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石英坩埚项目管理报告石英坩埚项目管理报告目录一、制定预算 3二、控制成本 7三、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10四、建设项目团队 13五、项目维护阶段 28六、项目实施阶段 30七、项目简介 37八、公司基本情况 40九、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4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4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0十、投资估算 51建设投资估算表 5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53流动资金估算表 5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5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57
制定预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对未来进行规划,安排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事情上。很多公司是忽视预算的作用的。虽然其口头上也认可“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行为却是按照“企业资源是无限的”假设工作的:任何决策都是凭直觉作出的,不在整体上进行优先级排列,不在项目上作出取舍,不在有限的资源之间作出平衡。最终企业就会陷入看起来很多事情都有希望,但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好的境地。预算还和组织的管理方式紧密相关。预算计划反映了项目后续的活动计划,如果预算被批准和认可,项目经理就应该得到有效的授权,在预算之内安排和执行相关的项目活动。如果企业不重视预算,就意味着每一件后续项目活动需要的资源投入都可能被管理层重新进行评估,降低了项目的执行效率。一般来说,在强矩阵型或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经理拥有较大的权力来制定预算,并且被授权按照预算来安排资源。综合来说,项目制定预算有三大作用:第一,项目制定预算是按照计划对项目资源进行分配,用以保证各项项目工作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项目制定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机制。项目制定预算作为项目各项具体工作的全部成本定额,是度量项目各项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资源使用数量和效率的标准,项目工作所花费的实际成本应该尽量在预算成本的限度以内。必须在完成项目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资源,严格控制资源的使用。另外也要看到,由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种种不确定性,还可能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事件,项目实际成本偏离项目预算计划也是难免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各项工作的成本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三,项目制定预算为项目管理者监控项目施工进度提供了一把标尺。项目费用总要和一定的施工进度相联系,在项目实施的任何时点上,都应该有确定的预算成本支出。根据项目预算成本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这些预算成本所消耗的实际工期,并与完成同样的预算成本额的计划工期相比较,项目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度情况。如果制定预算和项目进度没有联系,那么管理者就有可能忽视一些潜在的危险情况。例如,实际实施费用已经超过了项目进度所对应的成本预算,但是还没有超出项目的总预算,从而有可能因偏差的日积月累最终造成项目的失败。(一)制定成本预算的方法制定项目预算的实质就是为WBS的每一项活动分配资源。我们知道,WBS是一个树型结构,上层节点的工作范围是其下层节点范围之和。最底层的叶子节点代表了项目实施最基本的活动。实施这些活动都需要资源,而制定预算就是预先对这些资源作出计划和安排。项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预算制定工作: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所谓“自上而下”,就是项目经理先将项目的总预算分配给下一级的工作单元,再由下一级细化到次下一级。如此循环直到每个活动都被分配了一定的预算。而“自下而上”则正好相反,先由一线人员估计出每个活动所需要的预算,然后逐级向上汇总,最终得到项目的总预算。两种预算制定方法各有利弊。“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确保预先分配的总预算不会被“超支”,但在分配上却可能“官僚”,产生计划和实际之间的偏差,从而使得一线执行人员得不到足够的资源完成计划。如果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大多数一线人员由于过分担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有意地超额估计所需要的资源来缓冲风险,这就导致“自下而上”的方法往往会产生超出期望的总预算。因此,大多数组织会混合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控制总预算不超支,另一方面也综合考虑来自一线人员的实际需求。无论怎样,制定预算的过程都体现出参与各方进行利益博奔和均衡的过程。具体预算的内容,首先需要考虑项目的直接成本,例如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其次要考虑的是项目需要外购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支出;再次是需要被摊销的间接成本;最后是项目为了应付意外和风险所需要准备的风险准备金和风险储备金。它们的意义将在第9章中讲述。(二)成本基准计划制定预算过程最重要的输出就是成本基准计划。当我们把预算分配到WBS的每一项活动上,并且加入进度计划的时间因素时,就可以得到一幅累计花费的成本和进度之间的关系图。所谓成本基准计划,就是按时间进行分段的费用预算计划(费用线),可用来测量和监督项目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并能够很好地将成本与进度联系起来,是按时间对项目成本支出进行控制的重要依据。成本基准计划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直方图表示法和S形曲线表示法。项目的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资源支持,即项目的工作范围和成本是有关系的,花费了成本就意味着相应的工作完成了。在理想情况下,当所有预算都花费完了,就意味着完成了项目的所有工作,也应该产生了项目的最终交付物。从这个层面上看,衡量项目的成本花费就可以得到项目的范围进展信息。控制成本项目控制成本就是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和纠正,尽量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和预算范围内的管理过程。制定预算是控制成本的基础。控制成本的主要内容如下:•以工作包为单位,监控成本的执行情况,确定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查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这主要是确保范围和成本花费在计划上相一致。•对发生成本偏差的工作包进行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成本基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确认所有发生的变化都被准确记录在成本基准计划(费用线)中。避免不正确的、不合适的或者无效的变更反映在成本基准计划中。•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应该与其他控制过程(控制范围、控制进度、质量控制等)相协调,以防止因不合适的单纯控制成本而引起项目范围、进度和质量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不可接受的项目风险。在项目实施中,成本的花费和项目完成的工作范围是相关的,成本控制的关键是确保花费的资源完成了相应的工作。所以在项目控制上,很少单独讨论成本控制,而是和其他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也就是说,衡量项目成本是否在计划内,不仅仅要考察其实际发生值是否高于预算成本,还要看其所产生的项目实际绩效。项目挣值分析就是综合了范围、进度和成本三方面因素衡量项目绩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挣值分析法主要用来衡量目标实施与目标期望之间的差异,所以又称为“偏差分析法”。它是综合了项目范围、进度和成本3个目标要素来测量项目绩效的一种方法。挣值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引入一个关键性参数:挣值,也就是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从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挣值”的含义,即所完成的工作相当于计划预算中的价值。如果仔细分析这4个有关挣值管理的指标,就会发现其中一些有趣的规律。有关成本的指标都是挣值和实际成本进行某种运算;有关进度的指标都是挣值和预算成本进行某种运算。前者比较好理解,但为什么成本之间的运算会反映进度信息呢?实际上,在挣值管理的概念里有两个前提假设:第一,项目所完成的范围和成本存在着关联关系,这就是挣值所表示的概念;第二,项目的成本花费和进度呈现线性关系,也就是说,项目成本按照相等的速率进行消耗,这就使得成本和进度之间存在了关联关系。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项目成本的投入和进度之间呈线性关系,这时项目进度偏差和进度执行指数反映的是真实的进度执行状况。但大多数项目却并不是这样。项目的成本投入可能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消耗速率不一样,这个时候项目进度偏差和进度执行指数则只能反映一个较简单的信息,即“超前”或“落后”。由于通常压缩已经超支的成本会影响其他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当给出的措施比原计划已选定的措施更为有利,如工程范围缩小或生产效率提高时,成本才能降低。注意,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必须取得项目客户的同意。当发现成本超支时,某些项目企图在其他工作包上节约开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影响项目质量,若贸然采取措施,可能造成更大的成本超支。在挣值管理活动中,判断一个活动的完成百分比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很多类型的项目的实际活动是不能简单地用工作量来衡量的,而其活动的产出物也没有可以直接度量的手段,这样就使得挣值管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面这种方法:虽然对某一个正在进行的活动很难估计其完成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把已经完成的工作单元设成100%,把没有开工的工作单元设成0,则我们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项目整体数据。对于那些正在进行的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两种粗略估计方法:50/50原则和30/30/30/10原则。这样就可以在了解项目状态和准确度之间进行平衡。挣值管理通过“成本花费”来度量项目所完成的工作量,从而反映“工作范围”的完成状况。对某些类型的项目来说,完成的“工作范围”就等同于“产品范围”,如建筑工程类项目:但对某些类型项目来说,“工作范围”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完成的“产品范围”状态,如产品研发类项目。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人事部门的产生则起源于产业革命后所形成的工厂系统,其目的在于为工厂主提供劳动力。由于工厂系统本身的性质以及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工厂中每一个职位的工作范围和性质都是确定的,其工作所产生的价值也是相当明确的。这个时候人事部门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在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价值的基础上降低实施劳动的人力成本。传统人事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将人力较多地视为成本。可以看出,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基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特征的逐步转型,人在企业当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提供重复的“劳力”上。在很多的新兴产业中,人的贡献越来越多的是在一些创造性工作中。这个时候,已经很难简单地预测出其劳动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高度地依赖这种“创造”出的价值。这个时候的人力已经不是“成本”了,而是“利润”的来源。与其去关注如何降低成本,还不如激发“人力资源”来创造出更大的利润价值。人力资源理论就是将“人力”看作企业的资本,而不是“成本”,力图使其创造更高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建立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把人力当成资本,当成能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提高人力资源品位,大力开发潜能。•人力资源管理被提高到组织战略高度,而不是当事务性工作看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生产与效益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可以追溯到著名的“霍桑实验”,在这个实验里首次揭示出人际关系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研究方向主要是如下几方面:•单纯研究个体。研究者从个体人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工作的动机,寻求管理者驱动下属努力的途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人性理论、人格理论以及激励理论。•研究个体之间的协作。研究者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角度出发,探讨高效率协作的技巧、方法和环境。所涉及的方面包括:协作、冲突、博弈以及公司政治等。•研究团队行为,包括团队形成理论、团队角色理论等。•研究管理者本身,这方面的代表是领导力理论。(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有“管事”的一面,如对所需人力作出规划,获取资源,通过管理有效利用资源。这一管理思想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把人当做一般性的可替代资源来考虑。从这一点来看,它传承了传统人事管理的思维。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包括:•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组织结构、人员角色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的使用计划。•组建项目团队:获取需要的人力资源。•建设项目团队:提高团队表现的绩•管理项目团队:管理项目的团队绩效。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建设项目团队”过程偏重“管人”的层面。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组建项目团队大多是在项目计划阶段完成的,其最终目的是为项目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建设项目团队和管理项目团队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过程。前者通过一些主动性的团队建设活动提高人员绩效,后者则是建立一套客观的绩效体系,监测和控制团队绩效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建设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过程是项目管理里唯一具有“管人”概念的过程。对“人力”这一特殊资源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人力只是所需资源的某一类,只关注数量而忽视人本身的独特性;另一种看法认为,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强调人的本性和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独特性,充分挖掘人的才能。这两种思路并不相互排斥,—般来说,前者广泛应用在宏观层面。在高层管理中,领导者无法仔细甄别每一个具体人的特征,只能依赖群体特征制定政策和制度。而在微观层面,则应更多关注个体及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策略应对。影响和利用员工的工作动机,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也称作激励。为什么员工需要激励呢?对于机器和设备,只要给足所需要的资源,它们就会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但人除了能像机器一样提供“劳动力”外,还有思想和情感。这是不同于机器的一个优势但也会是一个劣势。驱动人工作的要素,最直接的就是工资或薪水。某些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也曾把组织系统想象成一条生产线,把人看成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只要提供工作动力(工资),就可以重复而稳定地工作。这种假设在某些领域,例如制造业是个不错的简化模型。但在一些更多依赖智力活动的行业,则必须考虑感情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实际上,驱动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要比我们的简单假设复杂得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探讨影响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现汇总如下:•讨论“基本人性”的麦格雷戈X理论一Y理论和沙因的四种人性假设。•需要型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ERG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满意度理论,包括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强化理论。(一)麦格雷戈X理论一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基于人性的理论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假设基础分别被定义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主要体现了集权型领导者对人性的基本判断,这种假设认,为:•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编动。•人们天生反对改革。基于X理论对人的认识,持这种观点的领导者认为,在领导工作中必须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对员工应当严格监督和控制,在领导行为上应当实行高度控制和集中管理,在领导模式上采取集权的领导方式。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与X理论的假设完全相反,主要观点是:•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他们热爱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外来的控制和处罚不是促使人们为组织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下属能够自我确定目标、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发挥。基于Y理论对人的认识,领导者应该对职工采取民主和放任自由型的领导方式,在领导行为上必须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放权的领导原则,将下属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X理论一Y理论的选择决定管理者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哪一种假设更为有效。实际中既有因采取X理论而取得成效的例子,也有因采取Y理论精华而得到发展的例子。(二)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求结构的一种理论,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创。他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说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求不能充当激励工具。•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基于此,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生存需要,顾名思义,是寻求生存的基本要求。这类需要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要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要。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他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活着”。管理者应该明白,如果员工还在为生存而忙碌,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人们是为报酬而工作,只关心收入、工作的环境条件等,所以激励手段包括: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安全需要。这里的“安全”一词更多的是指生存的稳定性和对意外伤害的规避等。例如,当一个人找到一份工作可以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之后,他会进一步想到工作是否稳定,是否有足够的福利等来保障稳定的生活、抗御外来意外的伤害。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的员工,一般较少冒险,更愿意承担把握性大的工作,对工作本身并不挑剔。•社交需要。这是与前两者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可简单表述如下:人们寻求被接纳的社会环境,工作被作为寻找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在这种需求下,员工十分希望工作场所和同事之间有着“家”一样的感觉。管理者此时可以采取一些强调集体氛围之类的团队建设活动,以增强员工的集体感和主人意识。•自尊需要。员工非常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是他们自尊需要的体现。这是他们在被接纳成为团队一员(社会需求)之后的进一步要求。有尊重需要的人希望别人认可他们的实际能力,按照自我评估的要求接纳他们。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声誉、地位和晋升机会,这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变得沮丧。而徒有虚名的名誉地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因此,可以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等方式,包括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激励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和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自我实现,也称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这类人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性高,善于独立处事。他们可能已在某个时刻部分地满足了其他的需要,希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来显示自己的才华。当然,他们可能会由于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自觉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占支配地位的人在受到激励后,会在工作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他们认为,无论哪种工作都可以进行创新,创造性并非管理人员独有,而是每个人都期望拥有的。(三)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又称为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1966)、《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200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能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会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发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员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把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体系、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产生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那些能带来积极、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这是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被赏识、挑战性的工作、更多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这些因素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状态,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产生不满意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赫茨伯格及其同事以后又对各种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工业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他们发现,由于调查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各种因素的归属有些差别。但总地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归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保健因素基本归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赫茨伯格也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会发生若干重叠,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产生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当然,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但是,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同“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两点联系起来。但是,双因素理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到工作内容因素的重要性,揭示它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程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它的作用往往又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他们在精神层面的需要,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如注意合理的工作安排,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等。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四)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理论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斯金纳生于1904年,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博士学位,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他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行为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这种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佛罗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重要关系,但佛罗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如下:•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也会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重视物质奖励,而有的人更看重精神鼓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评估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细分为许多小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能提高目标的新颖性和增加目标的持续性,更有利于激励的长效实施,达到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目的。•及时反馈。指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应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员工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可见及时反馈对有效实施强化手段有积极作用。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具有机械论的色彩。但是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如果能在事前通过理论分析使后果按预期发生将有利于管理,同时也为员工能在有利于发挥才干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提供良好条件。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对行为的改造上。(五)人为什么需要工作:激励理论总结及实践应用如果我们对上述繁杂的激励理论做个总结,可以发现这么一个规律:•驱动人们工作的动力因素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动力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外部环境。我们分析3种需求理论,其中生存和安全需求都属于来自外部的物质满足,社会、合群和被认可的需求则属于来自外部的精神满足而自我实现和权力需求属于来自内在的精神满足。可以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从低级被动到高级主动的需求变化。这些需求因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起作用呢?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给了很好的总结,简化来看,激励因素总是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有联系,而保健因素则依赖于物质需求的满足。但作为管理者去施加这些因素的时候,对被激励者来说是来自外部的被动作用。事实上,在最高层次的自我精神满足方面,管理者提供的是一个可以让被激励者自我获得需求满足的平台。也就是说,给他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这就是更高层次的激励。期望理论是这种高层次激励的一种表述。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期望理论包含两个层面的需求满足:第一,对人潜在能力进行认可,这也包括对其过去成绩的肯定;第二,为人获取更高的需求满足提供发展空间。两者共同产生作用。但显然,期望理论起作用的基础是更低层次的保健因素已经被满足。强化理论关注的是激励因素的运用时机。它强调在行为过程中就可以实施正负激励因素来强调所期望的行为。显然在运用强化理论的时候,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短期行为。被动性的精神鼓励也有作用但对最高层次的自我激励因素则几乎不起作用。公平理论强调实施激励或者惩罚措施对所有人的标准都要一致。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维持公平更多的是起到了“保健作用”,也就是说公平是一种底线。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上,给予被激励者物质奖励比较容易操作,见效也比较快,对实施者的要求也低,所以物质奖励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如果长期使用物质激励,其缺陷也显而易见:•考虑到“人的适应性”,其作用会逐步递减。所谓“人的适应性”,是指边际效应递减原理。一个饿了的人,你马上给他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对他来说效用就非常大。他吃完这个苹果后,你继续给他第二个,仍然会有效用。但显然其作用小于第一个。以此类推,到第五个的时候,可能已经完全不起效用了。•直接提高了成本,这在很多财务基础不是很雄厚以及初创的公司里都不容易操作。•会逐步改变人员的工作动机,从而产生负面影响。物质激励用得过度会导致员工产生依赖性。心理学有这么一个经典的例子:一群小孩在一个老人家门前踢球,老人觉得很吵,就让小孩们离开。但小孩们不听老人的,继续吵吵闹闹地玩耍。老人就想出一个办法。第二天小孩们继续来踢球时老人就给了每个人1元钱。小孩们很高兴,第三天继续来踢球,老人又给了他们每人2元钱。小孩们看到踢球还能挣钱,第四天就又来了。这时老人就不给小孩们钱了,小孩们非常生气,就去别处玩了。•不利于创造性工作的发挥,因为创造性工作的动力来自成就感。我们发现物质激励作用的效果和所付出的成本相对比,其优势并不大,所以大多数真正有持续性的激励手段都在于如何有效利用精神需求来实现目标,而激励的艺术性也体现在这点上。精神层面的激励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软技能之一,其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手段就可以让员工努力工作。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两点基本原则供读者参考:第一,让员工感觉到他是在为自己工作。企业和员工之间是雇佣关系,员工在一个企业中工作一定是有所图的,企业仅仅通过强调“员工对企业奉献”来实现精神上的激励,基本上不可行。反之,应强调管理者把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对应,也就是说:“通过实现企业目标,个人可以得到什么?”特别强调员工个体的收获,才真正符合大多数普通人的工作动机。第二,作为强势一方的企业应主动示好。企业和员工之间很容易形成对立关系,企业总希望员工先奉献,然后才会给予付出。但员工总觉得企业在想办法榨取自身利益。两者之间久而久之就成了“互相算计”的对立关系。这就好像两个陌生人,如果都在假设对方对己不利,就谁也不会首先伸手和对方握手。但只要有一方主动示好,或许一切猜疑就都在无形中化解了。然而在企业和员工这两者关系上,企业是强势的,员工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强势者主动放下姿态示好往往是破冰的关键一步。先示好,就意味着企业要先行投入,但换来的就是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一家好雇主奉献。项目维护阶段正常来说,项目的维护阶段已经是项目结束之后的事情了,应该不属于项目内部的事宜。但是几乎所有项目在项目完成验收、项目成果交付给客户后,客户在应用项目产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确保项目实现当初预定的目标,项目组应该考虑在项目结束之后如何在维护阶段进行支持,特别是当项目组成员已经解散,甚至在开展另外一个项目的时候,必须确保客户的问题不被忽视。实际上,维护阶段的所有活动都是由客户的事件来驱动的。这意味着只有当客户有需求时,才需要项目组进行反应。但由于这个阶段项目组已经不存在了,而项目组成员并没有被要求承担这部分工作,这样就会导致客户有问题时不知道该向谁反映,他的请求也极容易被忽视,长此以往,会极大地降低客户满意度。但如果组织为此而长期保留固定人员,则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该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大多数组织会采取一种问题跟踪的机制来处理维护阶段的事情并且会借用某种IT工具系统来实现这一功能。我们需要先设定问题跟踪的工作流程。整个流程有几个关键性的因素。第一,需要有专门的客户接口人员,负责接受客户的问题报告,并将报告录入跟踪系统。第二,在工程人员这边也需要指定一个问题接口人员,以负责将客服人员转过来的问题报告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如果问题属实,则需要将问题分配给工程人员来解决。被分配问题的工程人员大多是原项目组成员,但可能现在已经在另外一个项目组工作了,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进行协调。第三,在问题被解决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然后转交给客服人员帮助客户来最终解决问题。最后问题的解决需要客户的最终确认。由于整个流程的执行涉及多方协作,而这些人员可能又分属不同的部门,每一问题的解决又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所以必须借用某种项目维护阶段自动化工具来帮助执行流程。这种软件工具有很多,但功能大同小异,都是一种以状态迁移为基础的事件跟踪系统。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的基准计划被批准后,就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是:•项目实施活动:按照计划开展项目活动。•项目控制活动:获取项目实施的真实状态,和项目计划进行比较。•项目变更活动: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项目计划变更,对变更进行控制。项目实施活动主要体现在工程活动上。项目组成员按照计划进行工程活动,并最终产生项目的可交付物。而在管理活动上,主要是集中在获取项目实际执行状况、监控绩效、及时处理偏差三个环节上。传统上的管理策略是坚持以基准计划为核心,这对于那些不确定性程度不是很高的项目是适当的,这种策略非常强调计划的权威性,前期制订准确的计划,后期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所有这一切都非常依赖于对未来的可预测性上,力图消除或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在这种策略下,项目控制的主要活动就是监测实施绩效和计划之间的偏差程度,包含了进度、成本和范围信息的净值分析技术可以作为度量项目执行绩效的指标。当出现偏差的时候,只有两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变更计划,要么采取措施消除偏差。另外一种项目控制策略是充分考虑不确定性的影响。项目在计划时对风险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并且预留出项目缓冲来抵御风险发生的影响。在项目实施中,每个任务预留的计划进度都是按照没有风险影响的乐观考虑来安排的,出现任何延误都被认为是风险发生的影响,从而消耗预留的项目缓冲。在这种策略下,项目控制的主要工作就是关注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情况,监控项目缓冲的余量,估计项目缓冲是否还有富余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按照这种策略实施的项目进度计划可分成三部分:•已经完成的任务,记录实际发生的进度。•未来的任务安排仍然是乐观的。•剩余的项目缓冲用于评估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关键链管理的核心是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它在一些高度变化的项目中体现了较强的适应性。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关键链管理也有缺陷:由于计划在随着实际发生的状况随时更新变化,使得对未来任务发生的时间点很难再准确预测了。上述两种项目控制策略都是关注项目的范围、进度和成本绩效。实施阶段的另外一个重要管理工作就是对项目质量的掌控。项目质量的实现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第一,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这是制度建设层面的要求;第二,在实施上,关注事前的预防工作和事后的质量控制活动。虽然对质量实际结果的判断都要在项目后期才能进行,但在项目计划以及前期的实施中就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并可以依据这些信息预测后期的结果:•项目是否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在制订项目计划时,是否安排了足够的质量管理活动?•项目实施中,预防活动是否得到足够重视?•独立的质量保证是否在有效地监督项目运行?项目实施阶段的控制活动主要集中在了解项目的4个目标完成的真实状况上。4个目标中需要特别关注范围目标。因为项目范围是进度、成本和质量的基础。范围目标的确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确保后续的实施遵循事前计划的目标;另一方面,需要保证目标本身是正确的。这就是“适用性质量”的概念。实现适用性质量的活动是质量控制的确认活动,确认活动的目的是检查项目的范围目标和客户期望相一致。检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确认项目的产品范围构成和客户期望一致;第二,确认交付结果应该达到的要求和客户期望一致。这一活动必须在真正开始构造交付结果之前,由客户参与来实施。这就是确认活动难以实施的最大障碍,因为客户很难在看到交付结果之前就作出判断,所以几乎所有有效的确认活动都在试图帮助客户去想象未来的交付结果,并以此来做判断。只有得到客户确认的项目范围目标才能作为后续实施活动的参照基础,否则就会作“有效率没效果”的事情。确认范围活动的目的也是同样的。但在项目管理里的确认范围更接近最后的验收活动,其目的是确认买方对交付结果的认可,而不同于前期以查错为目的的质量控制活动,所以不能单纯依赖最后阶段的确认范围活动。由于项目范围来源于客户的需求,这种需求有可能在项目实施期间产生变化。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控制范围活动来有效地控制这种变更请求,使它能够被正确地反映在项目成果中,而不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和冲击。项目管理活动的主要作用就是确保在预定的进度和成本之内实现范围和质量目标,这也是项目核心知识领域所涉及的管理过程最主要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类辅助知识领域中的活动,对项目的有效运行也是非常有用的。项目沟通管理是传递项目信息、获取项目执行绩效的主要管理活动。在项目初期就建立正规的信息发送渠道和方式,对于保障项目顺畅运行非常关键。其执行关键点包括:•建立定期的汇报机制。•对报告发送的内容和格式作出约定。•建立适当而有效的项目绩效衡量指标。除此之外,项目沟通管理中另外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对干系人的管理。大多数情况下,干系人将得到定期的项目绩效报告。但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将会引入干系人作决策:•当项目出现较大偏差时,需要通报干系人,并且表明可能带来的影响或风险,需要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措施纠正。•当项目需要进行变更的时候,变更控制委员会(包含干系人)将对变更作出评估和决定。•当项目出现重大问题时,需要及时通报干系人,并共同讨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应对。显然,引入干系人进行决策几乎都是项目出现了和计划不一致的情形,在这个时候,由于干系人各自的目标和意向并不趋于一致,这种决策往往需要很高的技巧去平衡各方的利益。项目风险管理活动在项目进行中是一种持续性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就是不断评估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积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风险管理活动的关键点是识别风险,但风险识别的能力是一种高度经验性的活动,而风险意识却是“态度”层面的。在项目实施中,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项目组成员的风险意识,以此不断积累应对风险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关键链管理模式是一种主动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值得在实践中推广。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项目越来越多地采取了外包或外购的形式,这就是项目管理中涉及的采购管理活动。在实践中,采购管理需要关注两个要点:第一,选择好的供应商;第二,监督和管理好合同的执行。选择供应商是在交付结果之前进行的,需要承担供应商是否会兑现承诺的风险,所以判断供应商的标准绝不是其报价的高低,而是其随后是否可以正常交付合同的不确定性程度。降低风险的途径有两种:第一,选择在业界信誉和口碑好的供应商;第二,选择和自己合作过的供应商。其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就是通过它过去的表现来减低未来的不确定性。选择了信任的供应商,下一步就是管理好合同的执行。项目执行方在此时的角色恰好是买方,只要把自己的位置调换一下,用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去审视供应商的合同实施过程,就可以事先做好保障合同执行的各种措施。最后需要谈谈最重要的部分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靠两个方面:硬性的制度建设和软性的组织文化影响。制度建设包括:制定工作规章制度和流程,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等明确被要求遵守的一系列条文。制度作为实现绩效的底线,也是对大规模群体进行约束的一种有效方法。制度建设强调了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建立了公平、公正的环境,但也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力资源最独特的一面—“感性”对绩效的影响。而组织文化可以对这一不足进行有效补充。好的组织文化可以帮助团队获得远超底线的绩效表现。不同类型的组织所需要形成的文化细节或许不同,但都需要关注一些共同的要素:•组织内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群体。•对个体关注满足其精神需求。•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的一致性。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地点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三)项目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四)项目提出的理由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在半导体领域,在核心面积一定的条件下,硅片尺寸越大一次制作的核心越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在光伏领域,应用大尺寸硅片后,单张电池瓦数将得到提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电池片张数和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单张电池瓦数的提升,有助于摊薄每瓦成本。(五)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915.1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344.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64%;建设期利息495.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流动资金5074.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7%。2、建设投资构成项目建设投资19344.9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6346.4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58.71万元,预备费439.83万元。(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3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5243.39万元,纳税总额4030.97万元,净利润6107.1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57%,财务净现值6559.4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36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4915.181.1建设投资万元19344.941.1.1工程费用万元16346.401.1.2其他费用万元2558.711.1.3预备费万元439.831.2建设期利息万元495.391.3流动资金万元5074.852资金筹措万元24915.182.1自筹资金万元14805.142.2银行贷款万元10110.043营业收入万元43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35243.39""5利润总额万元8142.84""6净利润万元6107.13""7所得税万元2035.71""8增值税万元1781.49""9税金及附加万元213.77""10纳税总额万元4030.97""11盈亏平衡点万元17151.83产值12回收期年6.3613内部收益率17.57%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559.40所得税后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二)核心人员介绍1、沈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2、石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3、姚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4、刘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5、赵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一)营业收入估算项目正常经营年份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36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0.0030520.0037060.0043600.002增值税0.001411.331713.761781.492.1销项税0.003967.604817.805668.002.2进项税0.002556.273104.043886.513税金及附加0.00169.36205.65213.773.1城建税0.0098.79119.96124.703.2教育费附加0.0042.3451.4153.443.3地方教育附加0.0028.2334.2835.63(二)正常经营年份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正常经营年份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781.49万元。(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正常经营年份经营能力计算,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35243.39万元,其中:可变成本29824.07万元,固定成本5419.32万元。正常经营年份项目经营成本33735.66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0.0019663.6223877.2528090.882工资及福利费0.001733.191733.191733.193修理费0.00588.63588.63588.634其他费用0.003322.963322.963322.964.1其他制造费用0.00314.87314.87314.874.2其他管理费用0.00251.84251.84251.844.3其他营业费用0.002756.252756.252756.255经营成本0.0025308.4029522.0333735.666折旧费0.00979.91979.91979.917摊销费0.0032.4332.4332.438利息支出0.00495.39495.39495.399总成本费用0.0026816.1331029.7635243.399.1其中:固定成本0.005419.325419.325419.329.2可变成本0.0021396.8125610.4429824.07(四)税金及附加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应纳税金及附加213.77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8142.84(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正常经营年份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8142.84×25.00%=2035.71(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利润总额8142.84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2035.71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正常经营年份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8142.84-2035.71=6107.13(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0.0030520.0037060.0043600.002税金及附加0.00169.36205.65213.773总成本费用0.0026816.1331029.7635243.394利润总额0.003534.515824.598142.845应纳所得税额0.003534.515824.598142.846所得税0.00883.631456.152035.717净利润0.002650.884368.446107.13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0.002385.796078.819可供分配的利润0.002650.886754.2312185.9410法定盈余公积金0.00265.09675.421218.5911可供分配的利润0.002385.796078.8110967.3412未分配利润0.002385.796078.8110967.3413息税前利润0.004913.537776.1310673.94(四)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7.57%。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7.57%,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表明项目对所占用资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业占用资金的平均水平,投资使用效率较高。(五)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项目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FNPV)=6559.40(万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财务净现值6559.40万元(大于0),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六)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Pt)=(累计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项目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t)=6.36年。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6.36年,要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投资回收能力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盈利能力较强,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现金流入0.000.0030520.0037060.0043600.001.1营业收入0.000.0030520.0037060.0043600.002现金流出9672.479672.4729030.1530488.9138263.052.1建设投资9672.479672.472.2流动资金0.003552.39761.234313.622.3经营成本0.0025308.4029522.0333735.662.4税金及附加0.00169.36205.65213.773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9672.47-9672.471489.856571.095336.954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9672.47-19344.94-17855.09-11284.00-5947.055调整所得税0.001228.381944.032668.49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9672.47-9672.47606.225114.943301.247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9672.47-19344.94-18738.72-13623.78-10322.54计算指标1、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24.59%;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17.57%;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ic=11%):14638.42万元;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ic=11%):6559.40万元;5、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5.62年;6、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6.36年。(七)债务资金偿还计划项目按照“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的模式偿还建设投资借款计算,还款期为10年。借款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运营期税后利润。(八)利息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利息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出项目偿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利息备付率(ICR)为21.55。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利息备付率均高于利息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正常运营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较高。(九)偿债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偿债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保障程度,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偿债备付率(DSCR)为19.48。根据约定的还款方式对项目的计算表明,在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偿债率均高于偿债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较高。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借款1.1期初借款余额5055.0210110.0410110.0410110.041.2当期还本付息123.85866.93495.39495.39495.391.2.1还本1.2.2付息123.85866.93495.39495.39495.391.3期末借款余额5055.0210110.0410110.0410110.0410110.042利息备付率21.553偿债备付率19.48(十)级标题经济评价结论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3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5243.39万元,税金及附加213.77万元,净利润6107.1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57%,财务净现值6559.4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36年。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项目从经济效益指标上评价是完全可行的。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特种工程沙石材料供货合同3篇
- 2024年商业店面装修工程合同2篇
- 2024版个人发明专利许可及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示例3篇
- 2024年度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样本6篇
- 2024实习教师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责任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度电商企业广告投放合同3篇
- 2024宿舍管理员宿舍设施更新改造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屋质量保证3篇
- 2024年度企业内部讲师认证授权培训协议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演出节目单制作合同演出主办方与节目单制作公司之间的节目单制作协议3篇
- 【MOOC】大学摄影-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执纪审查业务专题培训
- 音乐著作权授权合同模板
- 《铁路轨道维护》课件-钢轨钻孔作业
- 【MOOC】数据结构与算法-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Python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道法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MOOC 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海洋的前世今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预算与预算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