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教案成都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创新团队2020年3月
导论一、教学目的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界定;理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一、二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2.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①西方经济学的界定。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体系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微观经济学,二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做出各种理性选择,以谋求效用或利润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国民经济总量包括总产量(或总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等。②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西方经济学既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或者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实用价值,又具有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价值取向或者意识形态属性。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学习西方经济学,当然有必要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从总体上说,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和观念在理论上的总结或概括。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个大的发展阶段。①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唯一的形态,它只能来自对外贸易活动,因此主张国家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对海外贸易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便积累国民财富。②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大约100年的时期,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早期阶段。总的来看,古典经济学或者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具有二重性。③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边际革命”时代。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年)的出版,是新古典经济学完成的标志。在经济学史上,首次呈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经济学体系并存和交锋的态势。④当代西方经济学。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一方面,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迅速发展,大型垄断企业形成,垄断推动生产社会化水平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加剧,生产严重过剩,这一矛盾最终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大萧条。这次大萧条给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以沉重打击,也促使西方经济学家深刻反思自己的经济理论,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于1936年出版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摒弃了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动恢复均衡机制的传统观念,指出只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实行以刺激需求为核心的需求管理,才能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并据此推出了一系列国家调节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张。《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自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凯恩斯的追随者不断补充、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使之发展成为以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人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调节政策。2.基本概念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3.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导论一、教学目的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怎样学习和对待西方经济学?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三、四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起点。任何经济学都有自己的研究起点。研究起点表明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赖以存在和关注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资源的稀缺性。②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或既定前提,该研究对象的确定经过了长期发展过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具体分为研究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③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评析。第四节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的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从个人主义的自利和理性假设出发描述人类经济活动,阐述资源配置的机制和规律;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发展了一些研究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法,特别是把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方法借用来研究经济问题,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些有用工具。这些方法包括演绎法、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等。第五节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二要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三要精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的实践;四要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2.基本概念理性假设,经济人假设,演绎法,归纳法。3.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第9页案例消费者是理性的吗?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供求规律。了解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动二者之间有何区别;理解价格以外的因素是怎样影响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的;掌握供求函数、供求的影响因素、供求法则。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五、六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3.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一个原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用数学的方式会比较精简。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承上启下,从上一章的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引出本章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利用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的经典语录说明供求原理的重要性,通过经常遇到的讨价还价实例和生活中的经济学导出本章讨论的主题:市场经济中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第一节需求。①需求的概念。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源于家庭或者消费者的欲望,表现为对该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②需求规律。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越多。需求的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它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③影响需求的因素。在市场需求方面,影响它的因素有: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其它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未来收入或价格的预期,以及一些偶然性因素如气候变化等。在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需求时,一般将其分为两类因素:该商品自身价格和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④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而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⑤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到市场需求。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的总和,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所有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第二节供给。①供给的概念。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被称为该价格下的供给量。供给也可以由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三种形式表示。②供给规律。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这一特征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供给规律。③影响供给的因素。在市场供给方面,其影响因素有: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技术水平,政府税收,厂商对未来的预期,一些偶然因素,等等。同对需求的分析一样,微观经济学也将上述因素分为商品自身价格和价格以外的因素两类。④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由于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每一价格下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的变动。⑤从单个生产者的供给到市场供给。为了得到市场供给,可以对同一种产品的所有生产者的供给进行“加总”,即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生产同一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的供给量之和构成市场供给量,市场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为市场供给。2.基本概念需求,个人需求,市场需求,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规律;供给,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规律;互补商品,替代商品,正常商品,低劣商品,吉芬商品,奢侈品。3.基本原理(1)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反方向变化,这是需求规律。(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供给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这是供给规律。4.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相关商品影响:父母在乘坐飞机旅行时,是应该允许他们把婴儿放在他们的膝盖上,还是要求他们为婴儿买单独机票,并用皮带把婴儿束住在安全座位上?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有关基本理论,把握价格理论的应用。了解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理解蛛网理论;掌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定义,均衡价格的形成。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七、八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2.经济模型的结构。3.一个动态经济模型:蛛网理论。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应用案例:情人节的玫瑰,从供给和需求曲线入手,讲授供求达到均衡的基本模型,强调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含义和实现过程。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过程正是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过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反之则上升。由此微观经济学总结出供求规律:供给增加会促使价格下降,反之则相反;需求增加会促使价格上升,反之亦相反。①均衡的含义。均衡是指经济系统中的某一特定经济单位、经济变量或市场等,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②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经济模型的结构。一般而言,以均衡分析为基础的经济理论模型化过程主要包括模型构建、模型求解及对解的性质判断以及对均衡解的比较分析三个主要阶段。一个动态经济模型。本小节以“蛛网模型”为例简要说明经济模型从静态到动态的扩展,进而分析模型动态稳定性质。2.基本概念供求规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学)。3.基本原理(1)商品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就处于均衡状态。(2)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反之亦相反。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27页案例1.7供求均衡价格论:经济学家“大脑”的价格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弹性理论,进一步理解供求规律。了解需求价格弹性、交叉弹性、收入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理解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掌握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定义、弹性的计算方法;会用图表解释总收入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九、十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2.供给弹性的含义和计算。3.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四节弹性理论。①弹性的含义。回顾上一节课程的重点内容,然后,提问:什么是弹性?从物理学中弹性的定义入手,引出经济学中弹性的一般含义,然后介绍经济学中弹性的分类;经济学中采用弹性来衡量一个经济量相应于另外一个经济量变动的敏感程度。②需求价格弹性。讲授需求价格弹性的重难点知识,结合需求价格弹性的点弹性和弧弹性的计算,课堂思考:需求曲线上哪一点的弹性大?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进行弹性分类,课堂思考:请举例说明无弹性和完全弹性?接着分析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重点讲授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这一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重要应用,通过三种方法来分析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薄利多销吗?应用现实案例验证需求价格弹性的作用,中间穿插课堂思考和案例,强调用实例介绍理论;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特定环境中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或者需求弹性。③其他需求弹性。介绍需求交叉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关键把需求价格弹性理解透了,这两种弹性就迎刃而解,案例应用:美国司法部和杜邦公司的官司、恩格尔系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不仅包括商品的价格,也包括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等,相应地也可以定义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等。④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第五节供求分析的应用事例及评析。利用第一、二、三节的供求均衡价格论和第四节的弹性理论分析很多实际问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重点讲授供求理论的应用,结合现实讲授地区价格差异、季节价格差异、支持价、限制价、农产品价格保护、最低工资法、房租管制;讲解弹性理论的应用,大众公司的价格策略、禁毒策略、税收的分担等问题,视频演示税收是打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楔子,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供求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中间穿插课堂思考和案例,强调用实例介绍理论,以案例“七宝古镇的收费教训”和“航空客运与铁路客运的需求弹性”应用需求价格弹性原理。小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布置复习思考题。2.基本概念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3.基本原理(1)当供给发生变化时,供给弹性越大,则价格和数量变化都越小,这是因为由供给增加(减少)引起的轻微价格下降(上升),都会导致供给量的大幅减少(增加)。需求弹性越大,则价格变化越小,数量变化越大,这是因为,由供给增加(减少)导致的价格下降(上升)哪怕是轻微的,也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变化。这样,一个少量的价格下降(上升)都会导致大幅的需求增加(减少)。(2)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供给弹性越大,则价格变化小而数量变化大,这是因为,只需要轻微的价格变化就足以诱致供给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需求弹性越大,同供给弹性大是一样的结果。(3)对商品征税或补贴,税收负担或补贴受益是由供求双方共同承担或享受的,各自承担或享受的程度取决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以税收为例,消费者承担的份额与供给弹性成正比,与需求弹性成反比;生产者承担的份额与供给弹性成反比,与需求弹性成正比。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16页案例1.2农产品缺乏弹性的后果:谷贱伤农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边际效用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效用函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掌握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和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一、十二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序数效用论既可以用序数来表达,也可以用基数来表达,用基数表达时要抛弃其中的“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功能。2.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教科书中给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一个必要条件,数学上经常称为“一阶条件”,它只能保证极值,不能保证其是极大还是极小。要实现消费者均衡,还必须满足“二阶条件”,即无差异曲线平滑地凸向原点。如果“二阶条件”不能满足,则教科书中给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只能带来效用最小化。4.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计算。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效用理论概述。①欲望和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被称为商品或服务的效用。一种商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由消费者欲望的强度所决定。②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在经济学说史上,以效用基数衡量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效用理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假设中,消费者对消费商品获得的效用满足程度并不以基数衡量,而是对不同商品组合按效用满足高低进行排序。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记成TU;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记成MU。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③效用最大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化效用满足,并保持这种状况不变,那么此时就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在每单位支出购买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满足,从而处于均衡状态。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购买每一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均相等,并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来源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曲线才向右下方倾斜,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保证需求规律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⑤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2.基本概念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3.基本原理(1)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获得的满足可以用基数表达,可以进行程度比较,可以加总求和。但是现代经济学已经放弃了这个理论。(2)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主观心理感受,是难以用基数准确测度的,更不可能进行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效用的大小只能进行排序,通过排序来说明偏好情况。同时,序数效用论认为基数和序数都可以用来表达序数效用论,只是在使用基数时,应该放弃其中的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的功能,只使用其大小排序的功能。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38页案例2.1价值与价格: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一、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边际效用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的关系,理解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和特殊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完全互补等),当收入变动或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预算约束如何移动。掌握消费者偏好的定义、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的关系,熟练掌握无差异曲线定义、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和预算约束线。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三、十四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2.边际替代率及递减规律。3.特殊的无差异曲线。4.预算约束线的定义及变动。5.理解边际替代率的直观经济学含义是什么,相对价格(商品价格比)的直观经济学含义是什么。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无差异曲线。①偏好和选择。消费者的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偏好具有四个基本假设:完备性、传递性、非饱和性、多样性。②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无差异曲线为在既定偏好条件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各不相同,但消费者对它们的偏好相同,或者说它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程度相同。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③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简称为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的特例。第三节预算约束线。①预算约束线的定义。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又简称为约束线,它表示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②预算约束线的变动。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确定是以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的。当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2.基本概念偏好;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3.基本原理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主观心理感受,是难以用基数准确测度的,更不可能进行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效用的大小只能进行排序,通过排序来说明偏好情况。同时,序数效用论认为基数和序数都可以用来表达序数效用论,只是在使用基数时,应该放弃其中的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的功能,只使用其大小排序的功能。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42页案例2.3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吗?为什么?第二章消费者选择一、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无差异曲线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好地加深理解需求定理。了解劣质商品恩格尔曲线,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理解恩格尔曲线的定义,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计算,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价格消费曲线的形成。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图形分析,边际效用分析的数学方法表示效用最大化法则。收入一定时,对于购买的所有商品,当花费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1美元所提供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时,个人的效用最大化。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含义及图形变化。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五、十六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从直观上理解为什么要满足消费者均衡条件。2.理解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逻辑,以及在曲线上的表述。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四节消费者均衡。第四节将消费者的偏好(第二节)和面临的约束(第三节)结合起来,讨论他如何将既定的收入分配到不同的商品购买和消费中,以获得最大效用或满足,也就是实现最偏好的商品消费,经济学称之为消费者均衡。重点讲授消费者均衡点的图形分析、消费者均衡的边际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讲清楚选择的方法,把边际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讲到位,视频资料“这样才能实现最佳购买?”而且,结合课堂思考和例题讲授。①消费者均衡的决定。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试图选择使得自身效用最大的商品数量组合。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所选择的最优商品数量组合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②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讲授恩格尔曲线的推导,我们从正常商品的收入消费线和恩格尔曲线开始,分析劣质商品恩格尔曲线的形成,根据商品恩格尔曲线的不同把商品分为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1)收入消费扩展线:在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被称为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扩展线,简称为收入扩展线。(2)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可以由商品的消费数量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③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讲授需求曲线的推导,我们从正常商品的价格消费线开始,分析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的形成。推导需求曲线和分析吉芬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提出课堂思考,视频资料“为什么水便宜而钻石昂贵?”和“空调降价引起购买需求大增”。(1)价格消费扩展线:价格-消费扩展线又简称为价格扩展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对消费者均衡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扩展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第五节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定义。讲授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含义及图形变化,演示动画,分别介绍正常商品、吉芬商品和劣质商品的几种效应分析,互联网链接,视频资料“收入和价格对消费选择的影响”。利用无差异曲线分析,将价格变化的影响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一个商品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即收入购买力会发生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发生变化,这都会引起消费者做出消费调整。如果仅仅考虑价格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假设收入的购买力没有改变,那么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相对变便宜的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反之,如果单纯考虑因为价格变化引致的实际收入变化,假设相对价格没有改变,则消费者也会改变商品消费量,这就是收入效应。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②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假设第一种商品为正常品。作为正常品的第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第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由此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减少。③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普通低档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④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⑤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对于正常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同时,收入效应也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因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对于一般的低档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该类商品的需求曲线仍向右下方倾斜。对于吉芬商品这种特殊的低档品而言,虽然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仍然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但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却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且替代效应弱于收入效应,因而价格下降的总效应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2.基本概念收入消费扩展线,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正常商品,低劣商品,吉芬商品,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价格效应。3.基本原理(1)现代经济学认为,序数效用论可以用效用函数表达,也可以用无差异曲线表达。无论是用哪种方式分析消费者的选择行为,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消费者均衡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从曲线上看,消费者的购买应该确保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从代数公式来理解,消费者的购买应该实现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相对价格相等。从直观上理解,消费者的购买应该保证两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和价格之比相等,即在边际上,所购买的商品要保证效用和价格相当。还可以换一种角度从直观上理解,消费者的购买要保证两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要保证花在每一个商品上的最后1元钱所带来的效用相等。(2)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消费者均衡的变化,如果是正常商品,收入增加(减少)会导致该商品消费和需求增加(减少);如果是低劣商品,则正好相反。(3)价格的增加也会引起消费者均衡的变化,从而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价格变化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商品的需求;如果是正常商品,价格的下降(上升)通过替代效应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因为该商品相对变便宜(昂贵)了;同时通过收入效应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因为消费者收入的购买力增加(减少)了。因此,综合看,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上升)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如果是低劣商品,价格下降(上升)的替代效应与上面相同,即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但是收入效应则与上面相反,会促使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增加)。低劣商品价格的下降(上升)最终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比较。当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时,价格下降(上升)仍然和上面正常商品的情形一样,会促使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当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时,情况正好相反,价格下降(上升)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增加),此即吉芬商品。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48页案例2.5吉芬商品第二章消费者选择一、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在资本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的有关基本理论。了解均值-方差效用函数;理解对风险的需求、证券市场的作用、保险市场的作用;掌握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效用函数。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七、十八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期望效用理论,为什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带来的效用要用(或可以用)期望效用来说明。2.理解第二章的内容是微观经济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理性行为进行的演绎分析。也就是说,它是假定个人行为是理性的,其选择会导致均衡出现,在这个基础上分析理性元则如何实现均衡。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六节不确定性和风险。首先,回顾上一讲讲授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介绍本章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的。其次,讲授风险偏好: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效用函数,重点要分析清楚各种情况的效用函数。第三,讲授风险分散:讲授对保险的需求、证券市场的作用、期货合同的作用。最后,结合案例分析风险偏好和风险的分散;小结本讲的内容。①不确定性和风险事件的描述。假定一个不确定的事件对应着s种相互独立的结果,这些结果是这些结果的一个概率分布。对于的情形,可以直接将这张彩票表示为。其中,和是可能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出现的可能性是。②消费者对风险方案的偏好。首先介绍了用来讨论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的工具——彩票;接着讨论了消费者从不确定性消费中获得效用的理论,即期望效用理论;进一步对不同消费者针对风险的态度进行了描述;最后以保险市场为例分析了一个回避风险的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方案。③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先考察一个例子。假定你正在寻找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在付出相同努力程度的条件下却有两种获取报酬的方式。一种付酬方式是每月得到4000元的固定工资。而另外一种方式则要看明年公司的状况:如果明年公司面临的市场需求状况好,每月可以得到6000元的收入;如果市场需求状况不好,只能得到2000元。同时假定明年公司的状况只取决于外部需求状况,与你自身的付出关系不大,而需求旺盛或萧条的可能性分别为50。那么,你会选择以何种形式签订工资协议呢?不同的人可能对风险有不同的态度,即使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的风险也可能有不同的态度,这取决于消费者在确定性条件下对结果的偏好或者效用函数u。④风险条件下的决策:保险市场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一些不测事件,比如火灾。为了减少损失,人们有时会购买一定数量的保险。在购买保险后,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火灾发生,投保人获得一定的补偿;另一种可能是,火灾没有发生,投保人白白浪费了保险费。对准备投保的人而言,这是一种典型的风险条件下的决策。第七节本章评析。2.基本概念不确定性,彩票,期望效用;风险偏好,风险回避,风险中性。3.基本原理(1)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可以用彩票来表达:消费会出现不同的可能结果,每一种结果都有相应的发生概率。(2)消费者对不确定性消费的偏好可以用期望效用来代表,每一个消费者都寻求期望效用最大(而不是期望值最大)。(3)不同的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可以分为风险偏好、风险中性和风险回避三种。如果两个消费方案的消费结果期望值相同,则:风险偏好者选择结果不确定从而有风险的消费方案,此时出现“期望效用大于期望值的效用”;风险回避者选择结果确定从而没有风险的消费方案,此时出现“期望效用小于期望值的效用”;风险中性者对两个消费方案的偏好不偏不倚,没有差异。4.课堂讨论预期效用函数之谜。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关系的有关基本理论,更好地加深理解供给定理。了解企业、企业组织、企业决策的含义以及企业筹资的方式;理解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和技术系数的含义,并将它与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联系起来。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及关系。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十九、二十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生产函数,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2.企业短期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3.边际报酬变化规律体现在边际产量或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化上。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企业。①企业的类型。依照基本的法定形式,企业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三种类型。②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的利润,等于销售产品的总收益与生产商品的总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收益超过成本的最大差额,亦即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其行为的基本动机。因此,西方经济学通常假定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总收益-总成本③企业的其他目标。利润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西方经济学界对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也有不同的看法。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企业的目标不是最大化的利润,而是令人满意的利润;第二,企业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其他的最大化目标。第二节生产函数。生产和生产函数。生产被定义为把各种投入转换为产出的一个过程,而把投入与产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企业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利用生产函数对产出如何随着投入的变化而变化做了一般性的分析。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简化的生产函数为:短期和长期。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一段时期;长期则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短期的生产函数:③生产函数的例子。(1)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三节短期生产函数。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通过一种可变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定义三个重要的产出概念: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劳动的总产量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用TPL表示。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记成APL。劳动的边际产量,它是指增加1单位的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记成MPL。②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最初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③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1)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4)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并且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生产的三个阶段。2.基本概念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长期与短期;各种产量概念: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3.基本原理(1)产量变化规律和成本变化规律是由同一个规律主导,是同一个事实的不同角度表述。(2)短期内,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主导着企业生产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有一些生产要素是固定的,那么,不断增加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时,总产量一开始以递增的比例增加,然后以不变比例增加(短暂时间),最后必然会以递减比例增加。(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体现在边际产量或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化特点上。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59页案例3.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边际报酬递减:在学习中的运用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关系的有关基本理论,更好地加深理解供给定理。理解规模收益不变、递增和递减的定义,并将每种情况都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比较总的生产率与特定投入的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将这两者都与技术变革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掌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及特点、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和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的图形分析和均衡条件。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二十一、二十二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等产量曲线的形成及特点、边际技术替代率及递减规律。2.等成本线、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四节长期生产函数。讨论了长期内的生产自身的特点。在长期,所有的要素都可以发生改变,于是需要讨论什么样的要素比例是合适的。在长期生产中的产出方面,运用等产量线来分析企业产量与两种要素投入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说明每一个既定产量可以通过哪些种类的要素组合来实现。在长期生产中的投入方面,也需要了解企业成本情况,这是通过等成本线来描述的。等成本线表示将既定的成本预算用于两种生产要素时,它能够支持的要素组合是什么。①等产量曲线及其性质。等产量曲线的特点:第一,等产量曲线有无数条,其中每一条都代表着一个产量,并且离原点越远,它所代表的产量就越大。第二,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第三,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第四,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②边际技术替代率。(1)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产出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单位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用表示。(2)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要素投入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大小与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每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能够替代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递减,即一种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随着该要素的增加而递减。(4)特殊形式的等产量曲线。③等成本线。假定企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它们的价格分别为W和r,则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劳动L和租用资本K所花费的成本C可以表示为:④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选择行为可以表述为,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或者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当企业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实现了上述目标,它就会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称企业处于生产者均衡状态。在生产者均衡状态下,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实现了最优组合。(1)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企业选择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等价地满足下面的条件:⑤生产扩张线。企业的生产扩展曲线简称为生产扩展线,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成本或者产量增加,按照企业的所有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描绘出来的一条曲线。2.基本概念等产量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者均衡,生产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3.基本原理(1)如果生产要素比例可以变化,当企业做到每一个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之比都相等时,就实现了生产者均衡——在产量既定时成本会最小,在成本开支既定时产量会最大。(2)在长期,规模报酬变化规律主导着企业生产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3)规模报酬变化规律是指,当一个企业不断以相同比例增加所有生产要素投入时,产量一开始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然后以相同的比例增加(短暂时间),最后必然以越来越小的比例增加。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67页案例3.5机会成本与成本收益分析:只有一位乘客的航班与中国古典智慧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企业短期和长期成本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把握企业成本理论。理解长期成本及其曲线的形成;给出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定义,同时要理解这些成本计算方法反映的是什么,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联系;掌握短期成本的分类及图形,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含义及关系;熟练掌握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二十三、二十四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短期内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各种产量之间的关系。2.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包络曲线的含义。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二、三、四节从产出的角度讨论企业的生产问题后,第五、六节从投入的角度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这就是成本变化问题。其中第五节着眼于短期,第六节着眼于长期。第五节首先介绍了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指出成本一定是按照机会成本理解的,既包括会计学上的显性成本,也包括隐形成本。其次分析短期成本变化规律,由于短期意味着同时存在可变生产要素和固定生产要素,因此短期的成本就比较复杂,可以区分为7大类:总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短期内企业的成本变化规律——成本如何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就是通过这7类成本的变化反映出来的。这7类成本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源于边际成本变化规律。因此,短期内的成本规律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第五节短期成本函数。①经济学中的成本。企业的成本又称生产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费用。然而,经济学家眼中的成本与会计账户上规定的成本,即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二者在含义上存在较大差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会计账户,它记录着企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被称为会计成本。经济学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考察企业的决策,并进而分析资源配置的结果及效率,所以经济学中对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资源配置于不同用途上的代价。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通常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企业生产成本又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购买生产要素所花费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自己拥有但并非从市场上购买的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②短期成本的概念。(2)依照某一产量下的总成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可以定义相应的平均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概念。(3)上述三个成本也可以相应于产出的改变量来定义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③短期成本曲线。首先考察短期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④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首先,边际成本是总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改变率,所以它反映了它们的变动速度。最后,提及边际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分别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上述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第六节长期成本函数。分析长期的成本变化规律。由于在长期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因此就不存在固定要素和不变成本。这样,长期成本就只有三类: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①长期总成本概念。长期总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中生产一定产量水平时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成本。②长期总成本曲线。随着产量变动,这些最低成本点连成的一条曲线就是该企业的长期总成本曲线LTC。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对应于每一个产量,长期平均成本是生产这一产量的所有短期平均成本中最低的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动,这些最低的成本点连成的曲线就是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④规模经济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在企业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如果产量扩大一倍,而生产成本的增加小于一倍,则称企业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规模的扩大,收益的增加会超过成本的增加,因而扩大生产规模是增加利润的一个途径。与规模经济相对立的是规模不经济,即如果企业的产量扩大一倍,而生产成本的增加大于一倍,则称企业的生产存在规模不经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第七节本章评析。2.基本概念总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以及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形成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3.基本原理(1)规模报酬变化规律体现在长期平均成本(而非边际成本)的变化特点上。(2)长期成本曲线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68页案例3.6规模经济:证券公司规模扩张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了解市场结构、集中率的含义;理解完全竞争的行业特征、竞争与效率的关系;掌握完全竞争的含义、完全竞争的个体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并说明厂商通过何种决策原则来实现这一目标;解释厂商收支相抵和停业的条件,以及它们与竞争市场的相关性;解释厂商的短期均衡的条件。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二十五、二十六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2.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3.理解正常利润,理解竞争市场中企业在长期中只能做到收支相抵。4.理解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企业收益、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第一节对企业的行为做出一般性的分析。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的是寻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要分析如何确定产量或生产要素使用量来获取最大利润。①企业收益。企业的总收益(简称收益)是企业销售产品之后所得到的收入,即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平均收益等于收益与产量的比率。用AR表示平均收益。市场结构及划分依据。一般来讲,如果在一个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人数很多,买卖的商品完全相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紧密,以至于每个参加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进出该市场又不存在任何的障碍,那么,这就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反之,如果在这个市场上,由于存在对进出的限制,只有一个卖主或买主,那就是“垄断市场”。如果卖主和买主都很多,且对进出的限制很少,但买卖的产品却略有差异,则这个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因为它既具有“竞争”的特点(很多的买主和卖主),又具有一定的“垄断”的特点(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最后,如果卖主或者买主不止一个,但也不是很多,而是只有少数几个,就构成一个“寡头市场”。寡头市场通常也存在严重的进出限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利润=收益-成本利润最大化条件:=0第二节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二节对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收益特点进行了分析。完全竞争市场最重要的特点是“存在众多的企业”和“生产完全相同(同质)的产品”。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市场价格决定的水平线。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是其产量的线性函数,且与其产量成正比,斜率则等于市场价格。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市场价格,边际收益也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正好重合。第三节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第三节分析了短期企业行为,指出企业会按照市场价格,把产量确定在短期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水平上。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从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的需求曲线开始,讲授总收益、总成本、利润曲线及关系,论证利润最大化的模型,动画演示短期均衡的形成,课堂思考,案例分析“辅导班该不该办?”,视频资料“竞争企业利润为零为什么还停留在市场?”,短期均衡的分析和短期供给曲线,提问和课堂思考,安排案例一,小结。①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由于企业的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市场价格,故利润最大化产量的条件—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变得相当简单,即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②利润最大化和盈亏。③亏损时的决策。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生产时,如果出现亏损,则企业就面临一个新的决策:是继续生产,还是决定停产?④企业和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1)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产品价格变化之后,所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并不影响要素价格,从而不影响它们的成本,故每个企业仍然是根据原来的边际成本曲线(以及价格线)来确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也就是说,这条既定的边际成本曲线仍然是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产品价格变化之后,所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会改变要素的价格,从而改变它们的成本,故每个企业现在是根据新的边际成本曲线(以及价格线)来确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由于对每一个新的产品价格,都有一条新的边际成本曲线,故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不再等于某一条既定的边际成本曲线,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当然也就不再等于所有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的简单相加。⑤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2.基本概念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利润(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正常利润,市场结构,完全竞争,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3.基本原理(1)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2)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边际收益就是平均收益,与价格相等。因此,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3)在竞争市场的短期,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确认产量,可能出现四种盈亏情形: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亏损但是继续生产,亏损并且停止营业。(4)企业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边际成本曲线在最低平均可变成本以上的部分,或者说二者的重合。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80页案例4.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春节的洗车服务涨价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二十七、二十八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图形分析。2.理解为什么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有可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四节完全竞争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均衡。与短期不一样的是,竞争市场在长期中意味着企业能够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于是,长期生产的理论最大化条件为,价格不仅与长期边际成本相等,还要与长期平均成本相等,即企业只能实现收支相抵条件下的正常利润,不能赚取任何超额利润,也不会出现任何亏损。第四节还将所有企业结合起来,进一步分析了长期中竞争市场的市场均衡,并分析了长期竞争市场中的市场供给曲线。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长期均衡的特点,课堂思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结合实例帐篷生产来介绍:成本不变的行业、成本不变的动画演示、成本递增的行业和成本递减)、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进行评论、经济学家妙论介绍、例题讲授,本节主要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重点讲清楚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的基本内容、图形分析,要举例进行讲授,这是本章的基础。①企业规模的调整。②行业规模的调整。企业的盈利或亏损会引起行业的规模调整。例如,当企业获得经济利润时,会引起新的企业进入。如果企业在经过所有可能的规模调整之后仍然无法避免亏损,则它就会选择退出。③长期均衡。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长期边际收益和长期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故上述两条性质可以综合为:④长期供给曲线。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产品价格的上升导致相应的要素价格上升,从而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上升,则长期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如果产品价格的上升导致要素价格下降,从而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下降,则长期供给曲线就向右下方倾斜;最后,如果产品价格上升之后并未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从而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没有变化,则长期供给曲线就是水平的。第五节本章评析。①完全竞争假定及其非现实性。②完全竞争和利润的最大化。2.基本概念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成本不变的行业,成本递增的行业,成本递减的行业,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基本原理(1)在竞争市场的长期,如果所有企业都是同质的,它们都只能获取正常利润。(2)竞争市场中的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有可能出现三种形状:递增的,不变的,递减的。(3)在竞争市场的长期,如果企业在成本结构或技术条件上并不同质,则只有成本最高的企业实现收支相抵,其他企业都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此时的长期市场供给曲线一定是向右上方倾斜的。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84页案例4.3手机与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教学目的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完全垄断厂商均衡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政府管制政策的效应以及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效率的比较。理解完全垄断的含义和行业特征;比较垄断和竞争的效率问题。掌握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垄断与政府管制的分析;把握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差异。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二十九、三十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自然垄断产生的原因。2.完全垄断的短期和长期均衡。3.完全垄断的价格歧视。4.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的比较。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完全垄断。第一节讨论垄断企业的行为特征。垄断是与竞争相对立的另外一个极端,在这个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在经营,因而没有任何的竞争因素。①垄断及其原因。垄断意味着在整个市场上“只此一家”。由于垄断企业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生产者,故它生产的产量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00。按形成垄断的原因分,可以把垄断分为四类,即资源垄断、特许垄断、专利垄断和自然垄断。②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1)利润最大化产量和价格:(2)盈亏状况。(3)垄断企业的供给曲线:不存在。④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首先来看企业规模调整,其次来看行业规模调整。⑤垄断和价格歧视。(1)价格歧视的含义及条件:所谓价格歧视,就是将相同成本的一种产品以不同的价格来出售。成功地实行价格歧视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产者之间不存在产品的竞争,二是消费者之间不存在产品的转售。(2)一级价格歧视:垄断企业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来出售,即将价格总是定在消费者的意愿支付水平上。(3)二级价格歧视:是把全部的产品分成若干“堆”,对每一“堆”产品按消费者的边际意愿支付来定价。(4)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针对的是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消费群体,并根据这些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对这些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特别是,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消费群体收取较低的价格,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消费群体收取较高的价格。2.基本概念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自然垄断;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3.基本原理(1)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低于平均收益和价格。(3)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4)在短期,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一样,利润最大化决策有可能带来四种不同的利润情形: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亏损但继续营业、亏损并停止营业。(5)在长期,垄断竞争企业与完全竞争企业一样,只能获取正常利润,垄断和寡头企业有能力获得超额利润。(6)垄断企业有能力进行价格歧视,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7)在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也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是因为此时边际收益与价格相等。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95页案例5.1自然垄断:中国电信行业的变化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教学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更为接近于现实经济生活,对不完全竞争各种状态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及其均衡过程和均衡状态的分析,更有利于理解现实经济活动,并且可以和完全竞争市场做出比较。本章使学生明确垄断竞争的含义,垄断竞争厂商均衡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效率问题。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三十一、三十二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垄断竞争企业的主观需求曲线和客观需求曲线。2.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二节垄断竞争。回顾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和完全垄断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比较两种市场的差异,提问: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条件,然后提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引出垄断竞争市场理论要讲授的主要内容。讲授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主要与前面所讲内容对比讲授,重点突出差异性;重点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两条需求曲线,动画演示两条需求曲线的形成,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有自身的特点,和前面的两种情况都不一样;讲授垄断竞争的长短均衡,垄断竞争的均衡比较接近完全竞争,要比较讲授,动画演示:“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的形成”;讲授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案例分析,例题讲解;互联网连接,小结本节内容。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着非常多的企业,它们生产的商品虽然是同类的,但是有区别。因此,这些企业既在同类产品上展开相互竞争,同时又因自己产品的独特性享有一定程度的垄断。①垄断竞争的特点。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许多企业,其中每一个企业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都微不足道,而且它们所生产的产品略有差异。这里所说的差异,不仅包括商品的质量、规格、品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②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需求曲线: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有两条,一条是“想象“的需求曲线,另一条是市场份额的需求曲线。(2)收益曲线。垄断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应当由哪一条需求曲线来决定?答案是应当由曲线来决定。这是因为,垄断竞争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占的份额非常小,因而它的行为不会引起其他企业的反应。据此,垄断竞争企业在改变自己的价格(或产量)时,就可以合理地认为其他企业并不会因此而跟着改变价格(或产量)。换句话说,垄断竞争企业可以把其他企业的价格(或产量)视为固定不变的。于是,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而非或其他曲线。③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2.基本概念垄断竞争,主观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3.基本原理(1)在长期,垄断竞争企业与完全竞争企业一样,只能获取正常利润,垄断和寡头企业有能力获得超额利润。(2)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存在主观和客观两种。(3)垄断竞争企业总是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4.课堂讨论视频资料“从可口可乐和星巴克咖啡看垄断竞争”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教学目的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寡头垄断厂商均衡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4种市场结构效率的问题。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拐折的需求曲线;掌握古诺双寡头模型和寡头垄断竞争的含义,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模型以及寡头垄断市场的效率,博弈论与纳什均衡。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三十三、三十四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古诺均衡的概念和求解。2.拐折的需求曲线。3.价格领导模型。4.卡特尔模型。5.博弈论与纳什均衡。6.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存在供给曲线。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三节寡头。回顾垄断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引出寡头垄断市场理论要讲授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本节的基本要求。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对比前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加深理解,把握差异;结合福特公司案例进行分析;讲授斯威齐模型,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拐折的需求曲线和有缺口的边际收益曲线;接下来介绍古诺模型,这是本节的难点,必须结合实例讲授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搞清楚模型的推导,动画演示双寡头均衡的形成;分析价格领导模型,理解其含义,动画演示大厂商价格领导均衡的形成;讲授卡特尔模型,分析其利润最大化问题和不稳定性,案例应用“彩电价格同盟”;互联网连接。寡头或寡头垄断的含义及特点。寡头是少数几家厂商左右了整个市场。这里的少数是指企业数量少到每一个企业都是足够的市场份额,从而对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显然,寡头企业比垄断竞争企业更有能力影响价格。由于企业数量少,所以这些企业相互之间有可能相互勾结。相应地,寡头企业的均衡特点也会因为是相互勾结还是相互竞争而有所不同。第四节博弈论和策略行为。回顾上一节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课堂思考“为什么《芈月传》中要交换人质?为什么做广告的通常总是行业内的大企业?”导出本章要讲授主题;应用“一家小旅馆的故事”初步让学生认识博弈论是什么,然后从囚犯的困境开始讲授博弈的基本构成要素、上策均衡,相同市场份额的价格战、两厂商的广告战;思考题:设计苏宁对国美的囚徒困境;以好莱坞2002年奥斯卡奖电影《美丽的心灵》导出纳什均衡,讲授纳什均衡、协调博弈和混合策略,以浪漫的“关于蟋蟀的故事”拓展博弈论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万元陷阱”和史玉柱的“征途”;分析重复博弈和序列博弈,主要强调市场进入的博弈;讲授威胁和承诺,阻止市场进入的威胁,承诺和可信度以及最低限价策略;博弈实验,小结本章内容。说明了寡头垄断市场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因此它们的决策会相互影响,决策时就应该考虑对方的反应。这个特点使得寡头企业行为的分析主要以博弈论的方法为主。博弈论是用以分析各个决策者在决策相互影响时如何做出选择以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强大工具,其基本要素包括参与人、决策(或行动)与收益。第五节不同市场的比较。对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长期市场均衡从“效率”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对四种市场结构进行总结和比较,小结本节内容。第六节本章评析。2.基本概念古诺模型,反应函数,反应曲线,价格领袖制,卡特尔,扭折的需求曲线,博弈论,纳什均衡。3.基本原理(1)寡头垄断企业可能会相互竞争,也可能会相互勾结。当他们相互勾结时,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它们可能进行暗中勾结。公开勾结往往采取卡特尔的形式;暗中勾结往往采取价格领袖制的形式。(2)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具有稳定性。(3)博弈论是分析寡头垄断的强大工具,其解是纳什均衡。(4)在具备一定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率配置,不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完全价格歧视除外)。(5)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垄断和寡头垄断企业更有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发明创新。4.课堂讨论《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16页案例5.5电信业的寡头市场:移动与联通的竞争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教学目的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一般原则,劳动要素价格决定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劳动要素价格决定的特点以及如何应用产品均衡价格理论分析劳动要素价格的决定。了解要素需求的特点、要素的供给者、行业的需求曲线;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掌握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及应用、厂商要素的边际收益及曲线、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三十五、三十六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注意区分各种“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概念,通过它们之间的对称性来理解和区分。其中(1)起因于产量的“边际收益”概念有:价格(平均收益)P,边际收益MR。(2)起因于产量的“边际成本”为:边际成本MC。(3)起因于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有:边际产品MP,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收益产品MRP。(4)起因于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成本”有:边际要素成本MFC,生产要素价格W。2.理解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之间的关系。3.理解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与企业对要素需求曲线的关系。4.关于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原理:如何通过无差异曲线工具分析居民户围绕生产要素所做的选择。5.居民户如何供给劳动以获取最大效用。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①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1)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如果厂商面对的是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要素的边际收益我们又称之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按照投入要素的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同样可分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L)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VMPK)。。(2)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由于要素的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故任何一家企业单独增加或减少要素的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的价格,从而要素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即不随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购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参数。。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函数非常简单,即恰好等于固定不变的要素价格。(3)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介绍了在生产和消费决策中适用的“等边际原理”——一种选择的新增收益与新增成本相等——在市场要素需求决策中也使用。企业必须做到投入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所产生的收益——即边际收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保密合同案例分享
- 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
- 《LC算术运算指令》课件
- 《电视机的整机结构》课件
- 新昌县茶叶种植收购合同样本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读不完的大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 《复习推理与证明》课件
- 胸痹患者的护理措施
- 年产xxx高性能铁氧体一次料项目建议书
- 主题一 第4课 走进敬老院(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2024版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医务人员考核与晋升制度
- 院感暴发演练脚本
-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电子课本教材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试题一新人教版
- 2024年政务服务办事员(初级)鉴定理论试题库资料(浓缩500题)
- 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化方案
- 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超全)
- 2024年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