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根底知识1
第一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第二章计量检定与校准计量根底知识2第一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第一节根本概念〔JJF1059-1999)第二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第三节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测量模型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计量根底知识第一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第一节根本概念1实验标准[偏]差对同一被测量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s可按下式计算〔1.1〕式中qk—第k次测量结果;—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残差。式〔1.1〕称为贝塞尔公式,用于计算单次测量标准差。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4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2[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可以是标准差或其倍数,或是说明了置信水准区间的半宽。以标准差表示的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以u表示。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的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以U表示。扩展不确定度说明了具有较大置信概率区间的半宽度。不确定度通常由多个分量组成,对每一分量均要评定其标准不确定度。5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评定方法分为A,B两类。A类评定是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实验标准差表征;B类评定那么用不同于A类的其它方法,以估计的标准差表征。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uc表示,它是测量结果标准差的估计值。不确定度的表示形式有绝对、相对两种,绝对形式表示的不确定度与被测量的量纲相同,相对形式无量纲。6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3自由度在方差计算中,自由度为和的项数减去对和的限制数。在重复性条件下,对被测量作n次独立测量所得的样本方差为,其中参差为,因此,和的项数即为参差的个数n,故在方差计算式中和的项数即为残差的个数n;而且残差之和为零,即是约束条件,故限制数为1,由此可得自由度ν=n-1。7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不确定度u的相对不确定度与自由度有如下关系(1.2)可见v愈大,愈小,故自由度反映了相应标准不确定度的可靠程度。用于在评定扩展不确定度Up时求得包含因子kp。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的自由度称为有效自由度,以veff表示。当y接近正态分布时,包含因子等于t分布临界值,即kp=tp〔veff〕。8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4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或统计包含区间有关的概率值〔1-〕。为显著性水平。当测量值服从某分布时,落于某区间的概率p即为置信概率。置信概率是介于〔0,1〕之间的数,常用百分数表示。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置信概率又称置信水准或置信水平。9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5[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误差是一个确定的值,是客观存在的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但由于真值往往不知道,故误差无法准确得到。误差与不确定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分散性的参数,由人们经过分析和评定得到,因而与人们的认识程度有关。测量结果可能非常接近真值〔即误差很小〕,但由于认识缺乏,评定得到的不确定度可能较大。也可能测量误差实际上较大,但由于分析估计缺乏,给出的不确定度却偏小。因此,在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对不确定度的评定加以验证。10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6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区别:(1)测量误差有正号或有负号的量值,其值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值。测量不确定度是无符号的参数,用标准差或标准差的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度表示。(2)测量误差说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大小。测量不确定度说明测量结果的分散性。(3)测量误差客观存在不以人的认识程度而改变。测量不确定度与人们对被测量、影响量及测量过程的认识有关。11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4)测量误差由于真值未知,往往不能准确得到,当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可以得到其估计值。测量不确定度可以由人们根据试验、资料、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从而可以定量确定。评定方法有A类,B类。(5)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按定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是无穷屡次测量情况下的理想概念。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一般不区分其性质。(6)系统误差的估计值时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已修正的测量结果。不能用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在已修正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应考虑修正不完善而引入的不确定度。12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7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度量,它等于两个变量间的协方差除以各自方差之积的正平方根,用表示。其估计值以r〔X,Y〕表示,并且(1.3)相关系数r〔X,Y〕的取值范围是[-1,1],当r=1时,表示两变量完全正相关;当r=0时,表示两分量无关;当r=-1时,表示两变量完全负相关。在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时,应考虑分量间的相关性。13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根本概念8独立如果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是其每个概率分布的乘积,那么这两个随机变量是统计独立的。如果两个随机变量是独立的,那么它们不相关。但反之不一定成立。9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屡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10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屡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14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第二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1确定被测量和测量方法2找出所有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量3建立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数学模型Y=f〔x1,x2........xn〕4确定各输入量的估计值xi以及对应于各输入量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u〔xi〕,输入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可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15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5确定对应于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ui(y)=ciu〔xi〕=是灵敏度系数6列出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7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上式称为不确定度传播率16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8确定被测量Y可能值分布的包含因子9确定扩展不确定度
10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报告〔1〕〔2〕结束17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测量模型第三节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测量模型1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18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5〕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6〕测量仪器计量性能〔如灵敏度、分辨力、稳定性等〕上的局限性〔7〕赋予计量标准的值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8〕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量的不确定度〔9〕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10〕在外表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19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所有的测量值均应是测量结果的最正确估计值〔即对所有测量结果中系统效应的影响均应进行修正〕。对各影响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不应有遗漏,也不能有重复。在所有的测量结果中,均不应存在由于读取、记录或数据分析失误或仪器不正确使用等因素引入的明显的异常数据。如果发现测量结果中有异常值,那么应将其剔除。
20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在有些情况下,系统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本身很小,对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影响也很小,这样的分量在评定不确定度时可以忽略。比方,用很高等级的标准器校准低等级的计量器具时,标准器的修正值及标准器修正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均可忽略不计。21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3测量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在实际测量情况下,被测量Y〔输出量〕不能直接测得,而是由N个其它量X1,X2,…,XN〔输入量〕通过函数关系f来确定Y=f(X1,X2,…,XN)〔1.4〕式〔1.4〕表示的这种函数关系,就称为测量模型或数学模型,或称为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
22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测量和不同的测量过程,就有不同的测量模型。输出量Y的输人量X1,X2,…,XN本身可看作被测量,也可取决于其他量,甚至包括具有系统效应的修正值,从而导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函数关系式,有线性的,非线性的,有显函数,有隐函数,有的甚至不能用函数关系明确地表示出来。致使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十分困难。这是计量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数学模型可用的物理公式求得,也可用实验的方法确定,甚至只用数值方程给出。23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y的不确定度将取决于xi的不确定度,为此首先应评定xi的标准不确定度u〔xi〕。评定方法可归纳为A、B两类。24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4不确定度的传播律由y=f〔x1,x2,…xn〕可得到输出量〔被测量〕Y的估计值y〔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
(1.5)式〔1.5〕称为不确定度传播律,其中称为灵敏系数,u〔xi〕分别为输入量Xi的估计值xi的标准不确定度,U〔xi,xj〕为任意两输入量估计值的协方差函数。25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各输入估计值xi及其标准不确定度u〔xi〕得自输入量的概率分布。此概率分布是基于Xi的观测列的频率分布,也可能是基于经验和有用信息的先验分布。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A类评定基于频率分布,B类评定基于先验分布。两类评定只是评定方法的不同,其本质是相同的。26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5测量不确定度分类不确定度依据其评定方法可分为“A〞,“B〞两类,它们与过去“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分类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随机〞与“系统〞表示两种不同的性质,“A类〞与“B类〞表示两种不同的评定方法。27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A、B的分类目的是说明不确定度评定的两种方法,仅为讨论方便,并不意味着两类评定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基于概率分布,并都用方差或标准差表征。表征A类评定所得不确定度分量的方差估计值记为u2,由重复观测列算得。u2就是熟知的统计方差2的估计值s2,而u2的正平方根即为估计标准差s,记为u。即u=s称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28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数学模型B类评定所得的不确定度分量的估计方差u2依据有关信息评定,估计标准差为u,称为B类标准不确定度。因此,A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以观测列频率分布导出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B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一个认定的或假定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此函数基于事件发生的信任度。两种方式都用的概率解释。
结束29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对被测量X,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n次独立重复测量,测量值为xi〔i=1,2,…,n〕。算术平均值为(1.6)s〔xi〕为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由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1.7)为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其值为〔1.8〕30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通常以样本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值的估计〔即测量结果〕,以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作为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即A类标准不确定度。观测次数n充分多,才能使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可靠,一般n应大于6。31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所得的测量列的不确定度,通常比用其他评定方法所得到的不确定度更为客观,并具有统计学的严格性,但要求有充分的重复次数。此外,这一测量程序中的重复观测值,应相互独立。对于独立重复测量,自由度v=n-1〔n为测量次数〕。32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总结以上所述,可用图简明地表示出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流程。A类评定开始对独立观测得那么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完33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2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1〕B类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来源①以前的观测数据;②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③生产部门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④校准证书、检定证书或其它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别或级;⑤手册或某些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及其不确定度;⑥规定实验方法的国家标准或类似技术文件中给出的重复性限或复现性限。用这类方法得到的估计方差u2〔xi〕,可简称为B类方差。34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2〕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1〕己知置信区间和包含因子根据经验和有关信息或资料,首先分析或判断被测量值落入的区间,并估计区间内被测量值的概率分布,再按置信水准p来估计包含因子k,那么B类标准不确定度u〔x〕为〔1.9〕式中a—置信区间半宽;k—对应于置信水准的包含因子。35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2〕扩展不确定度U和包含因子k如估计值xi来源于制造部门的说明书、校准证书、手册或其他资料,其中同时还明确给出了其扩展不确定度u〔xi〕是标准差s〔xi〕的k倍,指明了包含因子k的大小,那么标准不确定度u〔xi〕可取36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正态分布的置信水准〔置信概率〕p与包含因子k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正态分布情况下置信水准p与包含因子kp间的关系P(%)5068.27909595.459999.73kP0.6711.6451.96022.576337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3〕扩展不确定度UP以及置信水准p与有效自由度veff的t分布如xi的扩展个确定度不仅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P和置信水准p,而且给出了有效自由度veff或包含因子kp,这时必须按t分布处理。〔1.10〕这种情况提供给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比较齐全,常出现在标准仪器的校准证书上。38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4〕其它几种常见的分布除了正态分布和t分布以外,其他常见的分布有均匀分布、反正弦分布、三角分布、梯形分布及两点分布等。如信息说明Xi之值xi分散区间的半宽为a,且xi落于xi-a至xi+a区间的概率p为100%,即全部落在此范围中,通过对其分布的估计,可以得出标准不确定度u〔xi〕=a/k,k与分布状态的关系见下表。39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常用分布与k,u〔xi〕的关系如下分布类别置信概率P(%)包含因子k标准不确定度u(xi)正态99.733三角100梯形=0.711002矩形(均匀)100反正弦100两点100140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表中β为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比,对于梯形分布来说,,特别当β等于1时,梯形分布变为矩形分布;当β等于0时,变为三角分布。在缺乏任何其他信息的情况下,一般估计为矩形分布是较合理的。但如果被研究的量Xi的可能值出现在a-至a+中心附近的概率,大于接近区间的边界时,那么最好按三角分布计算。如果xi本身就是重复性条件下的几个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那么可估计为正态分布。三角分布是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之间的一种折衷。41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在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中,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假设其概率分布。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尽管被测量的值Xi的概率分布是任意的,但只要测量次数足够多,其算术平均值的概率分布为近似正态分布。如果被测量受许多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影响量的影响,这些影响量变化的概率分布各不相同,但每个变量影响均很小时,被测量的随机变化将服从正态分布。如果被测量既受随机影响又受系统影响,而又对影响量缺乏任何其他信息的情况下,一般假设为均匀分布。42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3〕B类不确定度评定的自由度及其意义B类不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与所得到的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有关,其关系为:(1.11)根据经验,按所依据的信息来源的可信程度来判断u〔xi〕的标准不确定度,从而推算出比值。按式〔1.11〕计算出的vi列于下表。43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vi关系
在式〔6.5〕中,是的标准差,即是标准差的标准差,不确定度的不确定度,其实式〔3.11〕同样适用于A类不确定度评定。下面结合A类不确定度的自由度问题加以说明,以进一步加深对的理解。00.100.200.25501280.300.400.5063244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当被测量q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对被测量进行多组〔组数为m〕的次测量,从每一组的10次测量可得到一个实验标准差,每一组测量所得不完全相同,这样,由m个可算得的实验标准差〔1.12〕当m为无穷大〔很多数测量〕时,s表示为,是的标准差。45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当被测量q服从正态分布时,可得,即的标准差与之比近似为。取为的不确定度,对n=10次观测,的相对不确定度为24%.由式〔1.11〕得
当n=50次观测,之间的数值比n=10时更互相接近,可得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0%。46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由式〔1.11〕得
所以,无论B类评定还是A类评定,自由度越大,不确定度的可靠程度越高,不确定度是用来衡量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自由度那么是用来衡量不确定度的可靠程度,所以说自由度是一种二次或二阶不确定度。47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应该说明的是:公式不仅仅适用于正态分布,还适合于其他任何分布的情况。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除了要设定其概率分布,还要设定评定的可靠程度。这要靠经验并对有关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这是一门技巧,要靠实践积累。下面举一些例子予以说明。48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当不确定度的评定有严格的数字关系,如数显仪器量化误差和数据修约引起的不确定度计算,自由度为∞。当计算不确定度的数据来源于校准证书、检定证书或手册等比较可靠资料时,可取较高自由度。当不确定度的计算带有一定主观判断因素,如指示类仪器的读数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可取较低的自由度。当不确定度的信息来源难以用有效的实验方法验证,如量块检定时标准量块和被检量块的温度差的不确定度,自由度可以非常低。49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4〕B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的流程总结以上所述,可用以下图简明地表示出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流程。B类评定开始及对应包含因子否?未知计算估计变化半宽度及其分布按分布明确计算结束50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被测量Y的估计值y的标准不确定度,是由相应输入量x1,x2,…xn的标准不确定度适当合成求得,估计值y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记为uc〔y〕,它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估计值y的分散性。51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输入量不相关时不确定度的合成①当全部输入量Xi是彼此独立或不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1.13)式中f—被测量y与诸直接测得量xi的函数关系。—或是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或是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52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不确定度是一个估计标准差,它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Y的分散性。式〔1.13〕基于的泰勒级数一阶近似,称为不确定度传播律。这里,当f非线性时,表达式〔1.13〕中应考虑计入泰勒级数展开的高阶项。特别当各Xi分布对称,式〔1.13〕需要增加的下一个重要的高阶项为当函数完全线性时,二阶以上偏导数为零,因此不必考虑泰勒级数展开的高阶项。53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②是函数在时的偏导数,这些偏导数称为灵敏系数,符号为,即。它表示了输出估计值y随输入估计值x1,x2,…,xN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特别是当输入估计值xi有微小的变化时,输出估计值y的相应变化。如果这个变化来自输入估计值xi的标准不确定度,那么输出估计值y的相应变化就是。因此,合成方差可视为伴随各项输入分量xi的估计方差而引起输出估计值y的估计方差。因此式可表示为〔1.14〕式中,54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称为有效自由度。有下式计算〔1.15〕显然有(1.16)55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流程综上所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流程如下。56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评定求灵敏系数列出的表达式结束57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4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1〕输出量的分布特征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的根本过程是由各个不确定度分量,通过数学计算求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值得指出的是:①各输入量可能遵从不同的分布〔如正态、均匀、三角分布等〕,对应于每一个输入量有三个参量,即标准不确定度、自由度及它的分布特征。58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②输出量〔被测量〕Y也具有三个参量,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有效自由度及分布特征。很明显,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有效自由度可以由相应的数学公式直接计算出。现在的问题是:输出量Y遵从什么分布?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如果以及所有的是用正态分布表征的,那么Y也是正态分布。即使的分布不是正态的,根据“中心极限定理〞Y的分布通常可以用正态分布近似。59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需要强调的是,对应于上面的第二句话,N应较大〔即的个数较多〕,而且各对Y的奉献应相比照较均衡。但当N较小,而且各的奉献很不平衡时,将导致Y较多地具有占主导地位的输人量的分布特征。60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2〕扩展不确定度的含义扩展不确定度分为两种,即U与。前者为标准差的倍数,后者为具有概率的置信区间的半宽。它们的含义不同。扩展不确定度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k得到(1.17)测量结果可表示为,是被测量的最正确估计值,被测量的可能值以较高的置信水准落于区间内,即。对于任一给定的置信概率或置信水准P,扩展不确定度记为,表示为(1.18)61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3〕包含因子的选择①如果的自由度较小,并要求区间具有规定的置信水准,当按中心极限定理估计接近正态分布时,采用分布临界值。将乘以给定概率的包含因子,从而得到扩展不确定度。可以期望在至的区间内,以概率包含了测量结果的可能值。一般采用的值为99%和95%。多数情况下,采用。对某些测量标准的检定或校准,根据有关规定可采用。当充分大而被测量可能值又接近正态分布时,可以近似认为从而分别得出。62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注意的写法,在JJF1059-1999中写成而不写成。②如果可以确定Y可能值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而是接近于其它某种分布,那么绝不应按。例如,当y可能值近似为矩形分布时,那么包含因子与,之间的关系如下:;63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③当和所表征的概率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且的有效自由度较大时,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确定后,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即。可以期望在至的区间包含了测量结果可能值的较大局部。值一般取2~3,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当取其它值时,应说明其来源。当只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时,不必评定各分量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及。值得注意的是,当直接选取包含因子在时,一般不给出置信水准。在日常校准工作中,假设用户不提出的要求,那么可采用此方式给出扩展不确定度。假设要求给出,就应给出。64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在实际工作中,如对Y可能值的分布作正态分布的估计,虽未计算,但可估计其值并不太小时,那么大约是置信概率近似为95%的置信区间的半宽,而大约是置信概率近似为99%的置信区间的半宽。65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4〕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的流程总结以上所述,可用以下图简明表示出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的流程。66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开始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无必要时给出时当根据中心极限定律接近正态分布时,可按给出结束计算有效自由度当可以估计接近某种分布时,乘以以下包含因子,可得:均匀分布两点分布时,三角分布反正弦分布选定包含因子k一般为2~3计算给出指明计算给出给出值选定要求的置信水准P一般取0.95,0.99按和查分布临界值,包含因子67计量根底知识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与输入量的关系求最正确值,由的最正确值求得的最正确值列出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A类评定列表B类评定否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是否完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扩展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报告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总流程结束68计量根底知识第二章计量检定与校准第二章计量检定与校准
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第四节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标准的使用第五节比对和测量审核的实施第六节期间核查的实施69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
一、检定、校准和检测概述1.检定检定的定义;检定的法制性;检定的目的;检定方法的依据;检定工作的内容;计量检定的特点;计量检定在计量工作中的重要性。2.校准校准的定义;校准的对象;校准方法的依据;校准的目的;校准工作的内容;校准的特点。3、检测检测的含义;检测的依据;检测的作用。70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二)计量器具的检定1.检定的适用范围检定的适用范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所列的计量器具。2.实施检定工作的原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一条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那么,就地就近进行。经济合理是指进行计量检定,组织量值传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量检定设施,合理地部署计量检定网点。就地就近就是组织量值传递不受行政区划分和部门管辖的限制71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3.计量检定的分类〔1〕按照管理环节分类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周期检定;修理后检定;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进口检定;仲裁检定(2)按照管理性质分类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72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二、检定、校准、检测过程〔一〕检定、校准、检测依据的文件1.顾客的需求合同、标书、协议书、委托书、强检申请书,以及口头等形式将他们的要求提出来要求。通过对要求、标书、合同、强检申请书等的评审,弄清具体的检定、校准、检测对象,计量性能要求,采用的方法等,这些要求以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73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2.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依据的技术文件检定、校准和检测必须依据相关的技术文件,如检定规程、校准标准、型式评价大纲、检验规那么等。检定应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如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那么依据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的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74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校准应根据顾客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技术文件。首选是国家计量校准标准。如果没有国家计量校准标准,可使用满足顾客需要的、公开发布的,国际的、地区的或国家的技术标准或技术标准,或依据计量检定规程中的相关局部,或选择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最新公布的方法,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自编的校准方法文件。这种自编的校准方法文件应依据JJF1071—2001?国家计量校准标准编写规那么?进行编写,经确认后使用。75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3.方法确实认对于非标准的方法都必须经过确认后才能使用。标准方法是指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术标准(含国家计量校准标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那么)、国家统一型式评价大纲、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在这些标准方法之外的都是非标准方法,如自编的校准标准、自编的型式评价大纲、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最新公布的方法、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等。76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所谓确认,就是通过核查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期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确认需要对该方法能否满足要求进行核查,并提供客观证据。用于方法确认的方法包括:(1)使用计量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2)与其他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3)实验室间比对;(4)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5)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77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4.方法文件有效版本的控制无论哪一种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标准、型式评价大纲、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那么和经确认的非标准方法文件,都必须使用现行有效的版本。78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二)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学历要求;培训要求;知识和操作要求;持证要求。(三)计量标准的选择和仪器设备的配备1.计量标准的选择原那么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校准标准中都明确规定了应使用的计量基准或计量标准,应按规定执行。2.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进行检定时要按照检定规程中检定条件对计量标准和配套设备的规定;进行校准时要按照校准标准中校准条件对计量标准和配套设备的规定;进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时要按照检验规那么中不同种类商品净含量检验设备的规定,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以使检定、校准、检测工作正确实施。79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四)检定、校准、检测环境条件的控制依据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校准标准、检测方法等文件,必须对实验室的照明、电源、温度、湿度、气压、灰尘、电磁干扰、噪声、振动等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和控制。对配备的监视和控制环境的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表、照度计、声级计、场强计、电压表等,应经过检定、校准,在有效期内使用。有的检定、校准工程在实验进行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特别是检定或校准准确度特别高的计量标准器具时,空气的流动,人员的走动,温度的微小变化,声音的影响等,直接关系到检定、校准的质量。在进行这类检定、校准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和保持环境的稳定,当实验正在进行时不得开门出入,控制实验室内不能容纳与实验无关的人员等。80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五)检定、校准、检测原始记录应对检定、校准或检测时应将检定、校准、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型号规格、原始状态、外观特征,测量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或检测的日期和人员、当时的环境参数值,计量标准器提供的标准值和所获得的每一个被测数据,对数据的计算、处理,以及合格与否的判断,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等一一记录下来,这些记录的信息都是在实验当时根据真实的情况记录的,是每一次检定或校准或检测的最原始的信息,这就是检定、校准和检测的原始记录。81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检定或校准或检测的结果和证书、报告都来自这些原始记录,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来自这些原始记录。因此原始记录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真实性要求。原始记录必须是当时记录的,不能事后追记或补记,也不能以重新抄过的记录代替原始记录。必须记录客观事实、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读取的数据,不得虚构记录,伪造数据。82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二是信息量要求。原始记录必须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各种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在内,以保证检定或校准或检测实验能够在尽可能与原来接近的条件下复现。例如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和其他仪器设备,测量工程,测量次数,每次测量的数据,环境参数值,数据的计算处理过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及相关信息,检定、校准、检测和核验、审核人员等。83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为到达上述要求,需注意以下方面:1.记录格式原始记录不应记在白纸,或只有通用格式的纸上。应为每一种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的检定(或校准、检测)分别设计适合的原始记录格式。原始记录的格式要满足规程或标准等技术文件的要求。需要记录的信息不得事先印制在记录表格上。但可以把可能的结果列出来,采用选择打√的方式记录,如□合格□不合格。84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2.记录识别每一种记录格式应有记录格式文件编号,同种记录的每一份上应有记录编号,同一份记录的每一页应有共X页、第X页的标识,以免混淆。85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3.记录信息应包括记录的标题,即“XX计量器具检定(或校准、检测)记录〞;被测对象的特征信息,如名称、编号、型号、制造厂、外观检查记录等;检定(或校准、检测)的时间、地点;依据的技术文件名称、编号;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设备信息,如设备名称、编号、技术特征、检定或校准状态、使用前检查记录;86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检定(或校准、检测)的工程,每个工程每次测量时计量标准器提供的标准值或修正值、测得值、平均值、计算出的示值误差等;如经过调整要记录调整前后的测量数值;测量时的环境参数值,如温度、湿度等;由测量结果得出的结论,关于结果数据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其置信水平或包含因子的说明;以及根据该记录出具证书(报告)的证书(报告)编号等。87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记录的信息要足够,要完整,不能只记录实验的结果数据(如示值误差),不记录计量标准器的标准值和被测仪器示值以及计算过程。88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4.书写要求记录要使用墨水笔填写,不得用铅笔或其他字迹容易擦掉或变模糊的笔。书写应清晰明了,使用标准的阿拉伯数字、中文简化字、英文和其他文字或数字。术语要与JJFl001一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规程、标准等方法文件中的术语一致。如有超出上述标准、规程的术语,应给予定义。计量单位应按照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和规那么书写。记录的内容不得随意涂改,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只可以划改,不得将错误的局部擦除或刮去,应用一横杠将错误划掉,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内容,并由改动的人在改动处签名或盖章,以示对改动负责。89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
如果是使用计算机存储的记录,在需要修改时,也不能让错误的数据消失,而应该采取同等的措施进行修改。只有仪器设备与计算机直接相连,测量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的情况,可以计算机存储的记录作为原始记录。如果由人工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的,应以手写的记录为原始记录。90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5.人员签名原始记录上应有各项检定、校准、检测的执行人员和结果的核验人员的亲笔签名。如果经过抽样的话还应有负责抽样的人员签名。测量结果直接输入计算机的原始记录,可以使用电子签名。6.保存管理由于原始记录是证书、报告的信息来源,是证书、报告所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始凭证,因此原始记录应按规定保存。91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六)检定、校准、检测数据处理和结果1.数据处理在检定、校准或检测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应遵循所依据的规程、标准、大纲或规那么等方法文件中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处理,包括数值的计算、换算和计算结果的修约等。92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2.检定结果的评定按照所依据的检定规程的程序经过对各项法定要求的检查,包括对示值误差的检查和其他计量性能的检查,判断所得到的结果与法定要求是否符合,全部符合要求的结论为“合格〞,且根据其到达的准确度等级给以符合X等或X级的结论。判断合格与否的原那么见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凡检定结果合格的必须按?计量检定印、证管理方法?出具检定证书或加盖检定合格印;不合格的那么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93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3.校准结果校准得到的结果是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修正值或校准值,以及这些数据的不确定度信息。校准结果也可以是反映其他计量特性的数据,如影响量的作用及其不确定度信息。对于计量标准器具的溯源性校准,可根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规定做出符合其中哪一级别计量标准的结论。对一般校准效劳,只要提供结果数据及其测量不确定度即可。校准结果,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如果顾客要求依据某技术标准或标准给以符合与否的判断,那么应指明符合或不符合该标准或标准的哪些条款。94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4.型式评价结果的评定依据型式评价大纲.所有的评价工程均符合型式评价大纲要求的为合格,可以建议批准该型式;有不符合型式评价大纲要求的工程为不合格,型式评价报告的总结论为不合格,并建议不批准该型式。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结果的评定依据JJF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那么?第6章的评定准那么,分别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和净含量进行评定,分别得到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标注是否合格和净含量是否合格的结论。95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6.检定、校准、检测结果的核验核检是指当检定、校准、检测人员完成规程、标准规定的程序后,由未参与操作的人员,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的审核。核验人员应不低于操作人员所需资格,并且对该工程检定、校准程序熟悉程度不差于操作人员。核验是检定、校准、检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保证结果准确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承担核验工作的人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审核,不走过场。96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核检工作的内容包括:〔1〕对照原始记录检查被测对象的信息是否完整、准确;〔2〕检查依据的规程、标准是否正确,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3〕检查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设备是否符合规程、标准的规定,是否经过检定、校准并在有效期内;〔4〕检查规程、标准规定的或顾客要求的工程是否都已完成;〔5〕对数据计算、换算、修约进行验算;〔6〕检定规程规定要复读的,负责复读;〔7〕检查结论是否正确;97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8〕如有记录的修改,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标准,是否有修改人签名或盖章;〔9〕检查证书、报告上的信息,特别是测量数据、结果、结论,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如证书中包含意见和解释时,内容是否正确。核验中,如果对数据或结果有疑心,应进行追究,查清问题,责成操作人员改正,必要时可要求重做。经过核验并消除了错误,核验人员在原始记录和证书(或报告)上签名。98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七)检定、校准、检测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置检定、校准、检测过程中突然发生停电、停水等意外情况时,应妥善处理。当发生漏水、火灾、有毒或危险品泄漏,以及人身平安等事故时,应采取响应措施。当由于人员误操作或处置不当,或设备过载等原因,导致设备不正常,或给出可疑的结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设备,并贴上停用标志。99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三、周期检定(校准)方案的编制(一)内部周期检定(校准)方案单位内部使用的全部溯源性要求的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和其他测量仪器都必须编制周期检定、校准方案、并按方案执行。(二)强制性周期检定方案承担强制检定任务的计量技术机构应该将所有向其申请强制检定单位的所有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编制成强制性周期检定方案。100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四、计量标准器具和测量仪器的管理(一)仪器设备购置(二)仪器设备验收(三)仪器设备标识和建档(四)检定、校准及状态标识(五)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六)期间核查(七)仪器设备的修理、改装和报废101计量根底知识第一节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
五、仲裁检定的实施
仲裁检定必须使用国家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检定方法文件进行。
仲裁检定的结果将作为计量调解的依据,如果是伪造数据,或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造成的纠纷,将作为追究违法行为的证据。
结束102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一、证书、报告的分类各类检定、校准、检测完成后,应根据规定的要求,以及实际检定、校准或检测的结果,出具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校准证书(校准报告)、检测报告。证书、报告应有规定的格式,使用A4纸,用计算机打印。要求术语标准、用字正确、无遗漏、无涂改、数据准确、清晰、客观,信息完整全面、结论明确。证书、报告经检定、校准、检测人员、核验人员、签发人员签字,加盖公章后发出。对各类不同的证书、报告有如下特殊要求:103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一)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但凡依据计量检定规程实施检定的,检定结论为“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每一种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应符合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证书名称为“检定证书〞。104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其封面内容包括:证书编号、页号和总页数;发出证书的单位名称;委托方或申请方单位名称;被检定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检定结论(应填写“合格〞或在“合格〞前冠以准确度等级);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用墨水笔签名;检定日期:X年X月X日;105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有效期至:X年X月X日。检定证书的内页中应包括如下内容:每页的页号和总页数;本次检定的原始记录号;本次检定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名称及编号;本次检定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检定或校准证书号(有效期)、技术特征(如准确度等级、量值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检定的地点(如本实验室或委托方现场);检定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值、湿度值);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工程(如外观检查、各种计量特性、示值误差等)的结论和数据。106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如果检定过程中对被检定对象进行了调整或修理,应注明经过调修,并尽可能给出调修前后的检定结果。还应包括检定规程要求的其他内容。检定证书内容表达结束,应有终结标志。当检定结论为“不合格〞时,出具证书名称为“检定结果通知书〞。其结论为“不合格〞或“见检定结果〞,只给出检定日期,不给有效期,在检定结果中应指出不合格项。其他要求与“检定证书〞相同。107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二)校准证书凡依据国家计量校准标准,或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依据计量检定规程的相关局部,或依据其他经确认的校准方法进行的校准,出具的证书名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108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校准证书一般应包含以下信息:证书编号、原始记录号、页号和总页数、发出证书单位的名称地址、委托方的名称地址;被校准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校准、核验、批准人员用墨水笔签名(批准人的职务可以打印);被校准物品的接收日期:X年X月X日、校准日期:X年X月X日、本次校准依据的校准方法文件名称及编号;本次校准的原始记录号;109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本次校准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检定或校准证书号〔有效期)、技术特性(如准确度等级、量值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校准的地点(如本实验室或委托方现场);校准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值、湿度值);依据校准方法文件规定的校准工程(如示值误差、修正值或其他参数)的结果数据及其测量不确定度。110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如果校准过程中对被校准对象进行了调整或修理,应注明经过调修,并尽可能给出调修前后的校准结果。关于校准间隔,如果是计量标准器具的溯源性校准,应按照计量校准标准的规定给出校准间隔。—般,校准证书上不给出校准间隔的建议。当顾客有要求时,也可在校准证书上给出校准间隔。校准证书内容表达结束,应有终结标志。111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三)检测报告(1)进行计量器具新产品或进口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试验后,应依据JJF1015?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标准?的要求,出具“计量器具型式评价报告〞。型式评价报告内容包括〔略〕。(2)进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时,依据JJF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那么?的“附录J: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报告格式〞,出具“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的内容〔略〕。112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二、校准证书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要求校准证书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应依据国家计量技术标准JJFl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使用的术语符号应与该技术标准相一致,遵循该技术标准对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的规定。113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三、证书、报告的审核和批准证书、报告的审核和批准是由授权签字人实施的,是对证书、报告的最终质量把关。经授权签字人签字后,证书、报告才可以发出。四、证书、报告的修改和变更当已发布的证书、报告需要修改时,可以两种方式进行修改。一种是追加文件,另一种是重新出具一份完整的新的证书、报告,应依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标准规定执行。114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五、证书、报告的质量保证(一)检定、校准、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检定、校准、检测人员应对检定、校准、检测结果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测量数据的变化趋势。如果可行,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监控的方法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标准?。(二)证书、报告常见错误分析及处理115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六、证书、报告的管理(一)证书、报告管理制度证书、报告的管理应制定证书、报告的管理制度或管理程序。管理制度或管理程序应包括以下环节:证书、报告格式的设计印刷;证书、报告的编号规那么;证书、报告的内容和编写要求;证书、报告的核验、审核和批准要求;证书、报告的修改规定;证书、报告的电子传输规定;证书、报告的副本保存规定;以及为顾客保密的规定等。对每一环节要明确规定管理要求、管理职责、操作步骤,以及所需要的表格。这些管理制度或管理程序都应认真执行。116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二)证书、报告副本的保存证书、报告是检定、校准、检测工作的结果,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凭证,对发出的证书、报告必须保存副本,以备有需要时查阅。保存的证书、报告副本必须与发出的证书、报告完全一致,维持原样不得改变。证书、报告副本要按规定妥善保管,便于检索。规定保存期,到期需办理批准手续,按规定统一销毁。证书、报告副本可以是证书、报告原件的复印件,也可以保存在计算机的软件载体上。存在计算机中的证书、报告副本应该进行只读处理,不管哪一种保存方式,都要遵守有关的证书、报告副本保存规定。117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七、计量检定印、证开展计量检定工作使用的印、证,应执行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检定印、证管理方法?。(一)计量检定印、证的种类和使用计量检定印、证包括:(1)检定证书;(2)检定结果通知书;(3)检定合格证;(4)检定合格印;(5)注销印。118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
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的,由检定单位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加盖检定合格印。计量器具经周期检定不合格的,由检定单位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或注销原检定合格印、证。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抽检不合格的,应注销原检定证书,或检定合格印、证。出具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应加盖检定机构的检定专用章。检定印、证应保持清晰完整,残缺、磨损的应停止使用。计量检定印、证应有专人保管,建立用印、用证管理制度。119计量根底知识第二节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二)使用计量检定印、证的法律责任计量检定印、证是评定计量器具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技术判断和结论,是计量器具能否销售、能否使用的凭证。伪造、盗用、倒卖强制检定印、证的属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经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检定出具的计量检定印、证,是一种具有权威性和法制性的标记或证明,在调解、仲裁、审理、判决计量纠纷和案件时,可作为法律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结束120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一、建立计量标准的依据和条件(一)建立计量标准的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及第九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那么?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及第十条。(3)?计量标准考核方法?121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二)建立计量标准的技术依据(1)国家计量技术标准JJF1033—2021?计量标准考核标准?。(2)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以及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标准。(三)计量标准的使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那么?第七条规定了计量标准器具〔简称计量标准〕的使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经计量检定合格;(2)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3)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4)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122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二、计量标准考核的原那么和内容(一)计量标准考核的原那么1.执行考核标准的原那么计量标准考核工作必须执行JJF1033—2021?计量标准考核标准?。2.逐项考评的原那么计量标准考核坚持逐项逐条考评的原那么,每一项计量标准必须按照JJF1033—2021?计量标准考核标准?规定的六个方面30项内容逐项进行考评。123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3.考评员考评的原那么计量标准考核实行考评员考评制度。考评员须经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标准考评员证,方能从事考评工作,考评员承担的考评工程应当与其所取得的考评工程一致。124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二)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计量标准考核考核内容见?计量标准考核方法?第六条规定〔共六条〕。三、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一)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二)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三)环境条件及设施(四)人员(五)文件集125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1.文件集的管理文件集应当包含以下18个文件2.五个重要文件的要求(1)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标准(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3)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4)检定或校准证书(5)管理制度〔共八项制度〕126计量根底知识第三节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六)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确实认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进行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确实认。1.通过现场实验确认计量标准测量能力2.通过对技术资料的审查确认计量标准测量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良反应分析
- 硅化物纳米线
- 2024年度婚礼策划合同
- 2024年度金融服务及信贷支持合同
- 模块化宏定义技术
- 煤矿安全事故与竞争格局关联性探讨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围挡施工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仓储设备采购合同
- 饮料大数据分析应用
- 协同创新提升价值链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题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 【工程法规】王欣 冲刺串讲班课件 11-第5章-知识点1-合同的订立-知识点2-合同的效力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
- 2024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大疆在线测评题答案
- 承包酒店鲜榨果汁合同范本
- 牙体牙髓病学实践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TCECA-G 0307-2024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建设评价指南
- 医疗行业智能化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方案
- 预制菜战略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