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有无相生_第1页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有无相生_第2页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有无相生_第3页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有无相生_第4页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有无相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无相生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老子标准像老子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老百姓为了某一项追求,不再怕死了,那么统治者用剥夺其生命的方式来威吓人民,将没有作用了。寓意为政者要用合适百姓的方式来治理天下,不能总是以刑罚恐吓百姓,而要以真正让百姓爱戴的方式来治理天下,此之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有诗赞曰:“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老子出关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还有一种说法: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jiā毗pí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

2011年3月18日,老子圣像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揭幕。老子圣像高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总投资2588万元。函谷关是老子著述《道德经》之处,也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目前已建成为一个融军事文化和老子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区。朗读第1、2、3、4、5、6、7则梳理内容(1,2)——认识世界(3,4)——认识自己(5,6)——认识人生(7)——生存之道斯恶已自矜者不长

其脆易泮起于累土

音声相和三十辐,共一毂注音èjīnzhǎngpànléihèfúgǔ埏埴黏土凿户牖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余食赘形有道者不处shānzhíyǒuqiángqiǎngzhuìchǔ第1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就知道丑对照,比较充满hè应和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和谐处世的智慧。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即谈“无”的功用)的道理。这里的“无”,指的是“空间上的无”。本则中的“无”和“有”,都是器物的组成部分。通常,人们重“有”胜于重“无”。老子此处一反通常状况,大谈“无”,这是老子思想的独特处之一。空间上“无”的功用,在书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最易觉察。共同占有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用来插车轴有,只有指中间空的地方用水和土黏土以,来/为,制作窗户把……作为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wù厌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踮着脚跟身上的肉瘤跨步走通“现”,表现以为是自我夸耀自以为贤能得到敬重如果存问,询问译文: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若欲如之何,必先居于此如之何之反面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这是一种境界。老子借此矫正世俗中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浮躁心态,于今人应仍有极大意义。第4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聪明通“妄”,荒谬圣明实行qiǎng尽力,竭力刚强名词,地方、位置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尽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自己位置的人能长久,死得不荒唐(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汉书·高祖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因为了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难。之所以说难,那是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自己想不到自己,而要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就要有更大的智慧,需要有以他人为鉴的能力。志向只止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志向,只有付诸实施,才是有志。第5则

为①无为,事②无事,味③无味。大④小多⑤少,报怨以⑥德,图⑦难于⑧其易⑨,为大⑩于其细⑾。天下难事必作⑿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⒀信,多易⒁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⒂之,故终无难矣。注释①意动用法,把……当作有作为②意动用法,把……当作事业③意动用法,把……当作有味④意动用法,把……当作大⑤意动用法,把……当作多⑨形作名,容易的事⑦反复考虑⑧从⑥介词,用⑩形作名,大事⑾形作名,细小的地方⑿开始指用顺任自然的方式来作为道家指无为而治使动用法,使……减少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意动用法,把……看得困难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解决了一件件容易的事,最终也就解决了难事;完成了一件件细小的事,最终也就完成了大事)。所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达到最高境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无为的态度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重视困难,谨慎行事第6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征兆,迹象通“判”分离从散失通“蔂”,盛土的工具几jī成,快要成功使动用法,使……失败形作动,慎重对待【译文】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

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要做事有预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要有毅力,能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祸患起于细微之处。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

总之,做事要有预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慎终如始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祸患起于细微之处----做事要善始善终-----第7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僵硬同类形作名,柔弱的人或力量形作名,强大的人或力量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即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被动用法,被折被动用法,被灭生存之道——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总结选文思想:第1、2章:认识世界——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第3、4章: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贵有自知之明。第5、6章:认识人生——凡事从细小处做起,积累,善始善终,有预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