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学生教师师生关系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热点问题探讨
1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地位2
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形象3教师劳动的特点4Contents
5教师的权利与义务5现代教师专业素质6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广义: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
狭义: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
原始社会:氏族首领担当教师职责夏、商、西周:亦官亦师,教师职业未独立春秋战国:私学出现,有了专职的教师
西方:古希腊:“智者派”
中世纪:僧侣、神甫、牧师
资本主义社会:专门职业师范教育的兴起,标志着教师专业化的开始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培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杨昌济:“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于此。”(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地位(一).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其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地位(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广义上,教师职业的地位涵盖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狭义上,教师职业的地位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地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季羡林先生祝贺95岁生日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古代所谓“天、地、君、亲、师”并提。古代民间流传:“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农、九儒、十丐”。现代社会:“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家有隔夜粮,不做教书匠”。1978年,教师的年平均工资545元,在所有15行中名列13位;90年,12个部门中居第9位,91、92年,15个行业中居12位;95年,平均工资5435元,在16行中仍列13行;在法、德、日等国和我国的澳门地区还将教师列为公务员,香港教师的工资还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师工资。日本的教师的平均工资比公务员高16个百分点。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明确指出:鉴于“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教师这种职务对人类和近代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因而必须确保教师的应有地位。”(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三.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形象(一)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
1.什么是角色角色原意:是戏剧、电影中的说法,它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根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心理学中的角色:心理学中的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特定的身份和行为模式。2
.教师的职业角色
教师的职业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责及相应的行为模式。三.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形象3.现代教师的基本职业角色(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三.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形象(二)现代教师的职业形象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
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教师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1
.教师的道德形象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它是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
传统:“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现代:“奉献”“公正”2.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是以文化为中介来与学生发生关联,对学生产生实质影响,并实现对社会的文化功能。文化不仅提供了教师形象确立的源泉、材料,而且使教师形象设计与塑造有自己的个性。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
传统教师文化形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首先,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其次,要求教师给学生的文化展示与交流提供时空和机会,教师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再次,要求教师改变教书匠的刻板形象,自觉地、主动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将经验认识提升到理论层次,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2.教师的文化形象3.教师的人格形象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
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理想的教师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等。威悌(P.A.Witty,1940)的两类教师性格特征的比较
有效能教师
无效能教师
1.合作民主1.坏脾气、无耐心2.仁慈、体谅2.不公平、偏爱3.能忍耐3.不愿意帮助学生4.兴趣广泛4.
狭隘、对学生要求不合理5.和蔼可亲5.忧郁、不和善6.
公正6.讽刺、挖苦学生7.有幽默感7.外表讨厌8.言行稳定一致8.顽固
9.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9.啰嗦不停10.处世有伸缩性10.
言行霸道11.了解学生,给予鼓励11.骄傲自负12.精通教学技能12.无幽默感四.教师劳动的特点(一).复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任务的复杂性(二).创造性
任何一种劳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教师的劳动则要求有更灵活的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需要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它决不能单纯模仿或机械重复,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教材的理解,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普遍规律,选择最能奏效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三).示范性首先,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题化及其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其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最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青少年心理特征决定的。(四).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打下的基础,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师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二).教师的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向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六.现代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专业素质不仅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特征,而且具有结构性特征。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等方面。1、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是以信念或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看法。2、专业知识(1)本体性知识(学科性知识)(2)实践性知识(3)条件性知识3.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促进教育教学顺利完成的能力与本领。主要包括:
(1)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
(2)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
(3)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4)良好的表达能力;
(5)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6)教学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7)教学研究能力;
(8)终身学习能力;
(9)课程开发能力;
(10)专业发展规划能力等。4.专业道德
教师的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由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主要包括:
(1)爱岗敬业;
(2)甘为人梯;
(3)热爱学生;
(4)诲人不倦;
(5)以身作则;
(6)为人师表;
(7)合作创新;(8)共同发展等。5.教师的身心素质(1)
教师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活力、有节律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等。(2)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认真、负责、亲切的教学态度,积极、丰富的教学情感,坚忍不拔的教学意志,多种兴趣爱好,机智果断的办事作风,善良、随和的性格特征等。1234目录Contents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参考文献:《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朱旭东,周钧【北京师范大学】选自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1月第一期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多种理解。
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解释教师专业发展。社会学对教师专业发展或教师专业社会化进行了多种解释。12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被定义为:“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教师的专业实践、信念、以及对学校和学生的理解”
,它“强调教师个体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教师生命质量的成长”。从群体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符合专业标准的程度,即职业专业化过程。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社会学对教师专业发展或教师专业社会化进行了多种解释。2功能主义者
解释社会学者符号互动理论者批判理论者综合社会学众多理论学派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复杂而多变的环境中以及在一种强迫性的学习氛围中,教师所经历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解释社会学者的理解是“:教师个体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能够有效履行其角色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越来越宽泛。
即获得履行教学功能的知识、能力和品性即教师的终身学习发挥教师的自主意识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
·化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2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3+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
·化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个体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群体、外在维度1234目录Contents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什么是教师专业标准?是指国家教育机构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师培养目标制定出的有关教师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师专业结构要素中的各项实施准则和方法。
美国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1954年,NCATE成立(职前教师)1987年,INTASC和NBPTS成立(入职和在职教师)2010年,INTASC印发了“核心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除此,还有ABCTE为美国高素质的教师提出了严格的、高质量的标准。同时,各州还有自己的教师专业标准。美国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标准性质使用对象机构名称职前标准候选教师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入职标准新教师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盟在职标准(一)成熟教师国家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在职标准(二)卓越教师优质教师证书委员会美国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美国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1988年,《合格教师身份》1993年,对89年的标准进行修订,强调教师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2002年,颁布了《英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语教师职前培训要求》2005年,TTA更名为IDA2007年,标准被应用美国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1996年,初任教师能力框架1998年,出台了《全国入职教师教育标准与指南》建议书2003年,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教师专业标准《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框架》2011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美国中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1996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1998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2003年,香港发布文件《学习的专业专业的学习——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构架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2007年,台湾地区研制了各师资类科教师专业标准美国美国美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美国中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美国分析比较教师专业发展标准1.在标准的范畴划分方面,基本可归纳为专业知识(应知)、专业技能/实践(会做)和专业品质(愿持)三大部分。2.许多教师专业标准都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作了划分,并确定相应的标准。美国比较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国外实践证明,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确实在规范、引导教师的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表现、专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教师入职资格制度和学校绩效考核标准无法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内容和进阶发展特征。1234目录Contents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可以从宏观和围观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从宏观整体上,可划分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微观上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取向。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内容、阶段和作用进行不同的划分。1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宏观整体上,可划分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1认识论基础的不同认识论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的差异3.教师专业伦理道德的不同教师专业自主性的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差异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微观上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取向。2其一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划可分为“补短”取向、成长取向、变革取向、解决问题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微观上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取向。2其二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划分为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微观上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取向。2其三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来分析,产生了关注阶段论、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教师社会化发展阶段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微观上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论取向。2其四是从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出发,提出自我更新趋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1234目录Contents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培训12自我实践反思构成教师实践共同体。34培训是教师最长久的福利;研究是教师发展最长久的动力;反思就是教师超越经验的最根本途径;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共同体则是促进教师自然合作文化的有效载体。教师专业发展途径1教师培训一般有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存在的问题:我国十分重视在职教育,但过分重视学历教育。尚未形成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系。面临两大挑战。培训模式的改革: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1校本培训的含义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在职培训活动的进行完全在中小学内部。二是培训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长期连续性实践性灵活性经济性教师专业发展途径2教师成为研究者,以解决日常教学实践问题为目标,与教学融为一体的研究。注意的地方:1.教师的研究活动必须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2.教师的研究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的3.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应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教师要学习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倡教师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途径2教师成为研究者,以解决日常教学实践问题为目标,与教学融为一体的研究。QUESTION:
如何来促进教师更快的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途径3自我实践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与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与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主要特征:自我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途径3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马克思·范梅南将反思由低级向高级分为3个水平层次。教师反思水平水平1水平2水平3技术合理性实践行为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途径4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共同体:以教师为主体,其成员也是教师,其关注和共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运行机制。教师热点问题热点一丹江口中学教师为保护学生被歹徒连砍三刀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关前裕通讯员钱芹姚文波)11月27日晚,丹江口市丹赵路中学教师张道旗,在劝解3名带刀青年离开校园附近时,被连砍3刀。目前,3名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案件正在审理中。事发当日,学生下晚自习后,该校教务处副主任兼初三化学老师张道旗在校门口护送学生离校时,发现3名拿着砍刀的青年,正在校门附近的一处岔路口晃悠。为防止他们骚扰、伤害学生,张道旗赶忙上前劝诫他们离开。不料,3名青年不听劝阻,口出脏话,其中一人突然拿起砍刀向张道旗砍去,张道旗毫无防备,连中3刀。
事发第4天,张道旗就回到了学校,继续为学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化学难题。昨日,回忆起那晚的经历,他连说,换了哪个老师都会这样做。该校校长王芙蓉介绍,39岁的张道旗老师在该校任教已7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和初三班化学课教学工作,是一位深受同事尊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最美女教师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30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30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5.12地震中感人的教师1.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时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住课桌下的4个孩子,壮烈牺牲!2.严蓉映秀小学老师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身后留下只有1岁半的小女儿雯欣。3.张米亚映秀小学老师,当救援群众搬开垮塌的教学楼一角时,惊讶地发现:张老师跪仆在废墟里,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而他已经身亡,救援人员含泪锯下他早已僵硬的手臂才把两个孩子救出!4.张辉兵地震发生时,张老师离门只有一步之遥,但他没有往外跑,站在门口撑开房门将孩子们一个一个往外推,在救出十来个学生后,教学楼倒塌,张老师英勇牺牲!5.汤宏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地震时,汤老师两个胳膊下各挡了一个孩子,身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却在瓦砾中牺牲了。
6.苟晓超地震时抱起一名学生冲下楼,又反身冲上三楼,抱起两个送到楼下。当再一次冲到三楼抱两名学生向下冲时,顶楼倒塌,当人们救他时,他指着楼上说:“我--恐怕不行了,快—-救学生”。他5月2日刚刚结婚,5月12日返校,由于受伤严重,在半途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7.向晴在营救中,见到向晴老师自己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地搂于自己胸前保护学生。
8.瞿万容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9.杜正香临死时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10.吴忠洪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反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5.12地震中感人的教师5.12地震中感人的教师热点二张博律从小就觉得,老师是一个很有威严的职业,他的大学专业选择了教育,而比较特别的是,他对学前教育格外感兴趣,而这一方向原本属于女生。张博律坦言工作两年,给他众星捧月的幸福感,也有孤立无援的寂寞感,同时还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下班后,张博律经常跟几个女老师逛街,在广场上买几串羊肉或一袋鸡翅膀,他们的休息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幼教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男幼师还要承受他人的偏见。但是张博律依然喜爱这份工作。学生的定义1学生的本质特点2学生的地位3学生的发展4热点问题5
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研究学生的本质特征是当代教育实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了解和把握了学生的本质特征,才能在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培养符合人的本性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教育大辞典对学生的定义有两种,一个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的人。按教育阶段,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另一个是泛指一切学习知识的人。本节所涉及的学生的概念基本上是指在校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一、学生的定义二、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1.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学生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的原因:(1)这是由教学活动的任务决定的(2)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3)可以缩短学生个体的不成熟期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1)独立性(2)选择性(3)调控性(4)创造性(5)自我意识性3.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广义的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狭义的人的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儿童的发展。学生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上,更表现在心理发展上;不仅表现在发展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二、学生的地位社会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一)社会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青少年儿童是未来的主人,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并依法享有各项社会权利。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权益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195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又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履行《公约》的同时,在相关法规中也对青少年儿童的权利及其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1.学生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世界儿童公约》,我国儿童应享有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生活获得照顾权,民事活动代理权,休息娱乐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荣誉权,著作权和平等对待权。2.学生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二)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自古以来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中外教育史上,对学生的教育地位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个是“教师中心说”,另一个是“学生中心说”。
教师中心说(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说又称为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与支配权,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能接受教师的任意管教与塑造。学生对老师来说,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评价:教师中心说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依据,把学生完全置于被动的地位,容易忽视学生本人的兴趣要求和远大追求,不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尽管教师中心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也不可忽略它的优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中心说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学生中心说(代表人物杜威)
学生中心说又称为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主义,它是一种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强调按照儿童的兴趣、经验与需要组织教育活动,要求一切教育措施都要围绕儿童制定,教师只能处于辅助状态。评价:学生中心说实现教学主体的回归,让课堂教学重新焕发活力是当代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可忽视,例如:抛弃了高效率的知识传授模式,选择了弹性化的以学生兴趣为主导方向的教育理念,不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得教育效率下降;学生中心说在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培养中并无严格的规范标准,使得学生任意放纵。
以上两种观念都不适当的贬低或抬高了学生的地位,是不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是认识的客体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的社会要求转换为学生内部的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的素质。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育活动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必须经过学生的主动吸收和转化;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和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能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学习规律。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一)含义(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因素(四)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三、学生的发展(一)含义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旧质变到新质的变化过程。
学生的发展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身体发展: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心理发展: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认识的发展;二是意志的发展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即有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个体的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阶段性,它表现为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要求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能一刀切。同时,由于身心发展的各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具有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就要考虑各阶段的衔接。
2.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也就是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特征。
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育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3.不均衡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师要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4.个别差异性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其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个体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
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5.整体性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三)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能动性(四)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学生热点问题热点问题1:10岁“优等生”申请退学称不想葬送理想于考试
近日,在国内首个专为儿童设计的创作分享社区天空城儿童创作社区里,一位名叫冯邵一的10岁男孩发表一篇《申请书》称,“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考试中”。学生热点问题男孩写道:“我的理想就是和心爱女孩一起生活,哪怕以砍柴、捡破烂为生。”“几十年青春花在上学路上,最终只是找一份工资高一点儿的工作,有意义吗?”“无数战争,多少血泪和家破人亡,哪种破坏不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干的?”“每天无非是上课、作业、考试、排名次,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什么?”这些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的话语出自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这篇文章里冯邵一谈理想、谈志向,并对“远大理想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结合你对学生发展的认识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热点问题2:高校运动会取消长跑引争议
现今大学生的体质真的变差了吗?日前,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开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赛项目中,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不见了”。运动会负责人表示,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取消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
(《武汉晨报》11月11日)因噎废食还是理性关爱?师生关系的内涵1师生关系的作用2师生关系的典型模式3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4Contents
热点问题5一、师生关系的内涵(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可以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研究。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主体间关系;从教育学角度看,师生之间是教育和被教育关系;从心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认知、情感、个性相互作用的关系;从文化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共享和创新关系;从管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角色关系、互动关系;等等。从对师生关系的意义及稳定性等的综合分析,
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指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师生心理关系的实质是师生个体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个性是否冲突、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综上所述,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其中,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社会关系是一种背景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身份和角色在教育教学中的直接反映,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特点,常以比较强硬的方式投射到师生之间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之中。心理关系是教育关系的基础和深化,常以内隐方式、感性方式反映社会关系并直接影响教育关系,与前两种关系相比,它具有情境性、弥散性等特点。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设备身份认证-洞察分析
- 线索树内存管理前沿-洞察分析
- 网络舆情可视化分析-洞察分析
- 物联网设备安全认证框架-洞察分析
- 岩溶漏斗水文地质研究-洞察分析
- 《外科学烧伤和冻伤》课件
- 《焊工学校培训》课件
- 公司执行标准化管理的意义课件
- 《临床安全用药》课件
- 全球化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实践总结
- 2023年全国乙卷笔试部分讲解课件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 高考英语复习
- 国开2023年春《人文英语4》机考网考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 教师追悼会家属答谢词(三篇)
- 初三英语中考模拟试卷
- 酒店业轻资产运营模式案例研究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分享
- 员工食堂承包合同、考核细则、考核评分表
- 优秀管理者评选方案
- SnO2材料气敏性能研究进展
- 爆破设计与施工(第3版)岩土爆破设计题(含答案)概要
-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19级护理学专业《灾难护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