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及跨河水准测量_第1页
场地平整及跨河水准测量_第2页
场地平整及跨河水准测量_第3页
场地平整及跨河水准测量_第4页
场地平整及跨河水准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场地平整时的填挖边界确定

和土方量计算三.场地平整时的填挖边界确定和土方量计算作法(水平场地高程为50米):

1.确定填挖边界线(即50米等高线)2.在地形图上绘小方格(一般取2

厘米边长),编号;

3.计算方格顶点的填挖值(挖为+,

填为-):填挖值=方格顶点地面高-设计地面高4.计算每格填挖方量(例):ⅠⅡⅢⅣⅤvⅡ填=—(0+0-0.4)AⅡ填=-0.13AⅡ填方格ⅠvⅠ挖=—(2.0+2.6+1.5+0.9)AⅠ挖=1.75AⅠ挖14方格ⅡvⅡ挖=—(0.9+1.5+0.3+0+0)AⅡ挖=0.54AⅡ挖1513525150494852.0+2.052.6+2.649.6-0.451.5+1.550.9+0.949.1-0.948.3-1.750.8+0.3-3.0

47.0-2.2

47.8-2.2

47.8-2.9

47.1+1.4

51.4-0.8

49.2-1.7

48.3-2.7

47.3+0.2

50.2-1.2

48.8-1.5

48.5-1.0

49.0+0.1

50.1+0.1

50.1-0.3

49.7+2.352.

3+0.8

50.8+2.3

52.3+2.0

52.0+2.8

52.8+1.8

51.2+1.8

51.2全场地总填挖方量:

V挖=v挖,V填=v填(一).整理成某高程的水平场地整成水平场地总结:⑴地形图拟建场地内绘制方格网1:500(复杂地形方格边长10m或20m,平坦或机械施工40m或100m);给方格排序编号;如书本P118图5-3,内插求出每个方格点的地面高程,标在右上方。⑵

计算设计高程(满足填挖方量基本平衡的条件下)设计高程可以为地形图内场地的平均高程;正规计算需要取各个方格点高程加权平均高程:a.与1个方格相关的方格点(角点),其高程的权为1,

与2个方格相关的方格点(边点),其高程的权为2,与3个方格相关的方格点(拐点),其高程的权为3,与4个方格相关的方格点(中点),其高程的权为4。

b.则可利用下式计算设计高程:

H设=(ΣPi*Hi)/(ΣPi)

式中:H设为水平场地的设计高程;Hi为方格点的地面高程;Pi为方格点i的权,根据所在位置取1,2,3,4。⑶给出填、挖界线A.根据地形图等高线内插出高程为设计高程的曲线(如P118:设计高程33.04);B.内插出的设计高程曲线即为填、挖边界线。⑷

计算填、挖高度A.各方格点的填、挖高度为该点的地面高程及设计高程的差值:挖、填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

(hi=Hi-H设,hi的正负表示挖、填)B.计算的差值标注在左上方(如P118图5-3)⑸计算挖、填土石方工程量

A.按下述方法对挖、填分别计算:角点挖(填)高度Χ(1/4)方格面积边点挖(填)高度Χ(2/4)方格面积拐点挖(填)高度Χ(3/4)方格面积中点挖(填)高度Χ(4/4)方格面积B.分别按计算填、挖的土石方和的总量。⑹放样填、挖边界线及填、挖的高度A.在拟建场地上按适当间隔分别放样出设计高程点,用明显标志将这些设计高程点连成曲线,标示填、挖分界线;B.填、挖高度的放样,首先将地形图上设计的方格点放样于实地,并钉桩表示,然后在木柱上注记相应各方格点的填、挖高度,作为平整场地的依据。1.绘制设计倾斜面等高线;2.确定填挖边界线(相同高程的原地面等高线与设计等高线交点的连线);(二).整理成一定坡度的倾斜面(二).整理成一定坡度的倾斜面3.在地形图上绘小方格(一般取2厘米边长),编号;4.计算方格顶点的填挖值(挖为+,填为-):

填挖值=方格顶点的原地面标高-方格顶点的设计地面标高5.计算每格填、挖土方量;计算填、挖土方总量。524748495051整成倾斜面总结:⑴地形图拟建场地内绘制方格网1:500(复杂地形方格边长10m或20m,平坦或机械施工40m或100m);给方格排序编号;如书本P119图5-4,内插求出每个方格点的地面高程,标在右上方。⑵

计算设计高程(满足填挖方量基本平衡的条件下)以地形图内场地重心点高程作为设计高程(平均高程),内插设计高程形成的重心线为设计斜坡高程的参考数据;也可按水平场地计算各个方格点高程加权平均高程作为设计高程:a.与1个方格相关的方格点(角点),其高程的权为1,

与2个方格相关的方格点(边点),其高程的权为2,与3个方格相关的方格点(拐点),其高程的权为3,与4个方格相关的方格点(中点),其高程的权为4。

b.则可利用下式计算设计高程:H设=(ΣPi*Hi)/(ΣPi)

⑶确定倾斜面最高点格网线和最低点格网线的设计高程P119图5-5设计要求AB为场地最高边线,CD为场地的最低边线,AD边长为40m,设计坡度8%,重心设计高程为51.8m,则最高和最低边线设计高差为:h=40Χ(8/100)=3.2mHA=HB=51.8+3.2/2=53.4mHC=HD=51.8-3.2/2=50.2m⑷

给出填、挖界线A.沿AD、BC边线,根据最高、最低边线的设计高程内插出51m、52m、53m的平行等高线(如P119图5-5虚线);B.内插出的虚线等高线与实际等高线交点abcdef,连线即为填挖边界线(图中带短线的曲线)。⑸确定方格点的填、挖高度

A.根据实际高程内插各方格点的地面高程,注在方格右上方;

B.根据设计高程内插各方格点的设计高程,注在方格右下方;C.填、挖高度为该点的地面高程及设计高程的差值:挖、填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

(hi=Hi-H设,hi的正负表示挖、填);D.计算的填挖高度值标注在左上方(如P119图5-5)。⑹计算挖、填土石方工程量

A.按下述方法对挖、填分别计算:角点挖(填)高度Χ(1/4)方格面积边点挖(填)高度Χ(2/4)方格面积拐点挖(填)高度Χ(3/4)方格面积中点挖(填)高度Χ(4/4)方格面积B.分别按计算填、挖的土石方和的总量。⑺放样填、挖边界线及填、挖的高度A.在拟建场地上按适当间隔分别放样出设计高程点,用明显标志将这些设计高程点连成曲线,标示填、挖分界线;B.填、挖高度的放样,首先将地形图上设计的方格点放样于实地,并钉桩表示,然后在木柱上注记相应各方格点的填、挖高度,作为平整场地的依据。(三)数字地形图上利用数字地面模型计算平整场地的挖、填方工程量,计算程序化非常方便。二、跨河水准测量1.跨河水准测量概述

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泊、峡谷、洼地等障碍物的水准测量工作。跨河视线长度小于100m

按照一般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变换仪器高度,进行第二次水准测量;两次高差之差小于1.5mm时,取两次观测的中数;若两次高差之差超限,按规定重新观测。跨河视线长度大于100m此时由于跨河视线较长,若仍旧采用常规水准测量方法产生以下几个问题:前后视距相差大,水准仪i角误误差影响增大;视线增长,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增大,且非常复杂;水准标尺的分划在望远镜中非常细小,导致难以精确照准水准标尺分划和读数困难。

常见跨河水准网有Z字形、大地四边形、对称三角形等形式,具有以下作用:增加多于观测,提高可靠性削弱大气垂直折光差跨河水准网I1b1b2I2河面I1b1b2I2河面跨河水准网网形I1b1b2I2河面跨河水准网对称观测观测顺序对称采用两台同型号仪器在两岸同时对称观测,即分别同时观测近岸标尺和远岸标尺。观测时间对称不同测回在一天之内的对称时间内观测完成,包括人员和仪器都要在对称时间内对调观测。

A、B两组在上午分别在河的南北两岸完成一测回观测;

A、B两组在下午调换位置,完成一测回观测。I1b1b2I2河面北3.跨河水准测量的原理i角误差对水准标尺上读数的影响,在平均高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