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爱的老师们,因网络问题,抱歉今日才下发。唐诗单元教学建议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邱霞本学期教学计划2015-2016下高一语文教学计划定稿邱霞.doc教学计划关键词(七)开展读书活动,落实名著阅读落实名著阅读,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本学期重点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与家长进行充分交流,家校联合切实保证名著阅读的落实。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可以是读书小组,课本剧排演,也可以每周写读书汇报、定期交流读书心得等,教师要充分收集学生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情况、阅读反映、存在困难等。并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推荐优秀阅读成果,形成读整本书,对所读图书有自己独到思考的良好习惯,具备初步名著阅读与鉴赏能力。(八)教学内容及进度期中前:《必修3》+名著阅读《红楼梦》、《老人与海》
期中后: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九)考试及时间期中考试各校自主命题。考试时间:2016年4月27日期末考试由教师进修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时间:2016年7月5日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1充分考虑到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必修教材体系中的角色诗歌教学必修一:现当代诗歌必修二:先秦—南北朝诗歌必修三:唐诗必修四:宋词7充分联系学生小学、初中阶段的相关积累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阶段古诗大全.doc3、通盘考虑,根据课标的要求、篇目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给出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及每篇诗词的具体教学目标。4充分关注学情,让课堂有真实的学习行为发生。注意真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意学习的课堂学习的生成性、发展性、创造性二、具体建议1、有关单元目标案例(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共选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杜甫诗三首》选取了三首律诗,都是杜甫后期的作品,分别是《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李商隐诗两首》选取了《锦瑟》和《马嵬(其二)》。根据诗歌特点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立为:1、了解所学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而理解每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意义;2、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每个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3、理解所学诗作中的重点语句,由此感受诗人的情感,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单元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置于整个教材体系中加以关注,就应该是学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座高峰,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学唐诗,最好能通过单元学习,以一斑窥全豹,引导学生领略唐诗多种多样的美,并能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之下,掌握一些基本的独立鉴赏唐诗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可以分别给每一篇诗词的学习准确定位,使之共同服务于单元目标的落实。角度多样,自由整合内容(母题):蜀道难、悲秋、登高、怀古、咏物、昭君诗体:乐府、律诗、无题诗、叙事诗时代:盛唐、中唐、晚唐风格:飘逸豪放,沉郁顿挫……解读的方法也很多——教无定法,因篇设法
蜀道难教学案例《蜀道难》教学设计_蜀道难_教学设计_马佳.pdf_蜀道难_课例赏鉴_许万军.pdf(一)参考前人唐诗单元林琳.pptx诵读课文,形成整体感知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蜀道难》这首诗的第一印象,然后用两三句话加以解释。17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清廉乡。从李白自叙青年时代的阔绰生活看来,他的家庭可能原是一个富商。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总的说来,受纵横家及道家的思想影响较深。
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西入长安,东至鲁郡,结识了不少名人,写了不少诗文。据传他初到长安时,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因而誉满京师。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等的荐举,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不过翰林毕竟是个号称“清秘”而不预实权的职位。时值玄宗后期,老迈而昏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敏捷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18
在李白看来,他“大济苍生”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他既不安于充当侍臣,又受到同僚中人的谗毁,仅在宫廷里待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在这一时期里,由于接近了帝王权贵,观察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及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使李白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一些抨击现实的诗篇,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离长安以后,李白便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安史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璘邀请参加了幕府。至德二年(757),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李白受牵连坐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62岁时,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19①送友人入蜀说
阴铿《蜀道难》云:”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认为《蜀道难》是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之作,采用乐府旧题,描绘蜀地道途艰险和环境险恶,希望友人不要久留蜀地。②咏祖国山川的奇险和壮丽说
王启兴的《〈蜀道难〉新探质疑》认为《蜀道难》是借乐府旧题极写雄峻奇险的蜀中山川,咏叹蜀道难者,远不及歌颂锦城乐者更为热烈;而蜀道,在蜀人的眼中,又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道路,李白作此诗就是对这条奇光异彩道路的描述。
③仕途坎坷说
郁贤皓在其《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中认为
当在天宝初间,时太白方在长安未久,尚未得志。开元十八年,李白初入长安见贺知章,写《蜀道难》寓功业难成之意。是李白首次入长安困顿蹭蹬失意之作,是作者经历一番大幻灭以后谱出的血泪交织的乐章。④隐喻黑暗现实说
姜光斗、顾启的《〈蜀道难〉作年与主题思想质疑》一文,认为该诗的主题应是隐喻玄宗后期李林甫专权时政治黑暗、仕途艰险的社会现实。它正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前夜,通过极力描写蜀道的艰险,深刻地揭示出盛唐时代的社会矛盾,表达自己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⑤多重寓意说
袁宗一的《略论〈蜀道难〉之有无寄托》则认为《蜀道难》作于天宝三载春,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仕宦之途失败后,借友人入蜀之机,描写入蜀途中的险阻,抒发理想幻灭的痛苦,怀才不遇的悲哀,备受屈辱的愤懑,以及当时社会阴暗面所引起的种种思想感情。20借助课下注释,梳理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注意各段在表现“蜀道难”时有何不同。“危乎高哉”山形地势高而险开道之难、行路艰难“其险也如此”自然环境险恶行道之难“杀人如麻”人为环境凶险通过之难蜀道难21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奇在何处。
在第一段中,诗人展开的艺术想象有对蜀王开国的遥想,有对“五丁开山”的叙述,有对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绘。诗人善于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想象,给“蜀道难”的命题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此外,还用飞鸟猿猱来做陪衬,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反衬人行的艰难。由于想象丰富和写法独特,就创造出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
《教参》答案
22明代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句话来评价《蜀道难》,即“妙在起伏”“才思放肆”“语次崛奇”。列举诗句,对以上三句话加以说明。【苏教版】23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奇在何处。
想象夸张神话用语不拘一格,韵律抑扬、句式错落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现代汉语词典》24自由
次生概念:自我内心世界、理想世界唐朝活泼、开放的、甚至有些奔突张扬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李白对道家思想的自觉领悟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李白个人性格中极其突出自我意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可游刃有余地运用语言的卓越才华25李白对“蜀道难”抱以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蜀道难》表现的自然美是一种典型的崇高形态,是突破了和谐、优雅形式的粗砺美,是令人敬畏的美。西方美学家论崇高,认为崇高的审美对象具有伟大、雄浑、怪异、威武、坚强、奔放不羁等特点,能引起人的激动、振奋、痛感和恐惧。《蜀道难》正具有这些特点。它所描写的高山,横空出世,茫茫苍苍;上插霄汉,气势磅礴;下有激流,雷霆万钧;历史渺远,恒常不变;悬崖绝壁,惊险万状,显得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这种刚劲威严,这种恢弘气象,这种君临一切永远不会被征服的个性,使诗人笔下的山川永远保有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26(二)我对《蜀道难》教学设计的几点补充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建议以“诵读”为切入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厘清结构、把握作者情感,初步领略课文在语辞、意象、行文、气势等方面的独特魅力。辅以适当资料,帮助学生领略本篇艺术魅力(“奇之又奇”?浪漫主义?)的真正来源。以读促悟——《蜀道难》一、读懂内容二、读出结构三、读出情感四、读出气势五、读出风格《蜀道难》的整体印象更是“读”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李白的诗非读不能出味,要高声读,忘情读,不必斤斤于个别词句,不必停下来默记个别的形象。
——王富仁
从这种书写形式中,我们分明能看出,
李白的这首诗本身就象是一幅连绵不绝,山阜相属、岗峦错杂、陡岩壁立、奇崛雄伟的山景图,不过这个山景图不是用直接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从阅读的语感之中表现出来的。语句的连绵同山势的连绵的感觉在读者的感受中是相通的,全诗的长度则与山岭的长度感相应和,其中句势的突兀变化、长短句的交相错杂,则与山势的奇崛、岗峦的错杂感在情绪上交相呼应。在这里,我们应当住意到“语象”的问题。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到特定的形象。音调的大起大落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音调的轻快跳促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潺潺的溪水,同样,在诗歌的语言节奏中,我们也会感到一种形象感,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便是用语象传达物象特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物象和语象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它统一在作者主体的情绪感受中。李白在想象中(或在实际上)面对巴蜀之地那连绵不绝的陡山峻岭,产生一种情绪上的激动,这种情绪要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语言形式是以情绪波动起伏的特征被构造出来的,这就使语言形式与特定的物体形象有了相互对应的特点,即语象和物象有了内在的统一性。所谓语象,我指的是在朗读诗歌作品时从声音的抑扬顿挫、波动起伏中感到的一种不很明晰的形象感,它更象我们平时所说的音乐形象。所谓物象,我指的是诗人具体描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这种形象是诗人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象该诗中的“连峰去夭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样的句子便是对客观对象的直接语言描述,它们刻划了客观对象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作品中,语象和物象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则并不是统一的,似不论是统一还是不统一,二者都发生着一定的关系。
——王富仁二、读出结构结构分析,三章八节,各节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三、读出气势与情感山川形胜之险
叹、畏时局之险——长咨嗟为了突出蜀道之难,作者先从古史传说写起:从蚕丛、鱼凫等古蜀王国算起,秦与蜀之间就没有过人迹往还。“尔来四万八千岁”,强调入蜀道路的艰难,蜀“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时间之久。“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写有“鸟道”,目的是为了衬托“不与秦塞通人烟”,由秦入蜀,并无人道可行。接下来又写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秦与蜀之间终于有路可通了,然而也并非坦途,是什么样的路呢?“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天梯石栈高到什么程度呢?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之下是险流激湍,冲折盘旋。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发愁。不仅是“高”,而且“百步九折”,在如此高而险峻的路上进入蜀地,行进的艰难可想而知,其感觉当然就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拊膺坐长叹”了!如果说,上一段重点写了入蜀之路的“高”,那么,这一段则重点写入蜀之路的“险”。“问君西游何时还?”作者在写“险”之前,笔锋一转,写山中的禽鸟,渲染出一种悲凉恐怖的气氛。“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古木”,显示出时间的久远,在这深山丛林之中,久已人迹罕至了。“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鸟相传是蜀王望帝魂魄所化,叫声凄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听到山中禽鸟的哀啼悲号,怎不让人朱颜凋改、神色黯淡?平添无尽的哀愁!通过侧锋用笔,作者为下面写“险”做了有力的衬托。连绵的山峰,离天的距离高不盈尺,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之上,飞流瀑布,竞相喧腾,冲击在山崖之间,在千山万壑中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一个“险”字,对一、二两段进行了极好的收束。入蜀的路上,剑阁最险,在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群峰如剑,直插云天,是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值天宝初年,在繁华的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社会危机。他在此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提醒人们警惕战乱的发生,叮咛朋友“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表达了对时局的隐忧和焦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入蜀的道路是如此的高而险峻,蜀中的局势又是如此的险恶:“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四、读出风格风格是什么?为什么?奇之又奇?浪漫主义?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曾云:“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似。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原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旨;不读尽古人书,精熟《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迹。今人但谓李白天才,不知其留意乐府,自有如许功力在,非草草任笔性悬合者,不可不为拈出。”——明.胡震亨李白曾自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杜甫诗三首参考前人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之一
《登高》教学目标:1、情景关系
2、沉郁顿挫45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被称为“诗史”。他则被尊为“诗圣”。杜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46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其间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47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记录见闻,写成“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官军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经秦州同谷到达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于湘江。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
48写作背景:这二首诗作于大历元年至大历二年(766—767)期间,杜甫时年五十五、六岁,二诗都是杜甫晚年病困旅途、滞留夔州时的作品。清·黄生《杜诗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明代胡应麟《诗薮》:《登高》“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金性尧:“《登高》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秋兴八首》(其一)《登高》这两首诗都写于秋季,诗歌都情景交融,情感丰富深远。请比较这两首诗,说说它们在景和情上各有什么异同?49《秋兴八首》《登高》同景秋景壮阔、萧瑟、肃杀情思乡、漂泊、孤寂、凄凉异景触景伤情,景壮而情切情50急暮砧“捣衣”是属于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称为“砧”,一般为石制)上,用木棒(称为“杆”)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尤其是唐帝国中晚期,战争连绵,征戍不断,每到清寒时节,在家的女子就要为戍边的丈夫准备寒衣,因此捣衣劳动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此行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柞声又称为“寒砧”,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砧柞之声,“寒砧”“清砧”或“暮砧”等意象就应运而生。51张籍《宿江上诗》“旅次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①从游子的视角着眼,更多关注的是砧声意象,急促不断的砧声与肃杀、阴郁的秋景组合在一起,加倍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52杜甫《捣衣》“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宋·贺铸《捣练子》词:“砧面莹,件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②征人离妇的思念——诗人借捣衣表达对现实的担忧,对饱尝战乱流离之苦的百姓和自己的深切悲痛。53《秋兴八首》《登高》同景秋景壮阔、萧瑟、肃杀情思乡、漂泊、孤寂、凄凉异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阴郁、动荡、“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宕开一笔,以景衬情丰意,沉郁顿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流逝之悲、雄壮触景伤情,景壮而情切情①以“催”“急”加重诗人内心的思乡之痛。
②呼应阴郁、动荡的环境描写,解读不能归家和内心不安的真正原因——战争,体现忧国忧民忧己的复杂心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悲秋】、年老、多病体衰、艰难苦恨54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55沉郁顿挫中诞生的诗圣莫砺锋先生也深刻地揭示出:“杜甫以满腔的爱心去拥抱的正是一个疮痍满目的外部世界,所以他的爱中充满着同情、悲悯、惋惜,是一种浓烈而又沉重的感情。”这种无言的孤独,不像李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豪荡恣纵、潇洒情怀,也不像王维于幽静中感受天地宇宙之流变的禅寂之美与心性,而是悲天悯人、与天地同悲同愁的情怀,沉重深广,弥漫天地。诗人溶入生命的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之心而表现出的厚重,与那些“蝼蚁辈,但自求其穴”的一己私利之酸腐局促的感怀悲叹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叹怜又因理想的永不言弃而更具悲壮色彩,孤独的生命并没有在叹息中萎顿,却在叹息中充实,具有与天地同在的崇高美。(毛素文)56作业再读几首杜甫的诗,写一小段文字评述(300字左右),谈谈你所理解的“诗圣情怀”5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大历元年(766)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58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诵读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想一想,王昭君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明
王嗣奭《杜臆》)?【苏教选修】59“美人芳草”传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中的“美人”,比喻或象征品德、才能美好的人,有时是屈原自喻,有时指作者理想中的贤君或贤臣。
60关于《秋兴》八首的补充宋玉《九辩》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说,“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古诗“悲秋”的母题关于《咏怀古迹》的几点补充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是五首七律组诗,围绕庾信、宋玉、昭君、刘备、诸葛亮五人的遗迹,展开古今对话,可算诗人晚年心事的一份澄明。怀古诗“昭君”母题考虑比较阅读王安石《明妃曲》欧阳修《再和明妃曲》关于《登高》的几点补充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曾说得极为透彻:“万里,地辽远也;悲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近人萧涤非则进一步指出“悲”的九层含意:“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佳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谢,孤零零的独自去登,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性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而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登高》与《望岳》比较阅读《望岳》为杜诗开卷之作,有盛唐气息,现少年风华。虽说诗人赴洛阳赶考落第,仍不失青云之志,毅然出门远游,豪气盈胸。青年杜甫:“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中年杜甫:“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老年杜甫:“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清明二首》)诗人屡经世乱和兵资,流离漂泊,穷病潦倒,鱼龙寂寞,晚景凄凉,虽说诗笔少了高蹈逸世天然涌发的意趣,却在灾难中尤显铮铮风骨凌云。如此读杜甫,不再停留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层次上,而渐渐的走进诗人的坎坷人生和内心深处,国家之痛黎民之悲个人不幸,相激相摩,层生迭出,一一皆呈现于阔远深长的诗篇之中,痛愤哀怨而不失忠襟义气,梗慨之气中则显沉稳顿挫,从而表现出诗的大气象,大境界。是的,读出杜诗的沉郁顿挫,方见真杜甫,真诗圣。这不仅是杜诗的艺术风格,而且是诗人之情与诗人之思以及诗人人品与诗人气派相融互渗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和美学至境。沉郁顿挫清代陈延掉在《白雨斋词话》中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沉则不浮,郁者不薄,沉郁则极深厚;不患不能沉,患在不能郁。不郁则不深,不深则不厚。“沉郁”在杜甫诗中的主要表现是为境界的开阔和思情的深邃。“顿挫”则为诗情诗思的跌宕起伏,抑扬相间,隐现互依,藏露反复,表现在诗句和韵律上,则屈折有力,收放自如,这正如当今学者吴功正所论:“沉郁顿挫”就是深沉的主体情思在跌宕有力的旋律节奏中得到曲尽其致的传达和起伏有致的表现(《唐代美学史》)。让每一个细节都吸引人_杜甫_咏怀古迹_其三_课堂教学述评_赵洁.pdf_杜甫诗三首_课例赏鉴_贺文.pdf琵琶行参考前人语易解,情动人白居易之《琵琶行》74白居易(772--846),中唐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71卷。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后期是独善其身。早年和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作《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这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75关于“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76本诗题为“琵琶行”,那么琵琶曲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策略一:
核心问题:77“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781、叙事线索“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
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79对音乐的体悟、对琵琶女弹奏技艺的欣赏对二人相似命运的感慨2.描写对象塑造形象烘托氛围3.促生共鸣的情感载体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相关背景80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自言本是京城女名扬京都女艺人年长色衰嫁商人我从去年辞地京才气横溢大诗人犯颜直谏贬江州琵琶曲81地域的迁徙沦落心理落差命运沦落心理落差命运沦落好听琴
白居易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听弹古渌水白居易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汛声。西窗竹荫下,竟日有余情。824.升华主题①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②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③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
83任务二选一请借助注释并根据你的理解,揣摩诗意,有感情,有节奏,有抑扬、快慢、轻重变化地诵读这一段。第二段集中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转轴”始,“秋月白”终,句句可谓描写音乐之经典,请你找出最有感触的一处,充分解说它好在哪?84策略二:思考探究:有人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高潮;有人说,高潮其实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甚至有人说,琵琶女精彩的演奏一段已经将全诗推向高潮。你怎么看,说说理由。8586“作此诗之人与此诗所咏之人,二者为一体。真可谓能所双亡,主宾俱化,专一而更专一,感慨复加感慨。”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作业《唐诗援》说:初唐人喜为长篇,大率以词采相高而乏神韵。惟《琵琶行》情文兼美,故特取之。请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来评析这首诗“美”在何处?87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一个真正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应“在他的民族中”“马上获得会欣赏的听众”,“在田野中唱着的时候得到收割庄稼的农夫们的齐声应和”,“在真正的人民中活着”。——歌德88《琵琶行》的几点补充1、诗人对音乐的酷爱与痴迷。
好听琴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澹,其间无古今。2: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化为诗的语言在《琵琶行》中,在送别、秋天、夜晚所构成的特定的凄凉的情境下,诗人与所要送的客人都已经在忍受了无音乐的苦恼之后,就在“惨将别”之时,听到了琵琶声,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对音乐的渴望之情。所以,诗人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和自己的欣赏过程。诗中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几句诗先总写,从调弦、弹奏写到收束,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出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继写乐曲起调低沉舒缓,就像倾诉失意之情;接着写弹奏时的神态和动作,突出写指法灵活多变(拢、捻、抹、挑),又写乐曲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弹奏难度之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其中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不同琴弦的不同音色和音量,再写乐曲旋律的变化: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戛然而止,干脆利落。“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则写听众的反应,用简练的笔墨,突出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些描写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写听乐人的情绪反应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表达效果;再通过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和邻船听乐的寂静,反衬出乐曲的强大感染力。这足以说明诗人有着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对音律非常精通,所以才能写出如此术有专攻的佳句。3文化常识在唐代,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唐代的琵琶繁荣也带来了琵琶的一场技术革命。为了符合唐代的审美心理,适应琵琶演奏的需要,提高琵琶的表现力,演奏家们巧妙地将传统直项琵琶与外来曲项琵琶结合起来,对琵琶进行了具体的改革:第一,演奏姿势的改革。事实上由波斯传到我国的曲项琵琶,它梨形,大腹,只能下斜抱演奏,为演奏者制造了许多实际困难。在演奏实践中,乐工们首先改革了琵琶的形制,把大腹改为了半梨形小腹,下斜抱改为横抱。在唐朝后期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从而适应了多种演奏的需要。第二,琵琶制弦的改革。曲项琵琶传入中原以后,制弦材料就由鸡筋、皮弦向丝弦转变了。第三,吸收了汉琵琶的多柱位制,增加了琵琶的音柱。曲项琵琶腹部较大,虽然共鸣好、音量大,但由于音柱较少、音域窄,不仅移调不方便,而且也不擅长表现一些优雅细腻、内容丰富的曲目。改革后的曲项琵琶由通常的十二柱发展成为十四柱或十六柱,即四相十品或四相十二品。第四,加长、加宽了琵琶的颈部,下部共鸣箱由宽变窄,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第五,演奏技法的空前发展。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还写道:“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代的宫廷机构规模宏大,分工精细,数历代之冠。宫廷内还设立了“大乐署”、“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挑选和训练民间女子,学习弹奏琵琶等乐器,培养专为皇家演出、娱乐服务的弹奏家。唐人崔令钦的《教坊记》中就记载:“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教习琵琶、五弦、箜篌、筝者,谓之弹家。”其中教坊有五处:宫廷的内教坊,西京的左、右教坊和东京的左、右教坊。唐全盛时,教坊有乐工近两千人。唐代出现了一大批琵琶演奏家,这些演奏家被称为“善才”,如白明达、康昆仑、段善本、曹妙达、贺怀智、雷海青、李管儿、李士良、王芬、曹保、曹善才、曹刚、裴兴奴、裴神符、曹触兴等等。他们在演奏上都各有所长。对_琵琶行_音乐描写的教学处理_李俊.pdf
锦瑟——新批评的解读案例
(唐)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一生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一、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
----《祭裴氏姊文》“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唐)崔珏《哭李商隐》(其二)二、《锦瑟》赏析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好问《论诗绝句》(一)前人有关此诗的各种解释1:爱情诗说(对象分别是“锦瑟”,无名女,或飞鸾、青凤)2:四种音乐说3:悼亡说4:自伤身世说5:诗序说(二)根据字词、意象、结构把握全诗情感、意境、主题
1:字词与典故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瑟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晋华《博物志》沧海遗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交通安全免责协议书:交通安全责任划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转让及教学资源共享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单位员工带薪年假与人事合同实施细则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租赁与饲料原料采购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机租赁与农产品深加工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劳动合同解除通知及离职证明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退出与公司社会责任履行协议2篇
- 2025年度农村保洁员服务区域及质量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化石子供应及养护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高风险户外活动意外事故免责协议3篇
- 水利工程劳务施工方案
-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附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高中体育教学教案30篇
- 2025年低压电工作业模拟考试题库
-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pdf版)
- 银行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 排洪渠挡墙、河道清淤及渣土外运施工方案
- 上海市近10年物理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5电路故障分析2
- 连铸工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库-上(单选、多选题)
- 第三章《地球的面貌》-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卷(湘教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