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中国对外贸易的体制与战略钱学锋教授、博导中国的经济体制与改革中国的贸易发展战略中国的外贸体制与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与改革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新民主主义经济(1949-1953)--苏联式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1953-1958)中国改革问题的提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信息成本与激励相容)--孙冶方:大权独揽,小权分散--顾准:让市场力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陈云:三为主、三为辅(工商经营、生产计划、统一市场)--毛泽东: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论十大关系)中国的经济体制与改革行政性分权(1958-1978)--体制下放的方针: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体制下放的实施:计划管理权、企业管辖权、物资分配权、基建审批权、投资管理权、信贷管理权、财税权、劳动管理权--体制下放的后果:放--乱--收--死--行政分权的经济分析
--张五常:县际竞争
--区别两种分权:经济分权和行政分权
--吴敬琏:政企不分、地方保护中国的经济体制与改革增量改革(1979-1993)--从“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体制改革的两种思路
--扩大国企自主权(马洪、蒋一苇、董辅礽)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薛暮桥、杜润生、于光远)--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科尔奈的转轨战略)
--允许民营企业成长
--建立经济特区,对接国际市场
--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区,实行“地区推进”--双轨制及其弊端科尔奈的两种转轨战略战略A(私有部门的有机发展战略)战略B(加速私有化战略)1、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创造保护私有产权、自由进入等有利条件,使私有部门得以自下而上地成长起来;2、以出售为基本手段,将大多数国家拥有的公司私有化;3、反对以任何形式无偿分配国有资产;4、必须优先考虑能够产生有核心所有者的企业出售方案;5、必须硬化对企业的预算约束,以维持金融秩序,确保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1、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消灭国家所有制;2、私有化的主要手段是采用认股权证等形式的无偿分配;3、偏好于形成分散的所有权结构,以便使“人民资本主义”得到发展;4、支持私有企业的发展和提升私有部门的地位,但并不予以强调;5、认为只要实现私有化,硬预算约束就会自动产生。典型国家:匈牙利、波兰,1998年的劳动生产率较1989年提高36%和29%。典型国家:俄罗斯,1998年的劳动生产率较1989年下降33%。中国的经济体制与改革“整体推进”(1994-)--全面改革的初步尝试(1984-1986)
--十二届三中全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步伐”,“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从“价、税、财配套改革”到“企业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开辟改革整体推进的新局面(1993)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财税、金融、外汇、企业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方面的改革--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2006-)
--邓聿文:胡温的政治遗产中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类型两个基本发展模式: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ExportLedIndustrialisationandGrowth:Korea’sEconomicMiracle----TheEndofImportSubstitutionIndustrializationinLatinAmerica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出口市场多元化与企业生产率:中国经验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类型如何划分对外经济关系的类型多指标法
1987年世界银行的指标包括:(1)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率越高,对进口替代的偏向越大;(2)数量限制。进口中数量限制越大,则内向型程度越高;(3)对出口贸易的奖励措施;(4)汇率定值高估的程度。对1963—1985年41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实绩,世界银行按贸易战略的性质将这些被考察的国家划分为“坚定的外向型”、“一般的外向型”、“一般的内向型”以及“坚定的内向型”四类。该方法资料翔实,但在临界点的判断上多少有些武断。如何划分对外经济关系的类型单指标法1、Agarwala(1983)将关税、数量限制和汇率高估等因素综合成一个“扭曲指数”,其值越低说明出口偏向越强。它忽视了那些非数量化的因素,同时将不同指标加权在一起的权数是任意给定的。2、Krueger(1978)创造了可进口和可出口相对加权价格(国内价格比国际价格)之比的偏向指数,该指数等于1代表贸易中性,大于1代表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小于1代表出口导向的外向型。该指数通过对比可进出口品的国内价格相对国际价格的扭曲程度来决定贸易偏向,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大量细致的产品价格信息。世界银行的分类1987年,世界银行集中1963-1985年41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实绩,世界银行按贸易战略的性质将这些被考察的国家划分为“坚定的外向型”、“一般的外向型”、“一般的内向型”以及“坚定的内向型”四类。坚定的外向型战略是指经济全面开放,不存在对贸易的控制,或者控制的程度很低。对进出口贸易不采用或很少采用发放许可证等直接控制的办法来管理。在汇率政策上则是维持一定比例的合适汇率,以使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实际汇率大体相等,而不偏向于哪一方面。典型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新加坡和韩国。世界银行的分类一般的外向型战略是指经济相对开放,总体上保持偏向性,鼓励生产面向国内而不是面向出口,鼓励为内销的生产而不鼓励为出口的生产。但是,对本国市场的平均实际保护率相对较低,实际保护的范围也相对较小,对贸易采用有限度的许可证等直接控制的办法。虽然对出口贸易有某些直接鼓励,但这并不抵消对进口的保护。在汇率方面,对进口贸易的实际汇率略高于对出口贸易的汇率,但差别较小。典型的国家有巴西、智利、马来西亚、泰国等。一般内向型战略的鼓励机制在总体上明显有利于为国内市场的生产,对本国市场的平均实际保护率较高,实际保护的范围也较大,对贸易广泛采取许可证等直接控制的方法。虽然对出口可能给予一些直接鼓励,但对进口有明显的保护倾向。在汇率方面,汇率定值显然过高。典型的国家包括墨西哥、印尼、菲律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
世界银行的分类坚定的内向型战略指的是经济上闭关自守,在总体上明显对国内市场的生产极为有利。对本国市场的平均实际保护率很高,实际保护的范围也较宽。对贸易普遍实行许可证等直接控制的方法。对汇率的定值高出实际汇率很多。典型的国家包括阿根廷、秘鲁、印度、孟加拉国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越是外向性,其经济发展的实绩就越好。但世界银行也承认,“在原则上,内向型战略和外向型战略的区别是简单明了的,就是比较对为内销生产和为外销生产所给予的实际保护。但在实践中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贸易战略包括许多同时实行的政策,而且有关的数据资料非常有限。”不同类型的经济实绩
1963-731974-851986-92坚定外向型实际GDP9.58.07.5TFP-2.63.8一般外向型实际GDP7.64.34.8TFP-0.92.4一般内向型实际GDP6.84.42.4TFP-1.30.3坚定内向型
实际GDP4.12.32.5TFP--0.10.3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类型从贸易奖励制度是否中性的理念出发,有经济学家把贸易战略大体分为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种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极端出口促进战略、温和进口替代战略、平衡战略等。大致可以认为,出口导向型等同于坚定的外向型,温和进口替代型等同于一般外向型,进口替代战略合并了一般内向和坚定内向两种类型,而平衡战略则是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发展模式。
进口替代战略所谓进口替代是指通过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发展国内工业生产,面向国内市场,以本国的工业制成品替代同类进口商品,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实行这种战略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有独立自主的经济,并对本国经济实行保护性管理;(2)本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规模;(3)国内市场应具有相当规模;(4)某些部门和产业在世界上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5)要有一定的资源。世界上一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在经济发展中更多地是采用了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所谓出口导向是指通过放宽各种贸易限制的进出口措施,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加工制成品,以本国的工业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出口。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条件,还要根据国际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国内条件包括:(1)国内经济结构和生产活动的多样化;(2)拥有先进或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科研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较先进的生产工艺;(3)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包括关税、税收、汇率、信贷等等一系列政策对出口产业的扶持;(4)与国际市场的密切联系,包括对国际市场信息搜索和分析加工能力,本国货币与国际流通货币可兑换程度等等。外部条件包括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状况,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主要出口竞争对手的状况,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等等。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台湾省和韩国是成功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典范。平衡型战略平衡型战略是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发展战略。它融合了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的要素,对内销和外销均无激励,主要通过实际汇率贬值来促进进口替代和出口的适度扩张。事实上,纯粹的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战略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是极为罕见的,最多不过是某一种战略占主导地位而已,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混合状态”和平衡性。平衡型贸易发展战略企图兼顾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保护幼稚的民族工业特别是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对该产业的进口商品设置较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免遭受来自国外商品的竞争,使其逐步成长壮大,最终实现工业化目标;另一方面,试图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增加创汇,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类型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ExportLedIndustrialisationandGrowth:Korea’sEconomicMiracleTheEndofImportSubstitutionIndustrializationinLatinAmerica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极端的进口替代(1979年以前)进口替代战略(1979-1986)政府干预下的出口导向战略(1987-1993)全面的出口导向战略(1994-2001)走向全面开放(2001-)--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是否可持续?出口市场多元化与企业生产率:中国经验出口市场多元化是一项好的战略吗?中国的外贸体制与改革新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下的对外贸易体制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阶段和特征WTO背景下的贸易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确立统制贸易体制(1949-1953)的内容--建立由中央政府集中管制的外贸行政管理体系;--对私营进出口企业进行限制;逐步禁止私营进出口商使用外汇的权限取消进口货物的自由市场,私营企业仅限于代理进口出口实行统购统销,限制私营出口企业的货源--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外贸管理制度;--按商品经营分工不同设立国营专业外贸公司。建立统制贸易体制的原因中国的外贸体制与改革新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下的对外贸易体制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阶段和特征WTO背景下的贸易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计划经济时期外贸体制的内容在对外经营体制方面,实行国家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在对内经营体制方面,实行出口收购制和进口调拨制;在管理体制方面,行政命令是管理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在计划体制方面,实行对外贸易指令性计划;在财务体制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外贸财务体制;在价格机制形成方面,对外贸易实行国家统一价格。计划经济时期贸易体制的弊端国家外贸公司垄断经营不利于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政企职责不分,难以调动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外贸财务由国家统收统支,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计划经济时期贸易体制的原因逻辑起点:重工业优先发展目标--低利率政策;--低汇率政策;--低工资和能源、原材料低价政策;--低农产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及服务价格政策。计划经济时期外贸体制的作用世界银行(1989)认为,中国传统的贸易体制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避免了国际收支逆差;--国内市场免受国际市场不稳定的影响;--有效地控制进出口水平和构成,从而保护幼稚工业。中国的外贸体制与改革新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下的对外贸易体制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阶段和特征WTO背景下的贸易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阶段和特征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计划控制手段向国际通用的许可证、配额及其他数量控制(商业手段)过渡(1979-1993);第二时期:从商业手段转向市场手段(1994后)。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第一时期(1979-1993):目标与阶段目标--在进口替代的高保护体制下,通过尝试性的变革,调动各地方、各部门经营外贸的积极性,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三个阶段--初步改革阶段(1979-87);--深化改革阶段(1988-90);--完善外贸承包责任制阶段(1991-93)。初步改革阶段(1979-87)特征--放权让利,由计划控制到商业控制,由隐性保护到显性保护。主要内容--外贸经营权由中央向地方、由外贸部门向其他部门、由政府向企业下放;下放外贸经营权减少指令性计划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包括恢复实施许可证管理、配额管理、关税管理等)--对出口贸易鼓励降低传统贸易对出口的歧视,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打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长期隔绝的状况。深化改革阶段(1988-90)特征--两权分离,承包出口收汇、出口换汇成本和盈亏指标等三项指标;--扩大外汇留成比例,实施自负盈亏改革试点;--实施出口退税,扩大出口信贷;但抑制出口的货币高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987-90年官方汇率高估大约32%。完善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1991-93)特征--自负盈亏的承包制及贸易保护程度的下降内容--取消了对外贸企业的出口补贴;--改变由地区实行的差别外汇留成为按产品统一留成;--改革进口管理体制新一轮承包制为了改变企业的短期行为第二时期(94后):目标和特征目标--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即推动外贸自由化。特征--从商业控制手段转向市场化手段,从高保护的数量限制向贸易自由化体制演进,使贸易政策趋向于中性化。第二时期(94后):内容大幅降低关税,缩减配额及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取消外汇管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并轨双重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汇率开始发挥对贸易及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加强对外贸易法制化管理,颁布《对外贸易法》;取消外贸承包制,按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国有外贸公司。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阶段和特征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计划控制手段向国际通用的许可证、配额及其他数量控制(商业手段)过渡(1979-1993);第二时期:从商业手段转向市场手段(1994后)。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微观层面贸易体制改革:宏观层面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包括外贸体制在内,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形成了一种中央集权的僵化的管理模式。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是要打破对外贸易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的局面,二是要打破全面计划管理的僵化体制。对外贸易管理权的分散(1)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外贸部十几家专业外贸总公司口岸及地方分公司改革开放前外贸组织结构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外经贸部工贸总公司地方分公司外贸专业总公司地方分公司外经贸委地方政府地方外贸公司80年代外贸组织结构对外贸易管理权的分散(2)对外贸易经营管理权的分散横向:允许中央其他部委成立本系统的专业外贸总公司;纵向:允许省市自治区开辟外贸口岸,按批准的权限经营外贸业务,一些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也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对外贸易管理权的分散(3)对外贸易管理权限分散的效应外贸管理权的分散导致了更多利益主体的出现,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基础;外贸管理权分散和下放的区域偏向性导致了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外贸管理权分散导致了地区间的经济封锁和市场分割;外贸管理权分散导致了寻租行为大量出现;外贸管理权下放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匹配,导致外贸经营秩序混乱。计划管理体制的变革(1)计划手段到商业手段、到市场手段的变迁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逐步缩减计划的范围,并将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世界银行统计,到1986年,出口的60%受指令性计划控制,20%受指导性计划控制;进口的40%受指令性计划控制,30%受外汇分配机制调控。1994年指令性计划全部取消。1987年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分类管理。出口中的第一类为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的、资源性商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第二类是少数国际市场容量有限、国外有配额限制、市场竞争激烈的重要出口商品,实行指导性计划;其他商品放开经营。进口与出口类似。计划管理体制的变革(2)随着计划控制的降低,中国转而采用或加强了国际上通用的商业政策手段,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来调控对外贸易活动。20世纪90年代之后,关税及数量限制手段也开始减少,中国的贸易体制日益趋向自由化。从计划手段到商业手段变革的意义保护力度有所降低;保护成本下降;有利于市场机制形成;有利于市场扭曲程度的降低。贸易体制改革:微观层面扩大企业财务自主权承包经营推行代理制外贸微观体制的全方位改革
扩大企业财务自主权在1984年到1986年期间实行对外贸企业在核定出口成本的基础上,增加盈利部分的60%企业留作自行发展之用,40%给职工发放福利和奖金。这种把外贸企业出口经营效益与企业、个人收入直接挂钩的办法,极大地刺激了出口的积极性。1984年9月,中国政府通过了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内容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代理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经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主权。各省及下属对外贸易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
承包经营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经营方面由统负盈亏经过承包经营责任制,过渡到取消外贸补贴完全自负盈亏,逐步实现了外贸经营机制的转变。经过两轮承包,总的讲,创汇第一,量入为出,鼓励出口,减轻中央财政负担的多重政策目标通过自负盈亏全面承包得到了满足。但是,承包和外汇留成体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1991年开始第二轮承包起,由于成本的约束(承包制使得财政补贴规模被固定),外贸出口遇到困难。特别是到1993年外汇调剂市场的规模已经相当大,留成外汇额度已从辅助作用变为外经贸企业追逐的主要目标,留成外汇体制也就走到了尽头。推行代理制
1983年由于当时价格体制还由计划管理,国家不得不对计划批准的进口实行差价补贴以弥补进口公司按国内管制价格销售造成的亏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开始在进口方面推行代理制,即由最终用户自行通过计划渠道解决国内外市场价差问题造成的成本负担。进口公司只代理进口,收取代理手续费。在出口方面,由于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制成品的比例越来越大。技术、品质要求愈发复杂。外贸公司传统的收购出口经营方式以难以适应国外用户的要求。实行代理制才能解决这一矛盾。代理制的推行把外贸公司的角色从垄断回归到了服务。进出口代理制成为外贸经营改革的方向。外贸微观体制的全方位改革
外贸经营方面由统负盈亏经过承包经营责任制过渡,逐步取消外贸补贴,做到完全自负盈亏,逐步实现了外贸经营机制的转变。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推进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外贸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五大改革。根据这些改革的要求,外贸体制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为“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以建立外贸宏观调控体系为重点,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和国际经贸通行规则的新型外经贸管理体制。1995年以来,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开始发生明显转变,外贸企业“汇率跟着换汇成本走”的现象转变为“换汇成本跟着汇率走”的新机制。外贸企业已开始转变观念,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人民币汇率贬值上,而是希望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贸体制改革方式的独特性及成因(1)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在外贸宏观管理上,从计划到商业手段、再到市场手段;在价格改革上,从计划价格到双轨价格、再到完全市场价格;在外汇制度改革上,从全面管制到外汇留成制度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在汇率制度上,从高估的固定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外贸企业改革上,到经营权下放,到承包制,再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在外贸体制改革的地域上,先试点,再推广。外贸体制改革方式的独特性及成因(2)外贸体制改革的边际性这种改革是在不触到原有利益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创造新的收益,因而又被称为“增量改革”。体制外改革(如在国有外贸企业改革难以推动的情况下,先发展非国有外贸企业,培育对外贸易的新的经营主体);进口保护下的出口促进;双轨制。中国的外贸体制与改革新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下的对外贸易体制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阶段和特征WTO背景下的贸易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WTO背景下中国宏观贸易体制改革在制度变迁的内容和方向上将受制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约束;在制度变迁的实现方式上,整体性制度变迁将替代局部性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的实现主体上,政府将逐步推出制度的营运而成为制度的制定者;在制度变迁的实现机制上,多边贸易机制将成为我国制度变迁的主要实现机制。WTO背景下中国微观贸易体制改革GATT/WTO中国营贸易制度约束WTO对国营贸易约束的发展趋势WTO背景下中国国营贸易制度变迁安排GATT/WTO中国营贸易制度约束WTO并非不允许国营贸易存在,而是要遵守WTO中的基本规则,特别是非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GATT/WTO关于国营贸易制度的安排体现在三个条款中:一是GATT1994第17条关于国营贸易的条款,主要约束货物贸易领域的国营贸易企业;二是WTO《农业协议》中有关国营贸易的规定,主要约束农产品贸易中的国营贸易问题;三是GATS中关于专营贸易的规定。GATT1994中的国营贸易企业,是指被成员方授予贸易专有权或特殊权利的任何企业,且这种企业利用其专有权或特殊权利,通过购买或销售影响本国进出口的水平或方向。WTO对国营贸易约束的发展趋势
转型国家特别是中国成为WTO成员使WTO开始重视国营贸易问题;国营贸易在农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中相当普遍;国营贸易问题同竞争政策议题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WTO背景下中国国营贸易制度变迁安排一、企业对外贸易权的制度安排:(1)入世后3年内取消贸易权审批制;(2)加入时取消在申请和保留贸易权时对任何有关出口实绩、贸易平衡、外汇平衡和以往经验的要求;(3)全资中资企业获得贸易权的最低注册资本逐渐降低直至取消,最后使外商投资企业获得完全的贸易权。二、对国营贸易制度安排的约束:主要表现为(1)中国应保证国营贸易企业的进口购买程序完全透明,并符合《WTO协定》,且应避免采取任何措施对国营贸易企业购买或销售货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17-2024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虚拟桥接局域网网桥端口扩展
- 《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 安徽省淮北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低温奶制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光伏发电用地合同范本
- 解析几何教程+廖华奎王宝富+课后习题
- 单孔甲状腺手术论文
- 中日医疗日语
- 医院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 2024美业年度规划
- 分娩镇疼的护理课件
- 妊娠合并精神抑郁护理查房
- 项目研发商业计划书
- 软件使用授权书
- 肥料、农药采购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风电场安全措施
- 外派董事监事管理办法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
- 医疗行业伦理委员会成员2023年工作总结
- ISO17025经典培训教材
-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