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业资格考试课件_第1页
中医从业资格考试课件_第2页
中医从业资格考试课件_第3页
中医从业资格考试课件_第4页
中医从业资格考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方剂的分类

一、七方说二、病证分类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四、功用(治法)分类法五、综合分类法1、七方说

《素·至》:“大、小、缓、急、奇、偶、重”(中)

迄今为止,未见“七方”分类的方书,可见,它仅是一种组方理论。七方的实质上是以病情轻重、病位上下、病势缓急、病邪的微甚、药性缓急、药味奇偶以及病人体质的强弱为方剂分类的依据的.

2、按病证分类

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后有《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张氏医通》《医方考》

①始于“十剂”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提出

“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后世有发展为

“十二剂”——《本草衍义》

二十四剂”——《医家全书》②宋·赵佶《圣济经》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③张景岳“八阵”④明•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4、按治法(功用)分类

5、综合分类法首见于汪昂的《医方集解》,既按治法分类,又按病证、病因分类,并兼顾专科特点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等22类。《成方切用》《成方便读》

本教材参考汪氏的分类方法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增效减毒”

配伍作用:

1·增强药力

2·产生协同作用

3·控制多功能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组织形式《素·至》:“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君药:是方中药力最大,在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内经》、东垣:“主病之谓君”金,张元素:“力大者为君”药力=药性+用量+配伍,剂型,用法……臣药:药力一般小于君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对麻黄的作用麻黄:开腠理,发汗--邪气去,正气未和桂枝:解肌,发汗--邪气去,营卫和(2)治疗兼症:如大青龙汤中石膏(外感风寒兼内热)佐药:1.佐助药2.佐制药3.反佐药药力一般小于臣药①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如桂枝汤中的姜枣②直接治疗次要兼证如九味羌活汤中的黄芩、地黄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半夏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如阴盛阳脱证,治以白通加猪胆汁汤使药:引经药和调和药1.引经药引导它药达于病所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柴胡入肝经,治疗肝经疾病时,可以其为使甘草-协调药性、延缓药力、保护胃气方解:君:麻黄15--发汗散风寒,宣肺平喘臣:桂枝10--发汗解表,以助君药表散之力调和营卫佐:杏仁10--味苦降利肺气,以助君药平喘散风寒,以助君臣解表使:炙甘草5--调和诸药使麻桂发汗不过,兼有佐制之义和胃气,使发汗不伤正

在“君臣佐使”组方结构理论的指导下遣药组方,可使方中诸药主从有序,相辅相制,各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密切的配合,从而使方剂成为配伍严谨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组方原则的要求。主从有序相辅相制有机整体第三节方剂变化形式一、药味增减变化三、剂型更换的变化二、药量增减变化一、药味增减变化2.臣药的加减变化:配伍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主治证及功效某种程度的变化。例:①减去臣药麻黄汤--桂枝为臣,外感风寒表实证三拗汤--去桂枝,外感风寒伤肺,鼻塞声重

②增入臣药麻黄汤---桂枝为臣,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加术汤-桂枝、白术均为臣,外感风寒湿之痹证一、药味增减变化3.佐药的加减变化:不改变原方的主治证与功效的主要方面

例: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等①加入佐药:悸者,加茯苓二两,主治水气,水饮凌心②减去佐药,亦加佐药:吐多者,去白术,加生姜以止呕二.药量的增减变化(1)药量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君臣配伍关系的变化,故主治证与功用基本不变或仅有某种程度的变化。方剂组成药物主治症状证候生附子(君)干姜(臣)炙甘草(佐使)四逆汤一枚一两五钱二两下利清谷,呕吐,恶寒,四肢厥逆,身体疼痛,脉微细或沉迟细弱为阳虚阴盛,故以姜附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一枚(大者)三两二两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为阴盛格阳于外,故加重姜附用量以回阳至阴,通脉救逆三.剂型更换的变化:此种变化,是指组成药物及其用量、配伍关系不变,而只是根据病情需要更换剂型,从而改变其治疗作用。

方剂名称药物、用量与配伍主治病证备注君臣佐使理中丸干姜人参白术甘草各三两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病后喜唾丸者缓也,证轻而偏中焦人参汤上焦阳虚之胸痹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汤者荡也,证重而偏上焦这三种变化往往是合并使用的,不可拘泥其一方剂名称药物、用量与配伍主治病证备注君臣佐使麻黄汤麻三量桂二两杏仁七十个甘草一两外感风寒表实证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以发汗解表为主)麻杏甘石汤麻四、石八五十二两风热壅肺之喘证辛凉宣泄,清热平喘(以清泄肺热为主)本章要点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掌握组方基本结构及其涵义掌握方剂组成变化的常见形式第五章剂型一、汤剂“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汤剂的特点:制作简单,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便于随证加减。故适用于病证较重,病情不稳定者。二、散剂“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散剂的特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三、丸剂“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

特点:吸收较慢,药性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携带和服用。

四、膏剂五、丹剂第六章煎药法和服药法1、煎药容器:“银为上,磁次之”通用有盖的砂锅2、煎药用水:洁净为宜,水量浸过药面1寸左右.3、煎药火候武火——急火煎(解表药,芳香药)

文火——慢火煎(补益药和有毒的药)4、煎药方法第一节煎药法煎药方法

1.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再煎,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2.特殊煎服法:①先煎:介壳类、矿物类、含泥沙多的药物。②后下:气味芳香,药效易于发挥或走散的药。③包煎:对咽喉、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以及易于粘锅的药物。如赤石脂、旋覆花、车前子等。④单煎:贵重的药物。⑤磨汁:质地坚硬药。如羚羊角、犀角等。⑥溶化:胶质类的药、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第二节服药法服药时间:病在上焦,食后服病在下焦,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空腹服安神药,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食后服

服药次数1.汤剂一般1日1剂,每剂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