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英亲戚及社交称谓语对比分析报告TOC\o"1-3"\u引言 引言称谓语作为社会关系的中介,在日常交流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关称谓语研究,早期大多局限于社会语言学的范畴,是一种静态描述。现代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称谓语所传递的语用和文化信息。学者祝婉瑾在《汉语称谓研究——社会语言学称谓系统图》一书中,设计出汉语称谓系统的流程图,并且讨论了限制称谓选择的特殊因素。语言学家布朗和福特、布朗和吉尔曼,是现代西方基于社会语言学对称谓语进行研究的先驱。布朗和福特(1960)在60年代初期,便对英语称谓语系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们认为称谓语的使用主要受权势和等级关系的限制。塔唯赛涅和查科(2003)在《关于称谓词系统的历时透视》一书中,对六种欧洲语言的称谓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概述了欧洲语言中称谓语的发展。一般来说,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带来称谓语的差异,对英汉称谓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英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称谓语的误解和误用。一、称谓语概述(一)称谓语的定义“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在日常交流中,称谓语的使用频次很高,作用也很大。没有称谓语的帮助,很难开展对话。称谓语在各种语言中都担任了重要的礼节作用。(二)称谓语的分类称谓语复杂多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田惠刚将中国的称谓语系统分为五个子系统:1)亲属称谓系统;2)社会称谓系统;3)姓名称谓系统;4)代词称谓系统;5)礼貌称谓系统。这种分类在当时是合理的,但也有一些局限性。随着对称谓语研究的深入,学术界通常将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亲属称谓是用来体现家庭中成员员和本人之间关系的名称,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社交称谓则是人们用于社会交际的称谓,一般由对方的地位、角色所决定,比如“老师”“学生”等,社会称谓语是称谓语中较为活跃的一部分。二、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一)语义对比语义即词语的意义。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词汇量也不相同。这些词汇中有大一部分词汇的意义既有重合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为了细致探讨汉英亲属称谓语在语义上的异同,作者将表3.2中的35个汉语亲属称谓语按照相同的英译归类对比,并按照辈份长幼排列,共分为10组。并以《现代汉语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义项为基础,对这10组称谓语进行对比。1.爷爷/祖父(grandfather)在汉语中,“爷爷”即是“祖父”,意义为“父亲的父亲”。只不过“爷爷”存在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可以用来指称“跟祖父辈份相同或年纪相仿的男人。”英语中的“grandfather”,口语亦称“grandpa”,意义为“fatherofeitherofone’sparents”,即为:某个人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的父亲。从这个定义,我们很明显看出英语的“grandfather”包含的范围更广,它不仅指爷爷或祖父,也可以指外祖父或外公。但是在英语中,几乎没有用“grandfather”来指称非亲属的现象。2.奶奶、姥姥(grandmother)“奶奶”亦称“祖母”,指“父亲的母亲”。“奶奶”也可用来称谓“跟祖母辈份相同或年纪相仿的女性”。“姥姥”亦称“外祖母”是“母亲的母亲”。也就是说,从血缘关系来看,奶奶是父系亲属,姥姥是母系亲属。“grandmother”意义为“motherofeitherofone’sparents”,即父母任何一方的母亲。同样,该词的涵盖范围更广,但是模糊了亲属之间的血缘关系。3.爸爸/父亲(father)和妈妈/母亲(mother)在汉语中,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或称爸爸;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或称妈妈。英语中,“father”意为“maleparent”,同时也可用来指“祖先”,也可用来称谓“教父”或“上帝”。“mother”主要指“femaleparentofachild”。但是“mother”一词也用于非亲属称谓,用来称呼“教母”或者“年长的女性”。从以上的义项可以看出,英语中的这两个词除了作为亲属称谓外,他们都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mother”一词用来指称年长妇女这一点也和汉语有相似性,但是汉语在指称年长女性时不用“母亲”,而用“妈”或者用“娘”,并且前面加上“大”这个前缀。如:“大妈、大娘”。4.公婆(father-in-lawandmother-in-law)、岳父(father-in-law)汉语中,“公公”是丈夫的父亲,“婆婆”是丈夫的母亲,合成“公婆”。“岳父”为妻子的父亲,也称“岳丈、泰山”。英语中的“father-in-law”和“mother-in-law”意义为“fatherandmotherofone’shusbandorwife”,即:丈夫或妻子的父母亲。这一个词包含了汉语中的“公婆、岳父母”四种亲属关系。5.先生/男人/丈夫(husband)和女人/妻子/太太/夫人/媳妇(wife)汉语中,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为女子的“丈夫”。“先生”一词用作称谓语时所指颇多,可以指“老师”,可以用来称呼知识分子,可以用来称呼别人或自己的丈夫等。但是只有当“先生”被用来称呼自己的丈夫时,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畴。“男人”同样有多义性,即可指“男性成年人”,又在某些方言区用来指称“丈夫”。同理,“女人”通常指“成年女子”,但在某些方言区用来指“妻子”。而在汉语中,“妻子”即可指“妻子和儿女”,也可指“男女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不过在通常情况下,“妻子”的意义为后者。“太太”在被用来作为亲属称谓时,指的是“自己的妻子”,也可用作社会称谓,指“他人的妻子”。“夫人”通常在社交场合用来尊称别人的妻子,属于社交称谓。但是有时丈夫为了显示对自己妻子的尊敬,或者处于幽默,也会用“夫人”指称自己的妻子。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为“媳妇”,丈夫的母亲也可称儿子的妻子为“媳妇”,作者认为婆婆管儿子的妻子为“媳妇”是属于“借称”,以儿子的角度来称呼显得亲切。在英语中,“husband”和“wife”的含义相对简单,就是指“marriedcouple”,即结婚后的一对男女。由此可见,汉语中同一亲属称谓的变体很丰富,而英语却比较单一。6.叔叔、舅舅(uncle)和阿姨、姑姑、伯母(aunt)在汉语中,“叔叔”用来称呼自己父亲的弟弟,也用于称呼“和父亲同辈份而年纪较小的男子”。“舅舅”用于称呼“母亲的弟兄”。英语中的“uncle”意为“brotherofone’sfatherormother,husbandofone’saunt”,一个词就包含了汉语的“叔叔、伯伯、舅舅、姑父、姨父”。在英语中,儿童还可以用“uncle”来指称无亲戚关系的成年男性。这和汉语“叔叔”一词的泛化相似。不同的是,汉语“叔叔”泛化用法时,通常用在对方姓氏后面,如“张叔叔、李叔叔”,而英语的“uncle”常用在对方名字前面,如“UncleTom”。汉语中,“阿姨”可指“姨母、姨妈”即:母亲的姐妹。也可指“和母亲同辈年岁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姑姑”用来指称“父亲的姐妹”,“伯母”用来指称“伯父的妻子”,即“父亲的哥哥的妻子”。英语中的“aunt”意为“sisterofone’sfatherormother,wifeofone’suncle”,一个词就包含了汉语的“姑姑、伯母、舅妈、姨妈、婶婶”。在英语中,儿童还可以用“aunt”来指称无亲戚关系的成年女性。这和汉语“阿姨”一词的泛化相似。7.哥哥、弟弟、兄弟(brother)和姐姐、妹妹(sister)汉语中,“哥哥”是“同父母,或同父比自己大的男子”;“弟弟”则是同父比自己小的男子,“哥哥和弟弟”统称为“兄弟”。“姐姐”为同父年长自己的女子,“妹妹”为同父比自己年龄小的女子。英语中的“brother”意为“manorboyhavingsameparentswithanotherperson”,即:与另一个人有共同父母的男孩或男人。“sister”意为“womanorgirlhavingsameparentswithanotherperson”,即:与另一个人有共同父母的女孩或女人。从以上的义项可以看出,汉语的亲属称谓语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长幼,而英语却比较含糊。8.嫂子(sister-in-law)“嫂子”是哥哥的妻子,也可用于泛称年纪不太大的已婚妇女。英语中,“sister-in-law”意为“sisterofone’swifeorhusband,wifeofone’sbrother”,即:某人丈夫或妻子的姐妹,或兄弟的妻子”。这一个称谓涵盖了汉语的“姑子、姨子、嫂子和弟媳”四种亲属关系。同样可以看出,英语的称谓对于血缘的远近,父系和母系的区分是不明显的。9.儿子(son)、女儿/姑娘(daughter)及孩子、娃娃(kid)“儿子”是父母的男孩子,“女儿或姑娘”是父母的女孩子,其间主要体现的是性别差异。而“孩子、娃娃”可以统指子女,不体现性别差异,主要强调的是“年龄小”。英语中的“son”和“daughter”同样体现性别差异,而“kid”不体现性别差异,主要强调的是“年龄小”。这一组称谓语汉语和英语之间对等性很强。10.孙子(grandson)汉语中,“儿子的儿子”是“孙子”;英语中,“grandson”指“sonofone’schild”,即:某人孩子的儿子,包含汉语“孙子、外孙”两种亲属关系。这一点再次印证了英语称谓语不重视血缘远近的特点。(二)语用对比在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方面,汉语和英语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差别:1.由于文化、核心价值观及认知思维不同,中国人在使用亲属称谓语方面的频率很高,不仅是在亲属成员之间使用,也用于非亲属成员。这和汉文化倡导的“礼仪之邦”、“天下一家”等思想文化有关。而英语文化中,人们本着平等和自由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思想,通常情况下都以姓名来称谓,而很少用亲属称谓语。2.在语用上,汉英亲属称谓语最大的差别体现在泛化程度不同。对于第一点,虽然缺乏科学的统计数据,但是基于作者多年的英语教育和学习背景,以及从各种文字影像资料了解的情况,这种特点还是很明显的。本文下面就将着重论述第二点差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亲属称谓并非一成不变的,出于有利于交流考虑,人们往往会根据对话环境、文化背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等选用最为合适的亲属称谓。因此人们将用于亲属的称谓有时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这就是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这一现象。在《新HSK(1-6级)大纲》中的35个“亲属称谓语”中,有13个亲属称谓语都具有泛化现象。这些词汇的泛化称呼对象和变体如下表所示:表1称谓语泛化泛化的亲属称谓称呼对象变体爷爷尊称祖父辈且年纪与祖父相当的男性1.爷爷、姓+爷爷、姓+大爷2.大爷、老大爷、老爷爷3.说话人之子女、孙之名+他/她+爷爷奶奶尊称祖母辈且年纪与祖母相当的已婚女性1.奶奶、姓+奶奶2.老奶奶3.说话人之子女、孙之名+他/她+奶奶叔叔尊称父亲辈且岁数比父亲小的男性1.叔叔、姓+叔叔、姓+叔、姓+大叔2.老叔、大叔3.说话人之子女、孙之名+他/她+叔4.职业类名+叔叔伯母尊称母亲辈且岁数与母亲相当的已婚女性伯母妈尊称母亲辈且岁数与母亲相当的已婚女性1.大妈2.姓+大妈3.姓+妈妈(妈)阿姨尊称母亲辈且岁数与母亲相当的已婚女性1.阿姨2.姓+阿姨、姓+姨哥哥尊称同辈岁数比自己大或相当的男性1.大哥当的男性2.姓+哥、名+哥3.大哥哥4.哥们儿嫂子尊称同辈岁数比自己大或相当的已婚女性1.大嫂2.姓+大嫂、姓+嫂姐姐尊称同辈岁数比自己大或相当的女性1.大姐2.大姐姐3.姓+大姐、姓+姐、名+姐4.姐们儿兄弟称呼同辈岁数比自己小或相当的男性1.兄弟、兄弟们2.小兄弟3.姓+兄弟、姓+家+兄弟弟弟称呼同辈岁数比自己小的男性1.贤弟2.老弟、小老弟3.姓+老弟4.小弟弟妹妹称呼同辈岁数比自己小的女性1.妹子、大妹子2.姓+家+大妹子3.小妹妹姑娘称呼晚一辈或二辈的青少年女性1.姑娘2.小姑娘3.姓+姑娘表1《新HSK(1‐6级)大纲》中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称谓表在英语中,也有用“father”和“mother”来称呼教父、教母的,用“aunt”和“uncle”来称呼父亲辈或母亲辈且年纪与父母亲相仿的非亲属女性或男性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像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泛化那么普遍,英语中能用于“拟亲属称谓”的称谓语数量及其有限,而且使用场合也不多。三、中英社交称谓语对比研究鉴于作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对姓名、头衔、零称谓和通称等4种社交称谓语进行比较研究。(一)姓名姓名是人类社会每一个人的指定代号,通常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是家族的象征,“名”是个人的代表。透过不同国家人的名字,能够看到不同民族的发展历程和心理特点,其间的差异是毋庸置疑的。通常情况下,中文的全名由两部分组成:姓和名。姓氏通常在名字之前,姓氏是传承的,以前只有父亲的姓氏才能被继承。如今,孩子继承妈妈的姓氏也很常见。大多数中文的姓氏是单音节的,也就是单姓,比如赵、王、陈等,但也存在一些双音节的姓氏,也就是复姓,比如欧阳、上官、诸葛等。在英语国家,人们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字,姓氏放最后。英语姓名称谓有其自身的特定原则,称谓顺序与中文正好相反,是“名+姓”的顺序。在交际中,处于同级、同辈的双方,直接喊对方姓最为普遍,比较熟悉的双方,如亲属和朋友,多以名、昵称或爱称来称呼对方。另外,在西方国家中大多数人更倾向直接用名字来称呼对方。平辈之间、长辈对晚辈自然不必说,不同于中国社会,在晚辈和长辈之间,晚辈也可以直接用大名来称呼长辈,如儿子可直呼他父亲的大名,在西方人眼中,这样的直呼其名不但没有无礼的成分,而且体现出两者亲密的关系。在中国,同辈人中年纪较大的一方可以直呼年纪较小的一方的名字,但如果年纪较小的一方者直接喊对方名字会被看作无礼。除了姓名位置的差异,这也是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最直观的表现之一。(二)职衔人们在平时交谈,特别是在和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进行交际时,会用到职衔称谓。职衔称谓主要用来表现人的职位,以及这种职位在社会关系中处于的地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等级关系,同时,也反映人们的社会职业或所处的社会身份地位。汉语职衔称谓语主要包括了职业、职务、头衔三种,这三种称谓不但能单独使用,还能和姓名连用以示认可或尊重。人们在交际中更加倾向使用职衔称谓称呼对方,以突出对方的地位,比如老师、经理、教授等。直呼赵某某或者尊称赵老师,后者能够表示一定的尊敬并且体现一定的社会地位,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自我修养和相互尊重程度。在英语中,职衔称谓语通常情况下不会加在职业前使用,如某人职业是老师,很少会称其为“XX老师”。但在社会活动中,也有常见的职衔称呼,比如表示王室的“Queen”、表示军衔的“Major”、表示学术地位的“Doctor”等,只是这种带有职务的称谓很有限。由此看来,汉语里职衔称谓语的复杂程度远超于英语。(三)零称谓在某些情况下,说话者可选择不使用任何称谓,比如,称呼者不知道被称呼者的姓名以及对其合适的称呼,又或是称呼者知道正确的称谓,但称呼起来太保守了。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零称谓的使用情况。英语和汉语都使用零称谓,如汉语中的“喂”“嗨”等,英语中的“hello”“hi”等。在中国传统交际文化中,直接喊对方“喂”“嗨”等显得很不礼貌,因此,零称谓的使用频率很低,但是,现在这种现象似乎有增多的趋势。有时,你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称呼对方,或者你可能不确定你们的关系是否足够亲密,可以直接用名字称呼对方,在这种情境下,人们会选择一种不需要语言的方式,零称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只需要大声地清嗓子,或者发出一些声音和做一个手势来吸引交际的另一方的注意。大家似乎对于不使用称呼的现象不那么介意了,究其原因,可以从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心理变化中找到答案:首先,改革开放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一系列新的阶层和职业出现,对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称呼他们。其次,以前人们喜欢大众化的通用称呼语,最常见的就是互相称呼“同志”,但如今随着人们个性意识突起和转变,不再喜欢千篇一律的称呼。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导致人们在不知道如何称呼的情况下,选择不称呼,使用零称谓的现象也就渐渐多了起来,这也是当今社交称谓语的一种发展趋势。零称谓的使用在西方社会比较多见,不受制于称呼者和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不管熟悉与否,身份地位高和低,零称谓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所以,英语中零称谓的使用频次要比汉语高很多。(四)通称通称指对社会各类人员不考虑职业、地位以及年龄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第一个通称是“同志”。它的使用非常方便,体现出平等、亲切的社会关系。伴随社会的发展,在比较正式场合中使用的称呼也随之与国际社会接轨,商务交谈中不再使用“同志”,取之而来的“先生”“女士”,新兴的“美女”一词在新时代中广为使用。在英语文化中,通称的形式多为“Mr.”“Mrs.”“Miss.”等,语气正式且表达出双方关系的距离感。四、中英两国称谓语的禁忌(一)姓名称谓禁忌称呼对方是语言交际的开始,如何称呼对方是言语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称谓禁忌。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名字和禁忌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中国历来十分重视父权制。它具有尊重祖先和祖先的传统道德风俗,而禁忌制度自古以来就盛行。不仅在初级和初级以及君主,上级,父亲和祖先,圣徒等的名字中甚至在文章中都使用相同或谐音的词。如今,人们自然不再需要避免皇帝的禁忌,而严格遵循古老的教义来避免长者的禁忌。但是,禁忌制度是一个悠久的传统和社会道德规范,其社会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下属会直呼上级,晚辈直呼长辈仍然被视为是极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行为,而人们以“老/小+姓氏”相称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如老张、小王等。与中国相比,英美国家就没有如此多的禁忌。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颇有不同,“平等”、“自由”、“自主”与“独立”是其关注的焦点。在美国,“有许多城市、街道、地名等用著名总统Washington(华盛顿)、Lincoln(林肯)、Jefferson(杰弗逊)的名字命名,而美国各著名大学也常以赞助人的名字命名,如‘Harvard’、‘Stanford’等。因而英语中有‘nameafter…’(以……命名)这一短语。”[1]在西方,人们喜欢用长辈名字为孩子取名,晚辈与长辈同名的现象十分普遍;英美人也常以名人、总统或国家英雄的名字给自己孩子取名,这样做并不会引起麻烦,相反会引以为豪。于是,社会上就会有无数个叫华盛顿、林肯、戴安娜、查尔斯等的人。一般来说,在英美社会中,很少使用姓氏。它主要出现在主人对仆人,老板对下属,教练对球员,军官对士兵,监狱官员对囚犯以及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头衔中。在美国和英国,按名称命名是最常见的做法。在年轻人和年轻人之间,在上级和下属之间,在大学中的师生之间等等,都可以用名字来称呼。这似乎并不粗鲁和不礼貌,而是彼此平等,熟悉和亲密关系的体现;同时,这也是英美两国结交朋友,扩大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例外。“对于公司或单位的上级,最好不要使用名字,除非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名字的习惯。给他们的商业客户或客户称呼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他们自己询问。对于外交等事务,上层人士,例如家庭,州长和教授,也应避免被任命。对为你提供服务而又不是你的个人朋友的自由职业者如医生、律师等人也不宜使用教名。”[2](二)职务称谓禁忌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长幼有序,上下有别,官本位思想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比较深远。如今,“姓氏+职务”的称谓方式在中国比较流行,如李局长,王主任,赵经理,张科长,周校长等十分普遍。有一种现象似乎,在以职务相称时,人们一般不以副职称呼对方。如一位姓周的副局长,在社交中人们往往称“周局长”或“周局”而不是“周副局长”,否则,就看起来不太客气。在大学中,人们通常不是指某位老师作为讲师或助理老师,而是指某位老师,例如张老师和胡老师。至于某些校园“TeacherWang”(王老师)、“TeacherLi”(李老师)等是不符合英语规范的,应及时改正为“Mr./Mrs./Ms.+Wang/Li”。在英美社会,也有一些头衔可以用作称谓语,多见于对皇族、政府官员、军界、宗教界、法律界等人士的称呼,如伊丽莎白女皇、克林顿总统、怀特神父、巴顿将军等。但有些汉语里常用的“姓氏+职务”的称谓,英语里却不用,如刘经理,在英语里却不说“ManagerLiu”,而直接称“Manager”或“Mr./Mrs./Ms.+Liu”即可。在学术界,对于那些有高级职称或学衔的人士来说,通常按头衔或学术头衔进行匹配,多以“Prof./Dr.+姓氏”的称谓方式,而且不再是先生或女士的比例,否则会有贬值另一方的意图,很容易引起另一方的反对。对那些还没有取得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老师来说,则以“Mr./Mrs./Ms.+姓氏”相称,但是您一定不能被某个老师叫来,否则,它将违反英语国家的称谓习惯。引起不必要的交际尴尬。(三)职业称谓禁忌有许多类型的中外职业,古代和现代。由于不同的职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与人一样,职业通常被认为是崇高而卑劣的。有些职业被认为是高级职业,而另一些职业则被认为是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业。因此,出现了职业歧视现象。鞋匠,剃须刀,扫街车等是歧视性的职业。这些歧视性的专业头衔是跨文化交流的禁忌,应避免使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人们不再将社会职业分为三,六,九等,而是更多地作为社会分工。在中国,人们通常不再使用歧视性用语来指代上述职业,而是使用更为文明和礼貌的用语,例如船长,理发师和环卫工人。英美国家在职业方面也有禁忌。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习惯于为那些努力工作和地位低下的职业取更好的名字。然后,“垃圾工人”(garbagecollector/garbageman/dustman)被称为“环境工程师”(sanitationengineer)、“刷盘子的”(dish-washer)被称为“餐具维护者”(utensilmaintenanceman)、“园林工人”(gardenman)被称为“建筑师”(landscapeengineer/architect)等。在这方面,中西方大同小异。(四)种族称谓禁忌种族禁忌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种族偏见或种族歧视。通常,新中国不存在种族歧视。但是,在历史上,由于汉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统治者曾经称少数民族为“蛮”、“夷”。那些不称职的医生通常被称为“蒙古大夫”,这显然是一种贬低少数民族的意味。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旧的民族压迫政策被废除,对少数民族带有歧视性的称谓也逐渐消失。在对待外国人方面,也有过贬称或歧视的称谓,如有人将外国人称作“洋人”、“鬼子”、“洋鬼子”等。在英语国家,“表示种族歧视的禁忌语主要指美国英语中对黑人的诅咒或侮辱性语言,如Nigger或Niggra是带有强烈的侮辱性色彩的完全禁忌语,Negro是带有轻蔑性的半禁忌语。”[3]“在美国,不仅黑人有蔑称,某些其他国家和种族的人也有蔑称。如把意大利人叫做dagos,把犹太人叫做kikes,把波兰人叫做polacks,把中国人叫做chinks,把日本人叫做japs等。”[4]这些带有诬蔑性的称谓,反映了部分美国白人具有强烈的种族偏见,应属禁忌语或半禁忌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都应该加以避免。(五)性别称谓禁忌性别称谓禁忌源于性别歧视,主要是指那些轻视妇女的语言。性别歧视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汉语里,如家里的、烧饭的、母夜叉、母老虎、野鸡、贱人、婊子等歧视性性别称谓明显带有贬低、轻蔑或侮辱妇女的色彩。英语里有一些动物的名字常常被用来指称某些妇女,如bat(贱妇、妓女)、dog(妓女、没有成就的女人)、cat(长舌妇、恶妇、包藏祸心的女人)、chicken(见面熟的女人)、hen(爱管闲事或嘴碎的中年妇女)、cow(子女多的女人、肥胖而不整洁的女人、妓女)、mutton(荡妇、妓女、老来俏)、hag(爱做坏事的老丑妇)等等。[2]这些性别歧视性头衔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禁忌,应引起传播者的注意。五、造成称谓语差异的原因以及文化背景(一)伦理思想的不同众所周知,中国经历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伦理思想———儒家思想非常强调等级差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类社会特别重视血缘关系和地位差别。中国古代社会所提倡的长幼有序、尊卑有序[1]都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常被人们提及的“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则是中国古代制约人们交往的一些礼制规范。这些规范使得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对于对方的身份、地位、甚至称呼都有了明确的定位。一般在一个家族中,由于受到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分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有些禁忌。例如,中国古代的下辈不能直接称呼长老的名字,而下层则不能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否则,他们被视为不尊重或未受过教育。重则会被定罪。[2]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汉语中的称谓较为丰富,为的是以此来区分人际之间的关系与地位。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按中国的风俗习惯,通常,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按年龄划分,比如“大哥、三妹”等都是按照年龄的大小进行排序的。而说英语的国家则可以互相直呼其名,有些人甚至用名字叫长者,这样的例子经常出现在一些英语电影中。关于英语中亲属称呼这一现象的解释,与其伦理道德也是分不开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力推行人文主义,其主要思想就是把人看作世界和命运的主人,正因为受到这一运动的影响,个人主义思想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在随后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自由、平等”的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广,这一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另外,以英国为主的欧洲伦理学传统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独特文化,随后美国文化受到影响,到19世纪,这种“自由、平等”的观念逐步渗透到英美文化的方方面面,自然在称呼方面也有所体现。比如在英美国家,长幼之间、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等等都可以直呼其名。这是受到“自由、平等”观念影响的结果。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并不显得唐突不礼貌,反而是人际交流过程中彼此地位平等、关系密切的体现。[3](二)生活方式的不同称谓语是人们日常交际用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中国历代发展的过程中,“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人们提倡一系列传统观念。今天,父母与孩子一起居住的生活方式也是仍然存在的。这种生活方式可以称之为“外延家庭”,即多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这种生活方式生活的人们容易产生等级观念,其辈分之间就会产生等级,长幼有别,年龄的大小与地位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之相应的称谓也就更加的具体和明确。因此,为了避免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人际间的亲属关系产生混淆,产生并保留了许多具有特殊语义特征的称谓。比如现代汉语里许多亲属称谓都可以把家族成员的关系表达的清清楚楚。相反,英语中的相对术语似乎相对较差。英文术语宽泛而简单,人际关系相对笼统。这与英语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与“外延家庭”相对应的是“核心家庭”的概念。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生活成长的人们极大限度的摆脱了家族血缘的束缚,他们热衷于实现自我价值,提倡个人自由并具有强烈的独立感。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亲属关系趋于简单,至于家人之间的内外、长幼关系都不是很重视。因此,英文中的亲属称谓语就体现出通用性的语义特征,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代汉语中的“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多种亲属关系;“brother”一词既可以指“哥哥”,也可以指“弟弟”,没有长幼之分。(三)价值观的不同中国一直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所强调和尊重的是集体的力量和作用。有这种价值观的人会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也就是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会想到以下观念:即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应该服从于集体,个人的利益、价值等都是通过集体的利益、价值体现出来的,没有集体的利益就没有个人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心中,使人们产生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反映在日常活动中,使行为更加谦虚。从而使得汉语称谓中的敬语和谦语使用较多。比如汉语中,人们经常会以“老+姓氏”来称呼对方,这就是一种敬语的使用。众所周知,由于中华文化中有着“敬老尊老”的思想观念,因此,“老”字的使用能够使被称呼者感到一种尊重,同时也是称呼者表达谦卑的方式,通过提高他人的社会地位来降低自己的身份,从而压抑自己的价值。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崇尚的是年轻而又有活力的权力和能力,忌讳老字。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老”这个词的意思是多种含义,例如年龄大,身体虚弱,保守的思维,能力下降和丧失活力。贯穿整个西方价值体系的价值是个人主义价值。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实现自我价值,主张独立,民主,平等和自由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2025年度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生态公园清工承包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态园区土石方整治与生态修复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自来水管网租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家庭资产分配协议范本2篇
- 2025清洁合同样板
- 2025年度创新型企业监事聘用合同标准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租赁与农业产业扶贫合同
- 2025年度数据中心防火门紧急更换与安全评估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种植项目环境保护责任书3篇
- 机械设备租赁保障措施
- 脚手架施工验收表
- 刑事案件律师会见笔录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巡视表-有限空间
- 2023-2024学年成都市成华区六上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ECS-700系统控制系统介绍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原、辅料库安全风险分级清单
- 六上语文必读名著《小英雄雨来》考点总结
- THNNJ 0001-2023 农用连栋钢架大棚技术规范
- 垃圾分类文献综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