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1.常见的等值线图(1)等温线图(2)等高线图(3)等压线图(4)等降水量线图2.常见等值线图的共同特征与判读技巧(1)共性特征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②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2)等值线的判读技巧【典例】
(2009年天津文综)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如图),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发育有多条河流,从等高线分布特点上看,甲处有一条自南向北的较大河流,因为甲处北面地势最低,其他三面地势较高,因此,甲处水源相对丰富;与甲相邻的东侧,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所以滑坡很少;甲地处于河谷位置,地形平坦且有多条交通线经过,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形与交通是甲地成为规模最大村落和集市的最主要条件,其他因素是次要条件。答案为C。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正确判读等值线图,并运用等值线所反映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近年地理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等值线图的判读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解题时,应适当注意某些解题技巧。现将等值线中的等温线的判读归纳如下: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等温线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2.判断海陆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4.判断寒、暖流寒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附近海域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类同于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暖流: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附近海域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类同于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的影响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6.判断地形名称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间变化规律。(1)冬密夏疏: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温差较大,夏季温差较小。(2)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密海疏: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8.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地形的关系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如果地球有一个均一的表面,则等温线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由于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经常发生弯曲。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9.判读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探讨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同纬度大陆上气温最低月份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的向高纬凸出,气温最高月份则相反。(2)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3)等温线成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多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典例】
图示为某地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中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2)判断图中所示等温线分布表示的季节,说明判断理由。(3)说出图中所示季节,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第(1)题,受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分布规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等温线也出现由低纬向高纬数值递减的规律。第(2)题,图示中等温线在陆地上具有明显向低纬凸的趋势,说明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应为北半球的冬季。第(3)题,冬季受太阳高度和日照时数的影响,南北温差大。答案:(1)规律: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原因:受太阳辐射影响。(2)冬季。同纬度相比,大陆等温线向南(或向低纬)凸出,大陆气温比海洋低。(3)南北温差大。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北方比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近。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按一定比例沿着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它能更直观地显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地形剖面图类试题是以区域性、系统性、综合性为主线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其主要考查方向及判读技巧有:1.用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形特征:如图1判读地形剖面图时,首先要“定量”阅读,从纵坐标的标高读出剖面线最高点和次高点、最低点和次低点的海拔高度;其次要进行“定性”分析,从剖面线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弯曲走向和坡度陡缓等判断出具体的地形类型。2.用地形剖面图考查区域特征考查区域特征的地形剖面图大致可以分为:沿纬线方向的地形剖面图、沿经线方向的地形剖面图、东北——西南方向的地形剖面图、西北——东南方向的地形剖面图、沿河流的地形剖面图、沿交通线的地形剖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简化图共七类。地形剖面图是判断某区域的信息载体,一般以剖面线附近或“以线带面”来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如图2判读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中的信息,根据试题提供的经纬度、地形起伏、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等要素作出区域判断;其次再解答剖面线所经的大洲、国家或地区的领土组成、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3.用地形剖面复合图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形剖面复合图是指把气候、植被、水文等因素的空间变化曲线图叠加在地形剖面图上,从而将多项有联系的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合并到同一坐标图中。如图3该类图的判断要用抽茧剥丝的办法,把每一项要素所显示的内容逐一理清,逐一判断,然后综合在一起即可。【典例】
(2009年全国文综Ⅰ)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B.110mC.170mD.220m(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解析:第(1)题,本题较简单,为相对高度的计算。甲、乙两地海拔数据可以直接从图上读出,甲地和乙地的海拔分别为260m左右和150m,两地高差约是110m。注意本题要求的高差是甲地、乙地的高差,即三条道路起点和终点的高差,不是甲、乙两地间的最大高差。第(2)题,A项错误,因为道路①的长度最大,直线应该线路最短。B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②沿线的最大高度不及道路③,不可能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道路①②各有一段起伏状况和相对高度一致,可能重合。C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③最短。故D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图中三条曲线有几个交点,这并不意味着交点处就一定是道路的重合路段,它仅仅表示三条道路有些路段的海拔相同而已。第(3)题,使用大型运输车运送重型机械设备,需要沿比较安全、平缓、转弯角度小的线路运行。道路①的水平长度最大,说明大致沿等高线走向迂回延伸,呈“之”字形,坡度最小,比较平稳、安全。答案为(1)B,(2)D,(3)B。四、光照图的读图技巧【常见的光照图】【光照图的读图技巧】1.确定半球或南北纬(极)和东西经(1)半球的判断根据赤道判断: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根据南北纬判断:北纬都在北半球,南纬都在南半球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为南半球,反之,呈逆时针方向的为北半球根据20°W和160°E两条经线判断:20°W以西到160°E以东之间为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以西之间为东半球(2)经纬度的判断0°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赤道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在极地俯视图上,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度数越来越大的是东经,度数越来越小的是西经。2.晨昏线的判读晨昏线的判读法则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此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此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1)正视侧视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此类投影日照图上,能看到地球的两极和只能看到地球的一半。根据地球的极性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地轴表现为连接两极点的直线。经线则表现为连接两极点的弧线或直线;纬线表现为与经线垂直并相互平行的弧线或直线;赤道是与地轴垂直平分地球的线。(2)斜视侧视图上晨昏线的判读这类地图只能看到地球的一极,经线表现为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弧线。纬线表现为与经线相垂直且相互平行的弧线或圆,其中最长的纬线为赤道,但这类图上的赤道并不是南北方向上的中线。斜视日照图只能看见晨昏线与纬线的一个切点,这个切点两侧分别为晨线或昏线。
(3)极地俯视图上晨昏线的判读这类日照图上,中心为极地,外圆为赤道,其他纬线圈表现为与赤道平行的圆,经线表现为由极点向周围呈放射状的直线。(4)矩形投影图上晨昏线的判读
矩形投影图上极点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纬线表现为相互平行且等长的直线,经线表现为与纬线垂直且平行的直线。一般矩形的两宽边为同一经线,两长边分别为90°N和90°S纬线。赤道平分每一条经线,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表现为三个点,晨线和昏线是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仍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1)纬度确定方法①已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和地理纬度时,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法则算出。②由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和直射点纬度互余,就可以根据“直射点纬度=90°-出现极昼(夜)的纬度值”推算出。③经线和晨昏线总有个交角,交角的大小即为直射点纬度的度数。(2)经度确定方法①找出昼半球中央经线或与夜半球中央经线相对的经线.②根据时间差算出12:00经线。③出现极夜的纬圈和晨昏圈有一切点,过这个切点的经线即为直射点的经线。4.确定某地区时或地方时(1)计算区时:先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再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2)计算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某地的地方时=已知经线的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5.确定日期或节气(季节)(1)根据直射点的位置判定节气。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根据极昼极夜现象判定节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为夏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冬至日。6.确定昼夜长短(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24—日落时间)×2(2)同一纬线圈上,根据昼弧和夜弧的比例确定昼长和夜长。7.确定太阳出没时刻已知昼夜长短,可根据昼长(夜长)公式求太阳出没时刻;某点在晨线上,过该点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间,某点在昏线上,过该点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间。8.确定正午太阳高度或其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9.黄赤交角和五带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也就是热带和寒带的范围都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典例】
读图,回答问题:(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______前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______节气,当DE为昏线,此日是______节气;当AD为晨线时,此日是______节气。(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当北京时间为8点整,DF是______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日照图的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根据图中条件EF、BC为极圈,若AB为晨线,则AC为昏线,北极圈为极夜,故应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若DF为昏线则DE为晨线,故北极圈上为极昼,应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AC为晨线,则AB为昏线,北极圈上为极昼,应为北半球夏至;若DE为昏线则DF为晨线,北极圈上为极夜应为北半球冬至;当AD为晨线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应为春分或秋分;若DE为晨线则G点(90°W)为6时,北京时间为20时;若北京时间为8点整,则H点(90°E)为6时则DF为晨线。答案:(1)12月22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2)23°26′N(3)夏至冬至春分或秋分(4)20点晨五、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图表示例】【读图方法】地理关联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2)代入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典例1】
下图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
)A.①回收处理②作工业原料③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④作肥料B.①回收处理②作工业原料③作肥料④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C.①作工业原料②回收处理③作肥料④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D.①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②作工业原料③作肥料④回收处理解析:可以将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直接代入图中,思考其与上面对应的废弃物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垃圾处理原则,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如可循环垃圾作工业原料最合理;食品垃圾属于有机物,作肥料最好。答案为B。【典例2】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读“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丁空格表示如下的内容:用水增加耕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入境水流减少,请对应填出。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①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黑河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协调措施。解析:读题和审题是做题的前提,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进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前提。在读、审题时应注意:第一,应读出题干所提拱的关键信息,如本题示意图揭示的是“生态恶化”。第二,要注意图中提示。如本题关联图中箭头指向。第三,要注意设问中所包含的信息。如第(3)题中“问题及协调措施”。答案:(1)地下水位下降耕地减少用水增加入境水流减少(2)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3)问题:在干旱地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了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开发,致使各类生态系统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产生了恶性循环。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营造防护林带、流域内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等。六、常见地理结构图的判读1.常见地理结构图2.常见地理结构图的一般解题步骤与思路(1)认真审题,仔细读图①试题提供了什么条件(时间、地点、事物与现象)。②地图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如看图名、比例尺、经纬度、图例、注记等)。③找出试题文字表述中的“关键词”和图表信息中的“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④弄清楚要解答什么?用什么方式?从哪些角度和范围去解答?
(2)结合提问,分析图,展开联想①发生该地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哪一个是因?哪一个是果?②哪一个因子是主导因素,哪一个是关联因素,哪一个是限制因素?③该地理现象在时空分布与演变上有何特征和规律,与平时学过的特征与规律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④组织文字、迅速答题。文字尽可能简明扼要;先写主导因素或主要特点;尽量采用地理术语来表述;地名、事物、现象的表述要具体化;尽量做到字体美观,卷面清洁。⑤三角坐标图三角坐标图有三个坐标轴,解读此图的关键是:a.首先要弄清图中表示某项指标变化的轴是三角形的哪条边,该项指标的起点所在的边是三角形的哪条边,与起点所在的边平行的线与该指标轴的交点即为其数值;b.要注意图中每一个点都可以读出三个比例数值,这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应该为100%。【典例】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个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3)题:(1)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
)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2)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正确地读取数据是该类题解答的关键。读懂每一个坐标代表什么变量是基础,遵循三角坐标图三个变量之和是100%的原则。正确读取数据的方法是,按照“平一对二,平二对三,平三对一”的方法来读取。如本题,在三角形坐标图中的某一点,过该点分别作平行于三个产业坐标轴的平行线,作第一产业坐标轴的平行线,与第二产业的交点数据是该点的第二产业值;作第二产业坐标轴的平行线,与第三产业的交点数据是该点的第三产业值;作第三产业坐标轴的平行线,与第一产业的交点数据是该点的第一产业值。按照以上方法可顺利读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大。按照以上方法可读出①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5%。工业化程度,低第二产业比例小。答案为(1)D,(2)A,(3)C。七、地理景观图的分类与判读1.常见景观图的类型地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质地貌景观(海岸、黄土、冰川、风沙、喀斯特等地貌类型)、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等;人文景观有人种、城乡风貌、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农业生产情景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景观最主要的标志。人文景观具有明显的空间性、时代性、功能性特征。2.判读技巧(1)结合材料和题干读图名: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即描述图名。(2)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3)根据设问用地理知识作答: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有关知识作答。【典例】
读“某区域民居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1、图2)和“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图3),回答(1)~(3)题:(1)该民居最可能位于图3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景观出现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图1景观出现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C.该类民居主要是用于防御地震D.该景观所在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3)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B.②终年受信风控制C.③最大分布地区在南美洲D.④影响地区多洪涝灾害解析:图1、2中为同一所民居,其底部有木桩支撑,说明该地气候炎热,地面潮湿。图1所示季节地面没有积水,说明降水少;图2所示地面积水很多,说明降水很多,干湿季明显。因此,可以判断该民居所在地区应该是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图3中根据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可以判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类型主要是对流雨。②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④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较少,洪涝灾害不会太频繁。所以第(1)题选择C,第(3)题选择A。第(2)题,图2景观出现时是北半球夏季,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答案为(1)C,(2)A,(3)A。八、地理区域图的判读
技巧1.区域图关键是区域定位。此图根据经纬度判断为非洲南部的西海岸地区。区域定位的方法有:经纬网定位,相对位置定位或者是特殊地理事物来进行定位。
技巧2.以“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为例,读图时要注意读图三部曲: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干旱灾害分布。技巧3.在图中正确读出各地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进行比较。结合表格中的海拔高度,分析得出年降水量、年均温差异的原因。【典例】
读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地点①②③④⑤⑥⑦海拔高度(m)42895128813022261238年降水量(mm)5599666115363722045975年均温(℃)12.26.611.717.25.524.124.3(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2)分析④地年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解析:第(1)题,据表格中资料表明,①地比②地的年均温高,图中两地的纬度相差不大,但表格中②地比①地的海拔高度高出2891米,这正是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①地位于东部沿海,③地却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海陆位置的差异是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④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洋水汽的影响,年降水量必然很大;而⑤地位于内陆,离海洋距离远,海洋上的水汽不易到达。所以④地年降水量远高于⑤地。第(3)题,⑥⑦两地同位于海南岛上,⑥地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地的东侧,⑦地位于西侧,两地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均相近,故两地气温相差不大;但由于海南岛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影响,⑥地由于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所以年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所以年降水量大大降低。答案:(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①地临海,②地地势高,所以②地年均温较①地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既可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来自印度洋的水汽,⑤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年降水量高于⑤地。(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相近,故年均温接近,但⑥地面向太平洋,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年降水量大大降低。九、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技巧1.地理分布图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地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点状地理分布图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洋流、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哪谠诹担纬傻乩硎挛锟占湮恢煤拖嗷ビ跋斓慕峁固逑怠
(3)面状地理分布图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事物的范围。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2.地理分布图的解读程序(1)读图名图下可能没有地理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题干部分会加以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条件。(2)读图例一般的地理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读图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新设定的图例,同时将图例信息标注到与题目相关的地方。(3)定位置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一般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于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图尤为重要。【典例】
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A.冲积平原
B.河谷平原C.流域
D.低地(2)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垃圾运输合同协议
- 浙江省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年商务楼租赁策划官方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人住宅抵押担保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煤矿租赁开采合同模板
- 2025年企业并购投资策划合同样本
- 土方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 2025年企业产品销售协议合同
- HubSpot 2025营销现状报告 -以数据驱动的增长策略与新兴趋势引导营销人员步入以人工智能为先的商业环境
- 2025-2030年中国休闲女包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软压光机计算说明
- 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施工队用)
-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课程设计
- 35kV绝缘导线门型直线杆
- 水库应急抢险与典型案例分析
- 49式武当太极剑动作方位
- 工程成本分析报告(新)
- 国际学术会议海报模板16-academic conference poster model
- 经典诵读比赛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 高值耗材参考目录
- 步兵战斗动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