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课件-鄂教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课件-鄂教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课件-鄂教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课件-鄂教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课件-鄂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朵杏花

媚墙竺桢绽惯憾皱确mèiqiángzhúzhēnzhànguànhànzhòuquè株淡近错郑科估推zhūdànjìncuòzhèngkēgūtuī媚墙竺桢绽惯憾皱确株淡近错郑科估推株(株连幼株株选守株待兔)淡(冷淡淡水淡忘淡定)近(走近近处远近附近)错(错误错过差错错字)郑(郑重郑州郑县郑重其事)科(科学科目文科科研)估(估计估价估量评估)推(推动推掉推广推举)一株明媚掌握竺可桢估计绽开花瓣泛出仰着规律吹皱大概曾经精确郑重明媚:(景物)鲜明可爱。泛出:透出,冒出。绽开:裂开。遗憾:不称心。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推断:推测断定。郑重:严肃认真。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地本质的联系。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对台风及物候的关系有深刻的研究。1921年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竺可桢一生发表科学著作近300篇,晚年写《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的关系》和《物候学》等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1.画出文中的排比句2.画出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原因3.孩子问竺爷爷“又看花啦”以及竺爷爷“习惯地问”,表现出了什么?4.把“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中的“泛出”换成“长出”“出现”这样的词好吗?为什么?5.文章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可能看出竺爷爷来看花这样的行为不止一次,说明他坚持长期观察,已经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不好,泛出有慢慢浮现,才显露出来的意思,在文中恰好形容杏花始开,刚刚露出淡淡的样子。换成其他的词就表现不出家种效果了。“第一”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课文告诉我们,没有细心、精准的观察是难以发现第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而这恰好与竺可桢爷爷精确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严谨精神相一致。课题“第一朵杏花”暗含着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细致认真的精神。为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一(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二(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三(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第一段“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从第8小节到第14小节是一段对话。帮他加个提示语。并想想每一句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课文学习第15小节,“郑重地记下”说明了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即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课文学习“杏花哪天开放”,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

通读全文,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可桢简介竺可桢(1890~1974)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创始人之一。字藕舫,浙江绍兴人。1910年考取我国第二批赴美留学公费生。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从事气象学研究和教学工作。1949年前,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有“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之美誉。竺可桢长期大范围地依据复杂的古代资料,应用现代的理论和方法,作出了古代气候变化定量分析的重大研究成果。——《中国5000年气候变迁研究》。这项研究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几十年对大自然的观察,练就了竺可桢一双敏锐的眼睛。他能从千树万枝中发现长出的第一片绿叶,从喧闹的城市噪音中听出第一声蛙鸣,透过空中密如蛛网的电线看到第一只燕子,从春风中辨认出第一丝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记录在大自然日记里:“3月12日,北海冰融。”“3月29日,山桃始花。”“4月4日,杏树始花。”“4月15日,紫丁香始花。”“4月20日,燕始见。”“5月1日,柳絮飞。”“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冰融花放,絮飞鸟来,都是物候学的信号,它们同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学习态度?

课文讲述了我国()的科学家竺可桢()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才能掌握事物()。著名研究物候学一丝不苟精确、细致的观察变化的规律近义词

泛出()绽开()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