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四十二~四十四)_第1页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四十二~四十四)_第2页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四十二~四十四)_第3页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四十二~四十四)_第4页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四十二~四十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22页跟踪检测(四十二)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邱雨川先生传[明]何白雨川邱先生,字羲瑞,世为沙园所百户先生。父故贫,不听

就外傅,时提其 耳命之曰:. .“儿识字记姓氏而已, 安用兀兀作老博士耶? ”先生性不自检束, 日逐少年握槊走马, 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间被酒,起自填小词令,所狎 .辈弓索而歌,日相乐为常也。时濒海倭寇扰东吴,定山袁公 [注]以部使者饬兵瓯栝,先生以.裨校隶中坚,时袁公未之.奇也。顷倭舰乘风彳,势张甚。公将发,亟命饭,饔人仓猝,甫及席,饭覆于地。公色动,左右皆股栗。先生历阶跽.而请曰:“公万福。”已,拾食器而.起曰:“且喜金瓯无缺。 ”袁公色喜。左右欢呼,称万岁。公即趣驾行。是夕,倭亦失利去。盖先生之敏给往往类如此。时沿海寇舶出没,远近震骇。诸将领日集戟门下,议战守策。或唯或否,首鼠两端。先生时阑入,抵掌陈说,仰指天而俯画地,语剌剌若烛照数计。众皆目摄之,寻先生去。 唶嚄宿将不直之,曰:“酒徒耳,何足策成败事,奚以喋喋为?”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忌者或言于袁公,先生使酒难近。终公之任,不使效一障之寄,日唯给笔札餐钱。先生夷然弗屑,每所得金钱,即市 牛酒,呼所知为高会,呜呜吟达旦。或.同列有急,捐橐与之,弗计也,是以益拓落无所遇。晚年贫益甚,郡中文学士雅慕先生, 间为具酒脯交先生欢。先生摄弊衣冠据上座,谈天下事,凿凿如见。或授简命题,人人皆厌志。或拔所携杖作剑舞,跳荡合节,四座尽倾。座少年或以酒虐先生,先生不以为迕。后以老病,终于家。(选自《汲古堂集》,有删改)[注] 定山袁公:明朝抗倭名将袁可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就外傅听:允许A.父故贫,不听.B.所狎辈弓索而歌狎:玩弄.C.先生历阶跽.而请跽:直立上身双膝着地D.每所得金钱,即市.牛酒市:购买第2页共22页解析:选B 狎:亲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时提其耳命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先生以禆校隶中坚.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拾食器而起曰.C.不患寡而患不均.时袁公未之.奇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选

D

A项,前者为代词,译为

“他的”;后者为指示代词,译为

“那个”。B项,前者为介词,译为

“凭借⋯⋯的身份”;后者为介词,译为

“因为”。C项,前者为连词,表承接;后者为连词,表并列。

D项,两个都为代词,译为

“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邱雨川虽然家境贫寒、身份低微,却是一个富有远见、机敏多才、轻财好施、狂放不羁的人。B.袁公即将出兵迎敌,军中发生一件不祥之事,袁公因此不快,左右的人都很害怕,邱雨川却机智地缓解了这一紧张局面。C.面对倭寇的侵袭,军中将领在是战是守上迟疑不决,只有邱雨川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对策,而他的对策并未得到军中将领的认可。D.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 如在戟门下拍着手掌陈说观点以及与人饮酒兴之所至拔剑起舞等细节,生动体现了邱雨川的狂放不羁。解析:选D “与人饮酒兴之所至拔剑起舞 ”说法有误,并不是“拔剑起舞”,原文是“拔所携杖作剑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译文: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译文:参考答案:(1)先生生性不检点约束自己,每天追着少年和他们一起手握长矛骑着马,第3页共22页有时拉琴弓发出像雷声一样的声响,在濒江的市集上夸耀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没过多久,先生所谈论筹划的事情都应验了,因为这众人才知道先生并非忘却世情之人。参考译文:邱雨川先生,字羲瑞,家族世代担任沙园所百户先生。邱雨川先生的父亲原来很贫困,不允许他接受老师的教育,时常提着他的耳朵命令他,说:“小孩识字只要记住姓氏就可以了,何必要勤奋刻苦地学习成为老博士呢?”先生生性不检点约束自己,每天追着少年和他们一起手握长矛骑着马,有时拉琴弓发出像雷声一样的声响,在濒江的市集上夸耀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偶尔喝酒有几分醉意时,便起身自己填词,所亲近的人弹琴歌唱,每天相互取乐,习以为常。当时临海倭寇侵扰东吴,定山袁公凭借部使者的身份在瓯栝整顿兵马,邱先生凭借禆校的身份隶属中坚。当时袁公不认为他有与众不同之处。不久倭寇的战舰顺风慢慢行驶而来,势头很嚣张。袁公将要出发,迅速命人准备饭菜,厨子准备匆忙,刚刚端到席间,就把饭菜打翻在地上。袁公变了脸色,左右的人都害怕得腿发抖。先生逐级上了台阶,挺直上身两膝跪地说:“袁公万福。”说罢,捡起地上的饭碗起身说:“还好饭碗没有破损。”袁公脸上露出喜色。左右的人都欢呼着,称袁公万岁。袁公立即催促骑马出发。这天晚上,倭寇失败逃走。先生的思想行动之敏捷常常就像这样。当时沿海地区倭寇的船只出没,远近地区的人都很震惊害怕。各位将领每天聚集到军门下,商议战和守的策略。有人同意有人反对,迟疑不决。先生这时擅自来到军门下,拍着手掌陈说自己的办法,仰头手指天空又低头在地上画着,言语铿锵准确好像用烛照着,按数计算着一样。大家都用严厉的目光使他慑服,不久先生走了。大声呼叫的老将不认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说:“他只是一个酒徒罢了,怎么能够谈论成败之事,为什么他还喋喋不休呢?”没过多久,先生所谈论筹划的事情都应验了,因为这众人才知道先生并非忘却世情之人。有些嫉妒先生的人对袁公说,先生酗酒,很难接近。因此在袁公任职期间,先生都没有获得一次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袁公只是每天供给他一些笔纸和钱财。先生很平静,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每次得到金钱,就买酒肉,呼喊那些了解自己的人组织高朋满座的宴会,通宵达第4页共22页旦吟诵诗歌。有的同僚有急难,他倾囊相助,从不计较,因此先生更加落魄不被重用。先生晚年更加贫穷, 郡中那些文人雅士仰慕先生, 有时准备酒肉结交先生。 先生整理好破旧的衣服坐到上座,谈论天下大事,言辞凿凿好像亲眼看到一样。有人给他书简和题目,每个人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 先生有时拔出所携带的手杖当作剑来舞, 跳跃起落符合节奏,四座的人都为之倾倒。在座的少年中有人拿酒开先生的玩笑, 先生也不认为他们违逆了自己。后来因为年老得病,在家中去世。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陆令萱说帝曰人称琅邪王聪明雄勇当今无敌观其相表殆非人臣宜早为计何洪珍与和士开素善亦请杀之未决以食舆密迎祖 珽问之珽称周公诛管叔季友鸩庆父帝纳其言(选自《北齐书》,有删改)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文段大意。 然后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 虚词及句式等知识进行断句。如“曰”“之”“以”等。参考答案:陆令萱说帝曰 /人称琅邪王聪明雄勇 /当今无敌/观其相表/殆非人臣/宜早为计/何洪珍与和士开素善 /亦请杀之/未决/以食舆密迎祖珽问之 /珽称周公诛管叔 /季友鸩庆父/帝纳其言参考译文:陆令萱游说皇帝说:“人们都说琅邪王聪明勇武,在当今没有对手,看他的相貌,大概不是做臣子的,应该提早定下计策。 ”何洪珍与和士开向来关系很好,也请求杀了琅邪王。皇帝做不出决断,就用竹轿秘密地把祖 珽接过来,问他这件事,祖珽说周公诛杀了管仲, 季友用毒酒毒死了庆父。皇帝采纳了他的说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题。大明故义官陶公墓志铭公姓陶氏,名永恕,字廷德,系出晋渊明之后,历代以来,世多哲人。胜国时,厥祖讳谷真者,居湖广黄陂,罹季世兵燹,挈家徙蜀之合州南津家焉。迨入国朝,占籍 ..为州之万安厢长。谷真生子必通。必通生子以礼。以礼生子滨,妻孙氏。生子四:长永嵩,次永常,三即永恕,四永金。永恕生于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 为人性仁厚,笃于孝友。幼读书通大义,.稍长,善干蛊 ①克家,起为厢正,能不事脂韦 ②以媚上,耻立崖岸以绝人,雅有古君子风。第5页共22页居家庭未尝私好恶、 为喜怒,一门之中,尊卑内外,雍雍穆穆,人无间言。处宗党恩礼周洽,.未始以亲疏贵贱为趋舍。日督约家人力耕垦,谨懋迁 ③,致帑藏所积,陈陈相因。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官道经铜梁山麓约一里许,地多卑洼沮洳,一雨则.泥淖没胫,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栉比方石修砌之

,道路遂平,行者.称便。他若名山福地,有所兴造,辄捐资助力,以 .相其成。其乐善好施又如此。弘治戊申大旱,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辟小斋教子琢,朝延 .儒雅,日相往来,以资丽泽④,履恒满户外,尊酒笑谈,雅歌投壶以为乐。复约致仕 ..乡耆秀士,效古洛社结文会,相宴乐,歌咏风雅,更相劝酬,共享太平。至是卒,弘治丙辰十二月十六日也。距生年春秋六十有一。始妻钟氏,有士行,蚤世,葬于东山之原。继妻朱氏,亦卒,别相地于厢之南 ,移钟氏柩与朱合葬焉。钟氏生子一,即琢。妾洪氏,生女一,在室。择旷氏女配琢,生子一,名禄寿;女二。琢以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举柩合葬于先妣之茔,先期奉庠英李邦贤所为状来请铭。 惟公资禀纯笃,存心忠厚,富而尚义,以荣其身。子琢又能克己振立,不坠世绪。则平生所存可知矣。宜有铭以传。(有删改)[注] ①干蛊:指“干父之蛊”,谓儿子能继承父志, 完成父亲未竟之业。 这里指主事,办事。②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③懋迁:贸易。④丽泽:指朋友间研习切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占籍为州之万安厢长占籍:上报户口,入籍定居..B.人无间言间:离间.C.朝延儒雅延:请.D.复约致仕乡耆秀士致仕:做官..解析:选D致仕:辞官退休。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永恕生于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相其成.谈笑以死.第6页共22页一雨则泥淖没胫.C.故木受绳则.直D.

栉比方石修砌之.燕赵之收藏.解析:选C A项,介词,在/介词,比;B项,连词,来/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就;D项,代词,指路 /助词,的。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公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历代以来,家族中有许多才智极高的人,他仁心忠厚,有君子之风。B.陶公与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族人都相处得很好, 他从不因别人地位的高低不同而有不同态度。C.陶公爱好与人交往,常常与儒人雅士一起外出宴饮谈笑,并且和人相约举行文会,诗歌唱和。D.陶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陶琢将他与之前已去世的母亲合葬,并且请庠士李邦贤为父亲写墓志铭。解析:选D 从文中来看,是陶琢带着庠士李邦贤所写的状来请作者写墓志铭。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译文: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译文:参考答案:(1)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参考译文:公姓陶,名永恕,字廷德,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历代以来,家族中有许多才智极高的人。在前朝时,他的祖先叫陶谷真,居住在湖广黄陂,遭遇末代战火,携带家眷迁徙到蜀地合州南津,在那里安家。到了本朝,上报户口,入籍定居,担任合州万安的厢长。谷真生了个儿子叫必通。必通生了个儿子叫以礼。以礼生了个儿子叫滨, (滨)娶妻孙氏,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永嵩,次子永常,三子就是永恕,四子永金。永恕生在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第7页共22页人性情仁厚,尽心孝顺父母忠于朋友。幼时读书精通要义,大一点的时候,干练有才能,能承担家事。担任厢正,能够不阿谀奉承去讨好上级,以孤高自负与人隔绝为耻,颇有古代君子的风范。在家中未尝表现自己的好恶和喜怒,一门之中,(无论)地位高低家人亲戚,和和睦睦,人们之间没有离间的言语。和宗族乡人相处都很有礼节,未尝因为亲疏贵贱而有所取舍。每日督促约束家人努力耕种,谨慎贸易,使家里积累的财产,逐年增加。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经过铜梁山麓的官道大约有一里,地面大多低洼潮湿,一下雨,泥淖就淹没小腿,陶公为这条路召集民工开挖石方,用簸箕运土修筑堤坝,将方石排列整齐进行修筑,道路于是平整了,行路的人都称赞方便。其他像名山福地,有所兴造,就捐钱出力,来帮助他们完成。他乐善好施也如这样。弘治戊申大旱,(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他开辟小斋教育儿子陶琢,每天请一些儒雅之士,经常往来,用来和他们研习切磋,经常外出,饮酒谈笑,吟诗投壶为乐。又约请退休还乡的官员和杰出的人士,仿效古代的洛社结成文会,饮宴作乐,歌咏诗文,互相酬答,共享太平生活。他去世时,是弘治丙辰十二月十六日,离他出生有六十一年。最初娶妻钟氏,她有士人的品行,早逝,葬在东山的原野。继妻朱氏,也去世了,另外在厢的南埧找了块地安葬,后来移钟氏的棺材与朱氏合葬。钟氏生了一个儿子,即陶琢。妾洪氏,生了一个女儿,还未婚配。选旷氏女儿许配给陶琢,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禄寿;另外,还生了两个女儿。陶琢在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把父亲合葬到已去世的母亲的坟墓里,在这之前拿着庠士李邦贤写的状来请我写墓志铭。陶公资质禀性纯良,仁心忠厚,富有而崇尚节义,使自身荣耀。他的儿子陶琢又能约束自己奋起自立,有一番功业。因而陶公一生留下的精神可以推知。应该有墓志铭来传扬他的事迹。1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高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选自《三国志·魏书》)解析:解题时,应先通读文段,再进行断句,可抓住句中的“然”“盖”等虚词及句式第8页共22页特点,结合前后语境进行断句。参考答案: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高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参考译文:明帝就不能这样,感情牵挂着私亲,抚养婴儿,把皇位传给他,托付的大臣不能专一,必定使旁支亲族的人参与,结果曹爽被诛杀,齐王被废黜。高贵公才智早熟,勤学好问、崇尚文采,大概也有文帝的风度吧;但他轻率浮躁、恣意泄愤,使自己陷入大祸中。跟踪检测(四十三)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上高县学记苏 辙古者以学为政,择其乡闾之俊而纳之胶庠,示之以诗书礼乐,揉而 .熟之,既成使归,更相告语,以及其父子兄弟。故三代之间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无不由学。习 其耳.目,而和其志气,是以其政不烦,其刑不渎,而民之化之也速。然考其行事,非独于学然也,. . .郊社、祖庙、山川、五祀,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故其称曰: “政者,君之所以藏身。 ”盖古之君子正颜色、动容貌、出词气,从容礼乐之间,未尝以力加其民。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至于后世不然,废礼而任法,以鞭朴刀锯力胜其下,有一不顺,常以身较之。民于是始悍然不服,而上之人亲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术亡矣。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为政,曰: “吾闻之夫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夫使武城之人其君子爱人而不害, 其小人易使而不违, 则子游之政岂不绰然有余裕哉?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 .民。县令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 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 .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第9页共22页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选自《栾城集》,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其耳目习:练习.B.是以其政不烦.烦:急躁C.其刑不渎.渎:轻慢D.而县亦无学以诏.民诏:命令解析:选D 诏:告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揉而熟之.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而民之化之也速.吾从而师之.乃谋建学宫今君乃.亡赵走燕.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解析:选

D

A项,前者为连词,表顺承;后者为连词,表转折。

B项,前者为结构助词,的;后者为代词,他。

C项,前者为连词,于是,就;后者为连词,却。

D项,两者都是连词,表目的,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学为政”就是挑选才智出众的人到学校学习, 学成后让他们传授知识给周围的人,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B.作者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 从而强调了“以学为政”的重要意义。C.文中列举子游“以弦歌为政”的事例,肯定了子游的做法和成绩,证明了“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的观点。第10页共22页D.上高县县令李怀道建造学校,体现了“以学为政”的思想,作者为这件事作记,很赞赏他的这种做法。解析:选B 文中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 “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 是为了强调“藏身之术”的重要意义。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译文: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译文:参考答案:(1)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案件、诉讼都不推托给府里。他(李怀道)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参考译文:古人用劝学作为治理政事的手段,选择乡里才智出众的人把他们放到学校里,用诗书礼乐来教导他们,磨炼他们使他们成熟,学成后让他们回去,互相传授知识,普及到他们的父子兄弟。所以三代时,养老、飨宾、听诉、受成、献馘,没有一个不是要经过学习的。练习他们的耳朵和眼睛,调和他们的志向和气节,这样则可以使他们遇政务不急躁,遇刑罚不轻慢,百姓的教化工作也会开展得很快。然而考查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单单是学习的问题,凡是郊社、祖庙、山川、五祀这些与礼乐有关的事情都可以用来治理政事,教导百姓不要违反法令。所以说:“政治,是君主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古代的贤君端正态度,为他人的喜悲而动容,出口用词有气度,操办礼乐从容且坚定,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力量施加给百姓。百姓看着这一切而得到教化,所以不违逆他们君主的意思。这就是君主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如此坚固的原因。到了后世就不是这样的了,废除礼乐而使用法律来治国,用武力来强行使百姓顺从,只要有一个不顺从,常常是亲自去改变他们。百姓于是开始蛮横不服从,统治者切身尝到这种弊端,而古人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的方法消亡了。子游在做武城宰时,用弦歌来作为治理政事的手段,他说:“我从夫子那里得知,君子学习知识则爱人,老百姓学习知识则便于驱使。”让武城的人,君子爱人而不害人, 老百姓便于驱使而不违反法律,那么子游这样的为政手段,难道不是绰绰有余吗?第11页共22页上高县,是筠州的一座小城, 坐落在山林之中,百姓不懂得学习, 而县里也没有学校来告诫百姓。县令李怀道刚刚来到这里,思索教导百姓的方法, 于时谋划建立学校。县里的百姓知道了他们的县令要让他们受教育, 也一起出力帮忙来修治这件事, 不超过一年学校的事就齐备了。祭祀有了厅堂,讲课劝学有位子,课后学习有屋舍,吃饭洗澡有小屋,小城的人拿着经书来学习的有几十上百人,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案件、诉讼都不推托给府里。 李怀道为学校的成立感到高兴, 也为百姓不违法感到高兴,知道这一切都是学校的功劳, 求我来记下这件事, 告诉后来人不要废除劝学这件事。 我也赞赏李怀道治城用古代的办法, 他能得到民心的原因, 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 所以我为他写下整个事情,用来记录上高县有学校的开端。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有删改)解析:解答此题,考生应在读懂文段大意的基础上,注意其中的标志性词语,如“也”“而”“又”“者”等都是虚词, “尹少荣”“谌”“段公”都为专有名词。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即可断句。参考答案:淮西寓军帅尹少荣 /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参考译文:驻扎在邠州的淮西军主帅尹少荣,是个刚直的人。他来见焦令谌,大骂道:“你还是人吗?泾州田野都成红色了, 百姓将要饿死;而你却一定要得到谷子, 又用粗棍重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位有仁义讲信用的长者,你却不知敬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题。投时相书欧阳修 某不佞.,疲软不能强筋骨,与工人田夫坐市区、服畎亩,为力役之劳,独好取古书文字,考寻前世以来圣贤君子之所为, 与古之车旗、服器、名色等数,以求国家之治、第12页共22页贤愚之任。至其炳然而精者,时亦穿蠹盗取,饰为文辞,以自欣喜。然其为道闳深肆大,非愚且迂能所究及。 用功益精,力益不足,其劳反甚于市区畎亩,而其所得,较之诚有不及焉。. .岂劳力而役业者成功易, 勤心而为道者至之.难欤?欲悔其所难而反就其易, 则复惭圣人为山一篑止焉之言,不敢叛弃。故退失其小人之事,进不及君子之文,茫然其心,罔识所向,若弃车川游,漫于中流,不克攸济,回视陆者,顾瞻徨徨。然复思之,人之有材能、抱道德、怀智虑,而可自肆于世者,虽圣与贤未尝不有不幸焉。.禹之偏枯①,郤克②之跛,丘明之盲,有不幸其身者矣。抱关击柝,栖惶奔走,孟子之战国,扬雄之新室,有不幸其时者矣。 少焉而材,学焉而不回,贾谊之毁,仲舒之禁锢,虽有其时,.有不幸其偶者矣。今以六尺可用之躯,生太平有道之世,无进身毁罪之惧,是其身、时、偶三者,皆幸于古人之所有者。独不至焉,岂天之所予不两足欤,亦勉之未臻欤?伏惟明公履道怀正, 以相天下,上以承天子社稷之大计,下以理公卿百职之宜, 贤者任之以能,不贤者任之以力,由士大夫下至于工商贱技,皆适其分而收其长 .。如修之愚,既不足任之能,亦不堪任以力,徒以常有志于学也。今幸以 .文字试于有司,因自顾其身、时、偶三者之幸也,不能默然以自羞,谨以所业杂文五轴贽阍人,以俟进退之命焉。(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注] ①偏枯:半身不遂 。②郤克:郤献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身残志坚的元帅。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不佞,疲软不能强筋骨佞:才能.B.而可自肆于世者肆:放纵,恣意而行.C.少焉而材,学焉而不回少:年幼.D.皆适其分而收其长.长:长处,优点解析:选B肆:体现,展示。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其劳反甚于.市区畎亩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其所得,较之诚有不及焉.B.余扃牖而居.第13页共22页勤心而为道者至之 难欤.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幸以文字试于有司.D.焉用亡郑以.陪邻解析:选A A项,均为介词,表比较。 B项,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修饰。 C项,代词,代指这种情况;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喜欢阅读古代的典籍,对古代圣贤君子的做法深入探究,他认为这样做的辛苦程度远远超过匠人农夫做体力活。B.作者认为即使古代才华横溢、道德高尚、心忧天下的圣人贤者也会有不幸,而自己生于太平盛世是幸运的。C.作者认为大禹、郤克、左丘明因身有残疾而不幸,而孟子、扬雄则因生不逢时而不幸,贾谊、董仲舒因为对手而不幸。D.欧阳修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是表明自己比古代那些圣贤幸运, 为能够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为国家出力而感到高兴。解析:选D “目的是表明自己比古代那些圣贤幸运, 为能够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为国家出力而感到高兴 ”说法错误,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宰相的重用。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欲悔其所难而反就其易,则复惭圣人为山一篑止焉之言,不敢叛弃。译文:如修之愚,既不足任之能,亦不堪任以力,徒以常有志于学也。译文:参考答案:(1)我后悔选择艰难的道路,想回头做容易的工作,却又在圣人说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句话面前感到惭愧,不敢背叛放弃初衷。像我这样愚钝,既不能够凭才能被任用,也不能凭力气被任用,只是我常常致力于探求学问。参考译文:我没有才能,身体孱弱,筋骨不强健,不能像匠人农夫一样在市井街巷、田亩中从事体力劳动,我只是喜好阅读古代典籍, 考察探究自古以来古圣先贤的一些做法, 和古代的车马、第14页共22页旗帜、服饰、器物、名色等方面的事情,来探求治国的方略、任用贤才和愚者的方法。至于那些明白而精辟的思想, 有时也会苦心钻研, 寻章摘句,装饰自己的文章, 来让自己内心愉悦。然而那些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学问深远博大, 并不是愚笨并且迂腐的我所能探究到的。我下的功夫越精深, 越觉得自己能力不足, 这反而比在市井田亩中劳作更辛苦, 然而我的收获,和他们相比确实不如他们。 难道从事体力劳动成功容易, 费尽心力研究学问成功困难吗?我后悔选择艰难的道路, 想回头做容易的工作, 却又在圣人说的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句话面前感到惭愧, 不敢背叛放弃初衷。 所以如果放弃初衷, 还不如普通人做的事情那样有成就,继续努力又比不上圣贤的文章, 内心茫然,迷失方向,就像放弃车子,在江水中漫游,不能够渡过江水,回望陆地,环顾四周惊慌不安。然而我又想到,一个才华横溢、道德高尚、心忧天下,在世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人,即使是圣人贤者也恐怕会有不幸啊。大禹半身不遂,郤克跛脚,左丘明失明,这是因身体而不幸。守关巡夜,烦恼不安,四处奔走,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扬雄生活在王莽时代,这是因时代而不幸。年少时就才华横溢,探求学问执着如一,贾谊被毁,董仲舒被禁,他们虽然遇到了好的时代,但也因他们的对手而遭受不幸。现在,凭着身高六尺的躯体,生活在太平有道的盛世,没有因做官而获罪的恐惧,这是我在身体、时代、对手这三个方面都比古人所拥有的幸运。唯独我没有达到古人的高度,难道是上天所给予的东西不能两全吗?或许是我努力的程度不够吧?想到您躬行正道胸怀正义,来掌管天下,对上接受皇帝关于治理国家的重大策略,对下管理各级官员的事务,有才能的人按才能去任用,才能不高的人按力气去任用,从士大夫向下一直到工匠商人这类从事低贱工作的人,都依据他们的职分来使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像我这样愚钝,既不能够凭才能被任用,也不能凭力气被任用,只是我常常致力于探求学问。现在,有幸凭文章参加朝廷的考试,因为考虑到自己在身体、时代、对手这三个方面的幸运,不能默默地埋没了自己,就恭敬地拿我所写的五篇文章送给您的守门人,来听候能否被任用的命运。1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彼在文武百僚中确有超卓之眼孔敏捷之手腕而非他人之所能及也彼知西来之大势识外第15页共22页国之文明思利用之以自强此种眼光虽先辈曾国藩恐亦让彼一步而左宗棠曾国荃更无论也(选自梁启超《李文忠公事略》 ,有删改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如“而”“也”等虚词。然后结合大意即可

)断出。参考答案:彼在文武百僚中/确有超卓之眼孔/敏捷之手腕/而非他人之所能及也来之大势/识外国之文明/思利用之以自强/此种眼光/虽先辈曾国藩/恐亦让彼一步

/彼知西/而左宗棠/曾国荃更无论也参考译文:他在文武百官中,确实有出类拔萃的眼光、敏捷的手腕,不是别人能够比得上的。他知道西方的国际形势, 懂得外国的文明,想着利用它们以奋发图强, 这种眼光,即使是前辈曾国藩,只怕也要让他一步,至于左宗棠、曾国荃就更不用说了。跟踪检测(四十四)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古今家诫》叙

①[宋]苏

辙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 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 .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②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 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集《古今家诫》 ,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 “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第16页共22页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 市人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 .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注]①叙,即序,评论、介绍作品内容的文字。②“《诗》曰”句,出自《诗经·大雅·泂酌》。泂,远。潦,指活水。(fēnchì),蒸饭、酒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就利也果.果:果敢也强:勉强B.不贤者不强.C.能就其业就:得到.D.特患无以发.之耳发:阐明解析:选C C项,就:成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辙少而读书.A.吾尝终日而.思矣为之号令以.戒之B..可则谏,否则去.C..虽广之天下可也.D..解析:选A

A项,连词,表修饰,不译。

B项,连词,来、用来

/介词,在⋯⋯时候。C项,连词,就

/连词,或。

D项,代词,它,指书

/助词,不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首先以《老子》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随之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论述“慈之所以能勇”的道理,赞扬了父母给予儿女们的慈爱之心。B.为了说明父母告诫子女与其他人不同,作者以老师对于学生、君王对于臣子、臣子对于君王、儿子对于父亲等作比照,使人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至诚至殷。C.作者借少时读书所记之事来描述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教育子女时那种独有的耐心、第17页共22页诚挚、循循善诱以及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D.本文有描写,有议论, 描写生动形象, 议论淋漓透彻;融描写、议论、 情感于一炉,或进行比照,或引用古诗,或发出感慨,文势跌宕起伏。解析:选

C

C项,文章第二段主要写孙景修汇编《古今家诫》

,作者读了之后很感动,但没有“描述自己的父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译文:市人过之者亦莫不泣也。译文:参考答案:(1)纵然他们本身并不贤能,告诫子女时也必定会真诚无私又尽心竭力,更何况那些贤能的父母呢?路过街市的人没有谁不(感动而)流泪的。参考译文:老子说:“做到仁慈就能够勇敢,做到节俭就能够广大。”有人问:仁慈,怎么会变勇敢?我的回答是:父母对于子女,爱之既深,所以为他们考虑的事情很多也很深。因为深爱的情感所以才能够做到精深的思虑,所以他们为了保护子女躲避灾祸就很迅速,而为子女成就利益也十分果敢,这就是仁慈能够导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比其他的人贤明,这是形势必然到这步啊。我小时候读书,看见父母告诫他们的子女,不厌其烦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伤心地唯恐子女听不进去劝告。那人感叹道:是啊,这就是父母的心啊!老师对于弟子,给他们立了规矩传授给他们知识、本领,贤明的人引导他们,不贤明的人也不勉强他们。君主对于臣子,对他们发号施令来告诫他们,对于贤能的给予官职,对于不贤能的不授予官职。臣子对于君主,可以的话就谏诤,不然就离职。儿子对于父亲,用隐约的言辞劝谏,不敢太显露,这都是因为礼仪的存在约束着。父母就不这样了,儿子即使不好,哪有遗弃儿子的呢?所以他们竭尽所能教给子女,直到没有遗憾才停止。《诗经》说:“从远方酌取流水,从那里舀取注入此中,可以蒸饭煮酒食。君子品德真高尚,好比百姓父母般。”即使是像流水那样卑陋也不舍弃,就像父母不遗弃子女一样。所以父母对于子女,是人类伦理道德的极致。纵然他们本身并不贤能,告诫子女时也必定会真诚无私又尽心竭力,更何况那些贤能的第18页共22页父母呢?太常少卿,长沙人孙公景修,年幼丧父而受教于母亲,母亲贤能,能够成就他的学业。等到老了之后,就感激母亲的心意而不能够忘怀,作《贤母录》以表达他的心意。以后又汇编《古今家诫》,记录了四十九人,拿来给我看,并说: “古代就有汇编这种书的人,而他们的内容不完整。我对此感到遗憾, 所以又作了此书。 集中天下众多父母的心, 用来馈赠给天下的人,希望能够带来益处。 ”我读了之后感叹道: “即使有凶悍的儿子在集市上狠斗,没有人能够阻止, (但)听到父亲的声音就收敛罢手退去,路过街市的人没有谁不 (感动而)流泪的。慈孝的心,所有的人都有,只是担忧没有能够阐明它罢了。如今的这本书,大概将会阐明吧!即使推广流传于天下也是行得通的。 自从周公以来到如今,父戒四十五人,母戒四人,孙公又要将它加以发扬光大,没有停止。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选自《全唐文》,有删改)解析:答题前要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进行断句。断句时要抓住重点实词、虚词等,如“佛骨”“自”“传”“而”“帝王”“梁武帝”等。参考答案: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参考译文:佛骨从凤翔运来,传到京师的各个寺院。 韩愈上奏说:“自伏羲到周文王周武王时, 都没有佛,他们的寿命却长达百岁,甚至还有超过百岁的。但自从佛法传到中原之地,帝王信奉它,寿命反而不能长久。梁武帝信奉它最为恭敬,但是国家大乱。请烧掉丢弃佛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题。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 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魏忠贤怒,以语侵内阁,留中不下。擢左佥都御史,疏陈兵食大计,规

.切内外诸司。吏部郎第19页共22页中徐大相言事被谪, 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劾忠贤,三俊亦上疏极论。寻署仓场事。太仓无一岁蓄,三俊奏行足储数事。忠贤尽逐涟等,三俊遂引疾去。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 劾三俊,褫职闲住。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大获谴 .。明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 “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 ”帝褒纳之。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积逋至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已。 三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 三俊力祛宿弊,. .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居七年,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帝以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录囚, 流徒以下皆减等。三俊以文武诸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帝从之。代州知州郭正中因 .天变,请举寒审之.典,帝命考故事。三俊稽历朝宝训,得祖宗冬月录囚数事,备列上奏,寝 .不行。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国变后,家居十余年乃卒。(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规切内外诸司规:相劝.B.大臣大获谴.谴:贬谪C.积逋至数百万逋:逃亡.不行寝:停止D.备列上奏,寝.解析:选C逋:拖欠。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而兵部又增兵不已.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帝以阴阳愆和.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第20页共22页代州知州郭正中因 天变.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请举寒审之.典D.纵一苇之所如.解析:选A 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B项,动词,认为 /连词,表目的,来。 C项,介词,因为 /介词,凭借。 D项,助词,的 /动词,到达。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初年,郑三俊担任太常时,上书指出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侵占贪污的种种罪行,使得魏忠贤十分恼怒。B.在吏部郎中徐大相因为上书言事被贬谪、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时,郑三俊都直接向皇帝上奏章救他们。C.郑三俊被重新起用后担任南京礼部郎中,监督浙江粮食储备的工作,后来代理仓场事务时又多次上奏朝廷有关粮储的事情。D.郑三俊曾两次参与对京官的考核工作,第二次考核京官时,他罢免了京城中七十八名不称职的官员,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公正。解析:选A “担任太常时”错误,由原文中的“未上”可知,事件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