司承担原制度规定,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发生的亏损,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如果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承担的份额,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确认的亏损分担额,一般以长期股权投资减记至零为限。其未确认的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分担额,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同时,在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下反映,这两个项目反映母公司未确认子公司的投资亏损额。合并报表准则根据控制的要求,规定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并且少数股东有能力予以弥补的,少数股东权益也应当承担相应份额的亏损;公司章程或协议没有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的,该超额亏损应当由母公司承担,在“未分配利润”项目列示。但是,该子公司以后期间实现的利润,在弥补了由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承担的属于少数股东的损失之前,应当全部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新旧比较(一)考虑潜在普通股的影响,增加了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要求原规定中无论全面摊薄每股收益还是加权平均每股收益的计算,实际上都近似于每股收益准则中的基本每股收益,只是在是否考虑发行在外普通股时间权重上有所不同。新准则要求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期权等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并计算稀释每股收益。(二)增加重新计算的要求,提高了每股收益指标前后期的可比性原规定没有重新计算的要求,新准则规定企业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或并股等情况下应当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三)由表外披露改为表内列示原规定要求每股收益在表外披露,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金额,同时在附注中披露有关每股收益计算的进一步详细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新旧比较(一)对于次要报告形式的分部报告信息披露作了简化原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同时披露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信息,并且详简程度相同。分部报告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披露分部信息。对于主要报告形式应当披露比较详细的信息,对于次要报告形式应当披露简化的信息。(二)取消了编制分部报告的豁免条款原制度规定,如果某一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总额占企业全部营业收入总额90%及以上的,则不需要编制分部报告。分部报告准则没有类似规定,仅规定:企业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应当按照分部报告准则规定披露分部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三)不再规定报告分部数量方面的限制原制度规定,纳入分部报表的各个分部最多为10个,如果超过,应将相关分部予以合并反映。分部报告准则没有类似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湖北省重点中学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普通高校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天水市五中物理高三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泰安市物理高二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八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酒泉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上物理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物理高二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淮南五中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市北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玉第一中物理高三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GB/T 17892-2024优质小麦
- 调酒初级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 危废治理项目经验-危废治理案例分析
-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二(有答案)
- 2021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6篇
- 汽车防冻液中毒
- 粉条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车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蔗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北师版 七上 数学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角-第2课时 角的大小比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