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高二年级上册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若,,则(

)A. B. C.5 D.10【答案】A【分析】先求出,再利用向量的模长计算公式即可【详解】因为所以故选:A2.直线与直线2x-y+7=0平行,则=(

)A.1 B.2 C.3 D.4【答案】B【分析】根据直线平行可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两直线平行,所以有,故选:B.3.在等比数列中,且,则(

)A.16 B.8 C.4 D.2【答案】C【分析】利用等比数列性质,若,则,即可计算出的值.【详解】由题意可知,根据等比数列性质,若,则;所以,因为,所以.故选:C.4.已知是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是空间向量的另一个基底,若向量在基底下的坐标为,则向量在基底下的坐标为(

)A. B. C. D.【答案】C【分析】设出在基底下的坐标为,利用对照系数,得到方程组,求出结果.【详解】∵在基底下的坐标为∴设在基底下的坐标为则对照系数,可得:解得:∴在基底下的坐标为故选:C5.设函数在上可导,其导函数为,且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A. B.C. D.【答案】C【分析】根极值与导函数的关系确定在附近的正负,得的正负,从而确定正确选项.【详解】由题意可得,而且当时,,此时,排除B、D;当时,,此时,,若,,所以函数的图象可能是C.故选:C6.如图所示,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双曲线的右支上一点,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满足,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A. B. C. D.【答案】C【分析】利用双曲线的性质,推出,,通过求解三角形转化求解离心率即可.【详解】解: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双曲线的右支上一点,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满足,且,可得,,,,所以,可得,,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故选:.【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三角形的解法,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7.若圆与圆恰有2条公切线,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答案】B【分析】由两圆相交可得参数范围.【详解】因为圆与圆恰有2条公切线,所以解得故选:B.8.任取一个正整数,若是奇数,就将该数乘3加1;若是偶数,就将该数除以2.反复进行上述运算,经过有限次步骤,必进入循环圈1→4→2→1.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冰雹猜想”(又称“角谷猜想”).如果对于正整数,经过步变换,第一次到达1,就称为步“雹程”.如取,由上述运算法则得出:3→10→5→16→8→4→2→1,共需经过7个步骤变成1,得.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若,则只能是4 B.当时,C.随着的增大,也增大 D.若,则的取值集合为【答案】C【分析】根据“冰雹猜想”进行推理即可判定.【详解】对于A,,逆推,只能是4,故A对;对于B,时,,,故B对;对于C,时,,时,,,故C错,对于D,时,逆推,故D对.故选:C.二、多选题9.两个学校,开展节能活动,活动开始后两学校的用电量,与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一定有(

)A.比节能效果好B.的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比的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小C.两学校节能效果一样好D.与自节能以来用电量总是一样大【答案】AB【分析】根据两函数切线斜率的变化以及切线斜率的几何意义、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对各选项的正误进行判断,可得出正确选项.【详解】由图象可知,对任意的,曲线在处的切线比曲线在处的切线要“陡”,所以比节能效果好,A正确,C错误;由图象可知,,则的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比的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小,B选项正确;由于曲线和曲线不重合,D选项错误.故选:AB10.如图,在长方体中,,点P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当时,,P,D三点共线B.当时,C.当时,平面D.当时,平面【答案】ACD【分析】由题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公式,求得点的坐标,根据空间向量公式,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如图建系:则,,设,,则,可得,,对于A:当时,则点P为对角线的中点,根据长方体性质可得三点共线,故A正确;对于B:当时,∴,解得,所以,则,因此不正确,故B错误;对于C:当时,,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当时,,,故,∴,∴,又平面,∴平面,故C正确;对于D:当时,可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取,则,∴,而,∴,∴平面,故D正确.故选:ACD11.已知抛物线,其焦点为F,准线为l,PQ是过焦点F的一条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为2B.焦点,准线方程C.的最小值是3D.以弦PQ为直径的圆与准线l相切【答案】ACD【分析】对A:由抛物线方程及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为即可求解;对B:由抛物线方程即可求解;对C: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将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从而即可求解;对D: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直线与圆相切,从而即可求解.【详解】解:对B:由抛物线,可得,准线

,故选项B错误;对A:由抛物线,可得,即,所以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为,故选项A正确;对C:过点P作,垂足为,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所以(为点到准线l的距离),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小值是3,故选项C正确;对D:过点P、Q分别作,,垂足分别为、,设弦PQ的中点为M,则弦PQ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M,过点M作,垂足为,则为直角梯形的中位线,,又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有,,所以,所以以弦PQ为直径的圆与准线l相切,故选项D正确;故选:ACD.12.函数的所有极值点从小到大排列成数列,设是的前项和,则(

)A.数列为等差数列 B.C.为函数的极小值点 D.【答案】BD【分析】首先求出函数的导函数,令,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函数的极值点,再求出,利用诱导公式计算可得;【详解】解:因为,所以,令,即可得或,,易得函数的极值点为或,,从小到大为,,…,不是等差数列,A错误;,B正确;函数在区间上为增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所以为函数的极大值点,C错误;,,则根据诱导公式得,D正确;故选:BD.三、填空题13.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公差__________.【答案】【分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题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可得,且,则,且,解得,故答案为:14.一条直线经过,并且倾斜角是直线的倾斜角的2倍,则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答案】【分析】先求出直线的倾斜角,从而可求得直线的倾斜角,则可求出直线的斜率,进而可求出直线的方程【详解】因为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的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斜率为,因为直线经过,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故答案为:15.如图,四边形ABCD和ADPQ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M,E,F分别为PQ,AB,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M与A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答案】【详解】试题分析:以为坐标原点,射线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令两正方形边长均为2.则,,,设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解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四、双空题16.如图,圆O与离心率为的椭圆相切于点M(0,1),过点M引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两直线与两曲线分别交于点A,C与点B,D(均不重合).若P为椭圆上任一点,记点P到两直线的距离分别为d1,d2,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此时P点坐标为_________.【答案】

【详解】分析:由题意首先求得椭圆方程,然后结合勾股定理可得的数学表达式,结合纵坐标的取值范围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最终结果.详解:由题意知:解得,可知:椭圆C的方程为,圆O的方程为.设,因为,则,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为,此时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的求解,椭圆中的最值问题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五、解答题17.已知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为.(1)求的解析式;(2)求函数图象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答案】(1);(2).【分析】(1)由题可得,然后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即求;(2)由题可得切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即得.【详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在处切线的斜率为,由切线方程可知切点为,而切点也在函数图象上,解得,∴的解析式为;(2)由于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函数在处相切,所以切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最小值为,故函数图象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8.已知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中,,且,,构成等比数列的前三项.(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分析】(1)设公差为,由,且,,构成等比数列,利用“”法和“”法求解;(2)由(1)得到,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详解】(1)解:因为数列为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所以,即得,设公差为,则有,,,又因为,,构成等比数列的前三项,所以,即,解得或(舍去),所以,所以数列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得,由题意得,,,所以数列是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2)设,则①,在上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②,得,,,所以.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B,C坐标分别为,E为线段BC上一点,直线EP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A.(1)当E点坐标为时,求过点E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方程;(2)求与面积之和S的最小值.【答案】(1)或或;(2).【分析】(1)根据给定条件,分直线过原点与不过原点,结合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求解作答.(2)设点E的横坐标为t,根据给定条件求出t的范围,再将S表示为t的函数,并求出最小值作答.【详解】(1)令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绝对值相等的直线为l,当直线l过原点时,直线l在x,y轴上的截距都为0,其方程为,当直线l不过原点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或,于是得或,解得或,直线l的方程为或,所以所求方程为:或或.(2)依题意,直线,因点E在线段BC上,则设点,,设,,由得:,显然,则,有,,,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所以与面积之和S的最小值.20.如图,四棱锥中,是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分析】(1)取的中点,连接、,易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2)由平面,知点到平面的距离即为所求.设,取的中点,连接、,可证,,进而推出平面;于是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在平面内,作平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证,从而求得,,写出点、的坐标,根据法向量的性质求得平面的法向量,由点到平面的距离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取的中点,连接、,为的中点,,,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平面,平面,平面.(2)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即为所求.设,取的中点,连接、,则四边形为矩形,是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在平面内,作平面,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平面,,在中,,,,,,,,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点到平面的距离,故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为.【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向量方法:先在平面内选一点,确定的坐标,在确定平面的法向量,最后代入公式求解.也通常采用三棱锥等体积求解.21.已知双曲线(1)过点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若点N是线段的中点,求直线的方程;(2)直线l:与双曲线有唯一的公共点M,过点M且与l垂直的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两点.当点M运动时,求点的轨迹方程.【答案】(1)(2).【分析】(1)设,,采用“点差法”可求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直线l:与双曲线有唯一的公共点M,联立方程可得到,从而求得点M坐标,由此表示出过M且与l垂直的直线方程,求得,化简可得其关系,即可得答案.【详解】(1)设,,则,两式相减得,即,因为点是线段的中点,所以,即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联立方程组,得,满足,故直线的方程为(2)联立方程组,得,因为直线l:与双曲线有唯一的公共点M,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都不等于0,,得,则,则,所以M的坐标为,其中,因为过点M且与l垂直的直线方程为,令,得,令,,所以,故点的轨迹方程为:.【点睛】方法点睛:(1)涉及到弦的中点问题时,一般采用“点差法”解答,较为简便;(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要能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方法,想法得到动点的坐标之间的变化关系,化简可解.22.如图所示,第九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VEX中国选拔赛永州赛区中,主办方设计了一个矩形坐标场地ABCD(包含边界和内部,A为坐标原点),AD长为10米,在AB边上距离A点4米的F处放置一只电子狗,在距离A点2米的E处放置一个机器人,机器人行走速度为v,电子狗行走速度为,若电子狗和机器人在场地内沿直线方向同时到达场地内某点M,那么电子狗将被机器人捕获,点M叫成功点.(1)求在这个矩形场地内成功点M的轨迹方程;(2)P为矩形场地AD边上的一动点,若存在两个成功点到直线FP的距离为,且直线FP与点M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