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1-1-基因分离定律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1-1-基因分离定律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1-1-基因分离定律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1-1-基因分离定律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1-1-基因分离定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严格的

传粉、

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能稳定遗传的

。自花闭花相对性状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杂交实验操作要点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F1

F2高茎(787)矮茎(277)比例3

1去雄:花蕾期,将

(填父本、母本)的全部雄蕊除去,并____隔离人工授粉:花成熟后,采集____的花粉撒在去雄的雌蕊柱头上,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高茎母本套袋父本套袋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理论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③在形成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遗传因子成对生殖细胞随机的(2)遗传图解

F2表现型及比例:

。F2基因型及比例:

高茎∶矮茎=3∶1DD∶Dd∶dd=1∶2∶1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F1×矮茎→30高茎∶34矮茎≈1∶1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从而证明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下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5.基因分离定律作用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产生A和a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规律方法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过程1.判断正误

(1)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此比例为雌、雄配子的数量之比

(2)A和a、A和A、a和a均为等位基因

(3)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4)受精时,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是自由组合 答案(1)×

(2)×

(3)√

(4)×2.思考感悟 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提示因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能真实地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从而也能够推知F1的基因型。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选项分析:①A、B选项在科学史上比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假说要晚!②D选项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个体水平”而非细胞水平解析在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中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而不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A错误;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是F1和隐性个体杂交后代的情况,并据此设计和完成了测交实验,故B错误、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是从个体水平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故D错误。答案C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杂交育种(1)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

为止,收获

,留种推广。(2)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3)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具有相对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可具

但每年都要育种。不发生性状分离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杂种优势(4)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①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②根据上表比例,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由该曲线得到的启示: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合人们要求的个体(显性),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2.医学实践(1)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降低发病率(2)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信息解读: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1∶2∶1B.3∶2∶1C.3∶5∶1D.4∶4∶1[对点强化]考点归纳考点1.核心概念辨析、显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定及 基因型、表现型的推导1.概念辨析(1)完善下面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辨析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3)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

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判断正误(1)DD、dd、AABB、AAbb都是纯合子,Dd、AaBb、Aabb、AabbCCdd都是杂合子(2)杂种后代不表现的性状叫隐性性状(3)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4)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答案(1)√

(2)×

(3)×

(4)√2.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

。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

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

。显性性状不同于亲本显性性状技法提炼设计实验,判断显隐性隐性纯合子

纯合子

杂合子

纯合子

杂合子

3.杂合子

纯合子

杂合子

纯合子

4.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AA×AAAAAA×AaAA×aaAa×AaAA∶Aa∶aa=显性∶隐性=Aa×aaAa∶aa=显性∶隐性=

aa×aaaa全为隐性AA∶Aa=1∶1全为显性全为显性全为显性1∶2∶11∶13∶11∶1AaAa×Aa

Aa×aa

AA×A

易错警示!测交与自交的选取视生物类型而定: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对点强化]小麦麦穗有芒对无芒为显性,鉴别一株有芒小麦是否是纯合子,最常用的方法是

A.杂交B.自交

C.测交D.观察性状 解析鉴别一株有芒小麦是否是纯合子,最常用自交的方法,看其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纯合子后代性状不分离;杂交、测交也能鉴定,但由于操作困难,不常用。 答案B易错点1小样本问题——小样本不一定符合遗传定律

点拨遗传定律是一种统计学规律,只有样本足够大,才有规律性。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如两只杂合黑豚鼠杂交,生下的4只小豚鼠不一定符合3黑1白,有可能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也有可能既有黑色又有白色,甚至还可能3白1黑。德国白人家庭五年生育三个孩子,受到政府奖励。这三个孩子的性别是A.三个男孩 B.一男两女C.一女两男 D.三个女孩E.都有可能

答案E易错点2从性遗传问题错误地将“从性遗传”视作“伴性遗传”

点拨在涉及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有时会出现某一基因型个体在雌、雄(或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不同的现象,即从性遗传现象(这表明生物性状不仅与基因组成有关,也受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然而,该类基因在传递时并不与性别相联系,这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有本质区别。 从性遗传的本质为: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

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基因型HHHhhh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2.自交与自由交配概念辨析及其相关题型的解法

考点3.果皮、种皮等的遗传问题(新课标教材没有涉及动、植物个体发育问题,学生理解这一部分知识有困难)

点拨

(1)果皮(包括豆荚)、种皮分别由子房壁、珠被(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2)胚(由胚轴、胚根、胚芽、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与其发育成的植株相同。(3)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基因型为母本配子基因型的两倍加上父本配子基因型,如下图表示: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若以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子粒的表现型为()

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答案D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F2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答案D

4.致死性问题(配子致死、显性或隐性纯合致死)某些致死基因导致性状分离比的变化(1)若某一性状的个体自交总出现特定的比例2∶1,而非正常的3∶1,则推断是显性纯合致死,并且显性性状的个体(存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