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素养测评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素养测评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2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素养测评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3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素养测评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4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素养测评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素养测评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陈楠说。近20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并在2017年将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套。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

材料二: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

“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对甲骨文感兴趣的人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

(摘编自靳晓燕、王胜昔《甲骨文:我们这样走近你》)

材料三: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在朋友刘鹗家中初见甲骨,既惊又喜,大受震动后写下这段话。历经120年,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日前,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专家代表纷纷就如何做好甲骨文的传承工作建言献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曼看来,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确定、殷墟考古发现的许多重要遗迹遗物的年代和性质等考古学问题,都是依据甲骨文资料和甲骨学研究成果来探讨的。因此,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这样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说,应保护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的尊严,杜绝伪造、乱用、乱通假甲骨文字的现象,注重多元化、多路径的甲骨文研究理论、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学学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甲骨学发展氛围。

2018年,国家图书馆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整理与研究”正式立项,这意味着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整理研究进入快车道。据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照片采集和释文,正加紧推进排序等整理研究,力争早日完成《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的整理出版。

(摘编自孙亚慧《守住中华文明的根脉》)

材料四:

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新发现的不断产生,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虽然夏朝有没有文字,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关系十分密切,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中国汉字还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

表情包古老与新潮年轻人重新关注我国传统文化

B.甲骨文爱好者“殷契文渊”平台甲骨文字、文献、著作等

C.甲骨文研究者120年、几代奋斗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所有历史记忆

D.国家图书馆相关人员国图馆藏甲骨整理出版《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

2.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反驳材料四中提到的西方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分别在公元前四世纪和公元前五世纪就绝迹了。

C.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的嬗变轨迹清晰可见。

D.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四则材料介绍甲骨文的传播、甲骨学的研究,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寄寓在甲骨文上的传统文明和文化自信。

B.陈楠将甲骨文元素融入诸多设计作品,出版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多个国家展出汉字艺术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C.用拉曼光谱分析甲骨填色,用计算机辅助缀合甲骨图片,用大数据整理、汇总研究成果,当下甲骨学研究手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比较,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4.在甲骨文(学)的研究、传承上怎样做到“流传而悠远之”?请结合前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拟写分论点,证明甲骨文有“独特的异彩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失眠之夜

萧红

为什么要失眠呢!烦躁,恶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

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点草原的气味,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

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

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就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

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两夜不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

比方高粱米那东西,平常我就不愿吃,很硬,有点发涩(也许因为我有胃病的关系),可是经他们这一说,也觉得非吃不可了。

但是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况我到底是不怎样热烈的,所以关于这一方面,我终究不怎样亲切。

但我想我们那门前的蒿草,我想我们那后园里开着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而那清早,朝阳带着露珠一齐来了!

我一说到蒿草或黄瓜,三郎就向我摆手或摇头:“不,我们家,门前是两棵柳树,树荫交织着做成门形。再前面是菜园,过了菜园就是门。那金字塔形的山峰正向着我们家的门口,而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似的向着村子的东方和西方伸展开去。而后园黄瓜、茄子也种着,最好看的是牵牛花在石头桥的缝际爬遍了,早晨带着露水牵牛花开了……”

“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有……”我常常这样打断他。

有时候,他也不等我说完,他就接下去。我们讲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讲给自己听,而不是为着对方。

只有那么一天,他买来了一张《东北富源图》挂在墙上了,染着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小羊,还有骆驼,还有牵着骆驼的小人;海上就是些小鱼,大鱼,黄色的鱼,红色的好像小瓶似的大肚的鱼,还有黑色的大鲸鱼;而兴安岭和辽宁一带画着许多和海涛似的绿色的山脉。

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哼……没有,这个地图是个不完全的,是个略图……”

“好哇!天天说凌河,哪有凌河呢!”我不知为什么一提到家乡,常常愿意给他扫兴一点。

“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橱去了,“这不是大凌河……小凌河……小孩的时候在凌河沿上捉小鱼,拿到山上去,在石头上用火烤着吃……这边就是沈家台,离我们家二里路……”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

《东北富源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一张开了眼睛,他就抓住了我的手:“我想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先买两匹驴,一匹你骑着,一匹我骑着……先到我姑姑家,再到我姐姐家……顺便也许看看我的舅舅去……我姐姐很爱我……她出嫁以后,每回来一次就哭一次,姐姐一哭,我也哭……这有七八年不见了!也都老了。”

那地图上的小鱼,红的,黑的,都能够看清,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

“买黑色的驴,挂着铃子,走起来……当啷啷当啷啷……”他形容着铃音的时候,就像他的嘴里边含着铃子似的在响。

“我带你到沈家台去赶集。那赶集的日子,热闹!驴身上挂着烧酒瓶……我们那边,羊肉非常便宜……羊肉炖片粉……真有味道!哎呀!这有多少年没吃那羊肉啦!”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

我在大镜子里边看了他,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

而我,我想:

“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我想着这样说了。

这失眠大概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子的买驴子,吃咸盐豆的吃咸盐豆,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

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炮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

1937年8月23日

[注]萧红(1911—1942),中国女作家,“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之一。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中的“三郎”即指萧军。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高粱米粥、咸盐豆等家乡美食和地豆、珍珠米等家乡物产,表达了朋友们渴望打回满洲老家去的强烈愿望。

B.文章对蒿草、黄瓜、柳树、菜园、山峰、牵牛花等家乡景物的描绘,勾起了作者对家乡往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

C.“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这种一反常态的矛盾心理表明,作者与三郎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D.文章结尾段,写这失眠持续到黎明之前,并且在高射炮的炮声中听到了和家乡一样的鸡鸣,丰富了情感,深化了文章主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失眠为主线,贯穿朋友的愿望、家园景色、凌河回忆等多个片段,形散而神聚。

B.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家乡秋天、“我”和三郎家门前的不同景色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C.本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失眠之夜的复杂心情。

D.本文语言细腻真实,质朴可亲,叙述不枝不蔓,在不经意间就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8.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萧红散文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馀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馀,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

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B.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D.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厥:中国古代边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际,与铁勒族组成帝国,占有漠北之地。

B.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C.柱国:国都,亦用作官名,战国楚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来为最高武官或勋官。

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的贸易,最早为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应对。

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D.李渊乐于倾听,善纳嘉言。李渊悉数采纳刘文静的结交突厥、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并面授机宜,派其前往突厥请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选文回答:李渊为什么与突厥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彭州权别驾

苏颋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①,徒闻礼数揖中台②。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③来。

[注]①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②中台:中书省。③掖垣:意为朝廷的中央部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脉脉”一叠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送别之情。

B.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会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见中书省的消息。

C.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

D.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寄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京城。

16.请简要赏析“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鸠鸟为喻劝说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2)为“恢复汉室”,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最终失败,壮志未酬,病逝五丈原,后人常引用杜甫《蜀相》中的“,”两句,表达壮志未酬之深沉感慨。

(3)柳永的《望海潮》上片中“”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波涛的汹涌之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因为生活需要,原始先民到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发明了烧陶技术。彩陶以泥质为主,既有,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彩陶艺术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

陶器生产之初,没有刻意装饰的纹饰。但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在器壁留下一些不规则的印痕。(),他们逐渐将这种不规则的印痕转变为有意的、规则的纹饰,既可增强陶胎的坚实度,又能起到美化陶器外表的装饰效果,取得的效果。

彩陶图案有大量的几何形纹饰,这是早期陶器中编织物纹印以及渔网、水涡等图案的和变化。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在盆内壁描绘着一个圆圆的脸、三角形的鼻子,似乎是在默默地祈祷。这种图形似乎是图腾崇拜的产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观赏性混合两全其美延续

B.实用性混合两全其美持续

C.实用性融合一举两得延续

D.观赏性融合一举两得持续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偶尔也有规则纹饰出现

B.随着原始先民生产力的提高

C.随着原始先民审美意识的增强

D.为了使陶器更加坚固耐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定居的原始先民到了新石器时代,因为生活需要,伴随着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B.因为生活需要,到了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稳定的农耕文化,定居的原始先民发明了烧陶技术。

C.原始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烧陶技术,那时人们开始定居生活,从事相对稳定的农耕文化。

D.新石器时代产生了烧陶技术,农耕生活开始后,它满足了定居生活中的原始先民的生活需要。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指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②。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③。《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