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_第1页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_第2页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_第3页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_第4页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提要一、相关含义二、燃烧与爆炸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一、相关含义

1、动火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切割及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2、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

3、自燃:是指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热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不经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的燃烧而发生的燃烧现象。自燃的热能来源:a.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b.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

4、阴燃:是指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低或可燃物含水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

5、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或高温的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着火点。一、相关含义

6、燃烧:物质剧烈氧化;消耗燃料并发出光、热和气体。7、爆炸:是指物质在有限的空间,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一、相关含义

8、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公安部《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消[2007]234号)规定:火灾等级等级标准特别重大火灾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一、相关含义

9、闪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10、爆炸下限:是指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可燃蒸气、气体的浓度,按体积比计算)。

1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一、相关含义可燃物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甲类乙类甲类乙类丙类甲类乙类丙类丁类爆炸浓度下限<10%例乙炔、氢气爆炸浓度下限≥10%例氨一氧化碳闪点<28℃例汽油、50度以上白酒28℃≤闪点<60℃例煤油、松香水闪点≥60℃例机械油、润滑油燃点与自燃点低,易燃,燃烧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例红磷、闪光粉燃烧性能比甲类固体差,燃烧产物毒性也稍小。例火柴、赛璐珞、硫磺燃点>300℃的高熔点固体及燃点<300℃的天然纤维,燃烧性能比甲、乙类固体差的。例羊毛、谷物、棉麻竹、蚕丝、腈纶、丙纶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有自熄性。例沥青混凝土一、相关含义一、相关含义

12、临时用房: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为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非永久性建筑物,包括办公用房、宿舍、厨房操作间、食堂、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库房等。

13、临时设施: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为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非永久性设施,包括围墙、大门、临时道路、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作业棚、机具棚、贮水池及临时给排水、供电、供热管线等。

14、临时消防设施:设置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于扑救施工现场火灾、引导施工人员安全疏散等的各类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识、临时疏散通道等。

15、临时疏散通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或意外事件时,供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并到达安全地点或安全地带所经的路径。

12、易燃易爆场所是指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分类为甲、乙类的生产和储存场所。12.1火灾危险性甲类生产场所包括:序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小于28℃的液体2闪点小于28℃的液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叫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一、相关含义12.2火灾危险性乙类生产场所包括:序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2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5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一、相关含义12.3火灾危险性甲类物品储存场所包括:序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1闪点小于28℃的液体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10%气体的同体物质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一、相关含义12.4火灾危险性乙类物品储存场所包括:序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1闪点大于等于280C,但小于60℃的液体2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小散引起自燃的物品一、相关含义13、临时用房: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为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非永久性建筑物,包括办公用房、宿舍、厨房操作间、食堂、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库房等。

14、临时设施: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为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非永久性设施,包括围墙、大门、临时道路、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作业棚、机具棚、贮水池及临时给排水、供电、供热管线等。15、临时消防设施:

设置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于扑救施工现场火灾、引导施工人员安全疏散等的各类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识、临时疏散通道等。一、相关含义

16、临时疏散通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或意外事件时,供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并到达安全地点或安全地带所经的路径。

17、临时消防救援场地:施工现场中供人员和设备实施灭火救援作业的场地。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讲座一、相关含义二、燃烧与爆炸

1、燃烧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燃烧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可燃固体明火、烟头电器短路电焊火花静电火花其他火焰等空气中氧气物质自身所含氧气氧化剂(浓硫酸)等2、燃烧与爆炸区别二、燃烧与爆炸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一)施工现场动火作业控制的重点

1、控制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或高温的直接作用,起火持续燃烧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着火)

2、控制可燃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热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不经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的燃烧而造成火灾事故发生;(自燃)

3、控制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低或可燃物含水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火灾事故发生。(阴燃)

4、控制可燃物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可燃固体)在有限的空间,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或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的爆炸事故。(爆炸)

爆炸的危害:

⑴直接破坏作用→爆炸后碎片飞裂伤及人体或物体;

⑵冲击波破坏作用→产生震荡伤及人体或物体;

⑶造成火灾→点燃爆炸后泄露的可燃材料。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一)控制火灾的基本途径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的重点是控制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而控制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的前提是对着火源的控制或者是采取措施阻断着火源与可燃物质的反应(发生作用),也就是说控制火灾发生的基本途径,就是在控制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方面(着火源、可燃物和助燃物)进行管控。着火源阻隔措施可燃物爆炸火灾难以燃烧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二)施工现场火灾风险管控的标准

1、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风险管控1.1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计划限量进场。进场后,可燃材料宜存放于库房内,露天存放时,应分类成垛堆放,垛高不应超过2m,单垛体积不应超过50m3,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m,且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分类专库储存,库房内应通风良好,并应设置严禁明火标志。1.2室内使用油漆及其有机溶剂、乙二胺、冷底子油等易挥发产生易燃气体的物资作业时,应保持良好通风,作业场所严禁明火,并应避免产生静电。1.3施工产生的可燃、易燃建筑垃圾或余料,应及时清理。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2、施工现场用火、用电、用气风险管控

2.1施工现场用火风险管控

⑴施工现场所有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

中广核工程公司《核电工程HSE管理规则》PJ-30Q-015-R6.8.9规定:

1)动火作业实行两级控制:一级动火作业指受限空间动火作业或易燃易爆场所/系统的动火作业或其它经分析认为风险较大的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指动火作业风险相对较小、动火作业区域通风情况较好、发生险情易于控制的常规动火作业。2)动火作业应根据动火作业级别办理相应的动火作业许可证,一级动火作业许可证由工程公司现场施工管理部门审批,二级动火作业许可证由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审批。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⑵动火许可证的签发人收到动火申请后,应前往现场查验并确认动火作业的防火措施落实后,再签发动火许可证。

⑶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然材料对其覆盖或隔离。

⑷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⑸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应配备灭火器材,并应设置动火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每个动火作业点均应设置1个监护人。中广核工程公司《核电工程HSE管理规则》PJ-30Q-015-R6.8.9规定:3)动火作业前检查作业条件,配备基本的火火器材,建立监火制度。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⑹五级(含五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焊接、切割等室外动火作业;确需动火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挡风措施。

⑺动火作业后,应对现场进行检查,并应在确认无火灾危险后,动火操作人员再离开。

⑻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施工现场不应采用明火取暖。中广核工程公司《核电工程HSE管理规则》PJ-30Q-015-R6.8.9规定:4)动火作业结束后进行检查,清扫现场。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2.2施工现场用电风险管控

⑴电气线路应具有相应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严禁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严禁在电气线路上悬挂物品。破损、烧焦的插座、插头应及时更换。

电气设备与可燃、易燃易爆危险品和腐蚀性物品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⑶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应按危险场所等级选用相应的电气设备。

⑷距配电屏2m范围内不应堆放可燃物,5m范围内不应设置可能产生较多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作业区。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⑸可燃材料库房不应使用高热灯具,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内应使用防爆灯具。

⑹普通灯具与易燃物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聚光灯、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2.3施工现场用气风险管控

⑴储装气体的罐瓶及其附件应合格、完好和有效;严禁使用减压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氧气瓶,严禁使用乙炔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乙炔瓶。

⑵气瓶运输、存放、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气瓶应保持直立状态,并采取防倾倒措施,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

②严禁碰撞、敲打、抛掷、滚动气瓶。

③气瓶应远离火源,与火源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避免高温和防止曝晒的措施。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⑶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

⑷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5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⑸冬季使用气瓶,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严禁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

⑹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1MPa。

⑺气瓶用后应及时归库。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2.4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安全监督重点

⑴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前,施工作业管理人员(厂处队或班组负责人)是否向作业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技术交底。

防火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或环节。

②施工过程应采取的防火措施及应配备的临时消防设施(器材)。

③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④逃生方法及路线等。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⑵施工现场动火作业过程中,监督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动火作业是否办理了相应动火等级的《动火许可证》;②动火作业点是否配备了监火人;③动火作业点是否配备了灭火器材;④动火作业点周围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⑤动火作业点周围可燃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遮盖、遮挡措施;⑥动火作业点是否采取了有效可靠的接火、挡火措施;⑦动火作业点是否有畅通的应急避险通道;⑧动火作业气候条件是否满足安全作业需要等。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⑶施工现场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现存在下列问题应即可暂停作业:

①未按规定办理相应等级的《动火许可证》;②防火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可能发生火灾;③动火作业点及其附近存在可燃物或易燃易爆物;④在裸露的可燃物上直接进行动火作业;⑤其它可能导致着火或爆炸的动火作业等。

⑷施工现场动火作业结束后,动火操作人员是否对现场进行检查,并在确认无火灾危险后离开。

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3、防火间距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

4、可燃材料库房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防火设计规定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层数应为1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

可燃材料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30m2,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单个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m2。

⑷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0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

注:燃烧性能是指建筑材料燃烧或遇火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的着火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三、施工现场动火作业风险管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等级分为: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2006年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