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影响力4300字》_第1页
《如何理解影响力4300字》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理解影响力案例报告我选择了身边一群特殊的青年,他们身处于“丧文化”之中,带有着一种颓废与悲观色彩。其中,有亲人、朋友、下属,我试图通过一些做法来影响他们,让他们走出“丧文化”,拥有自信与激情。人群特点丧而不颓,颓而不废“丧文化”中的青年群体,他们表面上丧气十足,在生活中时常会用一些反心灵鸡汤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丧”,比如“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着”。若是从另一个群体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无疑是颓废的,是没有激情的。但是,事实上,这类群体并不是真正的“丧”,并不是真正的颓废。在当代生活压力重大的环境下,青年们面临着纷纷扰扰的世界,他们不得不要面对“有人住高楼,有人一身尘”的社会。他们每个人都是想要成功的,也有很多人在努力,但是,他们也深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他们知道有些事情即使很努力,也可能不会成功。为了减轻这种失败或者害怕失败而带来的痛苦与纠结,他们借助于“丧文化”来提前安抚自己的内心。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也曾遇到不少这样的青年。他们中有的人每天加班工作,但是嘴上依旧会说:“加再多的班也没有什么用,反正也买不起房”。有的人在嘴上说着“不要做事,就像做一条咸鱼”,但是独自一人在深夜里工作。他们一面向人展示“丧”的姿态,一面又在努力,我们可以将“丧文化”当做是一种黑色幽默,用于他们在努力过后没有成功的情绪宣泄调节器。他们虽然看上去“丧”,但是并不颓废。(二)颠覆常态,反转表达“丧文化”的青年群体有着一个极度鲜明的特征,就是善用反讽的独特话语。他们心中想的、嘴上说的、实际做的并不一样。在话语表达上,他们经常用“丧文化”来表达出自己的“丧”,表达出对自己的自嘲。他们讨厌那些鼓励人心的心灵鸡汤,认为即使听了再多,也没有用。在内心中,其实他们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去怎么做。但是,他们又觉得想要的很难实现,只好用“丧文化”来掩盖,告诉别人自己并不想努力。在实际行动中,他们则是处于一种复杂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网络上流行的那句“时而踌躇满志,时而间歇等死”。心血来潮时,他们就会很努力,但是努力了没多久,他们没有看到想要的效果,就会放弃。再过上一段时间,就会继续如此循环往复。正话反说,善于自嘲,这是他们身上的鲜明标签,正如李诞说的那一句“人间不值得”,虽然人间不值得,但还是要好好生活下去。他们在“丧”与“希望”之间不断反转。我在对这个群体进行了解时,试图用一个简单地理念来概括他们,后来巧借于王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也许可以归结为一句“明知做不到,等于不知道”。他们亦是如此,知道自己努力也很难成功,那就干脆不努力。(三)柔性抵抗,消解主流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慷慨激昂地感叹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应该是风华正茂、斗气十足的。尤其是在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青年更应该担起自身的责任,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但是,“丧文化”中的少年却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正在消解这种主流思想。他们也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但同时又认为,自己在世界上没有一点用处,世界上还有亿万个自己,自己不努力也没事,总会有人去承担的。面对着现实的困境,他们只能做到借助于“丧文化”来抚平伤口,然后缓缓前行。当然,他们也在抵抗世界,但是一种柔性的抵抗,也就是简单地抵抗之后,就会放弃。综上所述,“丧文化”中的青年,他们消极处事,乐于自嘲,挣扎于现实与理想之间。这种“丧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他们的年龄越长,对于世界、对于人生会有着不同的态度。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丧文化”所传达出来的丧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目标在上述的特点中,似乎可以看出,“丧文化”其实并不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不论怎样,其本质上是一种亚文化现象,是消极的,对于青少年而言,负面影响高于积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青年群体产生了消极的态度,二是让青年群体缺乏了自信心。这两种负面影响会慢慢侵蚀他们的内心,在“丧文化”传递出的无奈、迷茫、消极之中,失去了该有的积极、勇气与斗志。因此,我的目标就是改变这两个方面。当然,这一群体数量太过于庞大,我无法影响着所有人,仅仅是对于身边那些具有明显“丧文化”的青年进行影响,让他们从“丧文化”中走出来。但并不是完全走出,因为“丧文化”本身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一种自我情绪调节方式,这是值得认可并保留的。在此基础上,我尝试着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事物,对于事情要保持着自信心。方法我在具体采用的方法上,主要是从思想教育与实际行动上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是人的根本,想要改变他们的“丧”,必须先从思想上入手。与“丧文化”相比,何为正确积极的思想?我认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与他们这个时代所相近,且他们所熟悉的。首先,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正确看到“丧文化”,文化具有多元化,“丧文化”也是其中的一种,在进行思想教育之前,我没有将“丧文化”进行完全地否定,这会引起他们的不满。随后,我也明白他们对于心灵鸡汤都抱着抵触的心理,但同时,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于祖国的繁荣,他们感到十分开心,也很想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额力量。因此我对他们采用了最为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以积极向上、充满爱国情怀的事例来传达思想情感。在具体的思想教育上,我并没有告诉他们应该要如何,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因为“丧文化”中的青年,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别人的说教。在具体的思想教育上,我巧借着此次疫情事件,让他们去了解疫情事件中无数逆行而上的英雄,明白他们同是青年人,但是他们却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勇往无前。这种方式取得的效果很难说明,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教育,所表现出来的也是抽象的。大多数青年在观看了抗疫英雄的事迹后,表示自己确实感受到了激情,很羡慕那种可以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也愿意这样去做。看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恢复到常态。其中有一位青年说道:“我还是躺在家里就行了,世界会有其他人来拯救。”对此我进行了反思,在进行思想教育来改变他们的“丧文化”之前,我也预料到了这种局面。思想的形成是经过很长的时间才逐渐形成的,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思想的教育只是用来换醒他们内心的激情,让他们自己来摆脱“丧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思想教育的确是有效的,但是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地进行教育。(二)实际行动思想教育是基础,实际行动是根本,想要影响他们就必须将思想教育与实际行动结合。古代兵家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正己是正人的前提,自己做的不正,就无法让他人做的正。因此,要求别人做的,我们自己先要做到。依旧是借助于此次的疫情,我投身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之中,在一面奉献自己努力的同时,也将疫情防控中的伟大传递给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一位志愿者也是二十出头的少年,我们一同为医院送去物资,帮助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我将他的事迹传递给身边那些“丧文化”的青年,试图让他们看到具体的行动,以此来唤醒他们的激情。但事实上,这种效果比思想教育更加失败。我反思后认为这种方式没有影响力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主体对象不同。我已经不能算作是青年,我的实际行动则无法代表着青年,从而对于那些青年看来,我的行动与他们并没有什么联系。虽然我也将同为青年的故事传递给他们,而在他们看来,那位青年本身就是一位积极向上的人,做出这样的事情并不能很好地鼓动人心,若是一位也是很“丧”的青年,却积极投身到防疫工作之中,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自豪感,这样才是更有力量的。二是行动方式不对。我选择了疫情防控作为行动方向,虽然带有了很强烈的精神力量,却忽略了青年们内心真正的需求。他们渴望成功,这种成功更多时候是一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就是名与利。我企图用一种无私奉献的行动来唤醒他们的激情,这在他们看来,并不足以影响到他们。他们会依旧用“丧文化”来理解:去当志愿参与防疫工作,我向做也能做到,这并没有什么难度,可是,我为什么要去做?全国有那么多的志愿者,总会有人去做好这些事情的,更何况,做了之后又有什么收获?只是名义上的意义,内心的自豪,这些都是无意义的。群体所面临的挑战经过我试图用思想教育与实际行动去影响这类群体以失败告终后,我又进一步地认识到了这类群体所面临的挑战,远比我想象的更加艰难。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从“丧文化”衍生到了一定的“三观不正”。曾经,他们只是自嘲“你以为有钱人很快乐吗?他们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这时,他们一面羡慕着有钱人,一面默默努力。但是,努力之后发现无法取得成功后,他们就会认为“灰姑娘嫁给了王子,是因为她本身就是公爵的女儿”,或者“丑小鸭之所以变成天鹅,因为他本就是天鹅”。他们放弃了,认为自己的一切不如意都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所导致的,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也是因为家庭无法给予支持。总之,在他们看来,其实自己不愿意这样“丧”,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如果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就不会“丧”。这种三观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扭曲,良好的家庭确实会帮助人更容易走向成功,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是用于自暴自弃的借口。其实,在他们身边也有一些与他们相似环境,却逐渐走向成功的人,但是他们不愿意相信那是因为他们个人自身的努力。当这种三观已经产生了,就是一种骨子里的思想,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因此,这就是这类群体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改进措施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对于影响力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再回顾看待这类群体,对于影响他们的措施有了一定的改进。(一)沟通与激励思想教育依旧还是需要的,但是还需要融入良好的沟通与激励。能够了解他们心理需要,善于自我激励的同时,善于激发他们的热情、为保证他们向所设定的目标方向努力,就需要我们与他们积极沟通。此外,还需要采取有效手段激励他们的生活热情。在了解他们内心需求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激励。但是,这种激励一定是合理的,不可盲目性地激励。(二)树立高品格领导此外,还需树立一个高品格的人作为他们的中心。正如法国总统戴高乐所言:“那些具有品格的人无论何时都会放出光芒,吸引追随者的到来,因为高品格的人是他们的希望的象征”。这个人也是曾经属于这个群体,但是现在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