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本内容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必修三专题九之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选修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整体世界的扩展(1945至今)时序坐标二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加强时序坐标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格局:美国独霸——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多极格局两种社会制度从冷战对峙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加速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信息化、网络化浪潮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整体世界不断发展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日本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冷战”影响①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分别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朝鲜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结果表明当时美国占有优势。②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主干知识梳理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4)中国的发展壮大: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背景: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当今世界形势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②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格局整体上仍然处于“一超多强”阶段。
两极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雅尔塔体系是美、英、苏通过雅尔塔会议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表现形式。雅尔塔体系演变(1945—1991)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1955)美苏争霸时期(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雅尔塔体系解体(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及其盟国方面美国及其盟国方面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3)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49)政治上: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1947,9)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55)(最终形成)两极格局形成过程(冷战的表现)(二战后—1955)“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核战争威胁:古巴导弹事件美苏全面冷战的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国家分裂和领土纷争: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朝鲜半岛的分裂
局部“热战”不断:(中国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亚、非、拉兴起不结盟运动,推动第三世界崛起两强相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积极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消极【拓展】不结盟运动、西欧和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差异【拓展】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出现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2)两层内涵: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对多极化趋势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方面去理解。(3)“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还在不断加强。【拓展延伸】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有利于体现各国以及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主题深化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1)16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并不断完善。经济上,随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政治上,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20世纪70年代至今,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政治上,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15·全国卷II高考·T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T35)右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2015·重庆高考·T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CDC(2015·泉州三模)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说明A.英国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抵制美国的政策B.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恢复的重要性C.英国倡议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B(2015·海口调研)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C(2015·开封二模)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2015·绵阳三模)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BA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变化1.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主干知识梳理(1)指导思想: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主张对苏联进行根本变革。(2)具体内容: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侧重农业领域,勃列日涅夫侧重重工业领域,戈尔巴乔夫不仅涉及经济而且涉及政治领域。(3)结果方面: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拓展延伸】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不同点规律总结
苏联改革对中国的启示:(1)处理好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之间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2)处理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3)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4)处理好借鉴外国经验与从本国国情出发之间的关系,对国情特别是社会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2015·常德一模)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说明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A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规律总结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战后初期,奉行国家干预的政策,迎来“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滞胀”“混合经济”出现。2.“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4.“新经济”: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归纳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拓展】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1)起源:罗斯福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3)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各个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4)缩小: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动摇了福利国家的基础。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A.消除了社会贫富差距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D.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CB读下表,与造成这一趋势没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A.缓解失业压力 B.抑制生产停滞C.抑制通货膨胀 D.强化军备竞赛列宁曾经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资本主义。但如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相对稳定,看不出垂死的迹象。这主要A.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B.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C.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和发展D.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a-b阶段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瓦解的影响,美国经济下滑明显B.b-c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C.c-d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D.d-e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
CB三、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3)影响①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原因:世界多极化力量的发展;国际地区分工与合作的加强。主干知识梳理(2)表现①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3.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4.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②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③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④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⑤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评价①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③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空前增强;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温馨提示经济全球化的条件1、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3、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历史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5、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产生阶段(15~18世纪中期):影响因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影响因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阶段(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影响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困境阶段(一战后至二战后):影响因素:苏联(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大战制度化阶段(二战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影响因素: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5年联合国成立、1947年启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欧共体”成立与发展。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因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两极格局的瓦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以美国为中心)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组织①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②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美国主导主题深化二战后初期,美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对世界霸权的谋取(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①(国际金融)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夏,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根据这次会议的协定,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②(国际贸易)关贸总协定:1947年,在美国的倡导下,关贸总协定成立,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2)(政治)马歇尔计划:1948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使美国控制了西欧各国。(3)(军事)北约: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一个反对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4)(国际事务)联合国:二战后初期,美国暂时操纵了联合国,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5)(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2015·深圳一模)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的结果B.得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C.世贸组织对战后经济发展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D.世界经济体系朝制度化、体系化建设的客观结果DD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交通通讯发展技术手段推动力量跨国公司和平环境
制度保障两极格局瓦解市场经济体制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基础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原因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常设的永久性国际组织部分货物贸易货物、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
随意性强制性规范化法制化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利大于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呢?最大的受益者
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市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①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②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2014·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B(2014·福建高考)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B如果让你为右侧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A.“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B.“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D.“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C我国学者在研究“全球化与第三世界”问题时,提出了下列不同观点这说明A.只有“有利有弊说”具有合理性B.研究视角不同会形成历史观点差异C.时代不同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D.研究者的身份会影响历史结论B欧洲的联合欧洲联盟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4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欧洲共同体1967.7.1欧洲联盟1991.12《马约》经济一体化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1993.11.1成立欧元启动与欧盟东扩欧洲的联合欧洲联合的影响对欧洲: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欧洲实力与国际地位;对世界: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推动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对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演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程度建立时间成员差异合作领域1993经济政治联盟一体化程度高,形成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199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伙伴198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论坛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相近合作程度较高,没有形成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合作程度不高,组织较松散,没有形成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2014·安徽高考)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CC“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消除对德国工业统治的恐惧心理,对于欧洲联合的最大障碍也就消除了。唯一的办法是,把德国工业从战败国被歧视的地位解脱,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的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此观点促成了A.欧共体的成立 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C.欧元的诞生 D.欧盟的成立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下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BC19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原因
①英国最早发生并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②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其他因素: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与完善(民主化改革);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英国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法制化建设与社会保障制度)
◆丧失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其他: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实力二战后初期,美国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原因
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②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其他:美国的民主政治;欧亚移民;政府重视引进技术和人才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表现。
◆原因:战后日本、西欧经济重新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结束;
②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影响(1)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3)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主干知识梳理兴起1、时间:2、主要领域:3、标志性成果: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基础: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量子论、相对论等)根本原因: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冷战)政策: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加大科技投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科教兴国战略)4、兴起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材料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大大加快;材料一: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工又高度综合;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成为经济增长根本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新兴高科技产业兴起,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生活结构:人类衣食住行的深刻变化3.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技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国家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为经济与科技的竞争)4.推动人类发展观念的变化:知识经济推动下可持续发展观念成为人类共识。5.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2013·浙江高考)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普洱市西盟县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需求5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酒店家具租赁、回收及环保再利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西瓜种植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合同3篇
- 专业医院清洁分包合同(2024)3篇
- 中共邵阳市双清区委(湖南省)公开招考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下半年2025年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政办公室公开招聘事务员3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管理人员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嘉定区南翔镇招考电视新闻记者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限公司总部招聘工作人员(2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培训课件
- 2024年销售岗位工作总结
-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新年春节专用对联蛇年春联带横批
- 2025年中联重科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 Unit8 Chinese New Year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条文解读
- 半结构化面试题100题
- 服装厂班组长培训
- 2024-2030年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需求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