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理论和体系理论主要内容第一节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政治学第二节体系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第三节国家理论的复兴与新多元局面的出现第一节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政治学一、国家理论与政体分类法问题二、国家理论与国家概念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一)国家理论国家理论(TheoryofState),是指对于国家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思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主要涉及国家政治统治的形式、实质、特征、作用和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国家的研究构成了传统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传统的政治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把政治学定义为或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关于国家的学问。2.国家理论研究的维度一是作为实然概念而描述现存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和政治机构;二是作为规范概念而体现特定的政治理想、价值观念和终极目标。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和完善,构成了国家理论的整体发展;同时又相互竞争和辩驳,成为国家理论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3.国家分类法原则和标准
从亚里士多德肇始的政治学研究传统是一种经验的、朴素的分类法则;近代的发展则表现为这一法则的抽象性和精巧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亚里士多德通过经验的比较研究而提出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分类法及其原则。单一型体制——统治者治国宗旨——探讨政体的特性,国家能否得到稳定的条件问题——主张国家采用宪政的形式,由那些既不富有也不平穷的“中间阶级”均衡地掌握权力。让·博丹对于政体的区分大体上仍然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原则,同时也表现了相当大的差别。在主权权利理论的基础上,他引入了“主权者”的概念,认为拥有同样主权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管理形式即治权不同。霍布斯不仅遵循让·博丹的逻辑而论证其分类原则,而且强调了“议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霍布斯进而讨论了“主权者”义务与职责,实际上对于国家职能给予了明确的界说。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主权理论且进一步提出了分权学说,开始明确以立法权即最高主权的归属取代统治者人数多寡的标准。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更多地依据其权力分立的原则来考察和辨析国家的差别,特别强调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的分立对于国家政体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托马斯·潘恩认为所有的政体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或是“实行选举和代表制的政府”,或是“实行世袭制的政府”,主要包括君主制和寡头制或二者的混合制。马克斯·韦伯在有关国家类型问题上提出了政治权威性的合法性来源及其区别的全新问题。在他看来,在一个社会中,其统治者主张且社会成员相应地承认其统治合法性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统治者因世袭血缘而获得且有宗教习俗等维系的神圣身份——传统国家。二是统治者以非凡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而对大众实现的领导——超凡魅力型国家。三是基于法理程序而获得的合法性统治——法理国家。二、国家理论与国家概念《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把国家概念分为三类即强权国家的概念、法律国家的概念和合法性国家的概念。1.强权国家的概念所谓“强权国家”(thestateasmight)的概念类别是指那些立基于政治现实主义,关注于政治生存斗争和统治效力的各种国家概念。这类概念强调,由国家所从事的生存斗争和统治是超越法律规范之上的,其本身即构成了“国家理由”。国家的本质即是由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所建立的政治统治,胜利者又会以其斗争技巧维持其政治统治,这种统治既包括物质力量如军队和警察等强力部门而采取暴力的形式,也涉及非物质性的力量如各类动员宣传组织及其专门技能而采取非暴力的方式。
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权力才造就稳定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高度认同特赖奇克在其《政治学》全面推进了这一思想,提出“国家即是权力”,其性质包括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对外的独一无二性。因而国家的目的就是追求自身的强大有力。2.“法律国家”概念所谓“法律国家”(thestateaslaw)的概念是指那些着眼于国家的法律权力,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法官对这一权力加以应用之方法问题的一派主张。其中所强调的是国家权力的规范化和非人格化,将国家视为一整套由法律明确规定其权利和责任的官职,其权力则是按照已知或可知的程序而行使的;国家的价值即在于行使权力的规则性和一致性,国家即是规范权力行使的法律体系。这类国家概念始于柏拉图。哈林顿在其《大洋国》一书中明确提出,国家就是“法律的王国”,“国家或城邦的美德就是法律”;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不仅特别强调了法律国家的重要性,而且还详说了政府形式与相应的宪法之间的关系,据以提出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多种流派:有强调福利、社会进步和效率的各种“警察国家”理论,如德国的重商主义,现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理论;有关注于国家意志之特性赖以为基的基本价值问题,且反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法治国家的“物质”理论,如法国学者狄骥等;新黑格尔主义者格林则将国家视为道德共同体,主张各种社会集团、阶级和个人均可通过对国家的参与而超越其个性,达到共同体内的自由。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分类体系,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基于社会历史过程考察的阶级分类原则;就其重点而言,是一种基于社会经济基础分析的阶级权力演进理论;就其方法论依据而言,是一种强调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阶级分类法是基于对传统政治学有关国家理论的批判和继承。首先批判了传统分类法过于强调形式主义和表象性特征的缺陷,以及片面看重统治者或掌权者数量特征而未能追究其历史原因和现实依据的根本性失误;然后又在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将国家现象置于特定的阶级视角下加以观察和解析而最终创立了全新的国家分类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于国家理论的全面论述。其逻辑要素首先,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后由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机关。其次,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相对独立的力量,表现为异化的力量”,其目的即在于调和阶级利益根本冲突各方之间的矛盾而使之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再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国家的功能可以分为政治统治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大类,国家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国家理论:国家概念阶级国家thestateasclassthestateaslegitimacy合法性国家法律国家thestateasLawthestateasmight强权国家理论预设关于国家本质的看法强权国家立基于政治现实主义,关注于政治生存斗争和统治效力的国家概念
国家是由政治斗争的胜利者所建立的政治统治,胜利者又会以其斗争技巧维持其政治统治
法律国家着眼于国家的法律权力,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法官对这一权力加以应用之方法问题
国家是一整套由法律明确规定其权利和责任的官职;国家的价值即在于行使权力的规则性和一致性,国家就是规范权力行使的法律体系
合法性国家强调有关国家行为的依据,以及其行为由此而取得合法性的基本哲学问题
国家的本质在于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或行使公共职能,并以此作为自身存在的理由
阶级国家从阶级和阶级斗争角度考察国家的历史由来和变迁问题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形式上超然于社会之上第二节体系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传统国家观的困境与体系理论的兴起二、主流体系理论三、对主流体系理论的批评及其替代性理论的产生一、传统国家观的困境与体系理论的兴起(一)体系理论的兴起背景1.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已经向传统国家理论提出挑战,各种各样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理论之间的争论同样尖锐,因而在思想资料方面为新的国家理论产生准备了条件。2.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发展又展示了大量的在传统国家理论中无法容纳的新内容,从而为这一新的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相应的经验基础。3.对同一政治现象,社会科学其他主流学科也会给予关注和研究,并基于特定的学科资源而产出独特的相关学术理论,进而反过来对政治学的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二)“体系理论”涵义及由来所谓“体系理论”(syetemtheory),主要是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以及由此得到的学术成果。政治体系作为一个术语的意指相当宽泛,特别是在用做复数时,政治体系不仅指代国家或政府,而且也指称政党、社会团体、工会、学校乃至任何参与政治活动的个人。政治体系概念是由伊斯顿第一个提出。阿尔蒙德又在继承其思想的基础上超越了它,创立了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三)传统国家观的困境在体系理论的主张者看来,国家概念作为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显然是不适当的。首先是因为国家概念过于庞杂且具太多歧义以至于无法当做一个有效的理论概念和分析工具。其次是因为国家概念所指代的经验现象过于偏狭,以此为中心所展开的政治分析势必会将非国家的政治力量及其相互关系如政党、利益集团乃至政治个人之间复杂而又重要的互动排斥在外,势必会忽略非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再次,以国家概念为中心所展开的传统政治学研究实际上是与法律条文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研究取向联系在一起,因而严重掩盖和遮蔽了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着政治过程和政策问题。最后,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学研究是中充斥着价值判断、抽象思辨和规范研究,其结果是道德哲学至上和价值观念先行,进而严重损害了真正有意义的经验研究和知识积累。(四)体系理论引发出政治学研究的热潮伊斯顿发起的“体系革命”,引发政治学研究的热潮,研究成果迭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体系理论的所产生的方法论意义,其中包括新的政治体系的界定所必然带来的新的研究视野(关注政治过程和广泛的政治实体及政治力量)、新的研究程式(假说校验和模式建构),以及新的研究技术使用(量化研究和统计分析),也包括广泛吸取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成果。其结果就是使过去从未被看做和用做政治学研究的资料数据成为时下最通行的研究素材。以至于1967年,在国际政治学会第七届世界大会上,所有的分组会议都集中于讨论“政治体系的类型学”这一题目。二、主流体系理论
(一)伊斯顿的政治体系理论1.伊斯顿政治体系理论的学理资源伊斯顿的全部政治学工作都是围绕政治体系这一核心概念而展开的。其最重要的三本著作《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1953)、《政治分析的框架》(1965)、《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1965)也是体系理论脉络中的经典文献。首先是来自社会学和人类学大师的学术理论,其中既包括帕森斯的学说,也包括在源远流长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学派的观点。其次是经济学理论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共用着诸如体系、输入——输出(即投入——产出)观念,而且分享着诸如稀缺、配置、竞争、最大化、内部均衡、功能性依赖、自我调节、寻的和反馈等概念。再次,则是生物科学的生命体理论和自然科学中的系统理论。2.伊斯顿政治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征伊斯顿以系统论为母体,建构了动态化的、一般化水平很高的宏观分析框架,即政治体系理论,并以此理论考察了政治体系在变化着的环境中存在和维持的基本过程。伊斯顿认为,政治体系就是这样一个为了描述社会大系统中政治子系统状况而建构起来的分析系统。(1)伊斯顿政治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①体系:将政治生活作为一个行为体系来把握。②环境:体系与环境是有区别的,环境与体系之间是开放着的。③适应:一个体系必须具备规约或克服来自体系内部或环境的紧张的适应功能。④反馈:能够适应紧张与变化,使体系持续维持的能力,是信息反馈到决策者的效果。政治体系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变项:输入的性质或本质。诱发体系紧张的体系内因素;诱发体系紧张的环境因素。克服体系紧张的方法;信息反馈的作用,产出在转换与克服紧张中的作用。社会内部环境要求支持输入社会外部环境生态系统国际社会系统国际生态系统国际政治系统社会系统个人系统生物系统反馈环总体环境政治系统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来自环境的影响需求转换成输出输出政府当局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运行模式(2)伊斯顿政治体系理论的特征作为一个系统,其边界范围乃是由与政治当局制定有约束力的决策有关的行为所构成,并因之具有相对的封闭与稳定;系统有其内部环境即受到同一社会非政治系统的其他系统的包围,也有其外部环境或“超系统”的环境即受到非同一社会的其他系统的包围,并因之受到环境的各种压力和影响;系统在环境的压力下与环境发生输入—输出式的互动以维持自身的平衡,并因之具有开放性和反应性;在输入与输出之间还有反馈回路,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与环境处在互动之中,并因之具有了动态性和生命体特征。其中的输入,即是政治系统所受压力之源,由“要求”和“支持”构成,“要求”由系统成行特定的政策;“支持”意指对特定政治对象的认同,包括隐性/显性支持和积极/消极支持,共同指向政治共同体、体制和行政当局,并由此驱动“要求”的输入并转换为相应的“输出”。“反馈”则沟通着输入与输出,是向当局发送的有关要求、支持和对于输出的进一步反应的政治信息。整个政治系统的平衡有赖于经由反馈所实现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调适。(二)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框架
1.阿尔蒙德简介阿尔蒙德(1911~),美国政治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创立者,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之一。1911年生,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参与各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主要著作有与J.S.科尔曼合编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与S.韦伯合写的《公民文化》、与G.B.鲍威尔(小)合写的《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2.结构—功能主义基本内容所谓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是指那种将社会看做是一个系统,试图通过探讨其结构和功能而揭示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思想(A.孔德和H.斯宾塞),帕森斯(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的结构功能主义,R.K.默顿(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的经验功能主义。3.影响和评价结构功能主义在5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中曾占主导地位,其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并对现代化理论有很大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相当多的批评,其中有的直接针对它把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后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还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阿尔蒙德的政治体系运行要求参与者支持服从者支持政策制定过程提取分配管制象征国内和国际福利和安全以前的环境状态环境的内生变化反馈回路输入转换对环境的输出环境结果4.对伊斯顿思想的承继与超越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对阿尔蒙德对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十分强调政治系统分析,但阿尔蒙德不愿去追求过于宏大的普适性的理论目标,而是更关注于中层理论,不是着力于更加复杂或精巧的系统输入—输出模型而是更侧重于结构—功能主义。
(1)对体系功能的阐述体系功能分为体系的能力、转变和维持三个层次的功能能力功能主要是指政治体系的能力、特别是政府的能力,包括管制的能力、提取的能力、分配的能力和反应的能力等,共同决定着系统在与其环境的互动中的表现与效能;转变功能专涉体系的内部过程,包括利益表达、利益整合、政治沟通以及法规的制定、执行和调整诸项,主要与体系完成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相关,并因之涉及系统对环境性需求的因应过程;维持与调整则是更深层次的功能,包括政治社会化和政治纳用。(2)对结构问题的重视阿尔蒙德认为,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体系所面对的问题依次是国家机构建设、民族统一建构、政治参与以及福利或分配。特别是其中的国家机构建设,从根本上讲,所涉及的就是政治结构问题,是国家向基层生活场域的制度化渗透和进入。(3)对政治体系的“结构”界定阿尔蒙德将政治体系的“结构”界定为构成这一体系的政治角色所采取的各种活动,即具有某种行为效果、意图和期望的规则性的活动。然后区分了政治体系与其环境之间发生互动的三个阶段,即由环境与体系之间的交换所构成的输入和输出以及体系本身完成输入到输出转换的内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体系、过程和政策三个不同层次考察体系的功能类别。(4)对政治体系功能类别的进一步阐发①体系层次的功能: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和政治纳用,其功用在于为体系塑造和吸收特定的政治角色以维持和调整体系的延续和发展;②过程层次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利益表达、利益聚合、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其功用在于将要求与支持的输入转换成权威性的政策输出;③政策层次的功能:主要是政策输出,包括资源的提取、产品和服务的分配、行为的管制以及符号和信息的交流;政策分析主要是沟通着输入与输出的反馈。既属于体系理论的一脉,但较之于伊斯顿的政治体系论则有更多的不同。结构——功能主义对具体功能的论述更加详尽而对于政治实践的指涉程度更高,同时也因其理论抽象与经验内涵的特殊联系而成为更有实际影响的研究方法。像是一种中层或中程理论而非宏观理论。三、对主流体系理论的批评及其替代性理论的产生(一)对伊斯顿政治体系理论的批评1.过于宏观而失之于空泛,过于抽象而失之于空洞,其本身并没有容纳多少经验内涵,而其理论指向更无法为进一步的经验研究,特别是比较政治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提示;由此,其形式上的逻辑自洽却多少反映了其实质内容上的贫乏。2.作为一种关涉政治互动行为的框架过于粗陋的抽象,不仅作为行动者的个人失去了所有可能的个性因素,而且较之于政府机构、政党组织、利益集团乃至大众媒体也并无差别。致使体系内的行动者便成为最为空洞无物的指代品。3.带有特定的保守主义特征。(二)阿尔蒙德理论的缺陷1.是一种带有保守主义取向的“系统维持模型”。2.带有明显的种族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特征。只是根据较为复杂的西方体系所特有的政治活动来探讨问题,包含了一种对以西方现行制度作为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普适性体系的全面肯定。3.某种随意性和主观性特点。人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术取向而设定功能、结构及其具体意义。4.忽略结构而过分关注功能。(三)替代性的体系理论的产生对体系理论的学理批评促生了替代性理论,一种是从体系理论所批判和摒弃的国家理论入手而试图“回到国家去”,另一种则是在若干重要的方面提出与主流体系理论的行为主义、保守主义取向构成某种对立的体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和激进取向的系统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力图将主流体系理论中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和理论预设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加以改造和置换以求得到全新的体系理论。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实际上早就主张体系理论;其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早就提出了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体系思想,其中包括将社会冲突看做是社会前进即体系变迁和更替的原动力的主张(主流体系理论是以系统自身的均衡和自我调节作为前提立论)再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有关体系冲突的思想在现实社会中具有更强大的解释力。2.批判和激进取向的系统理论沃勒斯坦(美)等人创立的将整个世界当做一个社会体系加以研究的世界体系学说。第三节国家理论的复兴与新多元局面的出现一、体系理论的困境与国家理论的复兴主流体系理论的内在缺陷——无法为现实经验提供合理的解释。其替代性理论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体系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在现实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国家的职能作用突显出来;在晚近的社会变迁和制度转型过程中,国家的核心地位尤其彰著,而这必然推动国家理论的再次复兴。二、当代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工具主义国家观结构主义国家观仲裁者国家观
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需求学派模式供给学派模式耗散结构理论模式新保守主义国家理论“风标模型”“中立国家”“经纪人模型”
多元主义国家理论(一)多元主义国家理论1.政治学说的多元主义其基本含义在于信奉并强调国家内部权力中心的多元化而否定和否认权力集中于某一个人或某个团体手中。当代多元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达尔(耶鲁大学政治科学资深教授,主要著作有《谁统治?》、《革命之后》、《多头政体》、《民主及其批评者》)。2.多元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1)“风标模型”理论内容该理论强调国家本身无足轻重而只是体现和反映着在政治竞技场上获胜者的意见,一如风标体现着强风所向。政府决策就是立法,而立法无非是对在压力集团的竞争中强大者的胜利加以合法化而已。存在缺陷:一是国家不可是中立,成了精英主义国家;二是没有关涉公共利益(2)“中立国家”理论内容:这一理论要说明天性自私乃至有着党派私利的公职官员为什么会摆脱压力集团狭隘利益的支配而“中立地”按照公共利益行事取法。这一理论模型的解释,关键在于多元主义体制本身由于选举的定期性和党派的竞争性使得国家能够在多元竞争中多少是自发地实现中立,同时政府也会为了自身统治的稳定与合法而尽可能地实现和保持中立。意义及局限:该模型不仅对现实存在的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制度作出了特定取向的概括,而且能够解释战后以来西方国家官僚机构设置的膨胀和政府干预程度的不断扩大。但与多元主义所主张的有限国家的规范理念相悖,与多元主义的思考逻辑相抵触。(3)“经纪人模型”理论内容:这一理论模型表明,国家作为参与竞争的诸多自私者的一员,却承担着“中间人”角色,因而其权限受到“委托人”的限制,它既不能过于偏向某一委托人,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其能否长久和稳定地执掌政权不仅取决于其党派的实力而且取决于那些非组织化的大多数普通选民的支持。由此,则主观为一己私利的考量却造成了客观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效果。结果:该假说显然更加符合多元主义的理念和经验事实的研究,因而得到了多元主义者的普遍赞同。国家理论:多元主义
风标模型WindVaneModel中立国家模型NeutralStateModel经纪人模型BrokerModel共同之处国家的内部权力中心已经实现多元化,因而权力不可能集中于某一个人或某个团体手中;相异之处国家本身无足轻重而只是体现和反映着在政治竞技场上获胜者的意见;政府决策就是立法,而立法无非是对在压力集团的竞争中强大者的胜利加以合法化而已多元主义体制本身由于选举的定期性和党派的竞争性使得国家能够在多元竞争中多少是自发地实现中立;同时政府也会为了自身统治的稳定与合法而尽可能地实现和保持中立在定期选举的条件下,国家本身只是获胜的最大的利益集团;但其能否长久和稳定地持掌政权不仅取决于本党的实力而且取决于那些非组织化的大多数普通选民的支持;由此,则主观为一已私利的考量却造成了客观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效果(二)新保守主义国家理论1.新保守主义概念所谓新保守主义通常用以指称传统保守主义的现代或当代变异,以所谓现存的传统、秩序、等级和自由为四大价值,并规定为国家的基本职责,强调国家的重要性。国家是为秩序的基础、经由国家才能祛除个人的缺陷、个人经由国家才能获得意义,但国家也只有在维持社会秩序、捍卫权威和等级、抑恶扬善以实现个人价值、平息争端以保障个人权利的意义上才是可取的。2.新保守主义方法论论特征①实证主义特征。新保守主义的当代代表人物是实证主义的坚持者,强烈主张运用自然科学家式的方式研究社会现象。②个人主义特征。新保守主义都主张个人主义的方法论预设并对此有周详的论证。3.新保守主义的国家理论模式需求学派模式供给学派模式耗散结构理论模式,主要意图均在于分析当代国家的弊病以提出纠偏补弊的措施。国家理论:新保守主义需求学派模式供给学派模式耗散结构理论模式共同之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是秩序的基础,经由国家才能祛除个人的缺陷、个人经由国家才能获得意义;但国家也只有在维持社会秩序、捍卫权威和等级、抑恶扬善以实现个人价值、平息争端以保障个人权利的意义上才是可取的;因此反对过分膨胀的、表面上表现为理性而实质上则为理性不及的国家权力和决策者理性,尤其反对国家对于经济事务的干预。相异之处政府决策类似于需求拉动机制;政府理性就是选举获胜理性,其结果往往导致政府预算的扩大、对经济事务的干预和社会福利的恶性发展;必须坚决反对当代政府预算的过分膨胀和福利的过分增长
国家作为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而拥有垄断权力,进行政治操纵,从而将自身的考虑置于多数选民的利益之上,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以损害选民利益为代价而求得自身的好处
国家的公共决策进程适用于耗散结构理论所描述的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情景,由于公民数量庞大、利益分歧悬殊和信息成本加大,因而对于国家的民主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国家可随心所欲(三)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1.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如马恩及其在创立其学说时所批判性继承的一些思想家以及后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阐发工作的理论家。他们或者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的政治现实而阐释、发掘和发展马恩的某些论断以论证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问题的适用性,或者对马恩生前未能充分论述的某些论点加以发挥、推演和展开以用于指导分析和研究当代问题。2.特点①对多元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学者所信奉的主张持有批判和拒斥的态度,而他们在坚持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在注重社会阶级—结构分析方面、在对一切既有的理论保持批判态度方面有着基本的共识。②在国家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识的理论见解。3.主要观点①工具主义国家观主要是指以密里班德等人为代表,充分肯定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论断并据此展开论证而得名。在工具主义论者看来,那些实行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仍然是阶级的国家,统治阶级的工具。只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统治阶级运用这一工具的方式有所不同,过去是政治统治和强制秩序,而现在则主要是干预经济生活以提高全体资本家的利润。②结构主义国家观指从深植于国家内部的结构性因素出发考察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局限性和矛盾性的理论学说。以阿尔都塞等人为代表的一派所强调的是政治结构因素。在他们看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以警察和军队等强力部门构成的镇压性的国家机构和包括宗教性、教育性、行业和职业类等组织、传播媒体乃至家庭等在内的意识形态性的国家机器,两者的共同作用就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以保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奥康诺等人侧重于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结构因素的分析。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从生产结构上可以分为投资、生产和消费等环节,从权力结构上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前者涉及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资本的来源和积累、基本秩序的建立和维持以及通过特定的社会消费而实现的合法性;后者则涉及以不同的方式指导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生产方式本身的再生产。③“仲裁者”国家观主要是指普朗查斯等人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关系出发而探讨资本主义国家性质的思想观点。他们认为,现代国家的仲裁者作用远大于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终极意义上无法超越其经济关系的制约,但它毕竟具有“相对自主性”,国家不仅能够起到仲裁者的作用,而且由于当代社会所出现的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国家干预趋势而使这一作用更加扩展和强化了。国家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工具主义国家观结构主义国家观仲裁者国家观共同之处对多元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学者所信奉的主张持有批判和拒斥的态度;坚持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注重社会阶级-结构分析
相异之处尽管在现实中,国家统治精英直接来自于资本家阶层的情况相当少见,而国家的相对自主性也越来越明显,但即使那些实行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也还是阶级的国家,也还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当代国家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以警察和军队等强力部门构成的镇压性的国家机构和包括宗教性、教育性组织等在内的意识形态性的国家机器,两者的共同作用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以保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终极意义上无法超越其经济关系的制约,但它毕竟具有“相对自主性”国家不仅能够起到仲裁者的作用,而且由于当代社会所出现的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国家干预趋势而使这一作用更加强化三、有关国家问题研究的再续与创新(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1.国家与社会的分野(1)国家与社会的恶性对抗说所谓恶性对抗说,是指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分野一经产生便处于对立、对抗之中,其发展演变往往表现为国家与社会之间持续不休的激烈对抗,国家总是意图扩大自己的机构和权力而干预社会,社会则以其自身的努力反抗国家的过度干预和过分权力。其结果或者是全权而强大的国家侵犯乃至鲸吞了社会,或者是多元分化且充分发展的社会严重限制着国家的权力。整个历史进程就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对抗中发展的。
(2)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说所谓良性互动说,是指在国家与社会的划分基础上,二者会在复杂互动中形成相对平衡的关系,国家既承认市民社会的独立性并为之提供制度性的法律保障,同时又对之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而市民社会既具有制衡国家的力量以使自己免遭国家的超常干预和侵犯,同时又经由发展起来的多元利益集团而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成为建立民主政治的强大动力和保障民主的坚实基础。2.国家与社会统一说该观点认为无论是恶性对抗还是良性互动,共同的关键都是建立在国家与社会的“两分法”基础之上的,其缺陷在于将国家与社会看做是相互分离的实体。真正的现实情况是国家与社会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但这种统一在于国家和社会都不是一种“铁板式的整体”,相反,国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分裂为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社会又在争夺着对于国家的控制,因而整个场景应当是整个社会、包括国家在内的各个部分在各种层次上存在着复杂的互动,不可能也不应当将这种复杂的关系化约为两个实体间的分离及其斗争。(二)比较革命研究1.早期的革命研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货运代理合作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艺术品买卖合同(含真伪鉴定与交易方式)
- 2024版猪肉品牌营销与合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
- 2024版瓷砖艺术代理销售合同
- 熟菜销售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内蒙水利枢纽工程建筑承包合同
- 围栏运输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南京汽车租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汽车销售公司与汽车经销商合同
- 小学英语说课活动总结(共2页)
- 草坪铺设施工方案
-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完整word版)上海博物馆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
- 学、练、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赛的两个问题与对策
-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课程设计,含计算书)
- 常见药品配伍表
- 隧洞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挖机租赁台班表.doc
- 湖南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毕业生鉴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