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桩检测_第1页
建筑基桩检测_第2页
建筑基桩检测_第3页
建筑基桩检测_第4页
建筑基桩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基桩检测与验收2014年6月14日一、建筑桩基设计等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1、检测内容: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检测方法检测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断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测、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断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判断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钻芯法检测灌注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或鉴别桩端岩土形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高应变法判断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测和桩端土阻力;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2、检测方法及目的: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3、检测工作程序:1)调查、资料包括:①收集桩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②进一步明确委托力的具体要求。③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2)制定检测方案: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3)检测方案案例:体育场桩基检测方案由于体育场大直径的桩占的比例大,单桩承载力最大21000kN,并且是单柱单桩,钢结构的承载力直接传到桩上,采用静载试验配重太大难以实现;地质情况复杂,存在岩溶裂隙,分层断裂带。技术组组织召开四次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方案。根据相关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经各方反复认真地研究,制定了桩基检测方案:(一)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检测

1、共同验孔当桩孔挖至桩底持力层时,监理单位会同设计、勘察、施工单位及有关质检人员逐孔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停止开挖。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

3)检测方案案例:体育场桩基检测方案2、雷达探测挖孔终孔后,应逐孔进行地质雷达探测。3、岩性试验桩孔雷达探测后,抽取10%的桩且每种桩型至少抽10个桩孔进行钻探并提供岩芯饱和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4、基岩载荷试验桩孔雷达探测后,每种桩型至少抽3个桩孔进行桩底深坑基岩载荷试验,提供基岩变形数据和承载力;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3)检测方案案例:体育场桩基检测方案(二)桩身质量检测1、先取≥1600mm的桩,如数量不足15%,从<1600mm中取够桩基数量的15%用超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附录H进行);2、其余的单柱单桩全部用低应变法进行检测。注:本检测方案是对于桩长>6米及H/D>4(D为桩径)的桩,抽检桩的百分比基数均指此类桩。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4、施工前试桩规定: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1)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2)

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5、受检基桩(承载力和完整性)的选择原则: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6、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规定: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2)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注:1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2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以及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3当符合第5条第1)~4)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抽检数量。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7、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规定:

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2)

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4)

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

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注:对上述第1~4款规定条件外的工程桩,当采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承载力检测时,抽检数量宜按本条规定执行。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8、端承大直径灌注桩、抗拔和抗水平力基桩:1)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2)对于承受拔力和水平力较大的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9、桩身完整性分类(Ⅳ类桩应进行工程处理)注:桩身完整性判定的标准《规范》针对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投射法均有明确的标准。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10、验证与扩大检测

1)验证:①对于采用低应变和高应变无法检测、判定和有疑问的桩宜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验证;对于嵌岩桩,可采用钻芯法验证。②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③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验证。④单孔钻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⑤对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桩或Ⅲ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验证检测。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2)扩大检测:①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经确认后扩大抽检。②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Ⅲ、Ⅳ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可改用钻芯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二、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JGJ106-2003)10、检测报告内容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型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2)地质条件描述;3)受检桩的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记录;

4)

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5)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6)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三、单桩竖向静载试验1、竖向静载1)配重法2)锚桩法3)配重与锚桩联合法2、自平衡法三、单桩竖向静载试验2、自平衡法

自平衡法源于以色列,发展于美国,国际上称为通莫静载法。早期用于桥梁的桥墩桩基,后来引进到房建的桩基。国内为东南大学龚维明教授发明的专利技术。1)试验装置:荷载箱:由活塞、顶盖、

底盖、侧壁组成。三、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自平衡法2)现场图片三、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自平衡法3)工作原理三、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自平衡法4)技术要点:根据地质报告测算好载荷箱的位置,使上、下段桩的承载力相等;当端阻力小于侧阻力时荷载箱置于平衡点处,当端阻力大于侧阻力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适当增加桩长;②桩顶提供一定的配重;优势:单桩竖向抗压和抗试验可一次性完成。

三、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自平衡法4)案例:济南的绿地中心山东高速广场试桩四、单桩完整性检测—声波投射法1、检测原理:利用声波的透射原理对桩身混凝土介质状况进行检测。2、检测方式:①平测②斜测③扇形扫测四、单桩完整性检测—声波透射法3、声测管埋设要求:1)位置与数量四、单桩完整性检测—声波投射法2)预埋管应采用无缝钢管,保证焊缝密实,封堵严密,不渗水、不漏浆,埋管内径应大于声波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的外径,埋管内径光滑;检测结束后应注浆灌实。4、检测报告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