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益物权的价值取向及立法指引,物权法论文内容摘要:用益物权是既古老而又鲜活的物权制度。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物的利用对人们日益重要,用益物权逐步成为物权法的中心,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固然我们国家(物权法〕将用益物权作为单独篇章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制度布置,但其与我们国家现前阶段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比仍显滞后。我们国家应当继承传统的典权制度,规范地上权,完善分层地上权,增加寓居权,细化特许物权等法律规制,以整合我们国家用益物权体系的维度定位。本文关键词语:用益物权,地上权,特许物权,永佃权,价值取向物权一词为中世纪注释法学家所创立。除奥地利民法典外,1近当代各国民法对其概念大抵未作定义性规定,故学理上多有争论。传统民法将独立于所有权以外的他物权,按其以追求物之使用价值还是强调物之交换价值为根据,分为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的产生表示清楚和记载了经济关系的需要,它以物权的特有方式提供了非所有人通过法律行为利用别人财产为自个创造财富的可能性,知足了非所有人的特殊需求。用益物权存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显而易见。用益物权制度发展至今,从最初附属于所有权的地位过渡成为当代民法中一项重要完好的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2一、用益物权产生的动因、社会变迁及发展趋势用益物权制度是一种古老的法律制度,(汉谟拉比法典〕中出现的永佃权便是其雏形。到罗马法时代,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罗马法除创设了较为完善的所有权制度外,用益物权也得到了相应确实立。古罗马法以为,所有人在其所有的不动产上设定用益物权,将该财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让与别人行使,不但不会使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而且正是其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用益物权设定的目的就是着眼于不动产的使用价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了传统所有权制度因强调物的归属和物的实体支配而导致的对物的利用价值相对漠视的消极观念。为解决物质资料的所有与需求之间的不适应性和不平衡性,所有权应与其权能相分离,进而适应商品经济要求扩展财产使用价值、扩大所有权的需求。3同时,这种分离对于充分发挥物质资料的效能、知足当事人的物质利用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入的社会意义。(一)用益物权的机能与社会变迁1.用益物权的价值机能。用益物权与土地所有权相伴而生。经过长期的社会发展,其主要价值功能有二:一是增进物尽其用的经济价值,即拥有其物者自不使用,而使别人利用之以收其利益(对价),无其物者得支付代价以利用别人之物,而不必获得其所有权。换言之,用益物权具有调节土地所有与利用的价值功能。二是使物的利用关系物权化,稳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得以对抗第三人。42.用益物权与社会变迁。统计资料有助于法学研究,诚如美国着名法学家霍姆斯所言,将来的法学者不是研究白纸黑字之人,而是通晓统计及经济之人。5统计资料的搜集、颁布及应用表示清楚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当代法的进程。怎样建立运用土地登记资料,使物权法的研究能够建立在科学系统的基础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好在我们国家如今正积极推进土地确权、不动产统一登记这项全国性的普查工作。大陆对此尚未有统一的登记资料,表1、表2为我们国家台湾地区关于用益物权的登记统计。6该统计资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台湾地区土地所有权制度及社会变迁,详细分析如下:一是台湾永佃权渐趋消失。消失的直接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7尤其是1953年施行耕者有其田条例的施行,规定地主除仍得保存部分土地外,其余土地一律由当局征收,转放现耕农民耕种。在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下,永佃权再无存在的必要。二是典权日渐式微。典权为台湾固有的传统制度,台湾地区民法特设典权一章加以规范,立法的目的在于保卫经济上的弱者(出典人)。台湾地区在日本统治的时期,(日本民法〕未施行于台湾以前的典权,自(日本民法〕施行后,即适用(日本民法〕不动产质权的规定。1945年台湾收归中国后,怎样以现行台湾地区民法规定处理清治时期的典权及日治时期的不动产质权,成为实务上的难题。上述关于典权登记的资料证实,1995年典权登记共有7件,1998年有16件,2001年有47件,2004年有55件,2008年只要30件。就整体趋势而言,典权已告式微,究其原因是出典人须将典物交付与典权人占有,因此丧失了对典物使用收益的权能,典权人须一次性支付典价,负担沉重。典权制度本身的法律构造已不符合当代化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8三是地役权的登记数量不多,但仍有逐年上升趋势。1995年有11件,1998年有433件,2001年则有393件,2008年有1,111件。其供土地之用的内容不知详情,但应以通行为多。近年来,台湾地区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产业道路四通八达,设定以通行为内容的用益物权,其必要性相对减少。四是地上权的登记数量为最多,彰显用益之地位。自1995年以来,基本每年都在3万件以上,2001年有25,671件,2008年有28,267件。地上权在用益物权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乃是各国(地区)法制的共同现象。正如台湾地区民法立法理由所言:盖社会进步,经济发达,土地价值逐步腾贵,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之所有人,有时不得并有土地所有权,宜设地上权以应经济上之需要。9遗憾的是,统计资料无法显示地上权的内容(究为建筑物还是工作物),有偿或无偿,期限怎样,难以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二)台湾地区民法用益物权的重构与再造1.重修民法物权编。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自1929年11月30日颁布、1930年5月5日施行以来,迄今已近90年,期间社会构造、经济形态、生活观念均有重大变迁,本来有农业生活形式的民法编的规定已难适应今日多变的生活形态。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台湾地区于1988年11月就其现行民法物权编作了全面的检讨,关于用益物权的修正于2018年2月30日颁布,6个月后施行。如前所述,台湾民法规定的用益物权,除地上权外,已渐趋式微,因而民法修正案的重点在于调整用益物权的类别和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其调剂所有与利用的价值功能。现将修正重点简述如下:一是废除永佃权。二是创设农育权。创设一种以在别人土地为农作、森林、养殖、畜牧、种植竹木或保育之权。此项以农育为目的的用益物权与永佃权的世代交替能否发挥其规范功能促进台湾农业发展,值得关注。三是调整地上权的类别及内容。台湾地区民法第832条称地上权者,调以在别人地上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或竹木为目地的使用土地之权的规定修正为:称普通地上权者,调以在别人土地之上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为目的而使用其土地之权,使地上权使用目的仅限于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增设区分地上权,使得在别人土地上下之一定空间范围内设定地上权(第841条)。四是以不动产役权代替地役权。将民法第851条作此项修正,将原需役地之客体扩张及于不动产,土地及其定着物均包括在内。得设定不动产役权之人不限于需役不动产之所有人,包括基于物权或租赁关系而使用之人(第859条之3)。此项修正有助于发挥地役权的功能,促进土地及其定着物的利用价值。五是保存典权,删除占有。将民法第911条称典权者,谓支付典价占有别人之不动产,而为使用及收益之权的规定,修正为:称典权者,谓支付典价在别人之不动产为使用、收益之权。此项修正删除了现行条文中占有二字,是在澄清占有仅系用益物权以标的物为使用收益的当然结果,乃为典权的效力,而非其成立要件。综上,台湾地区民法用益物权部分的修正,秉承的是物尽其用与永续利用的理念,并成为各种用益的共同原则,例如其民法第836条之2规定:地上权人应依设定之目的及约定之使用方式方法,为土地之使用收益;未约定使用方式方法者,应依土地之性质为之,并均应保持其永续利用。前项约定的使用方式方法,非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2.用益物权的再造与瞻望。台湾地区的用益物权能否因民法物权编的修正而更好地发挥其调节物的所有与使用的价值功能?典权能否已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正如前所述,固然修正案做了不少修改,但还是不可挽回典权终将消逝的命运。关键在于农育权能否与永佃权完成交替的功能,以及地役权的修正能否适应当代工商业的需要。此又牵涉到人们利用法律制度以构成其社会生活的法律文化、法律教育、土地登记制度等问题,实乃值得深切进入研究的课题,只要靠将来的实践加以印证。10(三)用益物权的发展趋势1.用益物权逐步发展成为物权法的中心。物权制度可分为罗马法物权体系与日耳曼法物权体系,这两个物权体系各具特色。罗马法的物权制度是简单商品经济在法律上的表现,它构成的物权法体系以所有权为中心,是由于它以个人主义为立法思想,主要强调物的所有而非利用。对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而言,这种物权观念影响深远。日耳曼法的物权制度是农业经济的法律表现,它的物权法体系以物的利用为中心,这是以团体主义为基本立法思想而构成的。这种物权观念对英美法系国家的财产法影响深远。由于社会经济基础对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资本主义初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适用罗马法的物权观念,其以所有为中心的物权理念被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接受。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这种观念逐步落后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日耳曼法的物权理念以利用为中心,恰好符合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被大多数国家所广泛适用。在当代法中,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观念无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的财产法中,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中,均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在现今社会,物权观点以物的利用为中心已经发展并取代了以物的所有为中心。当代物权法中以物的利用为中心的物权观念,在以使用收益为主要内容的用益物权中得到了充分具体表现出。因而能够以为,用益物权是当代物权法的核心。2.用益物权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出两种相反的趋势。首先,用益物权的新种类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人们对财产的利用程度日益加深,对财产的控制能力日益加强,这就要求法律对新的用益物权作出确认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1其次,用益物权的固有种类因形势的变化而被淘汰。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新的用益物权产生,使得某些固有的用益物权逐步失去其存在的基础。例如,我们国家台湾地区固有法上的典权已趋式微,永佃权因台湾当局施行耕者有其田政策而消失,设定地役权则甚为少见。123.用益物权的权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拓展。用益物权的权能开场发生变化,表现出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拓展的趋势。例如,根据传统的地上权理论,地上权一般只包括在地表活动的权利,不牵涉空间或地下。然而,随着建筑领域技术手段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呈现出立体化的趋势,假如仅适用传统的地上权理论是无法对此作出完善解释的,因此学者所称的区分地上权或空间地上权的概念应运而生。13这种区分地上权或空间地上权与传统的地上权并无本质不同。区分地上权或空间地上权仍属于地上权的范围,只是地上权的权能扩大罢了。14二、我囯用益物权立法嬗变之回首固然永佃权制度早在宋代就有萌芽,但我们国家并没有用益物权体系和丰富的类别。我们国家近代民事立法借鉴日本立法规定了用益物权制度,如1911年清末颁行的(大清民律草案〕第一次在我们国家法制史上确立了用益物权及包括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在内的三大独立制度。1925年民法草案增加了典权,1930年国民公布了(中华民国民法〕,除再次规范了地上权、地役权和永佃权外,将典权这种源于中国传统的法制风俗的社会关系也纳入用益物权的调整范围之中。1949年中国建立之后废除了旧的法统,确立了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形式,土地等不动产制度也发生了宏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初,农村土地人民公社化;60年代左右,城镇土地房屋构成了产权一体化的格局,用益物权的存在没有必要了。尤其是我们曾一度较多地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思想和法学思潮,不成认物权概念,法律制度上只认可公有制下的所有权制度,现实中对于国家、集体所有财产的利用也不是从用益物权的角度加以认识和肯定的。所以,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我们国家在建国后近40年间,不但在法理上、立法上否认用益物权制度,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没有能确立用益物权的类别及体系。受上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我们国家逐步建立起了具有用益物权制度性质的法律制度。以(民法通则〕为例,我们国家有了土地使用权、国有资源的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与所有权有关的用益财产权类别,(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森林法〕(水法〕等若干十分法也随之加强了对土地等重要不动产有效的利用和对财产利用人权利义务关系的衡平调整。通讲以为,这个时期为初探时期,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用益物权类别主要包括: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国有耕地、林地、草原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水资源使用权等。15这些法律、法规的零散内容虽欠缺全面系统,也无法解决用益物权的一些详细问题,但毕竟在新中国立法史上明确了民事主体对土地等重要的不动产用益物权性质之民事权利,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直到21世纪初期,我们国家(物权法〕的问世才较好地解决了用益物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应当看到的是,我们国家现行(物权法〕对罗马法以来的传统民法中用益物权的内容之继承与吸纳尚有欠缺,没有构成完备的科学体系,而且近代大陆法系国家的用益物权体系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化基础之上的,并不能完全合适采用土地公有制的国家。(一)我们国家现行物权法规定的用益物权体系为了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卫权利人的物权,16我们国家(物权法〕应运而生。物权法的核心部分用益物权在(物权法〕第三编中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规定。其一,列举式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四种主要的用益物权,构成了用益物权的体系。其二,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被纳入(物权法〕中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定。但是这些权利的法律根据为自然资源法等十分法,只要十分法没有规定时才使用物权法。17因而,我们国家(物权法〕对于土地以外的其他自然资源用益物权作了宣示性的规定,如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养殖权和捕捞权,明文规定这些权利受法律保卫。18(二)我们国家用益物权制度立法规定的缺陷(物权法〕的施行使用益物权的概念和法律体系被详细的法律条文确定下来。我们国家关于用益物权的种类以列举式明确规定,但有其立法之缺陷。1.采用列举式规定限制了地上权的范围。(物权法〕中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实际上就是地上权,但没有直接用地上权称谓。立法中采取的这种列举方式使地上权的范围变得过于狭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法理逻辑,也不利于司法实践中的运用。2.对分层地上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物质资料的富有和充分利用。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的高利用率与之相适应。纵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扩及到上、下一定层面的空间,故分层地上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层地上权是一种新兴的用益物权,有独特的调整范围,其打破了土地资源缺乏的瓶颈,因而需要立法对其作出具体规定。显然,(物权法〕第136条建设用地使用权能够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这一规定是远远不够的。3.不成认寓居权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寓居现在状况。用益物权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不动产的使用和收益,仅侧重于土地的用益、忽视房屋的用益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瑞士、法国、德国都成认寓居权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如(瑞士民法典〕第777条规定:寓居权通常以权利人的个人必需为标准。但是,如寓居权未明文仅限定某权利人本人时,能够收容其家属或家人同住。寓居权以建筑物的某部分为限时,权利人能够使用公共设施。我们国家(物权法〕中并未规定寓居权为独立的用益物权,而租赁权又不能代替寓居权,因而即便当事人订立了寓居权协议,也只能按债权处理。故我们国家立法应增加寓居权,以解决我们国家现前阶段住房现在状况以及农村存在的养老腾宅问题,避免纠纷产生。4.对国有资源使用的特许物权未作详细规定。(物权法〕第119条规定:国家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这里仅对国有资源的特许物权作出原则性的规定,没有详细规定是不够的。在现代,一些附属于土地的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具有了独特价值,其权益已逐步脱离了土地所有人所有权的效力范围,使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开发权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民法上的不动产用益物权。这些权利与传统的不动产用益物权不完全一样,是由国家直接赋予的,不表现为对土地的简单占有、控制和利用,而是表现为带有创造性的开发行为。只要对特许物权作出详细的规定,将其归属于用益物权的体系,才有利于对特许物权进行充分的保卫。19三、我们国家用益物权体系的维度整合及立法指引(一)对地上权进行维度整合,构成完好的地上权体系近当代民法中的地上权制度都能够溯源于罗马法,但在效力上已不如罗马法广泛。20我们国家(物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地上权的概念,法律实践中也不使用地上权这个概念。(物权法〕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分层地上权、乡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四种权利都是地上权,但分别规定在第12章和第13章中。对此分别作出规定,不但缺乏合理性和逻辑,且未规定共同的使用规则。由于它们都属地上权,立法指引应当规定共同的使用规则。当然,在立法条文处理上,每种详细的地上权应予以分章规定,并有各自独立的规则,这是非常必要的。21(二)立法应重视房屋的典权,成认典权和寓居权用益物权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不动产的使用和收益,仅侧重于土地的役权而忽视房屋的役权是有缺陷的。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为国有或集体所有的情况下,个人私有的不动产仅限于房屋,(物权法〕对此完全不做规定是不妥当的。典权制度在我们国家有着深切厚重的土壤,是我们国家人民在实践中的创造,它是指一方依典契支付典价,占有别人的不动产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在(物权法〕草案修改正过错程中,能否规定典权成为整个(物权法〕草案体系上变动最频繁的部分。大多数学者均对典权持肯定态度。笔者以为,构建完善的用益物权体系应当规定典权,主要理由如下:一是典权是我们国家传统民法的独创,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物权制度。典权制度曾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融资和担保方面,更是享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物权法〕中绝大多数制度都起源于罗马法,惟典权是中国固有的物权制度,无论是从保卫传统法律遗产还是从适应当下国情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只能加以继承,而不是轻言废止。二是典权制度具有独特的功能,符合我们国家人民的实际需要,在现代社会仍有实际价值。在传统民法中,典权的标的物包括土地和房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典权关系已不再存在,但公民之间的以私有房屋为标的物的典权一直大量存在,并得到了司法实践的成认和保卫。在自个的私有住房暂时不用又不愿租赁或变卖时,可采用将房屋出典别人的形式,这就为所有权人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我们国家具有典权的基础,即便法律未作规定,公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自动选择这种处分方式。将闲置房屋出典,所有权人既能收到典价,又能保存所有权。在典期届满时,能够行使回赎权将典物赎回,又能够通过作绝、找贴等制度处分其房屋的所有权,解决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现实价值。三是基于物权法定原则,假如(物权法〕不规定典权,在实践中当事人约定的典权就没有物权法的根据,只能依靠债权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来加以调整,这不利于不动产用益关系的稳定性。在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债权性的典权很容易出现一房二典的情况,类似于没有登记体系配套的不动产买卖情况,存在较大的社会风险,更容易引发很多本来能够避免的纷争。这种后果也不符合物权法定原则本身的要求。22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物权法也应成认其他土地用益物权,如地上权等权利能够设定典权,为多层次的土地归属和利用提供相应的法律形式。23通过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典权作为我们国家固有的物权制度应当规定在(物权法〕中,使人们能在法律的规范中多一个选择,同时其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制度也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并在实践中继承发展,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寓居权,即设定于别人房屋上的、供特定人长期或永久寓居的权利。在罗马法上,寓居权属于人役权的一种。人役权是以别人之物供自个使用的权利,即为特定人的利益而使用别人之物的权利。24寓居权讲到底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问题。它既是一个古老的权利(罗马法早已设立),又是一个新的权利(对我们国家来讲寓居权尚未立法)。它所要解决的是房屋的所有权人怎样充分支配该房屋,即准许别人在自个的房屋中按照物权的规则合法使用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物权法〕中对寓居权加以具体表现出,既是一个特色,又是生活的急需。这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及人口流动大有受益之处。可能有人以为对房屋的利用仅靠出租足矣,没必要再设立个寓居权。笔者以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没有搞清楚出租权和寓居权之间的关系,出租权无法完全替代寓居权。例如,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设定,甲的房屋卖给乙,甲自个保存房屋的寓居权,这在租赁关系中是无法实现的。因而,设定寓居权实际上就是一种用益物权。法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中都规定了寓居权,我们国家澳门民法典也规定了这一权利。我们国家(物权法〕增设寓居权既是一个创新,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必要的。(三)对特许物权的立法指引特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音响系统与家装室内装修合同9篇
- 二零二五版大理石瓷砖研发与销售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合同书3篇
- 教育局教师幼儿园专项2025年度劳动合同规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销售代理合同:汽车销售代理及区域独家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科技孵化器场地租赁保证金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39上公司兜底协议:绿色环保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箱梁桥工程施工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绿色建筑项目基础劳务分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隧道防雷安全防护合同3篇
- Android移动开发基础案例教程(第2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医保DRGDIP付费基础知识医院内培训课件
- 专题12 工艺流程综合题- 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 DB32T-经成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技术规范
-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定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7100字(论文)】
- TDALN 033-2024 学生饮用奶安全规范入校管理标准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 冷库存储合同协议书范本
- AQ/T 4131-2023 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辨识(正式版)
- 武术体育运动文案范文
- 设计服务合同范本百度网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