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目录一、礼法相争——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二、礼法融合——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三、礼法完善——封建王朝的基层教化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法治思想的渊源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汤刑》《九刑》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左传·昭公六年》(2)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①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②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宗法制嫡长子继承齐鲁燕宋卫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分封制礼乐制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相争(3)德治与法治之争:春秋时期背景:东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寻求治国新思想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鲁昭公六年)三月(公元前536年),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谓也。……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子产)复书曰:“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自损,吾以救世也。”
——《左传•昭公六年》叔向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相争思考:叔向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德治法治主要思想代表人物观点人性——善,治国理念——德治孔子、孟子孔子:统治者①为政以德;②节用而爱人;③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统治者①施仁政于民,②省刑罚,薄税敛”;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人性——恶,治国理念——法治商鞅、韩非商鞅:在秦国颁布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子:①君主不要谈礼义,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
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守法奉令;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德治与法治之争VS儒家法家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相争儒法这种人,不能惩罚。这种人,应该严惩。案情回放一
材料:
鲁国一个人,三次跟随君主出征打仗,三次当了逃兵,问他为什么逃跑,他说:因为我是独生子,家里有老父亲,我要尽孝道,所以当了逃兵。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相争孟子与梁惠王商鞅与秦孝公3.不同的主张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无助于国君实现强国抱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1.结果: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不断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春秋战国这次的儒法之争最终的结果如何,为什么?2.原因:①生产力发展引发社会阶级关系变动;②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原有统治秩序不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③大国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相争长时段:汉朝霸王道杂之儒家与法家之争的结果:短时段:秦朝以法治国,统一全国,但暴政而亡霸道王道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相争(2)秦汉朝廷还颁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有法律效力。(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篡,称《秦律》;汉沿袭秦律,制《九章律》。1.秦朝2.西汉:开启律令儒家化的进程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以经注律”或“礼法结合”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王朝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材料一(案情回放)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
或曰“殴父也,当枭首。”
——(宋)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六卷材料二:董仲舒《决狱》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六卷思考: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判案的依据。这表明汉代法律实践有何特点?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称“引经决狱”。法律儒家化的开始“原心定罪”案情回放二2.西汉时期:律令儒家化的开始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王朝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3.魏晋时期:材料:《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2)特点:(1)原因:②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准五服以制罪”的量刑原则是什么?目的是什么?魏晋法律实践有何特点?律令儒家化(以经注律)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3)目的:
——开后世依服定罪的先河“引礼入律”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王朝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1)《唐律疏议》①演变历程:《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议》)②表现形式:律、令、格、式③地位: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④影响: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4.唐朝时期:⑤特点:重视孝道,孝道与法律高度结合,是礼法结合的典范。①提倡礼治: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
——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2)唐朝的教化②重视家训: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礼法结合的典范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王朝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
材料: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谓非缘坐之罪及谋叛以上而故告者。
议日: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
注云:“谓非缘坐之罪”,缘坐谓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告亦无罪。
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
——《唐律疏议》
以《唐律疏议》为例,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成文法典,礼法结合,家庭伦理,民法与刑法不分
梁悦复仇杀人案
史载,唐宪宗年间,京畿地区富平人梁悦为报父仇而杀人,然后到县衙投案自首。该案判决引起朝廷司法争议,唐宪宗为此事专门下诏让尚书省集议讨论,诏称:“在礼父仇不同天,而法杀人必死。礼、法,王教之大端也,二说异焉。下尚书省议。”朝臣们的讨论各执己端,宪宗最终采纳了韩愈等人的意见,决定对梁悦加以宽免,“特减死,宜决杖一百,配流循州”。——据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律疏议·名例》序教化法律“教成于上而易俗于下谓之化”——《管子·七法》“驯至于善谓之化”——王先谦《荀子集解》案情回放三
事群尽忠,事父尽敬......善能行孝,勿贪恶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太公家教》唐朝家训的广泛流行说明了什么?①政府愈发重视道德教化②从政府高层向社会基层渗透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王朝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朝代法律成果教化成果法律与教化的关系秦——汉两晋南北朝唐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对立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独尊儒术以经注律礼法开始结合,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律令儒家化进一步推动律令儒家化《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重视家训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思考点…………为什么法律与儒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儒学成为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之后,势必向社会各阶层渗透,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王朝的法律与教化——礼法融合(一)宋元明清的法律《宋刑统》《天圣令》《大明律》《大清律例》元朝弃用唐宋法律但实践中援引唐律《问刑条例》律为正文
例为附注律378:凡赌博财务者皆杖八十。例378.02:偶然会聚,开场赌窝、及存留之人,抽头无多者,各枷号三个月、杖一百。例378.07:凡民人造卖纸牌骰子,为首者发边充远军。思考:宋朝以后的法律制定有什么特点?(1)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新体例。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完善朝代法律实践活动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宋刑统》、《天圣令》对唐宋法律整体弃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并在立法中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沿袭《大明律》,同时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根据表格,归纳宋以后的法律制定的特点多以《唐律》为蓝本,因时制宜;开创了律例合编新体例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②传播方式:①背景:1.宋朝:(二)宋元明清的教化A.社会层面:通过控制教育与科举,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B.家庭层面:深入族规、家训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1)儒学(理学)开始向基层渗透朱熹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完善(2)乡约的约束
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吕氏乡约》的宗旨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意思是说,一约之中,大家相互倡导善行,互相规劝过错,推行良序美俗,约中如果有人遇到患难之事,其他人都应当提供援助。根据吕大钧的设想,乡约由地方士绅倡立,乡人自愿加入或退出。到明清时期,乡约发展到全国90%以上的县以下地区,被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宪法”。蓝田吕氏乡约是一种富于中国儒家特色的民间基层组织,而区别于今天乡村的乡规民约。乡约:是传统社会乡民基于一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某种共同目的而设立的生活规则及组织。(二)宋元明清的教化《吕氏乡约》1.宋朝: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完善三、“礼法结合”的新发展宋朝:理学兴起与乡约出现“孔子以前,大学未有书,自孔子作之,而入德之门在是矣。朱子以前,小学未有书,自朱子述之,而做人样子在是矣。”——清代理学家张伯行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犯义之过,其罚五百……及犯约之过,其罚一百……凡轻过,规之而听,及能自举者,止书于籍,皆免罚。若再犯者,不免。——《蓝田吕氏乡约》依据《吕氏乡约》内容,概括宋朝乡约的性质。民间自发道德教化组织
各州县做竖牌十面:凡不养父母时常忤逆者,牌书“不孝某人”。尊长无礼,牌书“不义某人”。偷鸡摸狗,牌书“做贼某人”。生事殴人,牌书“凶徒某人”...各用大字钉于本犯门左,每会跪约听讲,街民不与往来。约长等劝令同约完成纳粮的任务,劝戒同约维护地方安定。
——山西巡抚吕坤《乡甲约》与宋朝比较,明朝的乡约有什么特点?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完善2.明朝乡约①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②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3.清朝乡约(1)基本延续明朝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2)原本有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礼法完善
在清代,每逢朔、望宣讲圣谕完毕前,进行善恶两册的登记。由甲长察十家内某人为善,合于《圣谕》者,如谆良孝友、和族睦邻、力田崇俭、安分守礼、急公息讼,以及悖于《圣谕》者,如游惰赌博、酗酒打降、邪教匪为等,一一报于有司,于次日宜讲圣谕后,设旌替惩恶薄,善者奖之,书其名于族善之薄,不善者戒之,书其名于惩恶者之簿。清朝的乡约仪式4.宋元明乡约的变化发展: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环保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升级改造合同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合同:云服务提供商与用户的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工程车租赁协议
- 2024年度墙纸墙布产品质量保证合同2篇
- 《建设施工合同之实际施工人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 2024年度材料员职位聘用合同
- 2024年度佛山教育培训合同3篇
- 2024年度企业租赁与经营合同
- 2024年度大数据公司数据处理服务合同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官方备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光伏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含三级)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册
- 新人教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全单元教学设计4份教案高中英语
- 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图
- 公司劳动竞赛经验交流会经验交流材料
- 综合实践活动衣服的学问一服装面料特点大搜索课件(7)ppt课件
- 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 H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地铁站口附属幕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北京#幕墙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