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1页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2页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3页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4页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为了满足维持生命和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的要求,人体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素。食品的天然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一般都不能直接被人体利用,必须先在消化道内分解,变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等,才能透过消化道黏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供人体组织利用。

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一种是靠消化道运动把大块物质磨碎,称为物理性消化;另一种是靠消化液及其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化学性消化。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既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又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根据位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全长8-10m。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及小肠腺。这些消化腺,有的存在于消化道的管壁内,如胃腺和小肠腺,其分泌液直接进入消化道内;有的则存在于消化道外,如唾液腺、胰腺和肝,它们经专门的腺导管将消化液送入消化道内。

Mouth

Pharynx

Esophagus

StomachDuodenumJejunumIleumLargeintestine

Liver

PancreasMajorsalivaryglands第一节

食品的消化

食品的消化作用非常重要。过去人们比较重视营养素的供给。1981年在罗马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能量和蛋白质专家委员会,特别强调了食品消化问题的重要,因为食品只有通过消化以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才能发挥营养作用。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多的通常是谷类和薯类淀粉。存在于动物肌肉与肝脏的碳水化合物称作糖原,亦称动物淀粉,为数很少。消化、水解淀粉的酶,称作淀粉酶。淀粉的消化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内有三对大唾液腺及无数分散存在的小唾液腺.主要分泌唾液。唾液中所含的α-淀粉酶.仅对α-1,4糖苷键具有专一性,可将淀粉水解成糊精与麦芽糖。一般情况下,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淀粉水解的程度不是很大。当食物进入胃以后,在酸性pH(0.9~1.5)环境中,唾液淀粉酶很快便失去了活性。

Mouth

Pharynx

Esophagus

StomachDuodenumJejunumIleumLargeintestine

Liver

PancreasMajorsalivaryglands

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来自胰液的α-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带有1,6糖苷键支链的糖—α-糊精和麦芽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刷状缘中,含有丰富的α-糊精酶,可将α-糊精分子中的1,6-糖苷键及l,4-糖苷键水解,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可被麦芽糖酶水解为葡萄糖。食品中的蔗糖可被蔗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乳糖酶,可将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通常食品中的糖类在小肠上部几乎全部转化成各种单糖。

Mouth

Pharynx

Esophagus

StomachDuodenumJejunumIleumLargeintestine

Liver

PancreasMajorsalivaryglands二、脂类的消化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和固醇脂等)的总称。脂类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小肠中存在着小肠液及由胰腺和胆囊所分泌的胰液和胆汁。胰液中含有胰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液中也含有脂肪酶。胆汁中的胆酸盐能使不溶于水的脂肪乳化,有利于胰脂肪酶的作用。三、蛋白质的消化1.胃液的作用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中开始。胃液由胃腺分泌,是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l.5。胃腺还分泌胃蛋白酶原,在胃酸或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活化成胃蛋白酶,能水解各种水溶性蛋白质。水解产物主要是月示和胨,肽和氨基酸则较少。

Mouth

Pharynx

Esophagus

StomachDuodenumJejunumIleumLargeintestine

Liver

PancreasMajorsalivaryglands2胰液的作用

胰液由胰腺分泌进入十二指肠,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和弹性蛋白酶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相似,都能分解蛋白质为月示和胨。当两者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则可消化蛋白质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大豆、棉籽,花生、油菜籽、菜豆等,特别是豆类中含有的,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的物质,统称为蛋白酶抑制剂,普遍存在并有代表性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剂,或称抗胰蛋白酶因素。这类食物需经适当加工后方可食用。除去蛋白酶抑制剂有效方法是常压蒸汽加热30min,或98kPa压力蒸汽加热15~30min。3肠黏膜细胞的作用

胰酶水解蛋白质所得的产物中仅1/3为氨基酸,其余为寡肽。肠内消化液中水解寡肽的酶较少,但在肠黏膜细胞的刷状缘及胞液中均含有寡肽酶。它们能从肽链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逐步水解肽键。分别称为氨基肽酶和羧基肽酶。刷状缘含多种寡肽酶,能水解各种由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寡肽。胞液寡肽酶主要水解二肽与三肽。四、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消化

在人体消化道内没有分解维生素的酶。水溶性维生素在动、植物性食品的细胞中以结合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在细胞崩解过程和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这些结台物被分解,从而释放出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可随着脂肪的乳化与分散而同时被消化。

矿物质在食品中有些是呈离子状态存在,它们可直接被机体吸收。有些矿物质则相反,它们结合在食品的有机成分上,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铁多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人体胃肠道中没有能够将矿物质从这类化合物中分解出来的酶,因此,这些矿物质往往是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慢慢从有机成分中释放出来的。第三节

吸收

食品经过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其中多糖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单酰甘油酯等。维生素与矿物质则在消化过程中从食物的细胞中释放出来,这些小分子物质只有透过肠壁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分,才能进一步被组织和细胞所利用。食物经分解后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吸收情况因消化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口腔及食管一般不吸收任何营养素;胃可以吸收乙醇和少量的水分;结肠可以吸收水分及盐类小肠才是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

Mouth

Pharynx

Esophagus

StomachDuodenumJejunumIleumLargeintestine

Liver

PancreasMajorsalivaryglands一、碳水化合物消化产物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几乎完全在小肠,且以单糖形式被吸收。肠道内的单糖主要有葡萄糖及少量的半乳糖和果糖等。二、脂类消化产物的吸收

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上部。脂肪消化后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单酰甘油酯以及少量二酰甘油酯。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容易分散和被完全水解。短链和中链脂肪酸循门静脉人肝。长链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经水解后,其长链脂肪酸在肠壁被再次酯化为三酰甘油酯,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胆固醇,称作外源性胆固醇,为10~1000mg/d,多来自于动物性食品;由肝脏合成并随胆汁进入肠腔的胆固醇,称作内源性胆固醇,为2~3g/d。肠吸收胆固醇的能力有限,成年人胆固醇的吸收速率约为每天10mg/kg。大量进食胆固醇时吸收量可加倍,但最多每天吸收2g(上限)。三、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

天然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其水解产物大约1/3为氨基酸,2/3为寡肽。这些产物在肠壁的吸收远比单纯混合氨基酸快,而且吸收后绝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进入门静脉。五、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充分吸收,特别是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维生素更容易吸收。维生素B12则需与内因子结合成一个大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此内因子是相对分子质量为53000的一种糖蛋白,由胃黏膜壁细胞合成。脂溶性维生素因溶于脂类物质,它们的吸收与脂类相似。脂肪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六、水与矿物质的吸收

每日进入成人小肠的水分为5~l0L.这些水分不仅来自食品,还来自消化液,而且主要来自消化液。成人每日尿量平均约1.5L,粪便中可排出少量(约150mL),其余大部分水分都由消化道重新吸收。大部分水分的吸收是在小肠内进行,未被小肠吸收的剩余部分则由大肠继续吸收。

钠和氯一般以氯化钠(食盐)的形式摄入。人体每日由食物获得的氯化钠为8~l0g,几乎完全被吸收。

钙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进行,并需要维生素D。钙盐大多在可溶状态(即钙为离子状态),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