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鉴赏之《旅夜书怀》优秀9篇_第1页
杜甫诗词鉴赏之《旅夜书怀》优秀9篇_第2页
杜甫诗词鉴赏之《旅夜书怀》优秀9篇_第3页
杜甫诗词鉴赏之《旅夜书怀》优秀9篇_第4页
杜甫诗词鉴赏之《旅夜书怀》优秀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12-杜甫诗词鉴赏之《旅夜书怀》优秀9篇

赏析篇一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靠着。

星星垂在天涯,平野显得宽敞;

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莫非是由于文章而闻名吗?

年老病多也应当休官了。

自己处处漂泊像什么呢?

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解释篇二

岸:指江岸边。

危樯(qi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非常宽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的确是以文章而闻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理想,所以这句是骄傲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由于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行的样子,这里含月“飘落”、“飘泊”的意思,由于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译文篇三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篇四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靠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现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孤独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宽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绚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常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妙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由于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当由于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的确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由于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缘由。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唯恐不很妥当。最终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宽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落;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自于天地之间的飘落形象,使全诗充满着肤浅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最终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好像相接了,天涯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淌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宽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宽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宽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淌;也只因江水的流淌,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安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理想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缘由,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苦痛遭受,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旅夜书怀》创作背景篇五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公元765年)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旅夜书怀》篇六

唐代: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篇七

《旅夜书怀》原文

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靠着。

星星垂在天涯,平野显得宽敞;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莫非是由于文章而闻名,年老病多也应当休官了。

自己处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

题解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但是,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那么此诗毕竟写于何时呢?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当满意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宽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同时满意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①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②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当确定为大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由于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举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盼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受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句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桅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宏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有点名声,哪里是由于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久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骄傲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的确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由于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此江湖落拓,处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处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落,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好像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落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落、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评解

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简单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绽开而自然地呈现,并且最终借助景,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峰。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书怀”。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烘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行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全诗意境雄浑,《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的评论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诗人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自于天地之间的`飘落形象,衬托出肤浅凝重的孤独感。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篇八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也许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靠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现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孤独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宽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绚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常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妙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由于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当由于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的确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由于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缘由。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唯恐不很妥当。最终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宽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落;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篇九

《旅夜书怀》

[唐]杜甫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释:

1、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二句就近而小者写旅夜之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个人境况,连用“细”“微”“危”“独”四字,不仅精确     地写出了旅夜独宿的情景,而且深细入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2、大江,指长江。二句是就大而远者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概磅礴。“垂”“阔”“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