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不断追_第1页
有效课堂的不断追_第2页
有效课堂的不断追_第3页
有效课堂的不断追_第4页
有效课堂的不断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教学的不断追求

——从宏观与微观上把握有效教学合肥一中王勇2010年10月有效教学的提出课堂现状:大量无效、低效课堂的存在规范办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有效教学的研究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理想课堂:看一节课【案例】一堂科学探究课:“水能爬高吗?”学习毛细现象的知识,改变以往只是告诉事实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①玻璃棒、粉笔、细沙柱、玻璃细管、宣纸插入有色液体中②用放大镜观察“能爬高”物品的共同特征观察与分类: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分成“能爬高”、“不能爬高”两类找原因:“小孔”、“缝隙”,这就是“毛细现象”③有学生发觉:管子越细、缝隙越小,爬得越高,能否做做试验?有发现:简约因素,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还得到一条漂亮的曲线③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毛细现象会应用:酒精灯的芯,月季花的颈外国专家:“我终于看到了儿童真实的探究!”现状与理想之间的连接:教师、教学教师是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四种教师教师讲课能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他能“讲”得浅显易懂.这是能高效教学的老师.深入深出,老师很有学问,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把很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费劲,这是尚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浅入浅出,老师本身学问不深,但却实事求是,把自己懂得“讲”出来,还算能保证教学质量,只是教学效益要低一些.浅入深出,老师本身并无多大学问,却装腔作势,把本来很浅近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人听不懂.这种老师的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教学.教学: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大事,不同层次学校面对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作为的大事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会议上通过了《全民教育行动纲领》“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胜利,但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那不过是空洞的胜利”.并宣布:世界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从全民教育向全民优质教育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课题”提出:

“优质教育是高质量与高效益统一的教育”,其中优质是目标,高效是特征.《国家教育规划刚要》:扩大优质教育一、宏观上把握有效教学(一)从课程上把握(二)从学科能力上把握(一)从课程设置上把握泰勒:1949年《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理论架构: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原理)20世纪60年代:美国督导和课程编制委员会(ASCD)开始关注建立教学理论问题,讨论:1、课程与教学虽有关联,但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每一个学生及其学习范围;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2、课程与教学肯定存在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而且这种交叉不仅仅是平面的、单向的。3、课程与教学虽是可以进行分开研究与分析的领域,但是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4、鉴于课程与教学有着胎联式关系,“课程—教学”一词已被接受,且被广泛采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科领域、科目、模块课程设置:课程课时分配课程内容: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课程实施与评价: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5.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执行《高中新课程方案》是整体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否侧产生结构缺陷。案例:课时三校交流暴露出的问题三年少了1500节课时从交流来的教师中发现问题学校管理者课程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背景、前提(二)从学科和学科能力上把握叶澜教授曾说:“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学科特有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对人的精神成长的意义)学科教师思考:三年下来,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不是某节课的有效与否,而是三年学科教学有效与否:知识、学科能力、思维习惯、学科价值三年来,如何让学生的学科学习收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科特有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三年统筹安排?知识学习的安排学科能力培养的安排学科思想的渗透案例: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原理、规律、理论;区域地理知识;。。。学科思维:空间概念、意识;区域特征的认识方法;阅读图表的基本技能;地理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自然、人文要素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学科观念: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发展观、人地关系:学科能力:《考试大纲》

四大点13小点(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案例:物理学科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5.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一)学习能力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和体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阐明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等。(二)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建立物理模型;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和各种资源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进行表达分析。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密切。高考试题的解答,不仅对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等有一定的要求,对极限、微元等思想方法也有初步的要求。(三)实验与探究能力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表达等。能独立完成表1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结论,并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案例:化学学科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2.实验能力(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4)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5)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6)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4.自学能力(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围绕学科能力培养,科学规划三年的学科教学,才能谈到学科的有效教学。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学科价值二、微观上把握有效教学(一)从学科教与学环节上把握(二)从学科教学类型上把握(一)从学科教与学环节上把握教与学并举——管教与管学同等重要1、学习五大环节上的融合——有效教学的前延后展预习:学生预习。上课:教师讲课;学生记课堂笔记;学生用好课堂笔记。复习:作业前的课文、笔记的复习与理解作业:独立作业,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复习归纳:“复习——练习——复习归纳”的有效循环思考:一般教学模式:教师上课讲,学生听、记笔记,学生复习、练习结果:教——学分开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知识内化是分裂的。能否二者“一体化”?二者“一体化”是否仅仅局限在课堂?预习:教师干预预习,把握预习的深度、难度,教师要有具体要求。例:一次语文课的讨论。上课: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听自己的课;如何记课堂笔记;如何用好课堂笔记。重点是学生主动思考!例:把握教学结构、理解教师教学思路和分析方法、补充新内容、存在的问题。

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复习:教师指导作业前的课文、笔记的复习与理解作业:独立作业,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教师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订正、个性化、差异化、面批)复习归纳:教师指导、监管“复习——练习——复习归纳”的有效循环37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源自《Fishisfish》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对学习过程的“干预”“指导”“引导”“监管”就是介入学生知识建构过程正确的介入必然提高整个学习效率是有效教学天然组成部分“讲细、讲透”的反思:有一则关于农民用水的消息,大意是: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黄河年年断流,而农民在灌溉麦田时,一定要把水浇足,把地“浇透了”。实际上,农民灌到地里的水仅有30%被小麦吸收、利用,其余70%的水都渗透到地下白白浪费掉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2、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经常听到:这些学生真笨!我讲了3遍,他们还听不懂!仔细想想:学生听不懂,你重复三遍有什么用?听不清,重复是有用的.听不懂,你重复有什么用?不是学生傻,是你傻!江山野先生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第四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第五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一位特级教师给自己立下了“三不教”原则,即:(1)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不教;(2)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不教;(3)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弄懂,也不教。这实际上是就教与学的关系立下的三条规则,终能导致学生自学能力的显著增强。(《教育参考》2000年第3期,P16)教学关系:多教少学与少教多学(不教之教)。案例:一节语文课《论中国诗》的“同课异构”4—5分钟的钱钟书的生平介绍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五个环节: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差生优先);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杜朗口模式:课堂教学三大板块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二)从学科教学类型上把握教学类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按照不同类型课选择内容、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第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全面性(三维性)与针对性清晰性(准确性)与模糊性隐性目标与显性目标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第三,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第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的有效性:讲授、指导、提问、启发的有效性内容的思维性、工具性、教育性及其实现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其落实学的有效性:阅读、聆听、思考、交流、练习的有效性新授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堂结构:基本知识—分组讨论—小组汇报有效教学的关键分组讨论的有效小组汇报中点评小结的高效有效教学的重点“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