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近日,国内主要电力企业与煤矿企业签订了2010年电煤供应合同价格协议,可以看出,合同价格较2009年上调了约30元至50元/吨。受冬季消费高峰、天气因素以及节日储备等阶段性需求因素影响,近期国内煤炭需求持续上升。尽管山西等煤炭主产地产量逐日增加,但短期内不足以改变可供煤炭偏紧的局面,煤炭价格还将继续保持上涨势头。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剩余探明可采资源储量少。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煤炭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1180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260亿吨,资源量8540亿吨。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和贵州五省(区)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9561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1%。尽管我国的煤炭探明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34吨。近几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有关专家认为,煤炭工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破坏浪费严重。我国煤矿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通过炒卖资源牟利,对行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整体技术水平低。我国煤炭行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4.2%,不但低于全国29.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英国、日本平均60%以上的水平,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我国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相继进入了衰老报废高峰期,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此外,数量众多的乡镇小煤矿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安全方面投入少,煤矿事故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够,矿区生态环境亟须改善。“十五”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加剧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而治理力度却落后于开采强度,加重了环境破坏程度。此外,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泥、劣质煤、与煤伴生矿物以及矿井水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煤炭生产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对能源的需求必然会随之增加。《报告》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煤炭工业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增强煤炭供应能力。我国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煤炭需求情况,按照“上大关小、产能置换、优化结构”的原则,加快大型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工作,优化煤炭开发布局。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我国应继续大力整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浪费资源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煤矿,早日形成以大兴煤矿企业为主体的煤炭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做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炭加工转化项目管理,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我国要不断加大煤制油、煤气化等项目的研发力度,尽量降低煤炭作为终端能源使用的比例,推动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篇: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突围策略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突围策略前几年,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主要的工业原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受环保与经济下行影响,我国煤炭黄金发展的十年已经过去。2013年以后,煤炭市场开始下行,产能问题突出。到2015年直至现在,煤炭产能过剩情况正持续恶化。2000到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年均增加2.18亿吨,年均增长率为8.8%。其中,2013年煤炭市场消费量达到峰值,为42.2亿吨,随后2014年煤炭消费量出现首次下滑,降幅达8.8%。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的同时,煤企库存量却逐年高涨,到2015年末,全社会存煤已持续48个月超过3亿吨,煤炭企业存煤1.01亿吨,比年初增加1443万吨,增长16.7%。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下,煤价持续下降。到2015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25.7个点,比2015年初下降了12.7个点,降幅达9.2%。其中,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370元/吨,比2015年初下降了155元/吨,同比下降29.5%,这一价格已跌至12年前的水平。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3年以来,政策便有意识的指导煤炭减产,虽然煤炭产量从2013年的39.7亿吨下降至2015年的36.8亿吨,但全国规模以上的煤炭企业经营并未有好转,实现利润逐年下降的情形让人担忧。1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1年以来,规模以上煤企实现利润逐年下跌,其中2015年规模以上煤企实现利润440.8亿元,同比2014年下降800多亿元,煤炭行业困境依旧。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市场供需失衡、煤炭发展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约束是造成当前煤炭深陷困境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环节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一,经济下行、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约束等因素限制了煤炭市场。以能源与生态环境调整为例,相关调查显示,烧煤对雾霾天气的贡献超过了6成,因此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取代煤炭成为新的能源战略,这就“夺去”了部分原有的煤炭市场。结构不合理方面,我国煤炭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生产集中度低、人均效率低、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煤炭的安全生产、洁净生产、深度加工仍旧面临诸多问题。体制机制束缚主要表现在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粗放、税费负担较重、社会职能分离难、落后煤炭(衰老报废煤矿)退出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政策扶持煤炭脱困自救方向清晰2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这一文件提出将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在脱困目标上,新政提出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脱困具体任务上,新政提出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推进企业改革重组;促进行业调整转型;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严格限制劣质煤使用9方面任务。山东、山西两地已经对上述《意见》做出回应,未来将有更多省份回应并落实国家去产能政策。煤炭过剩产能有效化解、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并且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景值得期待。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在政策指导下,煤炭行业以降成本、去产能和补短板为原则的自救之路清晰,煤炭电商与煤化工将成为自救的重要手段。煤炭电商煤炭电商是行业去产能的“利器”,它能降低煤企以及煤炭贸易商的成本,并快速提高销量,助力煤企较为轻松的消化过剩产能。转型煤炭电商节约了交易成本,拓宽了煤炭营销渠道,并且破解了煤炭大宗物资现货交易的难题,能重新焕发煤炭行业的生命力。事实上,2012年之后,我国煤炭电商平台数量不断增长,这也反映出出煤企对煤炭电商的重视度。煤企转型煤炭电商,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核心企业资源为依托,实现全供应链的业务,服务上寻求创新将是煤炭电商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为此,煤企需要在交易服务方面,扩大煤炭交易服务网络的覆盖面,进一步贴近用户、贴近市场、延伸服务;在信息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煤炭质量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力求建立统一的、科学的煤炭质量标准;物流服务方面,整合物流信息和资源,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减少库存,提高煤炭物流标准化程度;3金融服务方面,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煤化工与工业烧煤相比,煤化工产品更为环保,符合清洁能源的发展要求。同时,煤化工产品也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以上两大优势能助力煤企快速实现产业优化与升级。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在2003、2004年以来,我国煤化工出现了过热的现象,行业的利润有所下降,同时产能在短期内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这使的行业内一些产品出现过剩现象。但由于我国的资源状况是富煤、缺油、少气,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家对于能源安全的重视,煤化工在我国的景气度逐渐上升。随着煤化工投资重启,这一领域有望在2016年走出低迷困境,迎来较好发展态势。本文作者:李佩娟(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4第三篇: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但煤炭产业真正的发展还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除1997—2000年期间出现递减以外,我国煤炭产量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能掩盖中国煤炭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多重问题。主要问题之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2002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与西焦煤集团公司共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一家,但神华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问题之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高居不下。我国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在百万吨死亡率方面高出先进产煤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问题之三是采出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一般在50%左右,而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有的仅为15%,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20年累计浪费煤炭资源1000多亿吨;而据有关人士测算,实际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总量可能要达到2000亿吨以上。另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伴共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一种资源的浪费。问题之四是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负外部性过强。我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在煤炭加工过程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和土法炼焦。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问题之五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这些包袱主要包括:因国家投入资本金不足,国有煤炭企业基本上是负债经营,本息负担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煤炭业按加工制造业征税,煤矿企业税费大幅增加;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铁路建设基金的额外负担;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煤炭企业后续开采资源日趋紧张等等。问题之六是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我国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尽管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都发展了一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都来源于煤炭。此外,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机制转换较慢、管理方式粗放、科技进步缓慢、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以资源地理分布为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众多、规模不大、包袱过重、跨区域扩张困难。建国初期我国煤炭产业制定了矿井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这种以资源地理分布为唯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明显地具有“项目公司”的特点,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矿区远离城市,因地而建的矿区不得承担起各种社会职能,形成沉重的包袱;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时间的推移,开采成本逐步加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降低;随着一些矿区资源的日趋减少甚至枯竭,这些矿区中“关闭破产”压力不断加大。二是煤炭资源长期的无偿与低价的有偿开采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小煤矿丛生,煤炭采出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基本上是无偿开采。尽管目前根据新修定的《矿产资源法》要求煤炭资源实行采矿权转让,但实际转让费都很低。资源的无偿或低价获得直接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一些小煤窑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即可打井采煤,这为小煤矿“遍地开花”打开了方便之门。它们为了更多地获利,粗放式开采成本最低的、经济效益最好的那部分资源,结果煤炭的采出率很低,浪费了大量1的煤炭资源,而对于那些煤炭共伴生品更是视为垃圾随地乱堆;近些年来,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出率也有所降低。三是资本金投入不足与长期偏低的煤炭价格导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财务负担过重、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困难。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无偿开采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但资本金投入的不足也使企业普遍背着沉重的财务负担。与此同时,我国煤炭长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低价格,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长期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乃至长期全行业亏损。开采资金投入不足与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导致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主要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更新资金缺乏,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煤炭生产与消费的体制性分离导致煤炭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煤炭附加值,发展受制于铁路运输,并被指责为环境的污染源。目前我国每年电力用煤占煤炭总产量的40%,是煤炭的第一大用户。由于煤炭业不允许发电,而电力业也不能采煤,煤炭企业无法获得因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而形成的高附加值。由于我国电力企业消费的基本上是原煤,导致了我国煤炭的入洗率仅为25%(发达国家的煤炭入洗率为90%以上)且主要是供应炼钢用的焦煤入洗,而我国现有煤炭洗选设备空置率达到65%。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在长期煤电分离的体制下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的70%需要通过铁路运输,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由于铁路货运发展滞后,运力有限,我国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都受制于铁路运力而难以提高产量。此外,由于燃煤单位的设备普遍没有脱硫装置,直接燃烧原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一些媒体于是将煤炭归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呼吁煤炭企业提供洁净煤,而实际上煤炭消费过程中是否形成污染,主要在于煤炭燃烧的设备。五是以产量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与安全事故处罚不力导致我国煤炭产业安全事故率过高。增加煤炭产量长期是我国煤炭产业的基本政策,在增产的压力与动力驱动下,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产量而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系统投入不足。尤其是小煤矿生产方法极为原始,只求产量不顾安全,而且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一般只有为数不多的经济补偿而很少受到相关法规的严厉处罚,结果导致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率长期高居不下。此外,我国煤炭勘探单位长期被定位为事业单位,通过中央财政拨付的有限的事业经费而进行无偿勘探,由于勘探经费的严重不足,我国煤炭已发现的资源勘探程度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煤炭的可持续开采。美国经验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借鉴经验之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和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必须有偿合理且可持续性地开采。在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负责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负责煤炭资源的租借。美国资源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对联邦公有土地煤炭资源实施租借方式,对煤炭资源已勘探清楚并进行了资源评价的矿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开采者;对煤炭资源尚未探明及未进行资源评价的矿区,实行勘探和开采优先的办法。煤炭资源价格确定是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炭资源储量、煤质、最大的经济回收率、煤炭开采难易程度和开采成本,以及地产价值、银行利率等。由于对煤炭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并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系统管理,美国煤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总采出率达到80%以上。经验之二:煤炭在其开采、运输与消费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综合控制。美国政府在控制煤炭开采与加工过程中负外部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审批煤炭建设项目,对凡是没有达到法规要求编制复田设计的矿区不准开采;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土地复田基金帮助采后煤矿的复田。对于煤炭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美国主要是通过环保立法来控制,对排放气体各种污染物含量的严格规定,限制燃煤锅炉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及烟尘的排量,各用煤单位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型脱硫集灰等设备,许多煤矿只得停采含硫量高的煤层,改为开采低硫低灰的优质煤层。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矿业局,并在各煤矿区建立安全监督机构,派驻检查人员加强检查;颁布煤矿安全保健法,授权全国各地250名安全监察人员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有权停工撤人;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美元,使得煤矿死不起人。经验之三:煤炭产品是一种中间投入品,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标准在于根据市场需求而提供效益最大化的终极品。目前在我国还有煤炭总产量13%的煤炭为居民直接消费,而美国99.5%的煤炭都是作为工业中间品。煤炭产品并非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唯一目标,美国不少煤炭企业建立坑口电厂将产煤改为输电、建立煤炭气化厂和焦油提炼厂直接生产煤气与焦油。经验之四:煤炭产业是一个竞争性产业,充分竞争导致煤炭产业全员效率不断提高,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地开发。在美国,1991年独立的专业煤炭公司所属煤矿产量仅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7.3%,而美国以外的国际财团和外国公司控股煤炭企业已经日益加快进入步伐。因竞争较为充分,美国煤矿的全员效率而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不断地占有更多的资源,最终使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的开发。经验之五: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于有效地获得与运营煤炭资源,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在美国,由于煤炭可采诸量的55%为联邦政府所有,而45%为私人所有,因此美国各大煤炭公司一方面通过投标从联邦政府获得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兼并国内外煤矿而控制大量的优势资源。如美国皮保迪公司到2002年底其煤矿已分布在美国的九个州和墨西哥与澳大利亚,共占有91亿吨可采储量的优质煤炭资源。美国煤炭企业在交易与运输方式方面也不断创新。长期供煤合同已成为美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销售方式,皮保迪公司还与铁路公司合作创造了万吨长大单元列车,美国固本煤炭公司在俄州修建全美第一条年运煤量120万吨的水煤浆输煤管道。即便如此美国煤炭运输的费用仍然较高,煤炭企业又开始发展坑口电站,目前它已成为美国能源基地建设的常规模式。中国煤炭产业战略发展思路为实现我国煤炭资源合理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实施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资源管理与煤炭产业发展战略。在煤炭资源的价值链创造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战略目标的不同,它们基于资源运营的战略思路并不一样。对于煤炭资源的所有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政府部门战略思路是通过招标、拍卖与挂牌等方式有偿转让煤炭资源的探矿权与采矿权,获得因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而形成的收益,并期望这种收益尽可能的合理与最大化。对于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者而言,这种思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制定符合客观现实的环境保护法规,并通过严格地执法,从而有效解决煤炭资源开发、消费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尤其是大力降低煤炭安全事故率;另外还要根据国家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并按规划投放煤炭资源,确保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充足性。对于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国有地方煤炭企业的出资者而言,这种思路是通过对以往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获得较高的收益。但考虑到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是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因此政府部门的战略思路是在对这些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价值的合理评估,通过矿业权的逐步流转而获得煤炭资源的收益。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企业的战略思路是通过煤炭资源矿业权投标拍卖挂牌与收购兼并等方式多渠道获得丰富的优势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炭资源合理地开采、加工、销售与运输而不断地提高全员劳动效率与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经济合理开发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绩效。战略方式多样化在不同的战略思路下,各利益相关者实施基于煤炭资源运营战略的方式也不相同。作为资源所有者,政府实施的战略方式类似“三部曲”。一是建立垂直集中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具体来说,重要的或规模较大的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需要由国土资源部直接处置,规模较小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转让则由国土资源部授权省级国土部门处置而在国土资源部备案。二是认真制定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规划。三是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的有偿开采,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并未真正做到有偿开采,因此政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对全国的煤炭资源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各地煤炭资源矿业权的指导价格;对于行政授予的国有重点与地方国有煤炭企业的煤炭资源进行矿业权评估与转让,并将其转入国有资本金;对于乡镇与私营煤炭企业所占有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进行评估与转让,并将其上收;对于准备新开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可执行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6月11日颁布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开转让。作为国有煤炭企业出资者,政府实施的战略方式包括:客观评估煤炭资源的价值并转为国有资本金;尽可能转让国有股份,逐步将国有资本退出煤炭行业;解决煤炭企业中遗留的历史问题。作为行政管理者,政府实施战略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控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矿区环境保护,认真贯彻执行《煤炭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二是依法控制煤炭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强制煤炭消费者采用洁净煤技术,从煤炭价值链的终端实施控制,促进煤炭产品的升级。作为煤炭企业,其实施的战略方式有:一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如参加政府部门的招标、拍卖与挂牌,从政府部门获得煤炭资源;通过收购、兼并与联合开发,获得其他煤炭企业的优势煤炭资源;还可以走出国门占有国外的优势煤炭资源等等。二是价值最大化地发挥煤炭资源的效用。若条件许可且效益可观,可以通过煤电联营的方式将产煤直接变为发电,同样可以变为产气或产油;在只能生产煤炭的情况下,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尽可能地提高洗精煤比重;另外,还要不断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再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煤炭共伴生品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变废为宝。三是提高产量规模,形成较强的市场势力。要不断提高产量规模,通过收购、兼并与联合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几家年产量过亿吨原煤的企业集团,形成较强的市场势力,减少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确保煤炭资源的收益。四是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强化管理,提高全员原煤劳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五是降低交易与运输费用,提高煤炭产品的竞争力。可以变输煤为输电,完全消除交易与运输;就近寻找客户,减少运输费用;以长期合同的方式与重要的客户建立伙伴关系;根据效益原则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采用管道运输、与铁路部门合作发展大马力机车。六是注重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七项战略发展建议建议之一:构建煤炭资源管理体系,规范煤炭资源有偿开采制度。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在于建立有效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因此建议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家对煤炭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制定全部煤炭资源的有偿开采制度,并出台全部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的实施方案。建议之二:明确煤炭资源矿业权评估主体,准确评估煤炭资源价值。现行一些煤炭上市公司的煤炭资源矿业权评估的委托者是企业本身,它们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严重低估煤炭资源的价值,建议在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过程中,必须由政府部门委托评估,从而客观准确地评估出煤炭资源的真正价值。建议之三: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塑造煤炭产业的健康主体。现有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绝大多数改制并不彻底,依然关心的是煤炭产量,而不是煤炭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必须深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逐步减少国有股比重,建立多元投资主体,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议之四:改革煤炭资源勘查体制,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查能力。尽管我国煤炭资源的普查率较高,但精查率却很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煤炭勘查仍然实施事业单位体制而进行无偿勘查,勘查经费严重短缺,勘查的内在动力也不足。建议深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将煤炭勘查单位转变为公司,进行商业性运作,实施有偿勘探。建议之五: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负担。由于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接受能力有限,导致这一改革至今难以真正实施。建议政府将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的一部分收益帮助地方政府接受煤炭企业所分离的社会职能。建议之六:加快发展铁路大马力机车,提高铁路煤炭运输能力。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长期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短时间内即可实现的方法则是大力发展大马力机车,提高单列货车的货运能力。建议之七:降低煤炭产品税赋,减轻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后,煤炭企业纳税总额大幅度增加,1994〜2000年与1993年相比,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年平均纳税额增长了189%。建议根据国际上通行的煤炭企业税收方法与我国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降低煤炭产品税赋,减轻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第四篇: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调查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调查关于陕西省铜川市崔家沟煤矿的调查报告04级经济学基地班王萌20041030005[调查时间]2005年8月-9月[调查地点]铜川市崔家沟煤矿[调查对象]崔家沟煤矿职工及查阅资料[调查方式]走访式调查[调查目的]煤炭是陕西的主要能源,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关全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又是资源型产业,受到客观的自然条件的制约。本文从陕西省崔家沟煤矿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分析入手,客观剖析了崔家沟煤矿发展的原因,并针对客观于实际可能,提出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一背景资料千百万年来,自然界的变迁为人类提供了诸如煤炭这样宝贵的资源。迄今为止,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当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左右,我国76%电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都是由煤炭提供的,煤炭在我国国民生活和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工业不仅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期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煤矿简介陕西省崔家沟煤矿始建于1958年,地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杏树坪,是隶属于陕西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的全民所有制大型现代化矿井,国家统配煤矿。占地2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30万平方米,经过四十多年的生产建设,已累计生产原煤3000多万吨。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98人,大型生产设备7000余台(套)布置了两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档普采工作面。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和独立的行政,狱政设备。是陕西省最大的监狱煤矿,全国100家最大煤炭采选企业之一。崔家沟煤矿属于龙玉井田,中下侏罗纪延安组4-2煤层,煤厚3-11米,1最厚处可达28米,煤层倾角2—10度,煤质为中灰、低硫、低磷、含油的弱粘结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汽化用煤。截至2004年底剩余的可采储量0.98亿吨,剩余服务年限约33年,采煤方法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方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10万吨。生产布置为两个采区,两套综采工作面,四套综掘工作面。三经营现状煤矿的煤炭生产形势整体比较稳定,2000年以来,随着全国煤炭形势的好转,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关闭小煤窑等的有力措施的开展,崔家沟煤矿的产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说一直是在稳中前进,煤炭产量的提高,销售量的上升,带动了整个煤矿的发展,运用先进的采煤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安全,使煤矿正向一个良性、稳步高速的方向发展。以上是煤矿近五年来的煤炭产量(图1)图2是图1的折线表示图200000015000001000000500000000年01年02年03年04年(图2)上图可以看出崔家沟煤矿从2000年开始煤炭产量稳步上升。而且上升幅度较大,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煤炭等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为煤炭经济带来生机。国家政策对煤炭等能源产业的扶持,在我国,煤炭行业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部门而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最突出的,一是准入的管制,很长一段时期内,煤炭行业一直是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国家是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二是价格管制,由国家统一规定煤炭价格。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逐步放松了对煤炭行业的管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一是取消煤炭部,深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引入民营资本;三煤炭价格的双轨制。市场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从以前的价格管制,到现在的价格开放,煤炭价格市场供求决定。把煤炭行业放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例如,崔家沟煤矿的煤炭价格从以前管制时期的60元每吨到现在开放的240—260元每吨还供不应求的情况都是国家政策变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整个市场价格的提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对煤炭行业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培养人才都起到了关键作用。pl是管制时的价格p2是开放价格后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可以看出开放后整个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量更大,随着供给量的加大,价格的提高,整个煤炭销售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通知》,不仅有利于整个煤炭市场的净化,加强了煤炭安全生产,更有助于国有大型煤矿的集中生产,和更好的利用资源。如图所示,关闭小煤窑后,煤炭产量减少,再假设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的需求量应该上升)由于供给量不变,导致价格由P1上升到P2,在相同的开采量下,煤矿的销售额会增加。受益也会相对增加。三,关于市场的良性发展,煤矿有足够的资金加大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的使用使更少的投入可以获的更多的回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崔家沟煤矿从2000年开始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使产量从60,70万吨上升到100万吨。2003年采用的4套综合掘进工作面。产量近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是煤炭行业高产的关键。四,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使产量能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提高,而且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激发全体安全管理和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严格科学的安全监察监督机制。通过指定考核奖罚方案,细化,量化考核细则,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职工管理方面,把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做为生产的基础来抓。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的优秀人才。为煤矿的建设发展后备力量。五,2004年,做为陕西省政企分开的示范单位,煤矿严格按照政企分开进行科学管理。在这一年中,运行过程良好,政府和企业的分开不仅划分开了彼此的职能,而且保证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和企业经营的开展,剥离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负担,同时也为煤矿产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的管理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基础。像所有的一次能源型产业都会面临的枯竭问题一样,由于崔家沟煤矿的预计剩余服务年限为33年,所以在现在加大开采量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五未来发展方向由于整个能源产业都面临一个枯竭的问题,所以在开发能源的同时必须坚持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先在近十年内稳定煤炭开发规模和煤炭产量,要在整顿煤炭生产和安全秩序的基础上,依靠技术进步,引入市场机制,挖掘改造和开发建设“双管齐下”必须树立能源意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不能造成煤炭开采完了,周围的环境也破坏光了的局面。必须边开采,边保护。要建设投入少,产出高的安全煤矿,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综合采煤,开展煤层气化工作等,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煤炭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提高整个煤炭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其次,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走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的路子,不失时机的发展洁净煤的技术。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和加工利用率。在深加工方面加大煤炭的附加值,走综合经营的道路。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另外,加强科学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也是企业提高效率的捷径。再次,合理的选择替代产业,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资源型产业的特点,以人为本,抓好资源枯竭煤矿有序退出市场的工作。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为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二次创业"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不可能想象用某个产业或一、两个项目就可以接续煤炭产业,因此替代产业将是一个综合的方案。要因地制宜,可以利用煤炭产业丰富的土地资源搞第一产业。以若干个骨干项目来带动系统经济的发展,围绕着这些骨干项目可以搞零配件加工、产品的深加工等中小项目,实现社会分工专业化。随着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煤田地质勘查,搞清资源,提交更多可供建井的地质报告。煤炭产业是资源型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资源状况,没有资源谈不上煤炭产业的发展。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地质勘查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勘查资金,如国土资源大调查资金、资源补偿费、扶贫基金、地勘专项基金等。[调查结论]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当前我国的煤炭形式运行良好,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有助于煤炭价格的稳定,但长久的这种局面究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现在不但要引进新技术,提高煤炭产量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正常发展。第五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一)、这些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建设以及向产业转化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到2o10年底,文化部主管的产业文化单位就有20多万个,娱乐行业、音像行业、文化艺术行业等年上缴税20多亿,创值100多亿元,若再加上媒体、出版、培训,文化旅游等产业一千多亿的市场规模,已经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我们的文化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已有一些发展比较健康的成功的例子,”超女”的成功运作,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巨额的经济效益,品牌和开创意识的无形资产也是不可估量的。另外一个突出的典型就是张艺谋的电影特别在九十年代末期以后他的电影的产出与运作无不在与市场结合多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我们从数千万的票房收入上就能感知到这种娱乐文化在商业运作中所产生的效益,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离真正的文化产业还有一段距离.但从这我们就能看出文化所能创造的传奇:文化一旦成为一种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其他资本所无法比拟的。(二)、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从1994年开始就开始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基本上与曰本、韩国把文化作为立国方略同时提出。但由于体制上和理论上以及思想认识上的一系列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在的日本和韩国游戏软件、动漫画、日剧韩剧等文化产业在几年内已经迅速成长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中国却被甩得很远。特别是娱乐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当国外已经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国内的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甚至说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大多零散的存在于市场而且在市场中的生存周期特别短暂。中国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不容乐观.包括媒体、动漫游戏等.都是无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上的碎片化庸俗化定位严重失衡。它只是定位在一个纯商业性的附属物的地位上。比如近几年闹得比较火的山东曲阜”祭孔大典”.便完全是纯商业的运作是真正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办节的同时.大张旗鼓地搞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企业论坛.而且搞得热火朝天.决策者和当地媒体也对举办活动所带来经贸上的收益津津乐道。把文化只看成一种平台而且这种平台只是为经济这一主角准备的。文化只是一个相当表面的点,是一个只扮演衬托的配角。从来不曾深入地发掘这些特色文化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内涵和潜力。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原因(一)从生产者角度看制约因素众多。一是文化创作环境不佳。目前国内很多文化主体,特别是大学、艺术团体等受到体制的限制,条条框框太多,婆婆太多,使得它们的创造性受到戕害,甚至导致缺少创作的活力。二是市场开放程度过低。从出版业来看,在产品层面上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而企业化和股份化依然步履蹒跚。最突出的表现在动漫产业,由于我国电视台的动画播出费极低,出现了制作机构的经营活动难以为继的局面。三是法制环境不理想,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以图书出版为例,正版还没上市,盗版就已经大行其道,甚至有些读者找作者签名,拿的就是盗版书。此外,山寨现象也折射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尴尬。山寨作品一方面体现了草根的智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那些恶意剽窃他人创意的做法确实严重挫伤了原创者的创造热情。如何通过知识产权立法来既保护创造性的“山寨”活动,又限制“剽窃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法课课教案教育课件
-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文言文实词》含答案解析
- 【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浏览课件教学课件
- 头发光亮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电热咖啡壶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床头柜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关于手机安全的课件
- 纸制筷子套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宠物尿布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教育集团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JGJ35-1987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 保险中介佣金协议书
- 小学生船舶知识课件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 2024年爱国知识竞赛考试题库400题(供参考)
- 《糖尿病与肥胖》课件
- 水文监测运维方案
- 紫薇花的栽培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 胶轮车司机:胶轮车司机考试试题
- 舜宇集团2024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