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考试说明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点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点3.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更新(5)通信工具的进步(2)交通工具的进步(2)社会习俗的变迁(8)物质生活的变迁(6)大众传媒的更新(5年5考)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年4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5年14考)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变迁趋势男装: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女装:旗袍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宁装、连衣裙干部装、绿军装政治色彩强烈独立自主,政治挂帅异彩纷呈多元化个性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1)近现代服饰变迁)点拨1:中山装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中山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里一直流行,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1)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适应了中华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需要。中山装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B.孙中山个人崇高的政治威望C.它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D.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2013重庆卷)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8分)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饮食变化变化表现:(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19世纪40年代传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并使烹调理念发生了变化。点拨: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西餐传入的原因、影响?区别: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原因:西方人来华。

影响: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西式糖果糕点和饮料受国人欢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并使烹调理念发生了变化。(2012·浙江文综卷·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C住宅: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中西合璧(北京西站)——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3)住宅变化点拨中西方建筑的特点?

建筑特点: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41.(12分)(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4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①婚俗: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②丧礼:趋于简化,建殡仪馆和公墓,但农村仍实行传统丧礼。③礼俗:民国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4)社会习俗变化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①②正确。③错在“彻底”摒弃上,④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得不到体现。B点拨1:断发翦辫

材料1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资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还数十年前,人皆结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民风也,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废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请概括材料一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1)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无法从事机器化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欧美各国都随机器工业的开展和战争的需要剪发而富强;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2014.浙江)从甲图到乙图,表明图甲清初男子剃发蓄辫图乙民国初年男子剪辫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衰败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B点拨2.婚俗变化

材料1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2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婚俗变化

材料1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2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点拨3: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女权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现代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进行辩证解读。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礼俗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力的同时,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新中国后男女平等在法律得到确认,妇女政治、经济、婚姻家庭权力得到空前提高。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小结)1、服饰:(1)近代: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改良旗袍。(2)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流行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③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时尚、穿个性过渡。2、饮食:(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19世纪40年代传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并使烹调理念发生了变化。3、住宅: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中西合璧(北京西站)——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4、习俗:①婚俗: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②丧礼:趋于简化,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和公墓,但农村仍实行传统丧礼。③礼俗:民国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外来文化: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2)从过程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渗透。(3)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即随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4)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但传统习惯却坚如磐石。(5)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总结提升“一”:“二”:“三”:“四”:“一个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变为向近代化的演进。“两个视角”:一是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放到整个中国近现代的大背景下去学习;二是从社会生活角度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演进。“三个内容”(1)服饰的变化

(2)饮食文化与居室建筑的变迁

(3)社会习俗的变迁“四次巨变”:鸦片战争以→辛亥革命后→新中国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后(2011浙江)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