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1927年)1、中共三大:(1)时间:1923年6月(2)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2、国民党一大——标志(1)时间:1924年1月地点:广州(2)内容: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3、黄埔军校的建立(1)时间:1924年5月(2)地点:广州黄埔(3)领导: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4)意义: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二、北伐胜利进军——高潮1、领导机构:广州国民政府2、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开始标志: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4、总司令:蒋介石
5、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江西6、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第四军独立团,被誉为“铁军”)7、战果: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8、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湖南、湖北);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9、北伐军能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力量空前团结(2)北伐战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3)北伐军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6)北洋军阀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也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3、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力量不够,缺乏经验;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时间:1927年4月2、地点:南京3、建立者:蒋介石4、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5、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1、原因:(1)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2)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2、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1)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2)内容: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3、建立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1927年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为中国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5、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6、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启示:照搬苏俄革命的经验,通过城市武装起义,以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8、井冈山精神: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革命信念三、工农武装割据1、形成: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发展:方志敏、邓小平等人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3、古田会议(1929.12):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4、高涨: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5、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长征概况:(1)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2)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突破四道防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3、历史转折: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地点:贵州遵义(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胜利(结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5、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6、长征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理想、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7、今天如何弘扬传承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8、长征胜利的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3)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4)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3、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4、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5、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还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6、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二、一二·九运动1、原因: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2、时间:1935年12月9日3、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过程铁的青年学生4、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三、西安事变1、背景:(1)华北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3)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要求蒋介联共抗日(4)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2、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3、经过: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主张和平解决。4、结果: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接受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5、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2、过程:日军以军事演习中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绝后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七七事变爆发,这一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4、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5、爱国将领: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工农红军的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新四军,叶挺任军长2、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2)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wǔ),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三、淞沪会战1、时间:1937年8-11月2、爆发: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3、抵抗事迹:姚子青率军守卫宝山、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4、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毙伤日军4万多人5、影响: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四、南京大屠杀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2、罪行: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3、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感想、启示和认识:(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2)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3)日本应该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4)日本应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应警惕和防止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复活,走和平发展之路。(5)作为一名中学生,应牢记历史,更应该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准备报效祖国,振兴国家。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台儿庄战役:1、时间:1938年春;地点:山东台儿庄;
2、指挥者:李宗仁3、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4、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二、武汉会战1、时间:1938年6月——10月2、战役:万家岭大捷等3、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时间: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2、结果: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3、意义: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四、豫湘桂战役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后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五、如何评价正面战场(1)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3)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4)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5)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平型关大捷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2、时间:1937年9月3、地点:山西平型关4、激战双方:第一一五师林彪部队VS日本板垣(yuán)师团一部5、结果:歼灭日军1000余人6、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毛泽东《论持久战》1、背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2、发表时间:1938年3、主要观点:(1)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2)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3)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5)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4、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创建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2、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延安3、发展: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4、巩固:(1)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2)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5、意义: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四、百团大战1、原因: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2、时间:1940年下半年;地点:华北3、指挥者:彭德怀4、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5、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6、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全民坚持抗战1、日本对华政策:(1)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2)对中共: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3)对占领区: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2、各方抗战态度:(1)国民党:汪精卫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2)中共:共产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在各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3、全民族坚持抗战(1)国民党:张自忠上将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2)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作战中血洒疆场(3)各地青年学生、广大妇女、随工厂内迁的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通过不同形式参与抗战。(4)意义: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二、中共七大1、时间:1945年4月至6月
地点:延安2、内容:(1)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3)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1、战略反攻的背景: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2)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宣战。(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胜利的原因:(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3)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目的:(1)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2)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2、时间:1945年8月—10月。3、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地点:重庆(2)内容: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5、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全面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2、全面进攻: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到1946年10月,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3、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粉碎全面进攻(1)思想上: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2)作战方式:自卫战争;运动战(3)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4)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2、粉碎重点进攻(1)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2)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北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纲领性文件:(1)颁布: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2)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4、结果: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二、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1、时间:1947年夏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2、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战役时间参战部队领导人战果意义辽沈战役1948.9-11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共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淮海战役1948.11-1949.1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傅作义接收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四、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五、人民解放战争胜利1、原因:(1)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时机,发动战略决战。(2)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3)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4)国民党统治腐朽,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2、启示:(1)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美国的援助也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反人民性质,决定了其必然失败的命运。(2)人民解放战争因其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性质,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所向无敌。六、近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对峙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时间1924—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6—1949年关系合作分裂合作分裂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分共会议1937.9,国民党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原因反帝反封建的相同革命任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影响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国民革命失败取得抗战胜利,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国民党退往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离认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为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七、历史上台湾的“分离”与回归:第一次分离17世纪初,荷兰占领台湾第一次回归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第二次分离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次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第三次分离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代表:张謇“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3、发展热潮: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5、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证券交易概论》课件
-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课件
- 酒渣鼻样结核疹的临床护理
- 选择性lgA缺乏症的临床护理
- 单纯性外阴炎的健康宣教
- 《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件-第9章
- 奶稀的健康宣教
- 孕期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 子宫壁妊娠的健康宣教
- 小腿皮炎的临床护理
- 电气照明设备相关知识课件
- 妇产科护理学理论知识考核题库与答案
- GB∕T 36681-2018 展览场馆服务管理规范
- 【高清版】GB 19079.1-201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
-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选择题100道
- 压铸过程原理及压铸工艺技术培训
- 巴赫作品 《C大调前奏曲》Prelude in C major,BWV846;J. S. Bach古典吉他谱
- plc课程设计模压机控制
- VDA63过程审核案例
- FP21表说明书
- 【方案】桩基静载检测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