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政策_第1页
第三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政策_第2页
第三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政策_第3页
第三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政策_第4页
第三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农业产业集聚的理论与政策一、农业产业集聚问题的提出中国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紧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加入WTO是中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加剧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强调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忽略了各产业链条横向上的扩张,企业或经营者所获得的只能是依靠自身规模的扩大而得到规模经济,无法获得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收益。为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缺陷,必须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出发,利用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使农产品获得资源获取优势、市场效率优势、创新创业优势和扩张优势,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经济活动或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环境或地理环境有着某种比较密切的联系,许多产业往往聚集于某个特定的区域而发展。产业在区位的集聚,实际上也是生产要素的集聚。产业集聚实际上也是产业经济活动的结果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依赖,以及区域发展通过产业经济的带动,均可以通过产业集聚加以体现。二、农业产业集聚研究的相关理论(一)农业产业集聚的内涵1.相关概念(1)产业联合体加拿大学者扎马斯基(Czamanski,1979)最早明确提出产业联合体(IndustrialComplexes)概念并作专门的研究,他把产业联合体定义为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一种聚集。劳得维尔等人应用产业联合体的概念,专门研究了丹麦乳产品加工业的产业聚集问题高登和麦凯恩把产业联合体定义为企业在确定区域内的稳定的商业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购买与销售关系决定了他们的区位性企业行为。由于在确定的区域内企业相互之间的商业关系可以得到巩固,而且使企业从中得到利益,所以,企业在某些地区聚集形成产业联合体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2)产业区

产业区的概念是马歇尔(1920)提出的,他从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的理论研究入手,引伸出产业区的概念。马歇尔认为,内部的规模经济产生于企业内部,而外部的经济规模则产生于企业外部,即所处产业区的总体发展情况。如果一个大企业附近聚集了很多中心企业,就出现了他所命名的产业区,外部经济规模及其效率将产生于这个产业区内。(3)企业集群企业集群是中国学者和研究工作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使用较多的一个概念。仇宝兴(1997)在《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提出了小企业集群的概念。他把这个概念定义为:“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两种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4)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是使用广泛而抽象的一个学术概念,无论是产业联合体、产业集群或者产业集聚,还是产业区、企业集群等概念,都属于聚集经济的范围。聚集经济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或是产业的生产活动,或是贸易与商业的交易活动,或是其他与经济行为有关的生产性活动(劳动力聚集)和非生产性活动,在区域上具有比较明显的集中倾向,并呈现出地理性聚集的经济状态。阿尔弗雷德·韦伯(1909)是最早提出聚集经济概念的一位学者。韦伯把聚集经济函数定义为一种工业经济函数。胡佛把聚集经济看作是一种经济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产生内部的规模收益递增、地方化的经济收益和城市化的经济收益。伊萨德(1956)把聚集经济看作是一种生产和劳动高度分工在地区经济上的表现米尔斯(1980)把聚集经济的概念直接定义为企业在空间上的群居现象,在这样的状态中生存,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每一次市场机会。克鲁格曼从马歇尔的基本原理出发,用现代的经济学方法和研究工具分析了聚集经济,指出外部的经济规模以及收益递增在聚集经济中起到关键作用,使集聚经济理论概念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5)产业集群

波特(1990,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有关产业内的企业、生产供应商、服务供应商以及专门领域的相关机构(如大学、贸易协会、标准代理机构等)在地理上的一种集中现象,这些企业在聚集的地方不仅相互竞争,而且相互合作。瑞得曼(Redman,1994)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产品或相关的一组产品的生产链(productionchain)活动在地理上的显著的集中现象,以及和这种生产链集中相关的各种机构和服务活动的集中,如教育活动、基础服务和研究计划的聚集。(6)产业集聚从产业集聚相关概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产业联合体、产业区还是产业集群,本质上都是产业集聚的不同表现形式,而聚集经济则是产业集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因此,这些概念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大部分学者在分析产业集聚时,并不严格区分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的区别,更多的是将产业集群看成是产业集聚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结果。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产业集群更侧重于企业之间的类似于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共生关系,而产业集聚则并不强调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2.农业产业集聚

宋玉兰(2005)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在接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同处或相关于某一特定农业产业领域的大量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相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群体。尹成杰(2006)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指的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农户、农业流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王昀(2006)认为农业产业集聚是指一个区域内,生产某一主导农产品的较大数量的农户或企业,以及这一农产品的若干个加工企业,相关的市场、服务组织,乃至支撑体系,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李志春(2006)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以传统农业为中心,有大量专业化的企业及相关机构,由共性和互补性在农村(或城镇)范围内柔性集聚,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朱玉林等(2006)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指主要由农业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所构成,聚集在农村城镇或周边地区的企业群体及相关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逐步集聚在特定的农村区域,形成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韦光等(2006)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基于当地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色人文环境,围绕某一主导产业的种植、养殖等大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组织、协会、科研院所等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并形成产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农业产业集聚是指生产某一主导农产品的较大数量的农户,相当数量的加工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在某个区域内高密度聚集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关联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中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现象。3.农业产业集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农业关联产业与农业产业集聚农业关联产业概念是基于对农业整个产业链上各种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农业关联产业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以及与农业有关的信贷、保险、科研教育等相关产业。农业关联产业概念的提出就使农业产业集聚的结构体系更加清晰,突出了“一个主导产业”,把农业的产前环节、产中环节和产后环节统一起来,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农业发展的价值实现过程。

(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产业集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从农业产业集聚的概念可以看出,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农工商一体化,所以它肯定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农业产业集聚并不完全等同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它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更“高”。也就是说,农业产业集聚一定是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一定都能达到农业产业集聚的要求,因为农业产业集聚更加强调“集聚”的概念。

从形态上看,农业产业集聚更象“块状经济”或“网络经济”,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般只要求“条状经济”。农业产业集聚有量的要求,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量的要求并不严格。从地理空间上看,农业产业集聚一般要求地理上的接近性,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空间并不很强调这一点。(二)农业产业集聚的效应集聚效应是由于产业集聚因素形成的额外效应农业产业集聚对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四个方面的效率:交易效率生产效率竞争效率创新效率图1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农业竞争力机理图

1.交易效率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交易存在成本交易效率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交易的成本高低来求得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搜集成本、谈判成本、履约成本,学习成本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交易成本越低则交易效率越高,而交易成本越高则交易效率越低(1)降低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交易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地理上邻近的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发生交易,显然要比远距离的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更有效率。地理位置的邻近节约了运输、保鲜和库存成本,使得集聚区内企业得以实现“零库存”之类的高效交易,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益。(2)降低信息不对称状况,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在一定的技术范围内,企业与市场是相互替代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企业与市场都是有运行成本的市场的交易成本源于机会主义行为和信息搜寻费用,单位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随企业规模增加而减少。企业本身的管理、经营也是需要成本的,这类成本被称为组织成本或协调成本,它们是由企业内部的代理问题、官僚作用等原因而引起的。因此,企业的规模扩张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图2企业规模的决定图3交易成本的降低与企业规模图4再次扩张的企业规模(3)降低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提高合作效率降低谈判费用降低机会主义行为有利于相互监督形成利益共同体2.生产效率(1)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开发及其成果的应用推广。农业产业集聚作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在地理上集中”的经济现象,某企业或者农户应用了一项新技术,由于在农业产业集聚区内企业间和农户间信息交流、人员交流都非常频繁,该项新技术很快会被其他企业或者农户应用、推广和改进,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2)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就是伴随着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扩大而形成的单位成本下降,收益递增的现象,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当其规模在一定区间时,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内部规模经济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的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集中在特定地方所产生的规模经济

农业产业集聚除了使当地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之外,还产生了范围经济。从狭义上讲,范围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成本而言,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从广义上看,范围经济效应是指企业在其技术经济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带动其相关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基础

(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般而言,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采取成本最低的资源配置方法来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东西。不同资源配置效率将影响经济单位对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对社会总福利产生影响。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

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效率

提高了对公共产品的利用效率

3.竞争效率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

竞争对手对整个产业的结构也具有多方面的好处

竞争对手可以在新产品或新兴产业中协助市场开发

(1)农业产业集聚对企业成本优势的影响第一,农业产业集聚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分工协作机制的作用

第二,农业产业集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农产品区域品牌组织协同效应生产资源协同效应服务协同效应(2)农业产业集聚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从需求的角度看,农业产业集聚将增加成员企业(农户)的侃价能力

从供给角度看,农业产业集聚内的企业由于在地理上的集中,在供给价格上将会产生两种极端的现象

一方面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集聚内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之间很容易相互大打价格战,出现集聚内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集聚内的企业之间形成一种较不稳定的价格联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图5交易价格影响图(3)农业产业集聚对形成非价格竞争优势的影响共享区域品牌提高了农业产业集聚内部企业的竞争优势

农业产业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导致集聚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农业产业集聚将提高本地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

4.创新效率(1)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了技术创新第一,集聚为成员企业创新吸引了一定的风险资金第二,本地创业者可以更加容易地发现创新的机会第三,集聚区内的企业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十分明朗。第四,由于农业产业集聚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存在导致集聚内的任何企业的创新举动都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追随和模仿(2)农业产业集聚提高了技术扩散的效率农业企业和农户在地理上的集中,有利于实现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的累积

在农业产业集聚地的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和不同企业的员工之间都存在着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习惯,为消息的传播和技术的扩散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集聚内存在合作精神对技术扩散的效率提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空间扩散模式中最基本的就是近邻扩散:由中心向四周扩散,随距离衰减。

(三)产业集聚的成长模型1.弹性专业化模型

弹性专业化模型是由派若和萨贝尔(Piore&Sabel,1984)在研究意大利中小企业成功发展时提出的。弹性专业化是指产业群内企业之间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并通过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密切交流,促进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创新,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群的创新和发展。2.联合效率模型舒米茨(Schunitz,1995)提出了联合效率模型联合效率模型是指产业集聚通过联合效率(collectiveefficiency)获得竞争优势并发展起来。联合效率是指通过外部经济和联合行动而获得的竞争优势,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无意联合效率和有意的联合效率无意的联合效率即是外部经济效应,是相互临近的企业在匿名的市场下独立运作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这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收获。有意的联合效率是指产业集聚内企业的联合行动,包括企业间的技术交流、行业协会的活动、共同提供服务等。3.钻石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了四个相关的层面,每个层面代表了地区优势的决定因素:一是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二是需求条件三是要素条件四是相关的和支持性的产业机会和政府两个因素对上述四个层面产生影响,但他们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图6钻石模型4.GEM模型TimPadmore&HerveyGibson两位加拿大学者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GEM模型。GEM模型提出了影响产业集聚发展的6大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并用一个蛛网图表示。6个因素被分为3对:“资源”和“设施”合称为基础(Groundings),“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和“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合称为企业(Enterprises),“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合称为市场(Markets),GEM正是这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图7GEM模型图8GEM模型与钻石模型因素对比

二、农业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依据GEM模型,将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因素分为“基础”、“主体”和“市场”。基础(Groundings)实质上是产业集聚的供给要素,是产业集聚外部为产业集聚内部的生产过程提供各种要素,是产业集聚赖以存在的基础。主体(Enterprises)实质上是产业集聚的结构因素,它决定了产业集聚的生产效率。市场(Markets)实质上是产业集聚的需求要素,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需求拉动力。(一)基础与农业产业集聚基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资源”与“设施”。“资源”——是当地自然的、历史继承的或者通过发展形成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熟练灵活的劳动力、战略性的地理位置、金融资本以及特有的技术专利等。“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制度安排),支持产业集聚得到资源,并开展经营活动。硬件设施方面包括道路、管道、水利设施、通讯设施等;软件设施包括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培训系统、法规制度、货币政策、商业环境等。1.自然禀赋与农业产业集聚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因素是农业产业集聚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1)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地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可能

(2)自然禀赋可以成为加速农业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诱因(3)自然禀赋不断变化的性质,使其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是动态的

2.基础设施与农业产业集聚交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载体,是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桥梁,对一个地区区位优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交通技术(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的发展和完善,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农产品在空间转移过程中时间和费用的节约,加快区域间资源要素的流动,为农业产业的关联产业布局创造良好的条件。

19901995200020042005铁路营运里程(万公里)5.785.976.877.447.54铁路网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60.262.271.677.578.5公路里程(万公里)102.8115.7140.3187.1193.1公路网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1070.81205.21461.51949.02011.5表1中国铁路公路改善情况3.人力资源与农业产业集聚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劳动力需求量最多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特别是畜牧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较大。农民作为农业产业集聚产业链最前端的劳动者,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成为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必备条件。4.技术与农业产业集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技术创新,可以突破产业带发展的时空约束,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能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对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储运、加工、销售技术创新,将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农业产业集聚。(二)主体与农业产业集聚1.生产主体与农业产业集聚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中居于基础性的位置。千家万户的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第一车间,也自然成为农业产业集聚链条的第一个环节。他们为农业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原料,他们生产能力的大小以及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的高低,对农业关联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农业产业集聚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的数量和规模将在很大度上决定着农业产业集聚的规模。2.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业产业集聚(1)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大小与农产品的产品特性有关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产品的流通中居于重要地位(2)农产品加工行业进入壁垒较低,有利于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3.相关支撑机构与农业产业集聚相关支撑机构为产业集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高效的支撑机构是农业产业集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农业产业集聚的快速、良性发展必然离不开配套服务完善的辅助性机构的支撑,其中主要包括科研院所、银行、中介、法律、会计、风险投资、标准和计量机构等机构。

4.政府与农业产业集聚(1)粮食政策与农业产业集聚(2)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与农业产业集聚(3)相关政策与农业产业集聚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国内生产量154115401651153917401704进口量1042139411312074202326592000—2005年中国大豆生产量和进口量

单位:万吨

(三)市场与农业产业集聚市场通过三个方面对农业产业集聚产生影响: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结构和市场结构。各种农产品的需求结构不同,使得各自产业集聚对区域分布有不同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及规模不同的市场结构决定着在这个产业内部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也必然影响到产业集聚的发展1.市场需求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1)农产品需求分析伴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但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消费上的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元)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元)200039.41971.3249.1820.03200138.22014.0247.7830.50200237.72271.8446.2847.45200337.12416.9245.6886.03200437.72709.6047.21031.91200536.72914.3945.51162.16近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食品消费支出

粮食猪肉牛羊肉家禽鲜蛋水果鲜奶200082.3116.733.335.4411.2157.489.94200179.6915.953.175.3010.4163.2711.90200278.4820.283.009.2410.5659.2815.72200379.5220.433.319.2011.1957.7918.62200478.1819.193.666.3710.3556.4518.83200576.9820.153.718.9710.4056.6917.92近年内我国城镇居民主要食品消费量(单位:千克)

粮食猪肉牛羊肉家禽鲜蛋水果奶及制品2000250.2313.281.132.814.7719.051.062001238.6213.351.152.874.7221.151.202002236.5013.701.172.914.6619.551.192003222.4413.781.263.204.8118.261.712004218.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