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四专题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_第1页
2023年第四专题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_第2页
2023年第四专题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_第3页
2023年第四专题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_第4页
2023年第四专题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专题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主持人:谭轶斌(以下简称“谭”)参与人:巢宗祺(以下简称“巢”)郑桂华(以下简称“郑”)第一节课谭:老师们,大家好!高中语文新课程远程研修进入到第四个专题。写作理应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和阅读相比,它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还比较薄弱,要达成高中语文课标提出的“表达和交流”的目的,还要做相称多的努力。本专题就将围绕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问题,来展开研讨。这个专题我们准备讨论六个问题。一方面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当前学生的作文状况到底是如何的?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郑:说起来社会上对学生的作文教学的状况批评还是很多的,但是我觉得现在还是有许多学生写得还是不错的。有思想的学生还是有的,只但是从整体的、从全国范围来看,学生的情况,作文教学的情况,都不是很抱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是学生缺少思考,缺少思想。你看现在学生的作文看下来,差不多是千人一面,我印象很深的是2023年那年我去阅卷,题目是《我想握住你的手》,我看一看基本上是这样三类:一类是握住古人的手,辛弃疾的手,李清照的手,苏轼的手;然后第二类是感动中国,洪战辉的手,丛飞的手;第三类是父母啊老师啊,那么父母老师应当可以写出真情实感的,涉及前面两类,是不是不可以写出思想,也是可以写出思考的,但是他们普遍是赚泪的,是很概念化的,缺少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个与他没有静下心来,去认真地观照自己的生活是有关系的。这是第一个方面,他缺少思想,缺少思考。谭:这是一种模式化的,套路化的。郑:是的。刚刚说到这一点,写几类人的时候,没有东西可写。写的这些材料,都是很熟悉的,这是由于他选的题材和他结识的深度,和他表达的对生活的结识、对社会的关照这个也许也是有关系的。你看刚刚讲到的他们写的这些题材,比如说写父母,这些生活中关心他的有很多细节,有许多生活场景,可以记录到他们的材料中去。但是我们看到的普遍是很难让老师眼前一亮,很难让老师心里波动的,这是第二个方面,题材上的滥套。可以写出自己有感触的东西少。更多的是他们很喜欢用的是公共信息。公共信息比较多。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但是我们关注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东西,不是汶川地震中那些经典的镜头,那些让我们流泪的东西,而应当是那些让我们流泪的过程,让我们触动的过程,也就是他自己在看电视报纸的过程中他内心的触动,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我们却往往关注的是公共信息。巢:在这里我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作文存在的这些问题,等一下我们再来讨论这些问题存在的因素,我先补充两个意思。刚才郑桂华老师说,现在学生写得好的也不少。现在社会、家长评价学生的写作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其实这个是很难评价的。为什么呢?由于现在学生的人数多了,好的多了,差的也就多了。所以你简朴地说,比过去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个很难说。就像我听人说的,现在去学跳舞的人多了,舞蹈家少了;现在去学书法的人多了,书法家少了。所以不想去简朴地去说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免得引起误解。第二个说的学生考虑问题比较浅,这个也许与我们的教育有关。教育缺少引导自己的思考。现在课程改革,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更加有个性的发展。比如学生写出来的是公众语言,现在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郑:刚才巢老师讲的,我们现在的新课改,就是希望学生去真切地体验生活。其实他们是有体验的,只但是他们在整个这个话语背景下,他们习惯于讲那些认为别人是想接受的。巢:现在反映出来的,一个是学生讲的材料,都是那些大家熟悉的材料,没有新的发展。其实他身边应当有很多富有个性的很典型的材料,只但是是他没去发现。需要他有会发现的眼光,不善于发现,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他写的语言,你不说是套话吧,也是刚才讲的,大都是一些公共语言,是大家习惯讲的语言,没有个人色彩的。郑:说到这个语言,现在的孩子,作文从结构到具体的句子,也是模式化比较严重。我看下来,不仅仅是高考的作文,就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他一拿到作文的题目,或者是拿到竞赛作文的题目,也就是在规定状态下写作文,他很习惯于用那些模式来套,入题要快啊,中间是如何分层推动啊,最后总结啊,这种还算不错的。尚有更严重的,整个是语焉不详,结构混乱。谭:现在很多学生写作,很多是现成的话语。我举两个例子:学生要写登长城,登上后他要抒发自己的感慨,他就写“此刻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他永远是这样一些现成的话语。他写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完了他要抒写自己的心情,“此时我想起了雷锋叔叔”。这主线就不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于是我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福柯说过的一句话:“现成的话语它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固定住你的思维。”我们现在有些学生的作文,我套用一部小说的名字“看上去很美”,我把它冠之以“三美作文”:有文采,有学识,有哲理。看上去语言很精美,词藻很华丽,文采很飞扬。然后呢,这些名言啊,典故啊运用起来,特别精当,显示出我有满腹的学识。尚有他动辄来几句所谓生活的哲理,小小年纪就是一副哲人的面孔。粗粗一看,有些文章还是挺美的,但等你读完,你不知他说了些什么。所以在这背后他是“三无”:没有自我,没有真情,没有思想。巢:所以他这种华丽是一种包装。谭:对,纯粹是一种包装。所以这样的文章,很浅,很薄,缺少一种生活的质感。刚才我们是就学生当前作文的结果谈了一些现状。那么当前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又是如何的呢,我们能不能作一点分析?郑:我就看到2023年网上做过一个“你写不好作文的因素”的调查,有33308人参与了调查,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这一点是百分之五十几,此外“讨厌写作文”有百分之十几,有14.63﹪,写作没有动力,也有13.46﹪。也就说学生对作文他是不喜欢的,不喜欢的背后他是“怕”。觉得写作文很累很烦,写完之后不知道我这作文到底有多少作用,对自己到底有多少提高。他没体验到写作给他带来的乐趣,没有满足感,成就感。这个我觉得也许也与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有关系。这个以后我们再谈。谭:刚才我们谈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在结构、在立意、在语言,涉及学生在作文中的情感态度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第二个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因素是什么?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巢:现状还会存在下去,但是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希望能将这个状况作一个比较好的改善。这个问题的因素我们从几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教育的问题,社会的问题。一个是现在的学生学习的压力很大,要完毕那么多的作业,剩下写作文的时间就是那么些。此外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学习压力大了后,给他活动的空间很小,他能亲身经历的生活是不丰富的。谭: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巢:对。尚有一点,你说他的思想不丰富,他的思想相称限度上还是要靠别人的思想来充实丰富的。怎么充实?还是要多看,多听,阅读那些很有份量的书。这一点学生还是很缺少的。郑:现在的学生不是在读书,大量的时间是在做题。我听到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一个初三的孩子,一年做的卷子有一米二高。他妈妈帮他理一理,一米二,这得多少卷子啊!谭:这叫卷子等身。巢:点评非常精彩,“卷子等身”。现在社会上老是数落我们的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学习上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情况,非常令人同情,甚至佩服。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可以学出些东西来。我老是说那个话,现在将我放在中学,我考大学也许考不上。这么大的压力下,学出点东西来不容易。作为教育工作得者,要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空间。他们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他们的思想可以变得更广阔一些,他们不能亲身去体验一下各种生活,但是你可以通过阅读啊,可以从多种媒体去吸取营养,增长生活的积累。谭:阅读是吸取。你吸取得越丰富,你表达得就越有神。我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在青春年少之际,要广泛阅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开阔视野,实实在在地下一番聚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细功夫。”再说,人不也许事事都能亲眼去看,亲耳去闻,亲身实践的。所以通过阅读他能懂得许许多多个人所无法接触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刚才巢老师也说,我们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两点一线,所以最佳的途径是让他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郑: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老师的教学也许也是有问题的。在学生的作文上,老师也许也要负起一定的甚至相称重要的责任。现在我们的教学还是比较重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在分数,不仅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某些老师的命根。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拼命让学生做大量的无谓的题。记得于漪教师说过这样的的话,这堂课你教不好,你就放任让学生去读书。你选择一些好的书让学生来读。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应当读那些书上,也是黔驴技穷。高中生应当读哪些书,假如让我们的教师开一个书目,我不知道会开成什么样子的,当然现在新课程有推荐书目,但在推荐书目之外,你的学生,符合这一个孩子他适合读什么书,那也许做得还是很不够。巢:你说的很对,你要看看教师的水平,其中有一条,你就看看他读什么样的书。去年有一个省要选拔教研员,他们有关的负责同志给我打电话,设计试题时他们要本省的老师回避,要我来给他们语文老师设计试题,规定量不要太大。我没出多少题。其中大约有两道题,一个是在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之外,请你给学生推荐一个书目。评卷的老师是大学的老师,他们就能从中掂出各个老师的份量。规定开出的书目你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读这些书,这些书的价值在哪里。简朴地开个书目很容易,但要你讲得出来道理就不容易。在这个上面开出的书目大家也许会觉得很失望的,会存在这个情况。实际在学生作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事实上与有一定数量的语文老师读书读得少,自己不写文章,在指导上当然很难说到点子上去有关。谭:现在有的教师自己的阅读量都少得可怜。当年他在象牙塔内对文学的感受力在工作若干年后他没有了,他除了读教材读教科书之外,其他的书他也许碰都不碰。说起来也许也是由于很忙,忙得像蜜蜂同样,但是他是忙得像蜜蜂同样可以酿出蜜来,还是忙得像苍蝇同样连出口都找不到。教师假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水平素养,刚才两位老师提到教育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还涉及语文教学涉及语文教师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像我们语文教学,曾经一度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刚才两位老师也说到了偏重技术啊,偏重考试啊,偏重分数啊,等等。这些都还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其实作文是能比较好的来调整学生的价值取向的,我们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的,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和我们不同样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文是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比较好的一种途径,在作文的指导当中其实我们的指导是不到位的,我听说一位专家是这样说的,在作文教学中,比较好教的是作文的有关写作的知识技巧,比较难教的是写作主体。主体从观测从体验从思考到发明,这样一种思维的能力以及他对外物从情到内蕴到外化的一个表现的能力,这个是比较难教的。他主线不能教的,是作者的才气,文章的气愤,笔墨的灵气,这些东西是不好教的,但是你最佳教的,像知识啊,技巧啊,这些东西的用处也许又不是太大。用处大一点的的确又比较难教,不好教无法教不能教的反而对作文优劣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整个作文的教学当中,我们还是比较注意技法的训练,还不注意真正的符合学生需求的一些写作规律的传授。巢:在这个上头,也不能过多苛刻地规定每一位语文老师。我们现在的写作教学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怎么样去指导学生去写作,我们现在还缺少一两本很成熟的专著或者教材。我们的语文教材一方面是阅读,多数是在阅读教学后附一个作文题,再说几句指导的话,单独编写一本写作教材就难。这样的教材是有,讲一些写作知识,其实是不管用,学生在脑子里记住了这些知识,但是要用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用。怎么真正才干指导到位,要通过写作实践。写作是双向互动的,他要写出来,老师要能就这篇文章怎么写,他要指导,还能推荐一些参考书,让学生去读那些和你要写的文章差不多的文章。尚有的老师,他手头没有现成的文章可供学生参考,他说我来替你写一篇。谭、郑:就是写下水文章。巢:对对。以前是有过这样的老师,每布置学生写一篇文章,他就写一篇、两篇甚至三篇。然后往教室后面的墙壁一贴,学生一看,就服气了。谭:这个其实可以起到最佳的提醒指导意义的。巢:这样他在后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的时候,他肯定能讲得非常深刻,篇篇在理。他能讲得到位。郑:他能贴住这个写作的整个过程来讲。巢:由于这个作文题目出来了,自己思考过,自己写了,再去看学生的作文,回忆一下自己写作的过程,他肯定能指导得非常细致。学生一看,哦,在这个题目下老师能写出三篇来,这样对学生起到非常大的指导意义。谭:这样学生会非常服气。所以教这样一些静态的知识作用是不大的。我们返回来,就是要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如何去体验生活,去积累素材。这样,“手中有粮,心中就不慌”。关键是我们的学生现在是手中没“粮”,他手中没有掌握丰富的写作材料,他手中没有“米”啊。这些“米”它是来自生活当中的,生活中它有许多“死”的资料,比如报刊杂志上的;它也有一些“活”的资料,那我们老师要故意引导学生怎么去感受生活,如何去思考生活。我们可以规定学生你天天必须挤出一刻钟的时间去读书看报,这个读书他细水长流地去做,最后他就可以集腋成裘了。所以我想啊,学生作文的源头还是要有生活。郑:是啊。讲到这里我就想补充一点,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刚才你说让学生天天挤出一刻钟时间去读书报,我想起了方仁工老师就搞过一个“天天写作九百秒”,就是规定天天那九百秒的时间就是要写,至于写什么不规定。后来他们的市北中学写作长廊有七块,根据写作题材提成七块,有科幻,有生活浪花。这样他养成了天天写一写的习惯,这样就是将他生活中天天观测的那一些点,生活中那些难忘的细节记下来,成为将来作文当中大的一个素材。当初你要他观测生活,这样一些体现原则的规定也许是很难贯彻的。但你要他进入到一个写作的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中,他对生活的观测,对生活的关注,相对来说他就有这根弦了。所以要解决学生对作文一个“怕”的问题,对写作感到一个“难”的问题,除了阅读积累问题之外,一定要让他养成一个天天写作的习惯。谭:他对生活的观测体验,时间长了以后,他会感到这种生活体验是很故意思的,很有情趣的。然后他的思想表达就会有见解。回过头来,我觉得生活化或许是我们中学写作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写作从主线上来说,它不是一种技巧,而是生命的一种自由的表达。巢:写作它肯定也有技法,有技巧,但它脱离了具体的内容,脱离了思想,情感,将技法抽象出来,他这个技法学了没用,你一定要将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才干真正体会到技法的妙处。体验生活,加强阅读,从这里面积累了思想,并且自己慢慢会有这样一种愿望:我有东西想说了,我也想说了。另一方面我们要引导推动甚至要给他一点压力逼着他去写,由于人有时候是有一些惰性的。我自己上学的时候,有想法有写作冲动的时候,由于惰性,冲动过去了也就不想写了。这时假如有人帮你推一把,我立即就动手写,那就成文章了嘛。所以一方面让他通过阅读,让他有积累有思想有情感,另一方面也要将写作的规律技法介绍给他,使他有一个参考的模板。同时要经常督促他,这样学生也不见得觉得作文是件非常可怕的事。郑:讲到这里我想起你说的“督促引导”这两个词,比我刚才讲的规定“九百秒”表达得更规范更好。为什么要有七彩长廊,那是为写得好的学生一个展示的地方,我以前有一个邻居,后来成了科学家,他说:“小郑,我觉得作文最佳教了,我们老师的诀窍就是将写得好的作文贴到墙上去。”他是搞生物工程的,他的意思就是说,写作就是要激励,让他感觉到,我写作是故意思的。让学生感到老师欣赏我了,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任何一个闪光点,让他感到写作文和做一个数学题同样,是故意思的事情。谭:我这里插一句,我们的学生是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的,所以多多鼓励非常重要。巢:我也想到两件事情。自己做学生的时候,有时看到报纸上的一些文章,觉得自己也有话要说,但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阵地,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现在有些学校它提供一些阵地,如校刊啊班刊啊,它鼓励学生去发表,至少在这个地方,它给他的同学提供了一些想法。郑:我以前做过网络版的作文实验。一个是在网络上写,后面同学跟帖发表意见;一个是在作文本上写,老师精心批改,一个学期下来,明显地在网络看到上写的作文质量,比在作文本上老师精心批改的作文水平好得多。那就是说,他觉得我写的东西有人关注了,有人回帖了,就仿佛我们写博客,觉得我不只是作为一个作业在写,而是为有读者而写。心目中有一些读者在,他就有一种成就感。巢:交流的对象多了。郑:对。他有一种满足感,就不会觉得是在完毕老师交给的一项作业,我觉得这个是满要紧的。谭:有了展现自己才华的一个平台。刚才我们谈到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因素,也谈了一些改善这些问题的方法。目前社会上关于作文指导的书是满天飞,让我们的学生涉及我们一些老师是无所适从。那么我们谈的第三个问题是怎么看待那些传授写作诀窍的指导书?巢: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读的这方面的书不多。讲的时候也许会得罪人。有很多语文老师,他们有一些很好的经验,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于是出版了一些作文指导书。我手头就有好几本,是别人送的,一般我不会去买。当学生的时候,除了老师的指导之外,自己也想看看一些作文指导的书,买来看看后,觉得对自己仍然没有什么帮助,自己仍然不会写嘛。后来自己慢慢长大了,也尝试写文章了,但是也不是看了那些指导书去写文章的。那些作文指导书里面有好的,但是参差不齐,或者说良莠不齐。那些经常写下水文章的老师,他们的指导书应当是有质量的。有的老师是将写作学的东西加上学生的习作拼凑,这样的指导书大约价值不大。听学生说现在这样的书充斥图书市场。郑:作文指导书我看了以后,觉得大约有两类:一类是以例文为主,加一点点评;一类是以技法指导为主,然后在后面附一点文章,重要是这两类。我是这样看的,前面我们也谈过,技法其实是末。一些老师他自己教技法都没有多少办法的时候,你去买一点来帮助备备课也未尝不可。毕竟我们现在的作文教材不多,只能在良莠不齐中选一点利于你的教学的书。这个也许不是最有用的。最有用的还是回到前面来。我看到像笑话同样的作文指导书里的一个内容,那个书里老师教学生的材料中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材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说这句话你随便什么作文里都可以套。怎么套?比如说“山的稳重,水的灵动”,它第一句话就是“屈原向我们走来”,接下来写他的爱国之情像山同样稳重,接着扩充一点点;他的文思像水同样灵动。这是2023年的江苏卷。次年还是江苏卷,考的是“凤头,猪肚和豹尾与人生”,它还可以写“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这是屈原的人生的凤头;屈原举身赴汩罗江,他划出了人生的豹尾——一路拿同一个材料以不变应万变,我觉得这样的指导是很可怕的。巢:甚至是误人子弟。郑:很可怕的。巢:这是误人子弟。他的目的很明确,你不会写作文,我来教你。这个学生用了他这个砖之后去敲大学的门,进了大学的门之后他还是不会写文章。郑:说起来很可怕的。其实现在高考不是靠这种虚假的抒情来获得好成绩的。其实各地高考都在提倡写有思想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所以看这种指导书我们是要谨慎的。巢:我听人讲个故事。他说某某地方,他去那里听课,那里有位老师教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快并且文采又好。本地也在帮他去宣传,也有不少人去参观。听课的人,当场命题,学生几分钟后作文就写出来——就是口头说,你佩服吧?并且很有文采,体现出这个学生基础很好。后来有人一想,不对啊,我刚才指出的那个题目,是秋天的背景,他怎么讲出来是春天的背景文章呢?语言很美,但仿佛与我的命题不匹配啊。他怎么教法呢?他让学生将有关写景的,有多少种,你就背下来,写人的有多少种,你就背下来。然后出一个题目,老师指导你怎么样去把它组装起来。就像组装电脑成批量的零件,组装起来就行了。所以这样一种教法也是害人的。谭:所以刚才两位老师谈了,一些作文指导书也要一分为二地去看,有一些好的指导书的确能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受益的。让你站在一个高海拔的基座上让你登堂入室。但是更多的作文指导书是枯燥的,是板着脸孔来说话的,是纯粹介绍一些技巧的。这节课我们重要谈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状况以及一些突出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并且还就作文指导书展开了讨论。我想就写作而言,的确是学生主体内在一个自由的表达。它依赖于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沉思,依赖于自我个体的融入。假如我们想要让学生饶有兴致地作文,可以敞开心扉地去作文,可以用自己独有的声音来抒写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老师一方面要做的是要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言说的欲望,让他们有一种表达的内驱力,而不是让他们照着某些作文指导书上说的所谓的写作模式,教给学生一些静态的写作方法,更不要去总结那些满分作文的诀窍。有一句话叫做“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我们千万不要去曲意逢迎,投其所好,那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老师们,再见!

第四专题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主持人:谭轶斌(以下简称“谭”)参与人:巢宗祺(以下简称“巢”)郑桂华(以下简称“郑”)第二节课谭:老师们,我们接着上课。上节课我们重要是讨论是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因素以及改善的办法等等。这节课我们重要谈中学写作教学中,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郑:我感觉最大的问题也许是,在教学上重阅读轻写作。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更多更多,老师们也许觉得在阅读上更有事可做,他们觉得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多,会觉得效果会好一点,写作教学上投入过多的精力是荒废田地。这是我的第一个大的感觉。谭:的确是这样,写作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始终处在低谷阶段,很多语文老师还是重阅读不重写作。我们看平时很多课时是安排给阅读教学的,写作课是可有可无的,经常是被挪作他用的。我想,假如高考作文不是占着那么高的比重的话,那么写作教学的地位会更加岌岌可危了。巢: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地位也许是倒过来,重写作。写作在考试中分值占的比例将近一半。也有些专家建议超过一半,写作是表现一个人综合语文素养的。因此有人建议把它占的份量放大一些。轻写作一个也许是思想结识上的问题,第二个也许是无奈。一个学期假如安排写作课几十个课时,他也许也觉得受不了。因此,轻视写作,一个是结识的问题,一个是它缺少一个抓手。谭:教材没有编好,前面您也提到过。巢:现在我们自己来做这个事情也比较困难。写作方面的研究相比还是很薄弱的。现在大家叫得很凶,写作应当怎么怎么的,但是编出来的教材大家看看,中小学生去用,还实在是一个问题。郑:它实在是一个太综合性的活动。它涉及到思维的,生活体验,积累的,很多方面。尚有语言的表达。谭:就是说整个写作的教学还是缺少一种系统的设计。所以我们不能把写作的问题都归结到老师的身上,就是说写作处在这样一种自流状态和写作教材也是有联系的。那么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我会很认真地去阅读文本,然后去查阅一些资料,接下来我要制定教学目的,我要设计教学,等等。但是面对作文教学,我只能凭着自己的一些经验,我个人的一种好恶来进行。今天我觉得审题很重要,那么今天我就进行审题的训练。我今天想到立意很重要,那么我就进行立意的训练。今天我觉得材料很重要,我就规定学生重视积累。所以用一个不恰当的成语就叫做“朝秦暮楚”,很少系统地去考虑作文训练的内容。郑:教材也是有设计的,你看全国的教材,上海的教材,其他地方的教材,涉及现在的选修系列,也有写作设计。但是普遍反映不是好用。这也许是一个教材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是一个因素,也也许是教材自身的局限性。巢:这几年从全国几家新课程实验教材来看,他们都编写了写作教材,比过去有了进步。大家都在探索。作为一个教材,不能光从教师的角度考虑,不能光考虑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要把这个设计进去,这就比较难。现在教材还没有达成抱负状态。郑:及格状态有没有还不知道。我觉得尚有一点自我评价的主观性。由于作文评价很难有一个唯一的标准。不同的人读这一篇文章感觉是不同样的。天津80年代做过一个实验,同样一篇作文他们找各个省市去打分,在同一个省市内部,最高分最低分差到五十分。在不同的省市也许距离更要大啦。同一所学校也做过实验,也是有二十分的差距。甚至同一个老师今天批和一个月之后批,分数也是不同样。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老师觉得我教作文还是不教,都差不多,所以这个评价的问题是需要研究的。由于很多老师考量的是分数。领导考评是看高考的分数,看月考的分数,期中期末考试的分数。当然这是有问题的,但是老师在现实的压力中,他也要考虑这一点,为什么老师更多的将时间花在文言文教学上?由于她觉得花在文言文上我看得见。我让学生将诗词背一背,将文言文特殊的句式背一背,学生总是能有收获的。巢:力气花下去就看到了。郑:教学评价我们的老师和领导是要考虑的。巢:刚才你说针对同一篇高考作文,不同的老师看不同样,不同的时间看也不同样,也有误差。阅卷老师的眼光不同样,心情不同样,不同的时间劳动强度不同样,短时间要看那么多作文,对他的精神状态有影响。为了减少这方面的误差,我提过多次建议,人家觉得有道理,但是实行起来有困难。如何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阅卷队伍,这实际是很重要的。这样一支队伍在高考评卷的时候,要花那么一天两天或者三天大家在一起研讨一下,不要光凭主观的眼光。心里要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届时分派给你,这把尺子基本要接近一些,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少主观性。在上海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参与过阅卷以后感触很深。有一年请了上海区重点两位年资相称高的老师,他们工作也很认真,他们二人规定在一个组。在试批的过程中,各个组之间要交流,看来看去发现二位老师的标准和其别人不同样。别人看的一类卷,他们认为可以判为四类卷;他们看的二类卷,别人看来是三类卷,完全与其他的人不同样。一天下来,其他老师跟我讲,这两位老师不行,与我们的差距太大了。我说明天再看一看。第二天,别的老师又跟我讲,哎呀,我们精力都耗在那上面了,他们俩改的试卷,我们还得重新打分。一天半下来我们别改卷了。后来把他调到试题客观性比较强的评卷组去了。这俩位老师喜欢的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创新的文章。郑:他们喜欢那些按照规矩写下来的文章。所谓的规矩就是套路。巢:对,套路。别人觉得这篇文章俗套,他觉得是好文章,所以各人的眼光不同样。谭:还是把握的标准不同。巢:曾经上海市政府下过一个文献,让所有的大学中文系老师去批改高考作文。我觉得他们不了解,大学中文系老师不一定都适合评阅作文。我是搞语言学研究的。以前我带本科生硕士生的时候,会受专业习惯的影响,对学生的文章的细部、对语言够不够对的、精致看得很仔细,对它的整体评判削弱了。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份作文眼光是不同的。此外尚有一部分老师,他上大学中文系是个误会,他不应当上这个专业。谭:也就是他对这个文字的敏感度不够。巢:对,对。有人说在几分钟内给一个学生改一篇作文,认为这很粗糙的。其实一个人评卷看熟了之后,不能在几分钟内打出一个分数,事实上是不合格的。外行不懂这一点。假如你看了二三十分钟后还不能给出分数,你这个老师是有问题。郑:要么老师有问题,要么学生的作文有问题。巢:这种情况也有。就是这篇文章很特别。这种情况要讨论要商议。一般情况下,开始的时候也许慢一点,看到后来就是几分钟可以鉴定。外部的人不懂。郑:要有个职业的敏感度。巢:语文老师就应当有这个能力。语文老师就要有这个审美能力。作文好不好,几分钟之内就要能鉴定,语文老师要有这个直觉,评阅作文,其实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的专业性跟律师啊,医生啊相比一点都不逊色。它也是一项很专门性的工作。郑:刚才巢老师说一个老师在三分钟四分钟内要鉴定一篇文章,这个专业性……巢: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外人是不懂的。谭:他假如没有若干年的实践积累,他完全是判不好的,他只能凭着个人的好恶去给分。所以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一些是教师自身的主观问题,也有一些是客观的问题。面对评分的问题,教师也许也处在无奈的境地当中。但是不管如何,即使是戴着镣铐也要跳舞。刚才我们讨论了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就学生来说,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写作文是学生特别怕的一件事情。面壁十年,他还是怕作文,厌恶作文,痛恨作文。接下来我们要谈第五个问题,就是怎么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写作爱好。郑:其实上一节我们已经谈到过一点这个问题。就是增强他们的写作爱好,养成写作的习惯。提供应他们发表的一个环境。就刚刚谈到的问题,我觉得有的老师就是教模式,我觉得老师在教学时一方面不要过多地去束缚他,他还没进入到一个写作的状态,你就说这样不对那样不对,就像一个演员他还没有进入到表演的状态中,你就反复去批评去指责去挑剔去规定他,他就永远迈不出那一步。谭:我倒是想起潘新和专家讲的,作文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学阶段是放的阶段,写放胆文;中学阶段,是要适当的收,写小心文,但是这种收要很小心的,不能伤了学生那种写作的天性;到了大学阶段,他认为就可以放了,就是要收也要放。也就是小心文放胆文都要作,但是提倡放胆文。重要是以放胆文为主。郑:80年代北京景山学校搞一个教学实验,特别提倡搞放胆文。学生还没有怎么写,你就去提过多的规定,这是很可怕的。谭:这样让学生每一步走得很拘谨。郑:所以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提倡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我们老师不要作一些过多的命题作文、课堂作文。当然这类作文也要做,否则也许在考试那里校长那里过不了关。但是从高一到高三,我们对学生的随笔啊周记啊,应当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他,肯定他,鼓励他。谭:有些学生还是很有才情的。对学生在作文中展示出来的才情,我们要尽情地去庇护他,去激发他,随时去保护他也许迸发出来的思维的火花。对那些闪光点特别要加以肯定加以庇护。郑:写作是一种自我的抒发。假如这个意识老师不能让学生很清楚地明确,学生写作只是为了完毕一项作业,那么学生的激情也许激发不出来。巢:我上中学的时候,有规定要写日记。有一个同学,他在作业本上写:日记作业。老师问:为什么要写作业两个字啊?回答:我要交给你去批的嘛,不是作业吗?周记也好随笔也好,老师在这方面还是要放一放,让学生去写。十数年前我到国外一些大学碰到一些在那边搞教育研究的中国留学生,他说他在那边看到外国的老师对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老师是不大给他们改的。他说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感还没得到充足的发展成熟,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这个时候出现这些问题很正常。所以这时你让他们把意思表达出来,应当鼓励的就鼓励,有些问题你老师现在不去指出,将来他读书读多了,语感增强了,思维能力增强了,有些问题自然会消除。你一篇作文从头改到尾,学生的爱好也就没有了。现在哪些地方你肯定他之后,一次作文我只给你提出一两个地方的错误。这样他敢于写了,敢于说了,这样子他的爱好不会压抑住。好比小孩子学走路,你说第一步应当怎么走,第二步应当怎么走,第一步跨出去应当怎么样,第二步应当怎么样,他还不敢走路。谭:他们发现学生的身上的闪光点,我们批改作文是一种缺陷模型。一方面是发现他的缺陷,发现他的问题。这也许和我们的思维习惯有关。我们的法庭辩护也是这样。西方是一种“无罪辩护”,我们是一种“有罪辩护”,先看到他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再去想办法。郑:我觉得批改一个阶段的作文,不要面面俱到,求全责备。我觉得应当给他一些鼓励和指导,而不要把所有的尺子都拿过来约束他。比如最近我就训练炼字,对炼字做得好的句子,我就多划一些波浪线;对不好的,我就指出这一方面的句子的局限性。假如你要说含意不深刻,材料不新奇,各个方面规定下来,下次他肯定是没有动力的。巢:小时候有一回我心血来潮,自己想起来写毛笔字,兴冲冲地拿给母亲看:看看哪个字写得好,我母亲看看说,我看都不好。后来她看到我那失望的眼神,就安慰一下,要么这个字好一点。我心里说:哎哟,我不写了。假如那个时候得到一些鼓励……郑:那也许成书法家了。巢:书法家不敢说,但字肯定要练得好些了。至少会连续练下去,这么一弄,就不练了。你得到一点鼓励结果就会不同样了。郑;所以一些懂得教学的老教师说: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你看你那一次那么有兴致地练字——巢:是啊,没有人逼我写,是自己积极的。谭:要小心庇护学生的求知欲。要让学生多尝到成功的甜头,一旦尝到甜头,学生也许对写作不会感到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并不是一件苦差事。郑:我觉得学生可以将阅读和写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那他就感到幸福了。巢:所以我还要提到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什么是科学的眼光?我觉得我母亲评价我这个字,她也是用这个科学的眼光,艺术的眼光。她讲得没错啊,你这个字是有问题。但从此外一个角度来看,她将我的积极性打没有了,这也不科学。究竟什么是科学的眼光,这也是一个问题。由于从此外一个怎么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角度看,这个做法未必科学。郑:这个评价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到底是以终结性评价还是侧重形成性评价为主?到底是规定这一个学生这一段时间写作上的变化,还是从一个抱负境界的高中生——高一的,高二的规定来评价?所以我们的老师要看孩子气的作文时,不要用抱负的标准甚至是有问题的标准来看学生的作文,这样子孩子肯定会越写越没劲,一个人做一件事历来没有获得激励和肯定,你说他会有积极性吗?恐怕是天方夜谭。谭:要改变学生对作文的一种畏难情绪,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一方面我觉得还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鼓励他,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另一方面也许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做一些调整的。讲究一些教学方法。比如说,让学生写出他们最熟悉最真实的生活,可以发明一种抱负,发明一种生活等等。我觉得在写作教学上现在有两种极端:一种认为写作是不需要教的,他的依据是,作家有几个是教出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他去看吧。大量读以后他有了悟性,他慢慢就贯通了,他就会写了。这是一种极端,有人称之为“写作的神秘主义”,它不需要教。尚有一种被称为写作的机械主义,它什么都要教,一招一式,一步一法,似乎要把你所有教会,其实到最后他又教不会。所以这样两种极端都是不合适的,我们怎么在教学方法上作一点调整,作一些思考,也许是我们接下来要关注的问题。郑:说写作不能教,我觉得是老师在逃避责任。前面巢老师说到,判作文是个专业的活动,教作文当然更专业了。或者说同样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语文老师是靠教学生吃饭,你说写作一点不能教,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刚才谭老师提到,有人说作家有几个是教出来的,这恐怕是将中学教学生写作和文学创作混淆起来了。文学创作你说靠老师教恐怕有点难,但是教学生可以文从字顺地表达,这个还是要教的。做得好的老师和做得不好的老师,那是天壤之别。在有的班级学生就很爱写,有的班级出现多位写作高手,这跟老师教学还是有关系的。当然那种机械主义还是有问题的。谭:不管怎么样,千万不要离开写作的真谛,写作的真谛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地把学生作文回归到人,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位,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的路才越走越宽。接下来我们谈这样一个问题:从一些老师的成功经验来看,我们怎么样来指导学生写作才会比较有效呢?郑:前面我们谈到一个是教材,一个是教学活动。具体从教学活动讲呢,我觉得很多老师做得比较好的是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爱好。涉及命比较好的作文题。我记得南京师大附中的王栋生老师,他说他教高三的时候总要做一个作文题叫“幸福的高三”。他说第一次出这个题目的时候学生很哗然——高三,哪来的幸福感?但是他就是引导学生思考:高三到底有没有幸福?现在他说这个题目成为他高三的传统作文题。并且每每有好文章。因此我觉得创设情境,涉及命一些好的作文题来激发学生的爱好,我觉得有一些老师是做得比较好的。不要动不动就命一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或者是远离他思考的作文题。央视新闻,它提到有两个省高考的作文很难写,一个是“春来草自青”;一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当时高考命题者有命题者的思绪,我们平时重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更加需要专心设计作文题,设计训练的目的,不能很随意地命题,一拍脑袋今天写个“宽容”,明天写个什么的。谭:我们曾经给学生命过这样一个题:语文是气体,数理化是固体,音体美是液体。这句话是我们在读书杂志上看来的,由于我们当时觉得很故意思,就拿过来了。由于命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又能打开他们的思绪,所以他们特别感爱好。每个学生,一说出这个题目的时候他就跃跃欲试了。他就有一种这样的言说的欲望。郑:汪曾祺先生回忆,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有一个作文题目,叫“记一屋子里的空气”,他们那时很反对空洞的抽象的作文题。他们布置的题目都很具体。巢:一个是定题目具体形象,第二个是有新意。你说“一屋子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很有新鲜感,可以启发人。谭:刚才郑老师您介绍了写作的一些具体的题目,尚有王栋生老师的做法。我记得你上过一堂类比构思的作文课,我觉得也特别故意思。你介绍介绍。郑:这个课涉及到此外一个想法了,这个课整个的过程比较清楚。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如何将普通的想法表现得更加形象一些。那我就教了一个类比构思的课。作文构思是许多老师在做的,不要简朴地起点到终点的抱负的位移状态。而是带着学生一点一点地转移过去。侧重一个过程的指导。于漪老师,尚有以前广东的丁有宽老师,是个小学老师,都强调过程指导。我那节类比构思的课,一上来是让他了解一下什么是类比,我用的是冰心的《谈生命》和《霞》,这两篇都是有关生命的话题的。《霞》那篇文章是通过对晚霞的描写,讲到生命中有痛苦有欢乐,《谈生命》将生命比作一棵小树和冬日里的水,来描绘生命的感受。让学生了解一下类比构思是怎么一回事,是用一个物象来表述一个抽象的道理。然后接下来是“人生像什么”这样一个训练。看看他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物象,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物象。我记得当时学生讨论还是蛮热烈的,就是我选什么样的物象来构思我对人生的思考。后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物象要跟话题要有好的关联度,物象是自己很熟悉的,有话可写。谭:你这几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郑:它能把他们生活的积累涉及阅读的积累调动起来。巢:你抓住一个物象来展开,来表达你的思想,情感。许多作品,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它们都是抓住这个物象展开。你说朱自清的《背影》,父亲送他上大学,若干年后回忆起来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父亲的背影,是这样一个物象来承载他的思想、情感。郑:其实他读过的很多作品都有这样的关联。只但是是他脑海里与写作的关联没有关联好。当时学生找好物象之后,那不久物象和话题之间建立关联。当然选择的是物象很固有的特性,和所规定的话题建立关联。这样一篇学生的构思就成型了。我记得一般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是比较多的提规定:你要想开去啊,你要想得多一点。至于怎么样想开去,怎么想得多一点,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巢:我也知道去想开去啊,我也知道应当想得多一点,就是我想不开啊,呵呵。谭:就是缺少一个抓手。郑:我觉得作文要贯彻一个过程的指导是满要紧的。巢:你要启发他怎么样想开去,我从哪条路过去,这个要提醒给他。在这个地方我还想到写作教学怎么样把阅读方面的一些成果结合起来。否则你阅读归阅读教学,写作归写作教学,两者脱钩了。这样的教学我们的运用率很低。我觉得这两个要时时关注,引入我们的写作教学。一个是要让学生充足运用我过去阅读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哪些作品,它是怎么写的。给你有启发。郑:像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选了多少东西,多少个角度。巢:所以老师不要抽象地说要灵动一些,形象一些,具体一些,那么你去看哪些书,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启发,让他的积累调动起来。第二个呢,我觉得平时规定学生加强积累,到写作的时候,你把你积累的东西搬出来。一个是头脑里积累的东西,一个是你的笔记本啊,你将你笔记本拿出来。你积累的东西跟他不同样,所以写作的时候你就有你个人的东西。你将积累的东西用到里头去。你通过阅读,通过诵读,平时你有不少好的词语。这个词语你积累下来了还不完全是你的。也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