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群文教学课件_第1页
《短歌行》群文教学课件_第2页
《短歌行》群文教学课件_第3页
《短歌行》群文教学课件_第4页
《短歌行》群文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件制作: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杨华当工作室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目录群文教学课件(一)统编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四、品析诗歌三、反复诵读二、知人入诗一、知人论世目录五、走出诗歌一知人论世添加标题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古体诗,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这种诗歌解读、欣赏方法,贵在联系诗人、联系全篇,建立丰富的解读背景系统,然后以此观照解读某个作品,读出诗人原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文化思潮、审美趣味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观念、重要方法,最早由孟子提出,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一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处在老庄哲学思潮抬升的乱世,常常陷于入与出、忧与游的精神纠葛之中。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终老田园。《归园田居》组诗主要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短歌行》的写作背景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体现了“建安风骨”这一清峻慷慨、刚健有力之文风。曹操的《短歌行》深沉地抒发了心忧天下、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风格。标题2.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都是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具有不同的诗风。二知人入诗1.导入

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人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内兴文学”,开创建安文学,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他就是被誉为“英雄诗人”的曹操。他的诗有文气,有才气,难得的是大气,大气之中有英雄豪气,更有王者霸气。诗中有这样大气魄的人并不多,袁枚说过“有天下第一等真情,方有天下第一等好诗”。今天我们来认真学习曹操的“以天下第一等好诗,抒天下第一等真情”的《短歌行》。2.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赤壁之战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鸣叫,往南飞去,曹操有感横槊赋诗《短歌行》。3.了解诗人生平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3.了解诗人生平史料记载: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⑴公元393年,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⑵公元398年,35岁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次年冬以母丧辞职;⑶公元404年,40岁离家,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不久隐居;⑷公元405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随刘敬宣离职而离职;⑸同年秋再度出仕,任彭泽县令,81天后辞职归隐。3.了解诗人生平

陶渊明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政治黑暗,陶渊明曾多次辞职,41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余天,恰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辞官回乡,归隐田园,写了大量田园诗,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了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三反复诵读添加标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添加标题(一)自由朗读,揣摩气韵《短歌行》朗读提示

要注意到四言诗的整齐与短促,要有节奏与轻重,停顿与延长的变化,要读出曹操的气度,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中的忧思与慷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看注解,互读互译,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提交老师。(二)小组互读,通晓诗意互读要求交流释义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5.契阔谈讌,心念旧恩。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多少)(我的心在不断地思念)(拾取,摘取)(屈驾来访)(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满足)(三)指名朗读,师生点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朗读点拨:1.节拍:二二节拍;2.语调(句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老师范读,体会诗情。《短歌行》(五)师生齐读,读出情意。有一个人对曹操诗中的慷慨悲凉体会特别深刻,那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饰演曹操的鲍国安。让我们随着他的歌声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五)师生齐读,读出情意。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配乐朗诵,与鲍国安PK一下吧。师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韵律,读出作者从忧愁到激亢的情绪变化。四品析诗歌要点提示: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发现诗歌思想的凝聚点,即揭示诗的主旨。通过分析诗歌中精炼传神的字,就能找到“诗眼”。(一)寻找诗眼——发现诗歌的情感基点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忧紧扣诗眼“忧”,对诗的四节分组概括,梳理本诗的线索:(二)忧在何处——梳理诗歌的结构线索忧思难忘归心解忧何以解忧所忧为何添加标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一忧人生短暂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的短促,感叹时光易逝。比喻曹操忧从何来?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用了什么手法?分小组,结合具体诗句,交流讨论。添加标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二忧求贤难得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用典添加标题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二忧求贤难得诗人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比喻、设问(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添加标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二忧求贤难得

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比喻、设问(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添加标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忧功业未成曹操借用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诚。用典(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添加标题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三忧功业未成

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诗,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用典(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添加标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三忧功业未成

诗人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用典(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小结:诗歌紧扣一个“忧”字,微吟低徊,娓娓道来:人生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短暂之叹;人才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能臣的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雄主的渴望建功伟业之叹。(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添加标题(四)何以写忧——聚焦诗歌的写法提问:诗人是如何表达忧愁和志向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1.巧用典故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且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诗词。诗中使用典故叫“用典”,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丰富诗歌的内容,强化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四)何以写忧——聚焦诗歌的写法1.巧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比喻渴望得到贤才。本义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诗人表明贤才若来投奔自己,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来招待他。(四)何以写忧——聚焦诗歌的写法1.巧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语出《韩诗外传》,诗人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纳百川,诚心接纳英才,诗人希望自己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四)何以写忧——聚焦诗歌的写法1.巧用比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得不到贤才,忧思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士们还没有选好归宿。(四)何以写忧——聚焦诗歌的写法1.巧用比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还在徘徊,并急于找到可依托的明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来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周公来自比,表示自己一定会像周公那样厚遇贤士,让天下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添加标题《短歌行》写的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抒发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和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诗歌的前面部分写得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的传世名篇,对于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添加标题(五)致敬英雄——总结课文,背诵诗歌总结课文师生试背五走出诗歌(一)感文随笔

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一个人才严重流失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我国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150万,回来的不到50万。清华、北大几乎成为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美国《科学》杂志把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读这首《短歌行》,你有何感慨?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随笔。(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